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资料包含名词解释1_第1页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资料包含名词解释1_第2页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资料包含名词解释1_第3页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资料包含名词解释1_第4页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资料包含名词解释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详细规划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地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城市规模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城市人口规模在城市地理学研究及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中所指的一个城镇人口数量的多少(或大小)。一般指一个城镇现状或在一定期限内人口发展的数量,后者与城市(镇)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现状特点等密切相关。历史地段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较完整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和地段。历史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文物保护单位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地面、地下不可移动文物的总称。七通一平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平整土地是指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上水、雨污水、电力、暖气、电信和道路通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中央商务区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城市绿地广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狭义的城市绿地,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地段,区别于面积较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城市景观规划满足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审美的需要,对城市各项景观要素采取保护、利用、改善、发展等措施,为城市发展提供从全局到个案,从近期到远期的总体性政策要求。绿地指标(三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中居民平均每人占有公共绿地的数量。绿地率: 城市中各类绿地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绿化覆盖率: 城市绿化种植中的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城市用地指按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各类用地的总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用地一般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特殊用地和其他用地等。城市规划区我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指出:本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逆城市化即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见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在那里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再城市化也称“再城镇化”,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一个阶段。所谓再城市化,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过度集中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始凸现,城市发展开始倾向分散,最终导致“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工商业向农村分散,而城市中心区发展缓慢,甚至开始衰落。在此背景下,国家与城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在市域内实现人口增长,出现了所谓再城市化。总言之,再城市化就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化的功能和内涵。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区域规划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广义的区域规划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和区内);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狭义的区域规划则主要指一定区域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国土规划是指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综合性战略部署,也是对国土重大建设活动的综合空间布局。国土规划是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的战略方向和目标以及规划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条件,对国土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的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源综合开发、建设总体布局、环境综合整治的指导性计划,是编制中、长期计划的重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镇群体。交通量在指定时间内通过道路某地点或某断面的车辆、行人数量。通常仅指机动车交通量。它是随时变化的。常以平均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和设计小时交通量作为有代表性的交通量。2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对城市辖区范围内各种不同功能的干道、支路、广场以及附属交通设施所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的规划。24.交通规划确定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发展目标,设计达到这些目标的策略、过程和方案。干道网密度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在城市用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通常用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表示。道路红线一般是指道路用地的边界线。有时也把确定沿街建筑位置的一条建筑线谓之红线,即建筑红线。它可与道路红线重合,也可退于道路红线之后,但绝不许超越道路红线,在红线内不允许建任何永久性建筑。