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古建宝库_第1页
山西省-古建宝库_第2页
山西省-古建宝库_第3页
山西省-古建宝库_第4页
山西省-古建宝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建筑博物馆-----山西

山西现存古建总数18118处,地面不可移动文物3.7万处,其中明清木结构建筑8500多座。辽金以前的多达106座。古民居2000多处,古戏台3000多座、古塔近600多座。古长城3500多公里,绵延9市40县保留关隘、城堡、所、卫、墩台1500多个,大小石窟寺300余处。当之无愧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宝库”的美称。

四座唐代建筑: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平顺县王曲村天台庵正殿三座五代建筑:平顺县龙门寺西配殿

平顺大云院正殿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城西南22千米的李家庄。重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宋、明、清时期经过多次修葺,1973年又进行了复原性整修南禅寺大殿南禅寺大殿大殿单檐歇山顶,平面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通面阔11.75米,进深10米。殿前月台宽敞。前檐明间辟板门,两次间为破子棂窗。殿四周施檐柱12根,西山施抹楞方柱3根,皆为创建时的原物,余皆圆柱,柱底自然料石作柱础。殿内有泥塑佛像17尊,安置在凹形的砖砌佛坛上,佛坛上后部正中为释迦牟尼塑像,庄严肃穆,总高近4米,基本保存了原有风貌,是现存唐代塑像的杰出作品。佛光寺东大殿----古建筑之瑰宝年代:唐朝

公元857年;方位:山西五台县

豆村镇

佛光村;

亮点:唯一的殿堂式庑殿顶唐构,集唐代建筑、雕塑、壁画、题记的古建筑瑰宝。“

……国内古建筑之第一瑰宝,佛殿建筑物本身已是一座唐构,乃更在殿内蕴藏着唐代原有的塑像、绘画和墨迹,集唐代建筑、彩塑、壁画、墨迹,四种艺术萃聚在一处,在实物遗迹中诚然是件奇珍。

”——梁思成先生单檐庑殿顶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有“亚洲佛光”之称。貌似平常,却称为“中国第一国宝”,现为中国现存排名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仅次于同在五台县的南禅寺)。建于唐代的山腰大殿为正殿,坐东向西,称东大殿。东大殿居高临下,雄伟古朴,气势壮观,是五台山最大佛殿之一,无论在构造做法上,还是在造型比例上,都集中地反映了唐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在我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佛光寺被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

佛光寺属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五台县的佛光村,距县城三十公里。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位。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从1932年到1937年初,梁思成和林徽因率领考察队频频走出北京,实地考察了137个县市,1823座古建筑。可是,他们一直期望发现的一千年以前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却从未出现过。

梁思成偶然看到了一本画册《敦煌石窟图录》,这是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在敦煌石窟实地拍摄的。梁思成看到61号洞中有一幅唐代壁画“五台山图”,其中有一座叫“大佛光之寺”的庙宇引起了梁思成的注意。

1937年,日本侵华步骤急剧加快,时局日益紧张。

梁思成越来越感到时间的紧迫,他和林徽因希望在战争爆发前把华北、中原的古建筑调查做完,以免这些人类的宝贵遗产毁于战火而不能给国人留下一图一景,成为他们终生的遗憾。

循着《敦煌石窟图录》的线索,梁思成和林徽因很快在北平图书馆查阅到了有关大佛光之寺的资料。五台山《清凉山志》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唐武宗灭佛时被毁,仅仅12年后佛光寺重建。而被毁之前的“大佛光之寺”影像,被描绘于几千里之外的敦煌石窟,可想而知这座寺院在唐宋时代五台名刹中的地位。梁思成和林徽因决定立即前往五台山。

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带着助手莫宗江、纪玉堂动身前往五台山,这是他们第3次前往山西寻找古建筑了。而就在当时,他们的状况并不好:梁思成拖着一条伤腿,林徽因患着肺病。

1937年6月26日,从清晨走到黄昏时分,梁思成、林徽因一行来到台怀镇西南两百余公里的豆村。转过山道,他们远远望见一个隐藏在连绵山峦下的古寺。当年的古寺早已香客冷清,荒凉破败,看守寺院的只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僧和一位年幼的哑巴弟子。当老僧明白造访者的来意后,佛光寺寂寞多年的山门,便为这几位神秘的远方客人敞开了。

