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了解与应用_第1页
中药的了解与应用_第2页
中药的了解与应用_第3页
中药的了解与应用_第4页
中药的了解与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中药的数量汉《本经》365种;明《本草纲目》1892种;20世纪80年代12807种1二、中药的来源植物(主)、动物、矿物中药学(今)=本草学(古)2三、中药学的定义1.中药2.生药3.天然药物4.中药学3中药不论药物的种类、来源,凡是按照中医药理论用以防治疾病的药材,就是中药。中医药理论赋予中药基本特征。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理论:所有有关中药的理论。是前人留下来的有关中药的各种认识、应用、规律的信息。4生药指取自生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或采用其渗出物与分泌物经过简单的加工处理后可供药用的物质(药材)。5天然药物指不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而使用的天然未加工药材。6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科技文化的优秀遗产之一。7四、中药学的地位中药学是祖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中医、中药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8五、如何学好中药学学习中药学必须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但同时也应注意中药学科的特点;既要把药性理论与各类药物的功效有机结合,更要了解和掌握每味药物的性能特点与应用范围;理论联系实际;9中医基本理论阴阳、五行、脏象、经络学说(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络脉)、病因、辩证、治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与治则(未病先防、治病求本、标本缓急、扶正祛邪、正治与反治)等。10

1-1中药的起源药食同源、鼻祖神农111-2中药学的发展(一)先秦时期----起步积累期《周礼•天官冢宰》《诗经》《山海经》《五十二病方》121-2中药学的发展(二)秦汉时期-药学专著出现,本草学科形成,药物学初具规模《神农本草经》=《本经》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131-2中药学的发展(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综合本草模式初步确立,本草学分支炮制学产生时期《名医别录》《本草经集注》《抱朴子》《炮制论》-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141-2中药学的发展(四)隋唐时期-官修本草(=国家药典)出现,医药学较大发展时期《新修本草》(唐本草)李勣、苏敬、长孙无忌等《本草拾遗》陈藏器《食疗本草》孟诜《海药本草》李珣,主要介绍海外输入药物及南药《蜀本草》韩保昇151-2中药学的发展(五)宋代——国家药局设立(北宋),医药蓬勃发展时期,中药制剂有所成就政府本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本草图经》我国现存第一部刻版药物图谱;个人本草:《证类本草》唐慎微、《日华子诸家本草》无名氏、《本草衍义》寇宗奭、《宝庆本草折衷》陈衍;北宋(1076年),国家药局设立;

161-2中药学的发展(六)金元时期——中药学发展的特点是突出临床实用,注重药性理论探讨《珍珠囊》张元素《脏腑标本药式》;《用药法象》李东垣;《汤液本草》王好古;《素问药注》、《本草论》刘完素;《本草衍义补遗》朱丹溪;《饮膳正要》忽思慧.171-2中药学的发展(七)明代——是中药学在封建时代发展的鼎盛时期《本草品汇精要》刘文泰等、《本草蒙荃》陈嘉谟、《本草纲目》李时珍、专题本草《救荒本草》朱棣、《本草汇言》倪朱谟、《滇南本草》云茂、《本草原始》李中立偏重于生药学研究、《炮炙大法》缪希雍明代影响最大的炮制专著181-2中药学的发展(八)清代——研究本草之风盛行,著作大多为适应临床用药《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本草备要》汪昂、《本草从新》吴仪洛、《本草求真》黄宫绣、《本经逢原》张璐、《植物名实图考》吴其浚191-2中药学的发展(九)民国时期——中医药学发展受阻,但仍有部分成绩1.