城市公共交通城市中供公众乘用的、经济方便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总称。城市公共交通是由公共汽车、电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轮渡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绿波交通绿波交通指在某条干道方向上,协调各个路口的信号灯设置,使一队车在绿灯时间通过一个路口后将一路通过接下来的路口的绿灯,而不会遇到红灯。渠化交通在平面交叉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等,引导车流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方法。渠化交通是在道路上划线,或用绿带按交通量来分隔车道,使各种不同性质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像渠道内的水流那样,顺着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道路绿地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总宽度的百分比。地理信息系统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遥感技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结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信息技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用地平衡确定各类用地的合宜面积分配与比例关系,编制用地平衡表,从而得出以人为单位的用地面积数,以资分析和比较。城市远景规划城市扩展到稳定阶段对城市总体发展做出的结构、布局、形态的设计与安排。它要求展望更远的时间空间(50〜60年)、审视更广的地域空间、透视更深的内部空间。从经济、社会、环境的等方面思考城市化的全过程,预见城市增长到稳定态的进程,从而进行战略性的空间、环境结构布局,一指导城市总体规划。人居环境科学就是以人类居住的环境科学这二大要领范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它是探索研究人类因各类生存活动需求而构筑空间、场所、领域的学问,是一门综合性的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以人为中心的人类聚居活动与以生存环境为中心的生物圈相联系,加以研究的科学和艺术。是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的综合,其研究领域是大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所以,由于研究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定义也就不同。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城乡一体化规划学者是从空间的角度对城乡结合部做出统一的规划,即对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城乡物质和精神要素进行系统安排。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出生和死亡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或各项物质要素)的总体部署。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道路宽度在城市规划中是指:只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只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宽度,主要由交通量来决定。路幅宽度在建筑设计及其城市规划中是指:路幅宽度是指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城市交通由私人交通、城市公共交通和货物专业运输3部分组成。步行街在城市商业繁华地段设置的不准车辆通行,只许行人步行的通道。土地开发从广义上来讲指因人类生产建设和生活不断发展的需要,采用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的经济手段,扩大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围或提高对土地的利用深度所进行的活动,包括对尚未利用的土地进行开垦和利用,以扩大土地利用范围,也包括对已利用的土地进行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集约经营程度。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土地开发主要是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未利用土地开发是补充耕地的一种有效途径。法定图则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每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要求编制,对分区内各片区的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配套设施、道路交通和城市设计等方面作出的详细规定。城市功能也称城市职能,是由城市的各种结构性因素决定的城市的机能或能力,是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和所起的作用。城市结构指城市各组成要素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方式,主要包括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城市形态指一个城市的全面实体组成,或实体环境以及各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形成。广义可分为有形形态和无形形态两部分。前者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点形式,城市用地的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和面貌等。后者指城市的社会、文化等各无形要素的空间分布形式,如城市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形成的城市社会精神面貌、社会群体、政治形式和经济结构所产生的社会分层现象和社区的地理分布特征,以及由此而构成的城市生态结构。狭义一般指城市物质环境构成的有形形态,事实上它们也是城市无形形态的表象形式。51.城市布局形式指城市建成区的平面形状以及内部功能结构和道路系统的结构和形态。城市布局形式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或为自然发展的结果,或为有规划的建设的结果。这两者往往是交替起着作用。研究城市布局形式及其利弊,对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有指导意义。城市用地分析指在对城市各自然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城市规划和建设要求、用地整备工程技术的可能性和经济性,对城市规划用地进行适用性分析评定,以划出城市用地的不同等级。城市群(城市带、城市圈、都市群或都市圈)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城市群的特点反映在经济紧密联系、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影响。由多个城市群或单个大的城市群即可构成经济圈。住宅小区也称“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以及自然只是线(如河流)划分,并不为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居住地段。住宅小区一般设置一整套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专业服务设施和管理机构。社区的定义:.