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少年中国说(节选)》同步分层练习(提升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3课 《少年中国说(节选)》同步分层练习(提升卷)(含答案)_第2页
第13课 《少年中国说(节选)》同步分层练习(提升卷)(含答案)_第3页
第13课 《少年中国说(节选)》同步分层练习(提升卷)(含答案)_第4页
第13课 《少年中国说(节选)》同步分层练习(提升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同步分层练习(提升卷)(含答案)

(提升卷)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分层练习

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日初升,其道大光"象征着祖国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B.“河出伏流,一泻汪洋”象征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

C.“潜龙腾渊,鳞爪飞扬"象征着中国的美好生活。

2.“少年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A.“少年中国"是说中国历史并不长。

B.“少年中国”是针对“老大帝国"而言的,是梁启超理想中的中国。

C.”少年中国"是指中国社会的有志少年。

D.梁启超所说的“少年中国”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

3.“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这是一组排比句,把少年和国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说明少年与国家命运不可分割的关系。

B.这组排比句的几个分句之间没有明显的层次感,可以随意更换。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鱼鳞(lín)百兽震惶(huáng)B.发硎(xíng)潜(qiǎn)龙腾渊

C.鹰隼(sǔn)地履(lǔlǚ)其黄D.壮哉(zāi)矞矞(yù)皇皇

5.选出书写有错的一项()

A.乳虎啸谷红日初升蒸蒸日上鹰隼试翼

B.潜龙腾渊一泻汪洋翘足而待一泄汪洋

C.生机勃勃矞矞皇皇风尘吸张常思既往

D.百兽振惶来日方长苟且偷生潜龙滕渊

二、拼一拼,写一写。

qiánshuǐkǎoshìhuánggōngjiāngtǔliúxiè

三、请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并填入括号里。

鳞粼

1).现代化的大都市高楼()。

2).春天里,小溪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绸带上镶嵌了亮晶晶的宝石。

四、解释下列词句的意思。

1).矞矞皇皇:___________

2).鹰隼试翼,风尘翕张:______

3).干将发硎,有作其芒:_______

4).天戴其苍,地履其黄:_________

五、翻译下列句子。

1).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____________

2).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____________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节选自_______所写的一篇散文。文中针对中国现状展开叙述,分析透彻,条理清楚,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呈现出大气磅礴的风格,寄寓了作者之情。

七、快乐阅读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滕腾)渊,(鳞麟)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冀),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茫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用“√”标出括号内正确的字。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汪洋:________。(2)隼:________。

(3)试翼:________。(4)硎: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___________

(2)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___________

4.作者将“少年中国"比作了什么

___________

5.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

6.象征少年中国发展潜力不可限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象征少年中国英姿勃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里歌颂了______的发展前景,歌颂了______的勇于担当。(填序号)

A中国少年B少年中国

8.读一读下列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联系实际生活,说说现在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美。

___________

八、课内阅读。

红日初升,_________。河出伏流,_________。潜龙腾渊,_________。乳虎啸谷,_________。鹰隼试翼,_________。奇花初胎,_________。干将发硎,_________。

1.按原文填空。

2.这里用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少年比作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象征少年中国发展的潜力不可限量的句子是:______,___。象征少年中国英姿勃发的句子是:___,______。

4.这里歌颂了_______的发展前景,歌颂了_______的勇于担当。

九、课外阅读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纽约时,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的确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语又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和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

“芳草”“眷眷"“依依”……都能使受到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从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特点的应该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背诵许多古典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

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以我国古典诗词为例,全部改成拼音文字以后,还能设想原汁原味的诗词的存在吗?

1.作者认为中国人的凝聚力强的原因有二: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2.关于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特点的东西,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

3.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清明时节雨纷纷,___。

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_。

劝君更尽一杯酒,__。

___,漫卷诗书喜欲狂。

4.这篇短文写了汉字的哪些知识呢?

______

5.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_______

十、小练笔。

请你用简短的话语谈谈你读过《少年中国说(节选)》后的感想。

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B

2.B

3.A

4.B

5.D

二、潜水考试皇宫疆土流泻

三、鳞次栉比波光粼粼

四、华美瑰丽,富丽堂皇。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发出耀眼的光芒。头顶着苍天,脚踏着黄土大地。

五、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于别人,而全在我们少年的肩上。雄壮啊,我的中国少年,将与祖国一起万寿无疆。

六、梁启超排比比喻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七、1.腾鳞翼芒

2.浩浩荡荡猛禽,泛指凶猛的鸟准备飞翔磨刀石

3.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我们青年头顶着青天,脚踏着黄土大地。

4.红日初生

5.对偶。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以及寄托了无限希望的情感,这种修辞手法更能表达作者的情感。

6.河出伏流一泻汪洋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7.BA

8.高铁飞速发展,里程世界第一。飞机遨游苍穹,载重量逐年上升。蛟龙号深入海底,探索大洋深处。中国航空航天队伍,人均年龄才三十几岁。

八、1.其道大光一泻汪洋鳞爪飞扬百兽震惶风尘吸张矞矞皇皇有作其芒

2.红日伏流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3.河出伏流一泻汪洋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4.少年中国中国少年

九、1.“我们”都吃中餐“我们"讲中文,用汉字

2.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

3.路上行人欲断魂春风送暖入屠苏西出阳关无故人却看妻子愁何在

4.汉字是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