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防治的法制化管理
眉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OO九年1主要内容一、传染病法制化管理的概况二、新修订《传染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三、乡镇卫生院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对于促进我们国家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使传染病防治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保障传染病预防控制各项工作的落实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十多年来,我们在传染病防控工作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与这部法律的贯彻实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依法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3传染病防治的国内外动态:
传染病仍然是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统计,全球5200万死亡人口中,1700万人死于传染病。1975~1999年以来,新发现传染病39种。为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新传染病不断发现的同时,旧传染病又死灰复燃,新旧传染病狼狈为奸,使得传染病防治形势雪上加霜。4传染病防治的国内外动态:目前全球有20亿人感染结核,其中,活动性肺结核2000万人。2002年新发病860万例,因结核死亡200万人。新发结核成年病人中艾滋病感染者占12%;一个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一年传染10-15人。2004年3月24日是第9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目标是“到2005年发现率70%、治愈率85%”。5传染病防治的国内外动态:
我国结核病人数居全球第二,2004年6月29日公布肺结核450万人,其中传染性肺结核150万;每年145万新发病例,死亡13万人;75%肺结核病人年龄在15-54岁,80%在农村。结核病是广大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主要病因。6传染病防治的国内外动态:
1981年以来20多年,全球HIV感染6900万人,死亡2700万人。2003年有500万人感染HIV,死亡300万人。其中,非洲次撒哈拉HIV感染2660万人,东非孕妇感染率10-15%,南非孕妇感染率25%;亚太地区HIV感染740万人、拉美HIV感染200万人、东欧中亚HIV感染150万人、北非中东HIV感染60万、北美西欧太平洋地区HIV感染120万。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2004年呼吁国际社会关注艾滋病,并将艾滋病形容为“真正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因为每天有8000人因艾滋病而死亡。7传染病防治的国内外动态:
我国目前HIV感染估计84万人,其中,AIDS病人8万。居亚洲第2位,世界第14位。分布于31个省,以青壮年为主,大多数在农村,局部出现发病死亡高峰,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防治形势非常严峻。8传染病防治的国内外动态:1975~1999年新发现传染病39种WHO统计全球5200万死亡人口中,1700万人死于传染病WHO提出“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新传染病不断发现,旧传染病死灰复燃新旧传染病狼狈为奸,雪上加霜9国际传染病防控新形势年份病原疾病1972萼状病毒腹泻(暴发)1972弯曲菌腹泻(暴发)1973轮状病毒婴儿腹泻1975星状病毒腹泻(暴发)1975细小病毒慢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危象1976微小隐胞子虫急性肠炎1977埃波拉病毒埃波拉出血热1.新传染病不断发现30年来新发现病原体40种10年份病原疾病1977嗜肺军团菌军团病1977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1980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I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1982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II毛状T细胞白血病1982伯氏包柔螺旋体莱姆病198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1983大肠杆菌O157:H7出血性肠炎:溶血尿毒综合征1983幽门螺杆菌胃炎、胃出血、胃癌1988人类疱疹病毒-6幼儿急诊(婴儿玫瑰疹)1988埃利希体人类埃利希体病11年份病原疾病1989丙型肝炎病毒肠道肠道外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1990人类疱疹病毒-7幼儿急诊1990戊型肝炎病毒肠道外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1992霍乱弧菌O139:H7新类型霍乱1992巴尔通体急性肠炎1993Sinnombre病毒1993庚型肝炎病毒非A-C肝炎1994人类疱疹病毒-8或卡波肉瘤相关疱疹病毒卡波肉瘤、体腔淋巴瘤12年份病原疾病1995Nendravirus脑膜炎、脑炎1996阮粒(朊病毒)新型变异克鲁兹非德得-雅柯病1997A型流感病毒H5N1流感1997输血传播病毒?1997肠道病毒流行脑炎1998尼帕病毒脑膜炎、脑炎1999A型流感病毒H9N2流感1999西尼罗河样病毒脑炎2003SARS病毒SARS13SARS疫情
世界SARS疫情14老传染病死灰复燃疾病发病死亡与上年比%霍乱6437213780.7鼠疫20111737黄热病6710-353登革热1192819111117.9伤寒140051342000.7埃波拉出血热5236-70.72004年传染病疫情152004年一些国家传染病流行印尼,登革热报告52013人,死603人孟加拉,NIPAT,病30人,死18人澳大利亚罗斯河病毒病,1400例沙特发出禁令,限制裂谷热行动俄罗斯发出鼠疫危险警告布基纳法索脑膜炎2060例,死403例蒙古8.3宣布:17个省131个县流行鼠疫16国内传染病防控新形势2004年传染病发病3906566例,死亡7248例,与2003年相比,发病上升50.6%,死亡上升11.9%甲乙丙传染病发病率总计为289.71/10万2004年甲乙丙传染病病死率总计0.19%172004年卫生部报告法定传染病
发病率及病死率顺位疾病名称发病率(1/10万)疾病名称病死率(%)200327种传染病总计259.1527种传染病总计0.252004甲乙丙传染病总计289.71甲乙丙传染病总计0.191病毒性肝炎85.461狂犬病1002肺结核71.932霍乱40.93痢疾36.93艾滋病24.24淋病16.714新生儿破伤风10.15梅毒6.86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6.118中国内地SARS疫情19我国卫生法律制度建设的三个阶段简介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卫生法律制度建设,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20第一阶段,建国初期至文革开始
1、及时制定了“预防为主”、“面向工农兵”、“中西医结合”、“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四大卫生工作方针2、在卫生法律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条例》、《种痘暂行办法》、《传染病管理办法》、《国务院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食品卫生管理试行条例》、《工厂安全卫生规程》等21第二阶段,“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这一阶段,是我国卫生法律制度建设的停滞阶段
卫生领域不仅没有制定新的法律、法规,已有法律、法规也无法执行22第三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这一阶段,是我国卫生法律制度建设的快速发展阶段从1984年到2003年7月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颁布了《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国境卫生检疫法》、《职业病防治法》《献血法》等9部法律;国务院制定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31件行政法规;卫生部、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制定了400多件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医药卫生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23主要的相关法律法规国境卫生检疫法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职业病防治法献血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24一些专项的法规规章
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鼠疫地区猎捕和处理旱獭卫生管理办法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血站管理办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放射事故管理规定25传染病防治法修订的背景自然因素: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已控制传染病疫情回升,面临形势严峻社会因素: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经济体制转变、社会转型给传染病防治带来的问题也很突出。非典型肺炎暴露出的问题及教训26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