是一个网络板块,指不同的人围绕同一主题引发的讨论,如天涯社区。类似的名词还有论坛、贴吧等。.是指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成员以居住环境为主体,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的行政区域。社区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它至少包括以下特征: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例如,村庄、小城镇、街道邻里、城市的市区或郊区、大都市等等,都是规模不等的社区。社区就是地方社会或地域群体。社区与一般的社会群体不同,一般的社会群体通常都不是以一定的地域为特征的。市域administrativeregionofacity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城市化水平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城市化水平的整体评价体系应包括下列要素: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实际包括非农业人口、居住城区的农业人口和流动人口);适龄人口入中学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城市人均道路铺装长度;城市用自来水普及率;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万人拥有医生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8.开发区指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市规划区内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的各类开发区。旧城改建对城市旧区进行的调整城市结构、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改善和更新基础设施、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等的建设活动近期建设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短期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实施所作的安排。城市职能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城市职能应包括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即城市中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均属于城市职能范畴。城市规划工作中通常说的城市性质,就是通过各个城市所起的作用来体现的。城市人口增长率【概念】:一年内城市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说明】:城市人口增长率是反映城市人口增减速度的指标。【计算公式】城市人口增长率=(本年城市人口增长绝对数:年平均城市总人口数)X1000(%o)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概念】一年内城市人口因出生和死亡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说明】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城市人口自然增减变化的基本指标,基计算公式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本年城市出生人口数-本年城市死亡人口数):年平均城市总人口数X1000(%)64.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大运量快速交通【massrapidtr-ansit】城市地区采用地面、地下或者高架交通设施,机动车大量、快速、便捷运送旅客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公园由国家或地方市镇经管作为自然或人文风景区、供公众游憩用的一片土地在中国古代指官家的园林(任诚王澄)表减公园之地,以给无业贫口。——《魏书"景穆十二王"任城王传》中文解释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供公众游玩、观赏、娱乐的[园林。有改善城市生态、防火、避难等作用。资本主义初期的欧洲,一些皇家贵族的园林逐渐向公众开放,形成最初的公园。19世纪中叶,欧洲、美国和日本出现经设计、专供公众游览的近代公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地相继建设公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各城市的公园建设迅速发展,并创造出不同的地方风格。中国城市公园分综合公园(市、区、居住区3级),专类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儿童公园等),花园(专类花园等)3种类型。公共绿地指供游览休息的各种公园、动物园、植物园、陵园以及花园、游园和供游览休息用的林荫道绿地、广场绿地,不包括一般栽植的行道树及林荫道的面积。防护绿地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化用地。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任何临街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超过建筑红线。建筑红线由道路红线和建筑控制线组成。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基地与道路邻近一侧,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如果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一般称后退道路红线建造。任何建筑都不得超越给定的建筑红线。快速路指的是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的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车辆以较高的速度行驶的道路。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绿带在城市组团之间、城市周围或相连城市之间设置的用以控制城市扩展的绿地开敞空间。城市郊区城市行政辖区内市区的外围地带。 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城市和一部分中等城市拥有近郊区和远郊区。前者指紧靠市区的外围地带,以蔬菜、副食品生产为主,同时拥有城市的一些工厂企业、对外交通设施、仓库、绿地等;后者指近郊区外围、远离市区而又在市界以内的地区,以粮食、经济作物生产为主,有的还布有工业和小城镇等。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城市首位度是一国(地区)范围内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数量之比。表明某国家或地区不同规模城市的差异程度。通常用它来反映该国或地区的城市规模结构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有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卧城就是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其特点:与母城间距离校近,且位于通往母城的主要交通干线上。其职能除以居住为主外,还有起码的生活福利设施,但缺乏工业职能。三区六线所谓“三区”就是在镇域范围内确定不准建设区(区域绿地)、非农建设区(城镇建设区)、控制发展区(发展备用地)三大类型地区的规模和范围;“六线”就是确定城镇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以及镇中心区、主要工业区等位置、规模,建立城镇拓展区规划控制黄线、道路交通设施规划控制红线、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黑线、水域岸线规划控制蓝线、生态绿地规划控制绿线、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控制紫线等“六线”规划控制体系。