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环糊精包合技术提高酮康唑的热稳定性_第1页
应用环糊精包合技术提高酮康唑的热稳定性_第2页
应用环糊精包合技术提高酮康唑的热稳定性_第3页
应用环糊精包合技术提高酮康唑的热稳定性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用环糊精包合技术提高酮康唑的热稳定性

酮康唑(kcz)是第一个口服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对各种类型的细菌、皮肤细菌、酵母菌和其他致病性细菌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但由于其不溶于水且结构中有酰胺基和醚基,极易氧化变色,化学性质不稳定。本实验通过用不同方法考察,探索出制备酮康唑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方法,以提高酮康唑的溶解度,增加其稳定性。经薄层色谱、紫外光谱、差热分析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证实包合物形成,并对包合物的溶解度及其软膏剂的稳定性进行了对照实验。1差热效应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计(UV-940瑞士);LCT-1差热天平(北京光学仪器厂);D/MAX-RCX光粉晶衍射仪(日本)。酮康唑(南京第二制药厂);β-环糊精(广东郁南环糊精厂),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2方法2.1包组分制备条件的确定2.1.1子间碰撞的浓度酮康唑溶于热乙醇,β-环糊精溶于水,为增加分子间的碰撞,应尽量提高溶液的浓度,而两种溶液混合不应产生沉淀。实验证明,当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2∶3时,两者可以完全溶解,不产生沉淀。2.1.2搅拌时间的选择实验进行了3~8h,在各包合时间测定包合率,确定搅拌5h包合率最高且重现性好,见表1。2.1.3摩尔比投料制备包合物酮康唑与β-CD按1∶0,1∶1,1∶2,2∶1,1∶3摩尔比投料,制备包合物测定包合率,结果表明主客分子比为1∶1时包合率最高,见表2。2.2酮康唑和-cd的制备精密称定酮康唑531.44mg,溶于20mL无水乙醇中,于恒温磁力加热搅拌器上50℃搅拌至全溶,将1135.00mgβ-CD溶于30mL蒸馏水中,同温搅拌溶解后,分两次缓缓滴入酮康唑醇溶液中,每次约15mL,两次间隔15~20min,加盖搅拌3h,再取盖搅拌2h,挥散乙醇,使溶液浓缩至约30mL,置冰箱中过夜,得白色混悬液,抽滤,沉淀物依次用50mL无水乙醇和蒸馏水快速洗去未包合的酮康唑和β-CD后,低温避光干燥即得,收集乙醇洗涤液待测定回收率。2.3包合物的制备以逆向混合搅拌法,主客分子比1∶1,50℃,搅拌5h,制备6批包合物。经测定包合率在71.59%~73.63%之间,RSD为1.08%,平均回收率为96.03%,RSD为1.26%。2.4包组分的含量是由包组分的含量决定的2.4.1测量波长的选择取酮康唑用无水乙醇稀释成0.1mg·mL-1的溶液,在紫外区扫描,在295nm处有最大吸收,而β-CD无吸收。2.4.2标准曲线c精密称定已恒定的酮康唑150mg,置100mL量瓶中,用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分别吸取上述溶液1.0,1.5,2.0,2.5,3.0,3.5mL,置25mL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以无水乙醇为空白,在29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得回归方程为C=283.6A+1.0(r=0.9999)。2.4.3包合物含量测定精密称定包合物100mg,用50mL无水乙醇溶解,过滤,吸取续滤液2mL于25mL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于295nm处测其吸光度,由回归方程计算,得包合物的含量及包合率。同法亦可得酮康唑的回收率。2.5包组分的物相鉴定2.5.1白包合物、药物分别按“2.2”项方法制备含药包合物、空白包合物、药物,可见含药包合物为白色疏松粉末;而空白包合物(即β-CD)为四方块状结晶,有荧光;药物为细粉末状,颜色微暗。2.5.2包合物的紫外扫描分别将β-CD,酮康唑和包合物用无水乙醇配成溶液,进行紫外光谱扫描,结果β-CD无紫外吸收,酮康唑和包合物的紫外扫描图谱一致,说明包合物无化学键,仅为物理包合作用。再将一定量β-CD,酮康唑和包合物用水溶解后,过滤,取续滤液于紫外区扫描。β-CD水溶液在紫外区无吸收,酮康唑不溶于水,紫外区无吸收,而包合物溶于水,紫外区有明显吸收峰。2.5.3物理混合物测试X-射线衍射常用于鉴定晶体化合物各晶体物质在相同的角度处具有的不同晶面间距,从而显示不同的衍射峰。对酮康唑、β-CD及二者的物理混合物和包合物4种物质进行测试,测试条件:高压50kV,管流80mA。结果可见,混合物的衍射峰为酮康唑和β-CD衍射峰的叠加,表明混合物为酮康唑和β-CD的机械混合,而包合物的衍射图谱某些峰明显消失、减弱或位移,表明晶型改变,包合物呈一新的物相,从而判断包合成功。2.5.4纸速、标准条件工作条件:天平50mg,差热50μV,温度20mV均为满刻度;升温速度:5℃·min-1,纸速2mm·min-1。结果上述4种物质的热分析曲线各不相同,但物理混合物是酮康唑和β-CD两组热分析曲线的叠加,而包合物呈一新的热分析图,酮康唑在353℃的吸热峰消失,表明酮康唑和β-CD形成了包合物。2.5.5醇溶液的展开结果硅胶G-CMC板,展开剂:甲醇-磷酸盐缓冲液(pH7.4)=4∶1,展距为10cm,碘化铋钾为显色剂,喷雾显色,结果:酮康唑和包合物醇溶液的展开斑点相同,Rf=0.74,说明包合物中的酮康唑与未经包合的酮康唑一致,成分未见变化;酮康唑水溶液没有展开斑点,而包合物水溶液有展开斑点,Rf=0.79,说明酮康唑不溶于水,而包合后酮康唑在水中溶解度增加。3结果3.1溶解度、包合物的测定分别取过量的酮康唑和包合物放入10mL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37℃振荡2h,过滤,取续滤液4mL于25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至刻度于295nm处测吸光度A,计算二者的溶解度,得酮康唑为3.0μg·mL-1,包合物为119μg·mL-1,溶解度增大了约40倍。3.2酮康唑唇膏包合物的变色采用庄志铨等设计的O/W型软膏基质制成软膏,在相同包装和室温条件下放置,未包合的酮康唑软膏1周后上层即有粉红色斑点,1月后酮康唑软膏完全变为粉红色,而包合物软膏颜色一直无变化。说明包合物软膏稳定性明显好于未包合的酮康唑软膏。4热乙醇溶解法4.1酮康唑不溶于水,溶于酸性溶液和乙醇。据文献方法酮康唑溶于酸性溶液中与β-CD包合,但酮康唑在酸性溶液中加热搅拌极不稳定,溶液很快呈黄色,而采用热乙醇溶解则较稳定。实验中用常规方法把酮康唑的醇溶液加入β-CD的水溶液中,当加入到一定量,即析出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