梁思成进入寺院,看到出檐深远的大殿,一眼就断定这是一座比他们以前所见的更古老建筑。大殿内的景象让梁思成和林徽因惊讶不已。

梁思成后来写道:“那高大的殿门顿时就给我们打开了。里面宽有七跨,在昏暗中显得更加辉煌无比。在一个很大的平台上,有一尊菩萨的坐像,它的侍者们环它而立,有如一座仙林。”

眼前这些身材高大、造型别致的彩色塑像,仿佛让他们回到了遥远的历史时空。从艺术造型上看,佛像面颊丰满,弯弯的眉毛,端正的口唇,都具有极其显著的唐代风格。菩萨立像大都微微向前倾斜,腰部弯曲,腹部略微凸起,这都是唐中叶以后菩萨造像的典型特征,与敦煌石窟里的塑像极为相似。穿行在大唐盛世的时空中,这让梁思成夫妇感觉进入了一个魔幻的世界。

佛光寺大殿的佛坛上有唐代彩塑35尊,金刚等33尊。另两尊特别的人物塑像,按照老和尚的说法,一尊是建殿施主武则天,另一尊是建殿主持者愿诚高僧。这两尊塑像虽然小些,但形态却很生动。此外,大殿两侧,还有明代塑造的罗汉像296尊。

大殿的斗拱、梁架、藻井以及雕花的柱础,无论是单个或总体,它们都明白无误地显示了晚唐时期的特征。假如这些塑像是唐代遗存,那么,庇护塑像的建筑就完全有可能是唐代的了。

梁思成、林徽因认为,如果大殿经过不断重修,眼前的唐代塑像将很难完整保存至今。

面对近在咫尺的佛光寺,梁思成被那层层交叠而又宏大雄伟的斗拱所震撼。虽然这些斗拱像是承受了千年的委屈一般,交错折叠在宽大深远的屋檐下,而正是这种稳健牢固的姿态,支撑着佛光寺千年的骨骼和历史。梁思成评价,此殿“斗拱雄大,出檐深远”。

经测量,斗拱断面尺寸为210×300厘米,是晚清建筑斗拱断面的十倍;屋檐探出达3.96米。这在宋以后的木结构建筑中也是找不到的。

反复搜寻一直没有找到任何碑刻和题记上的文字记载。大殿里也没有发现通常写在屋脊檩条上的文字。梁思成决定,爬到天花板上去碰碰运气。

关于天花板上的奇特见闻,梁思成是这样写的:“我在那里看到了一种屋顶架构,其做法据我所知只有在唐代绘画中才有。使用“大叉手”,而不用“侏儒柱”,这和后世中国建筑的做法全然不同,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

大叉手这个结构,从汉代开始有,在南北朝也有,在石窟上边有这种形象,但是实物没见过,因为梁思成夫妇作了大量的古代建筑调查,在中国北方调查了数百种,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结构,所以这种结构可以明确地判断它就是唐代的原物。

经过连续3天的辛勤查勘,梁思成仍然没有找到确切的建造年代。如果仅靠大殿的唐代结构和雕塑的风格特征来判断建筑的年代,误差有时可能多达半个世纪。

而就在此时,一直负责地面工作的林徽因突然欢快地叫了起来,她说她发现一根大梁上有很淡的毛笔字迹!

梁上那行文字是:“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殿是由一位叫宁公遇的女性捐钱建造的。正当大家还在琢磨这段文字的时候,林徽因突然快步奔向大殿外的石经幢……因为她忽然记起,在佛光寺大殿前的石经幢上似乎也有相同的名字。

果然,石经幢上刻有这样一句话:“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梁上的题字,石经幢上的刻文相互吻合,那么大殿的建造时间终于能够确定了。

石经幢上刻写的纪年是:唐大中十一年。根据推算,这应该是公元857年,距发现之日整整1080年。

与这座非凡建筑的诞生有关的人物除了施主宁公遇,还有一个人,他叫愿诚禅师。唐武宗灭佛后,40岁左右的愿诚禅师四处化缘,复兴了佛光寺。另一位叫王守澄的人,他以“功德主”的名义与宁公遇的名字出现在同一根木梁上,这个颇神秘的人究竟是什么身份?他与佛光寺的诞生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梁架上的这两行题记,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右军中尉是唐代管宦官的一个首领,佛殿主宁公遇,记载的只有一个唐长安送供女弟子宁公遇。那么根据梁思成先生的推测,有可能宁公遇就是王守澄的家人,因为在唐代时候,有宦官娶妻的习俗,所以王守澄是那样有权势的一个人,有可能宁公遇是他的人。因为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没有那样大的财力,她必须有强大的后盾。