79.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一般包括城市的基本状况,地位,优势,潜力和制约因素的分析,确立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城市发展的规划以及实现规划目标的主要对策和措施等。铁路枢纽在铁路各线交会处或与其他交通线路的连接处,以铁路车站、联络线和进出站线等技术装备构成的铁路综合设施。出现几率高的城市性质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狭义仅反映一定时期内城市的主要职能;广义包括城市的主要职能及其发展方向。一个城市只有一种性质,而城市职能可以多个并存。在单一职能的城市中,城市性质与职能一致。多职能的城市性质较难辨别,需进行多方面分析论证才能确定。城市性质对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对其生产、生活及其本身的发展与建设有深远影响。82.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mechanicalgrowthrateofpopulation)【概念】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说明】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是反映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等社会因素引起人口增减变化的指标,【计算公式】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本年城市迁入人口数-本年城市迁出人口数):年平均城市总人口数X1000(%。)83.城市功能分区按功能要求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工厂、仓库、住宅等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互相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为城市的各项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根据功能分区的原则确定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形式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种重要方法。竖向规划对建设场地,按其自然状况,工程特点和使用要求所作的规划。包括:场地与道路标高的设计,建筑物室内、外地坪的高差等,以便在尽少改变原有地形及自然景色的情况下满足日后居住者的要求,并为良好的排水条件和坚固耐久的建筑物提供基础。居民点概括的定义为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我国的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城市又分为市和建制镇,县城均设建制镇;乡村分为集镇和村庄,集镇是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化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使城市中为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设施的总称。卫星城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因其围绕中心城市象卫星一样,故名。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12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二)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三)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四)研究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城市建成区简称“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城市对外交通指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的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的总称。城市绿地系统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城市更新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客观存在实体(建筑物等硬件)的改造;另一方面为各种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的改造与延续,包括邻里的社会网络结构、分区规划【概念】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雅典宪章即国际建筑协会(C.I.M.)于1933年8月在雅典会议上制定的一份关于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城市规划大纲”。它集中反映了当时“新建筑”学派,特别是法国勒•柯比西埃(LeCorbusier)的观点。OD调查即交通起止点调查又称OD交通量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终点间的交通出行量。“O”来源于英文ORIGIN,指出行的出发地点,“D”来源于英文DESTINATION,指出行的目的地。里坊制的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100.邻里单位首先由美国社会学家佩里提出的,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101.风玫瑰图在极坐标底图上点绘出的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各风向出现的频率或各风向的平均风速的统计图。前者为“风向玫瑰图”,后者为“风速玫瑰图”。因图形似玫瑰花朵,故名。102.新城市主义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城市规划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开敞空间系统指城市边界内的非建筑用地空间,主体是绿地系统。逆温层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容积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工程管线综合统筹安排城市建设地区各类工程管线的空间位置,综合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与城市其它各项工程之间的矛盾年进行的规划。一书两证根据《城市规划法》,城镇规划管理实行由县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制度,简称"一书两证"。一书两证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统称为一书两证。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居民点的含义与分类:城镇与乡村型居民点的区别,城镇的不同规模居民点的含义:人们为共同生活和生产而聚集的定居场所,是人类社会空间结构的一种基本形式。居民点的分类:城镇型居民点和乡村型居民点.城镇产生的原因;城镇发展的根本动因城市产生的主要原因: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分离)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工业化不仅促进原有城镇的发展,而且导致新型城市的涌现。.世界最早的城市;中国最早的城市及中国城市的特点古埃及的孟菲斯城(又名白城)商代的商王城(现在郑州市区地下.