已控制传染病疫情回升如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非典型肺炎、禽流感、霍乱O139、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西尼罗脑炎的出现以及结核病、血吸虫病、性病疫情回升等等。27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经济体制
转变、社会转型给传染病防治
带来的问题也很突出。如经济发展后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需求增长、流动人口传染病管理问题、基层卫生防病组织的建立健全问题、生物安全防范问题等等28
非典型肺炎防控暴露出的
问题及教训
国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监测和预警能力较弱疫情信息报告、通报渠道不畅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病人的救治能力、医院内交叉感染控制能力薄弱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采取紧急控制措施的制度不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的财政保障不足29修订传染病防治法需解决问题1、应增加对突发的新类型传染病的应急处理条款;2、缺少对突发的新的传染病的具体分类考虑,应增加开放性条款;3、应增加对突发传染病患者死亡尸体处理执行的授权规定;4、缺少医疗、防疫/科研等机构参与传染病诊断、治疗、采集标本、临床检验、尸体解剖的准入规定;5、应增加对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方面的条款;6、应增加救治人员因抢救患者感染疾病后的权利保障条款;7、应增加对医疗救治机构进行经济补偿的相关法律条款;8、对违反法律应承担的责任需具体化。30新修订《传染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
制定、颁布、实施的时间《传染病防治法》于1989年2月21日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自1989年9月1日施行。2004年8月28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通过,于2004年12月1日施行。31传染病防治法(9章80条)第一章
总则12条第二章传染病预防17条第三章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9条第四章疫情控制11条第五章医疗救治3条第六章监督管理6条第七章保障措施6条第八章法律责任13第九章附则3条32
病种调整
仍分为甲、乙、丙3类,共37种,按病毒、细菌、其他排列甲类2种无变化乙类25种新增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将丙类的肺结核、新破、血吸虫病升为乙类丙类10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由乙类降为丙类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33
病种管理变化
乙类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艾滋病虽不再实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但并不表明防治艾滋病的重要性降低,因为在第24条对艾滋病防治有专门规定34
病种管理变化
对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省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常见、多发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按照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管理并予以公布,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35
《传染病防治法》重要的修改内容
第二章传染病预防内容最多,共17条国家建立传染病监测制度第十七条国家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第二十条1、突出预防和预警36《传染病防治法》重要的修改内容2、完善疫情报告和通报制度明确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常态下和重大疫情时的报告疾控机构应当主动收集、分析、调查、核实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预警等相关信息实行通报定期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3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相关法律法规时间法律、法规名称报告条款报告单位或人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日修订)第三十、三十三条单位: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国境卫生检疫机关人员:上述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三十八条发生食物中毒单位和接受病人治疗单位;卫生行政部门;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三条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1987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第十七条从事预防、医疗和保健工作人员;卫生防疫机构;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条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卫生防疫机构、卫生行政部门、畜牧兽医部门、国境口岸卫生检疫部门1991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第二十一、二十二条性病防治机构、从事性病防治诊断的个体医1991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医疗保健机构、个体开业医生1999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第五、六、七、八条发生单位、接受食物中毒治疗单位、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2001放射事故管理规定第八、九条发生单位或个人、卫生部门、公安机关2002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第六、八条发生事故的用人单位、接诊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200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十九、二十条突发事件发生单位、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人民政府200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办法第九至第十三条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卫生机构200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突发事件发生单位、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38《传染病防治法》重要的修改内容政府职责组织实施预案宣布疫区采取紧急措施隔离措施紧急调集人员、调用物资、征用设施、设备有关部门职责按照预案履行相应职责生产供应药械优先运送人员、药械医疗机构职责隔离治疗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污染场所、物品消毒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流调提出疫点、疫区划定建议卫生处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提出疫情控制方案采取措施指导下级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处理社会公众参与和配合3、进一步完善传染病暴发的控制措施39《传染病防治法》重要的修改内容专章三条(第五章第五十、五十一、五十二条)强调政府加强和完善传染病医疗救治服务网络建设医疗机构应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医疗机构应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4、规定传染病医疗救治工作40
医疗救治
传法第五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条例第三十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41《传染病防治法》重要的修改内容5、加强保障制度的建设专章六条(第七章第五十九、六十、六十一、六十二、六十三、六十四条)主要是经费保障日常经费项目经费补助经费困难人群医疗救助减免经费42《传染病防治法》重要的修改内容6、突出法制观念修订时遵循一个总体思路:维护公众利益与保护公民权益相平衡
突出表现在第十二条、第十六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五条、第五十八条43修订《传染病防治法》的几个特点
强化公共卫生法制管理的意识比如,在第一条立法目的增加了保障“公共卫生”的表述,规定国家建立传染病监测制度、传染病预警制度、对违法实施行政管理或者预防控制措施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等。44
修订《传染病防治法》的几个特点
对政府职责的规定更加明确比如,规定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等。
45
修订《传染病防治法》的几个特点
对有关部门的职责界定更加具体
比如,规定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