众多的代表当时最高水平的艺术作品汇集在一座寺庙里,而且同时被发现,如此重要的意外收获,成为多年来梁思成和林徽因寻找中国古建筑最快乐的时光。

梁思成后来满怀欣喜地说:“这是我们这些年的搜寻中所遇到的唯一唐代木建筑。不仅如此,在这同一座大殿里,我们找到了唐朝的绘画、唐朝的书法、唐朝的雕塑和唐朝的建筑。它们是稀世之珍,但加在一起它们就是独一无二的。”

在以后的时间里,梁思成和林徽因全面查阅和研究了这座寺庙。

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隋唐之际,已是五台名刹,“佛光寺”这个寺名屡见于各种史书记载。公元845年,也就是唐武宗会昌五年,皇朝发动灭法运动,寺内除几座墓塔外,其余全部被毁。偌大的佛光寺土崩瓦解,变成了一片废墟,僧人也全作鸟兽散。

公元857年,也就是大中十一年,京都女弟子宁公遇和高僧愿诚主持重建佛光寺。现存东大殿及殿内彩塑、壁画等,即是这次重建后的遗物。

到了12世纪的金代以后,佛光寺前院两侧兴建了文殊、普贤二殿。在文殊殿对面,曾经有普贤殿和天王殿,但是,这两间殿堂分别在明崇祯年间、清光绪年间不慎被烧毁。院内的南北厢房是民国初年增筑的,这些就是梁思成与林徽因当年见到的模样。

在长达上千年的漫长岁月中,经历过8次5级以上地震的佛光寺东大殿为何硕果仅存呢?

大佛光寺的台基前半截是垫起来的,做得非常坚固,后半截就坐在石岩上,把山坡的碎石清掉以后,潮气不容易上升,它里边的塑像没有腐蚀现象。

东大殿天棚下拱眼壁上遗存的唐代壁画,是梁思成在大殿梁架上测绘时偶然发现的,唐代壁画上所使用的白色颜料一千年后会变成黑色,这个认识得益于他对古代壁画所用颜料的了解。因为唐代的时候壁画的矿物颜料有锌白,画白颜色的部分,从面部、涉及到需要调和白颜色的地方,经过多年的变化它就会发黑。

梁思成、林徽因之后,对佛光寺的深入研究实际上延续了半个世纪之久。梁思成当年对东大殿正面的大门作了仔细研究后认为,“其造门之制,是现存实例中所未见的”。

1974年,中国古代建筑保护专家柴泽俊先生在东大殿研究壁画的时候,再次发现了多处唐代壁画,加上梁思成、罗哲文、孟繁兴等人此前的发现,佛光寺遗存的唐代壁画多达60余平方米。

柴泽俊介绍:全国寺庙当中保存下来的唐代壁画全国仅此一例,其他就是敦煌莫高窟里边保存下来的唐代壁画。因此,佛光寺为数不多的壁画,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重要一页,或者是当前保存下来最早的壁画的实证,再没有比它早的。

但遗憾的是,在距离佛光寺西北几十公里的山中,有一座南禅寺,它的建筑年代比佛光寺还要早。由于时局的纷乱,梁思成、林徽因和它擦肩而过。

在梁思成和林徽因发现佛光寺16年之后,1953年,山西考古人员考察了南禅寺,他们根据殿内屋梁上写有“大唐建中三年”的墨书题辞考证,南禅寺是公元782年重修的,这个时间比佛光寺的落成要早75年。

这也意味着,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

这也意味着,由于梁思成、林徽因对佛光寺的发现,历史仅存的两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从此在中国的大地上双星闪耀。山西芮城广仁王庙(五龙庙)正殿(唐)由正殿、戏台、厢房组成正殿坐北向南,为唐大和五年(831)建造,五开间四架椽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单檐歇山顶天台庵是中国佛教创立最早的宗派“天台宗”的庵院。大殿单檐歇山顶【平顺】龙门寺由山门、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西配殿悬山顶三开间小殿却格外引人注目。它是这里最年长者,建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至清泰二年(935年)之间。是吾国存留于世的唯一悬山顶五代建筑,也是留存至今的四座五代建筑之一。它筒瓦饰顶,板门槛窗,不事张扬,静静地伫立。平顺大云院正殿