城市的含义及其四个界定标准现代城市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和行政管辖。城市可以理解为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定义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1.人口规模标准、2.人口密度标准、3.行政区划的标准4.职业构成的标准.城市的级别: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建制镇;15个副省级城市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副省级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成都、西安、武汉、济南、青岛、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深圳、广州.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前工业社会时期:1.城市发展缓慢,延续时间很长;2.城市结构简单;3.城市主要功能是政治中心,而非经济中心;4.城市处于自发发展阶段,进行系统规划的很少。工业社会时期:1.城市的典型特征表现为城市数量、规模和经济总量的积累;2.城市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空间形态;3.城市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积累。后工业社会时期:1.城市化波及整个世界,但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2.城市数量持续增多,城市规模空前膨胀;3.城市出现两极分化倾向,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专业化城市大量出现;4.一些相邻城市连接组成巨型城市、城市群和城市带;5.城市与乡村有原来的分离和隔绝走向融合,城乡差距趋向缩小。.城市化的含义及衡量城市化的指标城市化的内涵: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城市化是国家和地区实现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传统方式转变的过程衡量城市化的指标包括三个方面:城市数量、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通常情况下,我们用城市人口规模指标衡量城市化进程,即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城市化。.城市化的三阶段理论(反“S”曲线理论):各阶段的临界点和特点城市化的历史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和稳定阶段。城市化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一般在30%以下,农业人口占绝对优势,工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提供就业机会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需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城市化水平才能够达到30%。城市化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达到30%-70%之间时,城市工业基础雄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大批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城市化水平可在较短时间内突破50%,进而上升到70%。城市化稳定阶段:城市化水平超过70%后,农业现代化基本完成,农村人口相对稳定,城镇人口的增加渐趋缓慢甚至停滞,最终城镇人口比重稳定在90%以上的饱和状态,后期城市化不再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而是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及特点1.城市数量和城市总规模有较大增长,城市化发展成就巨大2.城市化发展过程曲折,阶段性特征明显3.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化和城镇发展基本上是合理、积极和有序的4.与世界城市相比,中国城市化仍然处于较低水平5.城市化水平的地域差异较为明显6.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特点总结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受儒家礼制思想影响较大,强调中轴对称,但凸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在古代城市建设中得到体现,一些城市规划布局考虑地质、地理和地貌特点,城墙不一定方,轴线不一定直,自由外在的形式是富于哲理的内在联系。1.城市规划理论的渊源:空想社会主义者代表及其城市构想托马斯•莫尔的空想社会主义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罗伯特•欧文的新协和村傅立叶的法郎吉在空想社会主义的设想和理论学说中,蕴含着城市需要适应新的生活而变化,城市被看作一个社会经济范畴,显然比把城市和建筑看成造型艺术的观点更全面,更深刻。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些理论成为“田园城市”和“卫星城市”等规划理论的渊源传统工业城市和现代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现代城市的问题(1)居住问题:面积狭小、价格昂贵、分布密集(2)交通问题:拥挤、距离长、耗时间(3)工业问题:环境污染(4)城市灾害:泥石流、塌方、洪涝(5)城市舒适度:绿色少,公共空间被挤占等(6)城市社会问题:分配不公,犯罪率上升等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规划思想及其城市设想代表作:1898年出版的《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规划思想:主张通过建设田园城市控制城市规模扩张,田园城市是兼有城市和乡村特点的新型城市结构形式。其特征是中心城市周围建设一圈较小的城镇——田园城市,形成一个城市群,霍华德称其为“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田园城市:城市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中央是公园,6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自内向外依次是公共建筑(市政厅、音乐厅兼会堂、剧院、图书馆、医院等)、商店和商品展览馆、住宅、林荫大道(内侧是学校、儿童游戏场和教堂;外侧是花园式住宅),城市外围地区建工厂和仓库,再外围是永久性绿地,用于农牧业。在城市人口超过一定规模时,可在其不远处另建一座相同城市。柯布希埃的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及其城市设想代表作:1925年出版的《城市规划设计》规划思想:工业化思想带入城市规划,主张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提供充足的绿地;城市必须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城市拥挤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即大量高层建筑加上人车分离的高效率交通系统。现代城市的设想:城市中部是中心区,除公共设施外,40万人居住在24栋60层的高楼中,周围有大片绿地;外围是环形居住带,60万人居住在板式住宅中;最外围是居住200万人的花园住宅;三层道路系统——地下重型车、地面市内交通、高架快速交通;市区与郊区由地铁联系。柯布希埃与霍华德的城市规划思想的比较相同点: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等问题不同点: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主张城市分散发展;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理论奠基于社会改革理想。