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与品牌活动创建_第1页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与品牌活动创建_第2页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与品牌活动创建_第3页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与品牌活动创建_第4页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与品牌活动创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与品牌活动创建

校园文化主要指学生和员工的直接参与和形成的精神财富。它是学校性质、个性和外形的集中体现,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融合。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充分展现大学生的才华,发展他们的个性,更能挖掘大学生个体的潜能,增强他们的自信。本文通过对杭州下沙高教园区7所高校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问卷调查,分析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状况,并希望通过图书馆积极的阅读推广活动,找到更好的构建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的方法。1调查主体和方法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便于构建真正符合学生需求的校园文化品牌,2010年5月我们采用抽样问卷调查形式,对杭州下沙高教园区7所高校的学生发放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调查问卷”,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51份,有效回收率为96.73%。调查对象来自下沙7所高校——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财经学院、中国计量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文学等。调研结果分析如下:1.1校园文化建设必要性88.6%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活动有必要开展,接近九成。8.3%的学生认为可有可无,仅有1.8%的学生明确认为校园文化活动没必要开展。由此可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在学生中已被广为认同。1.2大一新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热情较高,有如表1所示,有54.9%的同学明确表示对校园文化活动很感兴趣,41.5%的同学表示兴趣不大,有3.6%的同学明确表示对校园文化活动没有兴趣,可见学生对校园文化的感兴趣程度还不够高。从表1还可以看出,女生对校园文化的感兴趣程度略高于男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高于男生,有59.5%的女生已参加过校园文化活动,高于男生的53.8%。从表2可以看出,大一新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兴趣较高,选择“感兴趣”的有65.8%,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大一新生是各所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最活跃的参与者,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热情一般都会有所下降。另外,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感兴趣程度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有关。如图1所示,认为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与内容丰富有趣的学生中,有86.8%都对校园文化活动感兴趣,没有人对活动完全不感兴趣;而认为校园文化活动枯燥乏味的学生中,仅有27.9%的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感兴趣。可见只有把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提高了,使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丰富有趣,才能更好地吸引同学们的参与。1.3高校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从图2可以看出,57.6%的受调查者参加过校园文化活动,12.7%的受调查者正准备参加,仅有12.3%的学生不准备参加,可见高校文化活动的参与度总体还是比较理想的。其中12.2%的学生表示,想参加但没时间,这部分学生可能是忙考研或出国,学业较重,或本身作为学生干部忙于其他事务而没有时间亲身体验。1.4扩大参与,更受重视参与“校园精品活动”的参高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意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知识面等,从我们的调查来看,这也是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最主要原因和目的之一。如图3所示,82.8%的学生选了该项。另外,有6.2%的同学认为校园文化活动还有一些其他的意义,如活跃校园气氛、改善人际关系等。除此之外,“广泛交友、拓展人脉”也成为很多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有56.3%的同学选择该项,如图4所示。