随着中医学校的建立,涌现一批中药学讲义2.药学辞典大型工具书出现:《中国药学大辞典》(1935年)陈存仁3.本草学现代研究开始起步:如品种鉴定、资源调查、药理、化学等方面20中药学讲义如《本草正义》张寿颐,《实验动物学》何廉臣,《药物学》秦伯未,《药物讲义》张锡钝211-2中药学的发展(十)当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药学发展前景广阔22道地药材定义(谢宗万):就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长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且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同种药材较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为当世所公认而久负盛名者称之。如四大怀药:地黄、怀牛膝、山药、菊花(怀菊)浙八味:(浙)玄参、浙贝母、杭白芍、元胡(延胡索)、白术、郁金、菊花(杭菊)232-1中药的产地一、道地药材1.定义2.药都与药市242-2中药的采集一、采收总原则既要考虑有效成分的含量,又要注意产量和采收难易程度。二、各类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一)植物类(二)动物类(三)矿物类25三、中药采收注意事项?263-1炮制的目的一、清除或降低药物毒性、烈性和副作用二、增强药物功能,提高疗效三、改变药物性能,以适合病情需要四、便于制剂和贮藏五、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纯净药物,确保用药质量六、矫臭矫味,便于服用七、便于调剂时分剂量和配方八、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273-2中药炮制的方法一、修制(修治)二、水制三、火制四、水火共制五、其它制法28五、其它制法1.法制法(复制法)2.制霜法3.发酵法4.发芽法5.精制法(提净法)295.精制法(提净法)某些矿物药,特别是一些可溶性无机盐类药物,经过溶解,过滤,除净杂质后,再行重结晶,以进一步纯制药物,这种方法称为提净法。303.发酵法(1)改变原有性能,产生新的治疗作用,扩大用药品种。如六神曲、淡豆豉(2)增强疗效。如半夏曲(燥湿化痰、除逆止咳)312.制霜法(1)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如巴豆,有大毒,泻下作用猛烈,去油制霜后可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2)消除副作用。如柏子仁,其内含柏子仁油,具滑肠通便之功,这对体虚便溏者不宜用,制成霜后,除去大部分油分,可清除滑肠的副作用。(3)增强疗效。如西瓜霜增强清热泻火作用321.法制法(复制法)(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如半夏用甘草、明矾、皂角、石灰、生姜等,制后均可降低毒性(2)改变药性。如天南星,用胆汁制后,其性味由辛温变为苦凉,其作用亦发生了变化(3)增强疗效。如白附子,用鲜花、白矾制后,增强了祛风逐痰的功效。(4)矫臭解腥。如紫河车,用酒制后除去了胜臭气味,便于服用。33四、水火共制1.蒸法(1)方法(2)目的2.煮法3.潬法4.煅淬法343.潬法(1)在保存有效成分的前提下,除去非药用部分。如杏仁、桃仁通过“潬”分离非药用部位种皮。(2)分离不同的药用部分。如白扁豆通过“潬”分离不同的药用部分扁豆仁和扁豆衣。352.煮法(1)清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降低毒性,以煮法最为理想,有“水煮三沸,百毒俱消”之说。如川乌生品有毒,经煮制后毒性显著降低。(2)改变药性,增强疗效。如远志用甘草水煮减其燥性,协同安神益智的作用。(3)清洁药物。如珍珠经豆腐煮后去其油腻,便于服用。36(2)目的①改变药物性能,扩大用药范围。如地黄生品性寒,清热凉血,蒸制后使药性转温,功能由清变补。②减少副作用。如大黄能减轻腹痛,黄精能消除刺激咽喉的副作用。③保存药效,便于贮存。如黄芩蒸后破坏酶类,保存苷类有效成分。桑螵蛸生品经蒸后杀死虫卵,便于贮存。④便于软化切片。如木瓜、天麻、玄参等。37(1)方法①清蒸:不加辅料者;加辅料蒸:加辅料者②直接蒸法:直接利用流通蒸汽蒸者;间接蒸法:药物在密闭条件下隔水蒸者。38三、火制1.炒法(1)定义(2)目的(3)方法2.炙法(1)酒炙(2)醋炙法(3)盐炙法(4)姜炙法(5)蜜炙法(6)油炙法3.