柯布希埃的现代城市设想主张城市集中发展,通过大城市的结构重组,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索利亚.马塔“带形”城市理论的规划思想背景:19世纪末的铁路交通大规模发展。规划思想:城市应该以大运量、宽阔和高速的轨道交通运输干线作为轴线,各种空间要素、工程管线和建设地带聚集在其两侧来营造。可以限制城市的宽度,而城市的长度可以无限延长,未来城市不再是分散在不同地区的点,而是由铁路和交通干道相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带。规划实践:斯大林格勒;哥本哈根的指状发展;巴黎的轴向延伸戈涅的工业城市理论规划思想代表作:1901年出版的《工业城市》规划思想:城市的发展应该遵循一定的秩序,主张城市各种功能按照其使用的需要进行组织和分区,理想城市的规模是35000人,城市内布置一些工业部门,如铁矿厂、炼钢厂、机械厂等。城市的其他地区与工业区由道路相连,沿道路展开。城市市中心布置公共建筑,市中心的两侧布置划分为几个片区的居住区,居住区与工业区有铁路总站相联系。格迪斯的区域规划思想代表作:1915年出版的《进化中的城市:城市规划运动和文明之研究导论》规划思想:城市不是封闭和孤立的,而是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城市规划应该是城市地区的规划,城市和乡村要纳入同一体系,使规划包括若干个城市以及他们周围所影响的整个地区。城市规划要“先诊断后治疗”,通过“调查——分析——规划”的过程,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卫星城镇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城市规划实践代表人物:恩维;惠依顿;沙里宁;荣格;哈罗规划思想:主张在大城市周围用绿地围起来,限制其发展,同时在绿地之外建立卫星城镇,设立工业企业,和大城市保持联系。卫星城镇从卧城——半独立城镇——完全独立的新城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规模趋向由小到大。规划实践:1912年巴黎郊区的“卧城”计划;1918年郝尔辛基的半独立城镇;1928年伦敦规划的基本独立的卫星城;英国20世纪60年代的第三代卫星城(独立的新城)。有机疏散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城市规划思想代表人物:沙里宁;荣格规划思想:城市建设是长期缓慢的过程,城市病的根治需要从改变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做起。城市的发展如同生物体,组成城市的“细胞”之间要有足够的发展预留空间,避免类似“瘤”的贫民窟的产生和蔓延。主张把城市划分成不同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区域内又可分为不同活动所使用的地段。应该把联系城市主要部分的快车道设在带状绿地系统中,高速交通集中在单独干线上,尽量避免穿越和干扰住宅区等需要安静的场所。邻里单位、小区规划和社区规划理论邻里单位:在较大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邻里单位”是居住区的“细胞”,其内部有小学等服务居民的公共建筑及公用设施,内部和外部道路有分工,防止外部交通穿越“邻里单位”。同时,同一“邻里单位”安排不同阶层的居民居住。小区规划:小区是“邻里单位”的发展,规模更大,趋向于以交通干道和其他自然或人工界线为界,小区内部道路系统与周围城市干道有明显划分,一般的生活服务都可以在小区内得到解决。社区规划:20世纪60年代后,居住区规划不再仅仅局限于住宅和设施等物质环境,而是将居住区社会问题提高到重要位置,规划师的责任重心趋向多元化,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弱势群体。12.《雅典宪章》的产生背景及其主要内容《雅典宪章》(1933年)背景过程:1920年末,现代建筑运动走向高潮,1933年在希腊雅典召开的现代建筑国际会议上,提出现代建筑和建筑运动的基本思想和规则,并通过雅典宪章。主要内容: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同时还就城市的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解决方案,还提出保留名胜古迹及历史建筑的思想。13.《马丘比丘宪章》的产生背景及其主要内容背景过程:1977年国际建筑师协会在秘鲁利马召开国际性学术会议,在古代文化遗址马丘比丘山上签署《马丘比丘宪章》。主要内容:承认和肯定《雅典宪章》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新的发展。认为追求功能分区不能够牺牲城市的有机组织,要重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同时,认为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不仅要重视规划的编制,更要重视规划的实施。另外,《马丘比丘宪章》还就城市中的环境污染、历史遗产和文物保护等方面进行了阐述。14.《华沙宣言》的产生背景及其主要内容背景过程:1981年国际建筑师协会在华沙召开第十四届世界会议,会议通过《华沙宣言》,确定“建筑——工人——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要求建设发展与社会整体统一考虑。主要内容:强调一切的发展和建设都应该考虑人的发展,满足人的各种需求;继承了《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的合理内容,认为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同时,《华沙宣言》强调城市规划过程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另外,《华沙宣言》还要求“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环境继续恶化,并依照可以接受的公共卫生和福利标准,使环境恢复基本的完整”。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城市规划的概念及其具体工作内容城市规划的对象:城市土地使用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空间系统。城市规划的含义: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城市规划的任务:计划经济体制下,根据已有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性质和规模,落实国民经济计划项目,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市场经济体制下,是合理、有效、公正的创造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间环境。.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城市规划是综合性工作.城市规划是法治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工作.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城市规划的类型城市规划的六个层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区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城市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镇体系的概念及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城镇体系: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联系的城镇群体。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发展条件、性质、人口和城市化、发展方向和规模、发展与产业配置的时空关系、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引导和控制城镇体系规划的四个层次:全国、省域、市域、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范围一般按照行政区划划定。