从图4我们也发现,“任务或强制性的活动”在学生参加活动的原因中也占了不小的比例,达到44.8%,超过了出于兴趣爱好而参加活动的比例(41.4%),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当学生出于自愿和兴趣参加活动时,热情才会较高,收获也会较大,但现在各所高校中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为了确保某些所谓“校园精品活动”的参与度和现场的气氛,某些组织者会下行政命令,强制部分学生参加,从长期来看其效果会适得其反的,是不宜采取的,也是不可持续发展的。我们还是应通过改善活动质量等方式吸引学生自愿参加,从而更好地达到校园文化活动举办的意义。1.5校园文化活动成效不图5显示,56.6%的学生表示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有收获,但仅有6.2%的学生认为收获很大,而有33.3%的同学认为收获不大,还有3.8%的同学认为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没有收获,这表明我们的校园文化活动还没有达到最优的效果。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活动本身组织得不是很好,意义不是很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同学们参与活动时积极性不够,没有付出很多,因此也少有收获。1.6目前我国各所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比较没有数量在我们调查的7所高校中,受调查学生对各自学校活动的评价都较相似,普遍认为一般(74.6%),如表3所示。仅有11.1%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丰富有趣,还有11.5%的同学明确表示现在的校园文化活动比较枯燥乏味。可见,我们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内容与形式上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有较多待改善的地方。各所高校均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活动的数量比较正常,如图6所示,当然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接近30%)认为活动数量偏少。事实上我们调查中发现,其实各所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还是较多的,可能由于很多活动的相似度、重合度太高,宣传力度不够,在学生中的知名度不高,够不上精品等原因,给大家造成校园文化活动数量少的错觉。因此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应做多,更应做精,让校园中出现更多独具特色、为同学所欢迎的品牌活动。1.7分别与高有关的基因表达的分布从调查中发现,文艺类、社会实践类、志愿者活动等类目参与度相对较高,分别为48.6%、46.5%和43.2%。男女生对各类活动的参与度也存在差别,体育类和科技类活动的参与度明显男生高于女生,而文艺类、社会实践类、志愿者活动则女生的参与度普遍高于男生。2企业竞争力的表征什么是品牌?美国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作了如下定义:“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藉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品牌不仅是一种区别性标识,更是一个产品、一个企业竞争力的表征。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是指那些师生乐于参与、育人效果好的活动,它反映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水平和师生的精神面貌,需要师生在具体活动中去创造。从上述问卷调研分析可见,当前的校园文化活动呈现出这样一种局面: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多元,给师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与锻炼舞台;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科学规划、有效管理和品牌意识,造成了表面上的热闹与校园文化活动实施者的盲从,出现组织者精疲力竭、疲于应付,参与者兴趣不大的现象。各校都是多头组织举办多种校园文化活动,但大多数活动给人印象不深,小而杂、重复率高、创新不足,很多活动在形式与内容方面千篇一律,引不起同学们的兴趣。如何整合各类活动,与时俱进,打造独具特色、无可替代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2.1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长期被忽视。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总认为校园文化只是师生的课外活动,与图书馆没有多大关系。高校图书馆并不是与校园文化无所关联的单纯的学术机构,作为校园文献情报信息中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图书馆本身既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以自己的文献资源、文化设施去支持和推进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而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也推动了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和校园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在互动过程中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服务。