大云院又名“大云寺”,位于山西省平顺县县城西北23公里的龙耳山中。大云院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

弥陀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九脊歇山顶大佛殿内的五代壁画,更是我国古代壁画中的稀世佳作。人云院五代壁画,上承晚唐风格,无论男女皆以丰腴富态为美,心胸坦荡,气宇轩昂。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单檐歇山式位于平遥县襄垣乡郝洞村,创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五代木结构建筑之一。五代为时短暂,文物建筑遗存甚少,五代彩塑尤为奇缺。万佛殿建筑与殿内彩塑为研究中国建筑史和雕塑艺术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太原晋祠的汉白玉质鱼沼飞梁,是全国仅存的一例采用十字飞梁形制建造的古代桥梁的实物。这些“禽兽”主要有两类:正吻和脊兽,它们都有具体的象征意义。正吻是屋顶正脊两端的装饰件:龙头、龙口,咬住正脊,是防火镇水的象征。它是从古代建筑上的鸱尾演变而来的。(后来,鸱尾又逐渐演变为鸱吻。)鸱吻据民间传说为龙的第九子,“曰螭吻,形似兽,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鸱吻早期是鱼形,突出了尾巴;晚期是龙形,突出龙头。被赋予防火灾、探风云、祈吉祥的寓意。屋面四坡五脊。前后两坡相交形成横向正脊

圆形和正多边形建筑的屋顶造型

悬山顶:五脊二坡式,一般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构成

上三分之二为悬山顶,下三分之一是庑殿顶

山西现存古长城时间跨度最大的地区,其中东魏、北齐、隋、宋四朝长城为山西所独有。第五节文学艺术教学目标:了解山西历史上文学艺术发展的概况;熟悉文学、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的历史演变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教学重点:历史上著名文学家及代表作品著名书法家及代表作品著名画家及代表作品山西地方戏(一)文学1、秦汉之前

《诗经》:《魏风》《唐风》

特色:(1)最具反抗与批判精神

(2)最能表现深沉的悲苦

(3)内容最为广泛鸨羽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兿稷黍。

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兿黍稷。

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兿稻粱。

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园有桃

《诗经*风*魏风》

园有桃,其实之殽(xiáo)。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2、西汉—魏晋南北朝(1)班婕妤西汉

楼烦人(今朔州市朔城区东)

仅存《自悼赋》《捣素赋》《报诸侄书》《怨歌行》团扇诗

又名《怨歌行》、《怨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2)郭璞两晋闻喜人《江赋》

“游仙诗”

14首最代表其文学成就.

《尔雅注》3、隋唐

三晋诗人100多人,诗作4000首

(1)王勃河津人

“初唐四杰”之首(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凉州词王翰太原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3)王之涣太原人《登鹳雀楼》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王昌龄太原人

“七绝圣手”

《出塞》——“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从军行》、《长信秋词》、《西宫春怨》、《闺怨》等(5)王维字摩诘祁县人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山水田园诗《汉江临泛》《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下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6)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永济)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后人将他与宋代欧阳修等誉为唐宋八大家。4、金元时期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忻州人

“金元之际集文学之大成者”

《论诗绝句三十首》

●丧乱诗最感人《岐阳三首》摸鱼儿-雁邱词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5、明清时期

(1)罗贯中,明,名本、才本、道本,号“湖海散人”,太原市清徐县人。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我国古代历史演义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

(2)刘璋,字于堂,号介符,又号烟霞散人、樵云山人等。清,太原人,所作多为才子佳人小说。

《幻中真》、《凤凰池》、《巧连珠》等

《斩鬼传》为社会讽刺小说。(二)书法1、战国

侯马盟书体现出“重事实、字多浑厚”的书法特征2、魏晋六朝

卫恒,字巨山,西晋

夏县(安邑)人

《四体书势》是我国书法理论的重要文献。3、唐宋⑴薛稷万荣人

“初唐四大书家”之一(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

“瘦金书”前源代表作品《信行禅师碑》

⑵张彦远河东人

《法书要录》第一部书学论著丛书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历代名画记》。4、金元时期溥光元初高僧,字玄晖,号雪庵,俗姓李,大同人