城镇体系规划的期限一般是20年。.中心城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预测城市人口规模.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确定村镇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确定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安排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其它用地.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提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人口容量等).确定市级和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模,提出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确定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划定各种功能绿地的保护范围(绿线),划定河湖水面的保护范围(蓝线),确定岸线使用原则.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和要求,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紫线),确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研究确定特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及保护措施.研究住房需求,确定住房政策、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布局;重点确定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等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布局及标准.确定电信、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环卫发展目标及重大设施总体布局.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确定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出防洪、消防、人防、抗震、地质灾害防护等规划原则和建设方针.划定旧区范围,确定旧区有机更新的原则和方法,提出改善旧区生产、生活环境的标准和要求.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设方针.确定空间发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6.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所谓强制性内容,是城市总体规划的必备内容,应当在图纸上有准确标明,在文本上有明确、规范的表述,并提出相应管理措施。.城市规划区范围。.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单位和审批权限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1)国务院审批:直辖市、省和自治区、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国务院指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他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3)市人民政府审批:市管辖的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4)县人民政府审批: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城市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在向上级人民政府报请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第四章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城市产业分类:三次产业划分法、(主导产业、配套产业和一般服务性产业)、(基本经济部类产业和从属经济部类产业)第一产业: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产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其中主要是制造业和加工业第三产业:又叫服务业.城市规划区、城市建成区和郊区的概念城市规划区:城市建成区和城市发展史市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建成区:城市中基础设施和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已经建成的区域,一般城市建筑连接成片的区域。城市建成区可以理解为城市行政区范围内实际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城市郊区:学术上定义城市郊区是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密切相关,相互依赖的尚未完全城市化的周边地区,因而郊区的范围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城市研究、城市规划或城市管理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城市郊区的范围只能是以城市行政管辖范围为依据,在城市行政管辖范围内发生变化。.城市用地的权属城市市区的土地属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的自然环境条件分析包括哪几个方面及案例分析;.城市环境形态是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关系到城市职能的发挥;.自然环境关系到城市的空间形态;.自然环境对城市工程的建设经济产生直接影响;.除进行自然环境条件分析外,城市用地选择还要考虑哪些因素(P206-211);.水土流失与洪涝灾害;.城市热岛效应.地面沉降现象.水质性缺水.城市用地的十大类及其含义(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的二级类);居住用地: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用地,不包括露天矿用地,该用地应归为水域或其他用地类。仓储用地: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铁路、公路、管道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及管道维修设施等用地。绿地: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公共绿地及生产防护绿地,不包括专用绿地、园地和林地特殊用地:军事、外事和保安等特殊性质的用地水域和其他土地:水域、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村镇建设用地.城市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的比例和人均指标控制上下限;1)居住用地的比重按照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规定,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32%,可根据城市具体情况取值。(2)居住用地人均指标按照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居住用地指标为人均18.0〜28.0m2,并规定大中城市不得少于16.0m2/人。.