2.2整合校园文化建设资源,全方位开展学生参与品牌建设今天校园中五花八门的文化活动竞争的实质是品牌的竞争,品牌最持久的要素是价值、文化和个性。图书馆要寻求品牌的支撑点,要在品牌建设上下工夫,通过有意识的个性化品牌经营,让图书馆活动与大学生的素质拓展、能力提升、专业发展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参与品牌建设中获得实益,从而建立起对品牌的归属感。我校图书馆积极整合校园文化活动资源,由图书馆牵头,联合部分二级学院、校团委、学生会、宣传部等部门,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每年4月的“读书节”和10月的“数字资源宣传月”已成为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固定节目。尤其是“读书节”系列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参与,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根据对7所高校的问卷调研分析,结合我校三届读书节活动的经验,我们认为图书馆可以通过读书节,开展以阅读推广为核心内容的文化活动,并注重结合学生热爱的社会实践类、文艺类、志愿者活动,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从而创造以阅读为特色的校园品牌文化。2.2.1进行图书引流“图书漂流”是一种源自国外的阅读方式。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指的是书友们将自己拥有却不再阅读的书籍贴上特定的标签后,投放到公共场所,无偿地提供给拾取的人阅读。拾到书的人可以暂时成为该书的拥有者,阅读后须按照标签的提示,再以相同的方式将该书投放到公共环境中去。这项活动极受学生的推崇,学生中自发组织进行图书漂流活动的也不少,但苦于书源的收集和合适场所的缺乏。图书馆拥有这两方面的优势,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领头羊的责任。我馆一方面利用与图书供应商的密切业务关系,想方设法筹集到一批优秀图书,另一方面又和学生会合作,让他们从同学手中收集一部分好书、旧教材等,由此建立了“爱心漂流角”。通过捐赠和交换图书,让好书漂起来,让图书在传递中递增知识价值,在交流中分享阅读快乐。图书漂流的不仅有书香,还有公德和信任、文明和素质。它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诚信和共享意识,将“感恩父母,感恩商大”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提高校园的文明程度。我们一直保留着“爱心漂流角”,希望通过这一长期的活动为学生搭建更为快捷的捐借旧书、旧教材的平台,倡导一种新颖活泼、低碳环保的校园阅读文化。2.2.2举办快速找书大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园主人、清代大诗人袁牧说“书非借不能读”。但如今高校的教育中,读写能力的培养大不如前,造成很多学生在利用图书馆时有一定困难。他们不愿意认真查找资料,也不愿过于繁琐地利用图书馆,我们该怎么帮助这些过分趋向于“伸手主义”的读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唤醒学生潜在的能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使他们在踏入社会后能够继续学习,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必须让学生懂得合理使用图书馆文献资源。为此,我们组织了由全校各学院学生代表参加的“快速找书竞赛”。每学院选派四名代表,每人找6本书,每队找24本书,30分钟内完成,看哪一队找得全、准、快。该活动生动活泼,又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得到了学生读者的热烈响应。比赛设团体奖和个人奖,既考验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也鼓励了日常科学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优秀学生。经过这样热闹开心的比赛,读者与图书馆的关系亲近了许多。为满足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我们还开展了图书归架比赛,让学生体验图书馆老师书库管理的辛劳。根据问卷调查,迎合学生乐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这一特点,我们以这些活动的名义,组建一支志愿者队伍,参与到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来,让学生在学习图书馆管理技能的同时,获得自身素质的提高。2.2.3成立东南角基层图书馆,成立明确的承担主体独自阅读、孤立思考已经不是现代社会典型和唯一的阅读形式,在社会分工细化的背景下,读者更愿意在民主的氛围中交流阅读心得,分享阅读体验,从而获得知识和满足互动的需求。传统的阅读推广往往固化于图书馆居高临下指导读者的形式,忽略了以读者为主导的交流,活动形式过于僵化。同样,长期以来我们的校园文化活动基本上都是面向学生,服务于学生,而敎职员工这样一个大学校园中不可或缺的群体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参与却是被忽视的。学生活动大都停留在自娱自乐的环境里,而老师只是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上看待学生活动,并没有真正参与其中。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学院青年骨干教师人文知识的优势,成立读书会。读书节期间,我校人文学院的一位年青博士主动请缨,由他任会长,成立了“钱塘读书会”。读书会以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为主体,核心成员20人以内,开放式活动,尽量让更多的同学受益。读书会经常组织小型读书沙龙,品读经典名著,进行学术交流,包括主题发言、自由讨论以及相关好书推荐(主要以图书馆新购人文方面的书籍为主,每月一期)等,同时还协助图书馆科学采购和管理书籍。