理论著作《雪庵永字八法》《雪庵字要》

●代表作品《山名诗》大字行楷书5、明清时期⑴傅山,原名鼎臣,字青主,号朱衣道人,清,太原人

●著名思想家、医学家、书画家

●代表作品:行书《丹枫阁记》

草书《孟浩然诗卷》

长幅《行书七言诗轴》

⑵杨二酋,字雪山,号又邨,别号西园,归田后号柳南,一梅居士,晚年号悔翁,清,太原人晋祠“水镜台”

“悬山响玉”“化玉赞”曾孙杨堉“晋祠全景诗十六首”书于文昌阁(三)绘画1、唐代画坛⑴薛稷,擅长花鸟、人物及杂画,“言鹤必称稷”

●代表作《啄苔鹤图》《顾步鹤图》《瑞鹤图》《戏鹤图》⑵王维“文人画宗师”

作品:《江山霁雪图》《伏生授经图》《雪溪图》

山水画成就最高“南画之祖”⑶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

第一部绘画通史“画中史记”

“书画同体”理论

我国绘画史和理论方面的“百科全书”2、五代山水画名家、画论家---荆浩

字浩然,自号洪谷子,后梁沁水人开创北方山水画派绘画题材广博代表作:《匡庐图》

山水画论:《笔记法》《山水诀》3、两宋画坛⑴王诜,字晋卿,居开封,太原人当时文人画典范代表作:《渔村小雪图》《烟江叠障图》⑵马远,字遥父,在、一作子钦,后作后甫,号钦山,永济人,“马河中”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南宋四大家”之一山水画成就最大《踏歌图》

“马一角”

夏圭《溪山清远图》“夏半边”

4、金元画坛⑴王庭筠,字子端,号黄华,永济人。金代最著名的画家代表作:《幽竹枯槎图》

⑵朱好古元代襄汾人

“襄陵三画”之一(张茂卿、杨云瑞)道释人物画成就突出

稷山县兴化寺壁画

八大明王像弥勒佛像5、明清画坛傅山等(四)音乐1、荀子的音乐理论2、春秋大音乐家-----师旷

“师旷之聪”

3、南朝“二柳”运城人

柳世隆自彦绪,“柳公双锁”指法柳恽,柳世隆之子,《清调论》五、戏曲中国戏曲艺术的摇篮之一(一)首创诸宫调的说唱艺人---孔三传(二)山西曲作家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

郑光祖《倩女离魂》

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古希腊悲喜剧、古印度梵剧、中国戏曲(诗歌、绘画、杂技、武术、舞蹈、音乐、说书等的综合艺术)。山西戏曲渊源:春秋晋国音乐家师旷(师旷之聪)五代后唐李存勖(中国历史上最爱戏曲的皇帝之一)爱看戏,还扮旦角粉墨登场北宋民间土戏:滑稽戏、技艺戏、影戏、歌舞戏

元代:戏曲逐渐成熟鼎盛,全国戏曲中心,元曲三大家,名伶辈出

明代:改革杂剧唱腔出现蒲州梆子,先后分别与晋中、晋北、晋东南原有唱腔结合形成北路、中路、上党梆子。

清代及民国:中路梆子博采众长形成山西代表剧种,成为山西梆子:唱腔优美、音域开阔、表演技法独特(三)山西地方戏1、四大梆子南路梆子(蒲剧)中路梆子(太原梆子、晋剧)上党梆子北路梆子(由蒲剧演变以来)

蒲州梆子(南路梆子),又称蒲剧、山陕梆子,也称乱弹、晋腔等,是四大梆子戏中形成时间最早、发展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剧种。

主要流布于山西南部及山西、河南、甘肃、青海的部分地区。

中路梆子:晋剧,山西中部地区,“山西梆子”,为蒲剧北上晋中后演变而成,在清道光年间已具雏形,清末民初走向成熟,20世纪20年代,晋剧发展到鼎盛时期。

北路梆子,旧称“上陆调”、“代州梆子”,也是蒲剧北上后与当地民间艺术团融合而成的,至清咸丰年间已趋成熟。⑵道情戏⑶秧歌戏⑷碗碗腔⑸其他地方性小戏⑹“化石”剧种“锣鼓杂戏”

“万荣青阳腔”“赛赛”等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馆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