锻法(1)明锻法(2)煅淬法(3)扣锅煅法,又称密闭煅、闷煅、暗煅4.煨法39(6)油炙法又称油酥法,包括植物油和动物脂(习称动物油)。常用的有麻油(芝麻油)、羊脂油,此外,菜油、酥油亦可。①增强疗效。如淫羊藿用羊脂油制后能增强温肾助阳作用②利于粉碎。如豹骨、三七、蛤蚧等经油炸或涂酥后,能使其质地酥脆,易于粉碎。40(5)蜜炙法①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如百部、冬花、紫菀等药②增强补脾益气的作用。如黄芪、甘草、党参等③缓和药性。如麻黄,发汗作用较猛,蜜制后可缓解其发汗力,并可增强其止咳平喘的功效④矫味和消除副作用。如马兜铃,味苦劣,对胃有一定刺激性,以免引起呕吐。41(4)姜炙法①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黄连、竹茹等。②缓和副作用,增强疗效。如姜制厚朴可缓和其对咽喉的刺激性,并增强温中化湿除胀的功效。42(3)盐炙法①引药下行,增强疗效。一般补肾药如杜仲、巴戟天、韭菜子等盐制后能增强补肝肾的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药,盐制后可增强疗疝止痛的功效。车前子等盐制后可增强泄热利尿的作用;益智仁等盐制后可增强缩小便和固精作用。②增强滋阴降火作用。如知母、黄柏等③缓和药物辛燥之性。如补骨脂、益智仁等43(2)醋炙法①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如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醋制后增强活血散瘀的作用;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醋制后能增强疏肝止痛的作用。②降低毒性,缓和药性的作用。主要适用于峻下逐水药,如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③矫臭矫味。主要用于某些具有特殊气味的药物,如五灵脂、乳香、没药等。44(1)酒炙①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如大黄、黄连、黄柏等P11②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如当归、川芎、桑枝等③矫臭去腥,如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45(3)方法①清炒法Ⅰ炒黄(包括爆炒)Ⅱ炒焦Ⅲ炒炭②加辅料炒法Ⅰ麸炒,又称“麦麸炒”或“麸皮炒”。操作方法:先用中火或武火将锅烧热,再将麦麸皮均匀撒入锅中,至起烟时投入药物,不断翻动并适当控制火力,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如山药、枳实、僵蚕。Ⅱ米炒:如党参、红娘子、斑蝥。Ⅲ土炒:土是用灶心土(伏龙肝),亦有用黄土、赤石脂炒者,如册药、白术。Ⅳ砂炒(砂烫):如狗脊、穿山甲、马钱子、骨碎补、鸡内金、脐带等。Ⅴ蛤粉炒:如阿胶、鹿角胶等胶类药物Ⅵ滑石粉炒(滑石粉烫):适于韧性较大的动物类药物。如象皮、黄狗肾、刺猬皮、水蛭等。46(2)目的①增强疗效:通过加热,使种子或果实类药爆裂,易于煎出有效物质,如紫苏子、芥子、决明子等。有的药物炒后有利于保存有效成分,如槐米、杏仁等。另有一些药物炒后产生焦香气,可增强健脾消食作用。②降低毒性或消除副作用:如牵牛子炒后降低毒性,缓和峻泻作用。莱菔子、瓜蒌仁等,生品有闷臭气,易致恶心或呕吐,炒后气香,可纠此弊。③缓和或改变药性:有些药物作用峻烈,炒后药性缓和,免伤正气,如葶苈子、郁李仁、川楝子等。有些药物炒后药性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以适应临床的需求,如干姜偏燥,长于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炒成炮姜后则温而不燥,长于温中散寒,温经止血,且作用较持久。④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某些药物炒炭后则止血作用比生品强,如鸡冠花、槐花、地榆、白茅根等。有些药物本无止血作用,炒炭后同具有止血作用,如荆芥、丹皮等。⑤利于贮存:药物经炒后,水分含量降低,不易霉变,或杀死虫卵,不易虫蛀。47二、水制1.润法(闷法)(1)浸润(2)伏润(闷润)(3)露润(吸湿回润)2.漂法3.水飞法(1)定义(2)目的(3)操作方法48(3)操作方法将药物适当破碎,置乳钵中或其他适宜容器内,加入适量清水,研磨成糊状,再加多量水搅拌,粗粉即下沉,立即倾出混悬液,下沉的粗粒再行研磨,如此反复操作,至研细为止。