阅读是一个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我们在阅读中汲取着知识的琼浆。但阅读或许更是寻找同类、获取共鸣的过程,我们用别人的经验规劝着自己,丰富着自己,缩短了自己的成长路程。我们期望着读书会红红火火,有更多的师生加入到读书的行列来,让图书馆与读者真正地互动起来,以书会友。互动的,必是生动的。2.2.4举办阅读推广活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文化渊源,领略文明的历史进程,体验从远古到现在以及未来世界文明阅读史的转变,我们开辟了一条文化长廊,用20块大型展板,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我国的汉字演变史、图书装帧史、图书馆发展史及阅读变化30年等文化宣传信息。校园文化的主体自然是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但是独立精神、自由学术的氛围,需要大学管理者的精心呵护,更需要优秀教师的正确指引。为此我们特别邀请各学院的著名教授、博士等专家学者,列举对他们人生影响最深的两本图书,并用一句话点评,在文化长廊中以“专家学者推荐书目”的形式揭示出来,供学生博采众长。至今我们仍保留着这条文化长廊,并根据需要,定期不定期地更新内容,希望通过这条文化长廊开展不间断的阅读推广活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在每年的读书节活动中,我们还推出一个专题书籍展览,如与毕业设计指导和就业面试相关的书籍、名师名家生平及其作品等。同时我们充分利用与图书供应商的良好合作关系,邀请他们来我校开展精品中外文图书优惠展销。展销前,我们广泛征求师生意见,让他们开列书单或去书店现场挑选部分图书,供书展展示。书展大大方便了读者,增强了校园购书、读书的浓厚学习气氛。2.2.5举办“读书成长人生”系列讲座人们在信息化、多元化大环境下阅读的两难境地是:一面向着功利性浅阅读大步迈进,一面频频呼唤能滋养内心的深度阅读,这在某种范围内是不争的事实。书籍浩如烟海,而个人的生命时间极为有限,因此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读好书。图书馆讲座以其短小精悍、信息密集、知识丰富、反映及时、活泼生动等特点,成为众多读者接受信息、继续学习的最佳选择。短短的一场演讲或报告,不仅可以从中学到一个专家多年积累的知识,更有可能得到人生启迪和感悟。读书节我们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了“读书·成长·人生”系列讲座。讲座突出励志、和谐、修养、勤学、艺术、智慧,希望通过讲座引导学生以文学的心态、历史的眼光和哲学的视角探讨学术和人生。讲座和阅读活动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引导学生智慧阅读,陶冶情操。2.2.6配套活动的参与和互动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博采,可以长智。每一本书都可以为我们开启不同的阅读之旅,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与作者交流,可以与深邃的思想对话,收获知识和快乐。读书最大的乐趣就是参与,在参与中想象,灵感就被激活了。读书节系列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征文大赛,它的突出特点就是读者的参与和互动,是读书节“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理念的最好体现,为喜好读书的同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同学们通过征文大赛分享好书,以书会友。大赛期间我们还穿插了一项“读书趣味知识竞赛”作为环节之一,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内容包括时事趣味点评、名人名著猜猜猜、成语趣味竞猜、歇后语快速接龙等,同学们在快乐的比拼中,碰撞智慧,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体验积极快乐的阅读文化。2.2.7“阅读之星”评选活动阅读与我们的心灵状态密切相关,如果心灵关乎命运,那阅读就可以改变命运。温家宝总理曾经强调,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说:“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可以改变世界。”真正的大学在心中,真正的大师在书中。图书馆要利用一切机会,锲而不舍进行阅读推广活动。“阅读之星”评选活动,就是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开展一项特殊服务,对4年中借阅图书量在本届毕业生中名列前20的学生,调出在校时的借阅记录,制成精美小册子,作为4年校园的学习纪念,并把他们的照片和阅读事迹张贴到展板上,在图书馆大厅广为宣传。也可以年阅读量为统计单位,奖励年阅读量最多的学生,以此来倡导“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校园文化理念,鼓励学生争当阅读之星。2.2.8经典的意境空间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树立自信的平台,倡导大家进行深度阅读,多读名著,我们在读书节举办了“我看书我表演”的由名著改编而来的话剧表演大赛。参赛作品要求以某部中外名著为蓝本,改编成话剧。比赛以学院为单位,每个学院可选派一、两支队伍参加,比赛分初赛、决赛两个阶段,每队表演时间为10-20分钟。当紧张的学习生活几使厚重的经典阅读成为奢望时,读书节的“我看书我表演”的名著改编剧大赛,引领着步履匆匆的学子走进经典、了解经典、阅读经典。名著话剧表演,既彰显经典的价值,又能使学生读者在宏观上了解经典,在微观上细细品读,真正融化于经典,“开茅塞、除鄙视、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决赛时我们还邀请了来自下沙高教园区9所高校的许多嘉宾前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