最后将不能混悬的杂质弃去。将前后倾出的混悬液合并静置,待沉淀后,倾去上面的清水,将干燥沉淀物研磨成极细粉末。49(2)目的①除去杂质、洁净药物;②使药物质地细腻,便于内服和外用;③防止药物在研磨过程中粉尘飞扬,污染环境;④除去药物中可溶于水的毒性物质,如砷、汞等。50(3)露润(吸湿回润)将药材摊放于湿润而垫有蔑席的土地上,使其自然吸潮回润,如当归、玄参、牛膝等。润药是关键,有“七分润工,三分切工”之说法。51(2)伏润(闷润)经过水洗、泡或以其他辅料处理的药材,用缸(坛)等在基本密闭条件下闷润,使药材内外软硬一致,利于切制。如郁金、川芎、白术、白芍、山药、三棱、槟榔等。52(1)浸润以定量水或其他溶液浸润药材,经常翻动,使水分缓缓渗处内部,以“水尽药透”为准。如酒浸黄连、木香;水浸郁金、枳壳、枳实等。53一、修制(修治)1.清除杂质2.分离和清除非药用部位3.饮片切制4.其它加工544.其它加工(1)碾捣(2)制绒(3)拌衣55(3)拌衣将药物表面用水湿润,使辅料粘于药物上,从而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①朱砂拌,将药物湿润后,加入定量的朱砂细粉拌匀,晾干。如朱砂拌茯神、茯苓、远志等,以增强宁心安神的作用。②揉搓,某些质地松软而呈丝条状的药物,须揉搓成团,便于调配和煎熬,如竹茹、谷精草等。另如荷叶、桑叶须揉搓成小碎块,便于调剂和制剂。56(2)制绒某些药物碾成绒状,以缓和药性或便于应用。如麻黄碾成绒,则发汗作用缓和,适用于老年、儿童和体弱者服用。另外,艾叶制绒,便于配制“炙”法所用的艾条或艾柱。57(1)碾捣某些矿物、动物、植物类药,由于质地特殊或形体较小,不便切制,不论生熟,均须碾或捣碎,以便调配和制剂,使其充分发挥疗效。①矿物类,如自然铜、赭石、磁石、石膏、龙骨、龙齿、花蕊石、白石英、紫石英、金精石、银精石、阳起石、赤石脂、禹余粮、寒水石、钟乳石、云母石、金礞石、青礞石、海浮石等。②甲壳类,如穿山甲、鳖甲、石决明、牡蛎、瓦楞子、蛤壳、紫贝齿、白贝齿等。③果实种子类,如芥子、莱菔子、川楝子、紫苏子、决明子、瓜蒌子、胡麻仁、牵牛子、诃子、砂仁、豆蔻、草豆蔻、益智仁、桃仁、苦杏仁、郁李仁、肉豆蔻、荔枝核、橘核、栀子、苍耳子、酸枣仁、小茴香、女贞子、冬瓜子、葫芦巴、补骨脂、刺蒺藜、韭菜子、榧子、刀豆、木鳖子、猪芽皂、禾鲁豆等。④根及根茎类,本类药物大多数切成饮片供临床应用,但有的品种形体很小,不便切制,如川贝母、制半夏、珠儿参、三七等须在调剂时捣碎。583.饮片切制(1)饮片切制的目的(2)切制前的水处理(3)饮片类型及规格(4)饮片类型的选择原则59(4)饮片类型的选择原则①质地致密、坚实者,宜切薄片。如乌药、槟榔、当归、白芍、木通等。②质地松泡、粉性大者,宜切成厚片。如山药、天药粉、茯苓、甘草、黄芪、南沙参等。③为了突出鉴别特征,或为了饮片外形的美观,或为了方便切制操作,视不同情况,选择直片、斜片等。如大黄、何首乌、山药、黄芪、桂枝、桑枝等。④为了对药材进行炮制(如酒蒸),切制时,可选择一定规格的块或片。如大黄、何首乌。⑤凡药材形态细长,内含成分又易煎出的,可切制一定长度的段。如木贼、荆芥、薄荷、麻黄、益母草等⑥皮类药材和宽大的叶类药材,可切制成一定宽度的丝,如陈皮、黄柏、荷叶、枇杷叶等。60(3)饮片类型及规格①极薄片,厚0.5mm以下,多为木质类及动物骨、角质类药材。②薄片,厚1-2mm,适宜质地致密坚实、切薄片不易破碎的药材,如白芍、乌药、槟榔、当归、木通、天麻、三棱等。③厚片,厚为2-4mm,适宜质地松泡、粘性大、切薄片易破碎的药材。如茯苓、山药、天药粉、泽泻、丹参、升麻、南沙参等。④斜片,厚为2-4mm,适宜长条形而纤维性强的药材。倾斜度小的称瓜子片,如桂枝;倾斜稍大而体粗者称马蹄片,如大黄;倾斜度更大而药材较细者称柳叶片,如甘草、黄芪、川牛膝。⑤直片(顺片),厚2-4mm,适宜形状肥大,组织致密,色泽鲜艳和需突出其鉴别特征的药材。如大黄、天花粉、白术、附子。⑥丝(包括细丝和宽丝)细丝2-3mm,宽丝5-10mm。适宜皮类、叶类和较薄果皮类药材。如黄柏、厚朴、桑白皮、秦皮、冬瓜皮、瓜蒌皮等均切宽丝。⑦段(咀、节)长段又称“节”,短段称“咀”。适宜全草类和形态细长,内含成分易于煎出的药材。如薄荷、荆芥、香薷、党参、青蒿、佩兰、瞿麦、怀牛膝、北沙参、白茅根、藿香、木贼、石斛、芦根、麻黄、忍冬藤、谷精草、大蓟、小蓟等。⑧块为8-12mm3的立方块,有些药材煎熬时,易糊化,需切成不等的块状,如阿胶丁等。61(2)切制前的水处理①水处理的目的Ⅰ洁净药物,除去泥砂杂质Ⅱ调整或缓和药性,降低毒性Ⅲ软化药材,便于切制饮片②常用水处理方法Ⅰ淋法(喷淋法)即用清水喷淋或浇淋药材,如薄荷、荆芥、甘草Ⅱ淘洗法,又称“抢水洗”,是用清水洗涤或快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