居住用地规划布置的三种形式及特点;集中布置:城市规模不大,有足够用地且在用地范围内无自然或人为障碍,可以成片紧凑地组织用地,采用集中布置方式。分散布置:城市用地受到地形等自然条件限制,或因城市的产业分布和道路交通设施的走向与网络的影响时,可采取分散布置。轴向布置:当城市用地以中心地区为核心,沿着多条由中心向外围放射的交通干线布置时,居住用地可采取轴向布置,依托交通干线,在适宜出行距离范围内,赋以一定组合形态,逐步延展。9.工业用地的分类及其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适用条件)工业用地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用地。不包括露天矿用地,该用地应归入水域和其它用地一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电子工业、缝纫工业、工艺品制造工业等用地二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乱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食品工业、医药制造工业、纺织工业等用地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采掘工业、冶金工业、大中型机械制造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工业制革工业、建材工业等用地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1.分散布置:用地不多,污染较小,运量不大的工业2.工业小区:用地不大,污染不严重,但有一定程度污染的工业3.工业区:占地面积大,运输量大,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4.工业卫星城镇:不宜摆放在城市市区内或市区附近的工业.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位置关系(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关系)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关系:不即不离的关系1.有方便的交通联系2.有必要的卫生隔离1.绝对位置关系:(1)相隔的距离2-3公里(2)耗费的时间半小时左右2.相对位置关系:具体布置形式(1)平行布置(2)垂直布置(3)独立布置(4)混合布置.城市开敞空间和城市绿地的概念城市开敞空间:任何围合或是不围合的用地,其中没有建筑物,或者少于1/10的用地有建筑物,而剩余用地用作公园或娱乐场所,或者是堆放废弃物,或者不被利用的地域。城市绿地是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城市绿地系统的四种形态构成.点状绿地:是指集中成块的绿地,如大小不同规模的公园或块状绿地,或是一个绿化广场、一个儿童游戏场绿地等。.带状绿地:是城市沿河岸、或街道、或景观通道等的绿色地带,也包括有在城市外缘、或工业地区侧边的防护林带。.楔形绿地:是以自然的绿色空间楔入城区,便以居民接近自然,同时有利于城市与自然环境的融和,提高生态质量。楔形绿地最具特征的是,在一些城市由中心城区沿对外交通干线向外放射发展,亦即是城市用地沿多根发展轴铺展,而在轴与轴之间保留大片的自然空间,形成楔形绿地插入城区的布局形态。.环状绿地:在城市内部或城市的外缘布置成环状的绿道或绿带,用以连接沿线的公园等绿地,或是以宽阔的绿环限制城市向外进一步蔓延和扩展等。第五章城乡区域规划.区域的分类物质内容不同划分:自然区域、社会区域、经济区域内在结构特征不同划分:均质区、枢纽(结节)区区域功能和内在联系程度划分:坡度区、综合区域、总体区域.区域规划的概念区域规划编制和审批暂行办法》定义的区域规划:在将被辟成新工业区和将要建设新工业城市的地区,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国民经济长远发展计划,对工业、动力、交通运输、电力设施、水利、农业、林业、居民点、建筑基地等建设和各项工程设施,进行全面规划,使一定区域内国民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和各工业企业之间有良好的协作配合,居民点的布置更加合理,各项工程的建设更有秩序。也有学者认为区域规划包括:区域开发规划、区域建设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区域规划的几种新类型:国土规划、城市群规划、都市区规划.城市群的概念城市群: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第六章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等)城市总体规划与区域规划区域规划主要是对区域内建设活动的空间统筹安排和协调。区域规划工作的内容很多,一般应由计委系统组织,而且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因工作周期很长,不可能经常性地开展。城市规划是由建设部门组织编制,在尚未进行区域规划的地方,城市规划前还必须进行城镇体系的规划,目前,城镇体系规划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在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中间的纽带作用。城市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一般包括城市基本状况、地位、优势、潜力和制约因素的分析,确立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城市的发展规划及实现规划目标的主要政策和措施。全国、省、市都应该研究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除确定城市战略目标、城市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城市空间部署外,一般需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指标进行分析和预测。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战略性、宏观指导性、综合性和控制性的规划,是对一定地域范围内全部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做的总体和战略的安排和部署。.城市职能的分类及城市发展战略的三定;>以各级行政中心职能划分:首都、省会、地区中心城市、县城、片区中心乡镇等>以经济职能划分:综合性中心城市、某种经济职能的城市(工业、商贸、交通等)>以其他特殊职能划分:科教城市、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和休疗养城市、边贸城市、经济特区城市等三定:定城市发展性质,定城市发展规模,定城市发展方向。.常见的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方法及其适用条件.增长率法.相关分析法.资源环境承载力预测法.基础设施承载力预测法.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方案的选择要求方法选取须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状况、人口结构特征、数据可得性及其有效性等;应选取两类以上不同方法分别进行预测,以提高预测的综合性和科学性;应通过采用不同方法、分类预测、对参数及自变量采用不同赋值、引用相关预测值等,获得多个预测方案。关于不同类型城市预测方案数目要求如下: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预测方案数应不少于20个;50万以上的大城市,预测方案数应不少于15个;20-50万的中等城市,预测方案数应不少于10个;20万以下城市、县城和镇,预测方案数应不少于8个。.城市人口基础数据的处理方法平滑处理,包括移动平均数法、指数平滑法等。.城市用地规模预测时人均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如何选择;依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调整幅度是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比现状人均建设用地增加或减少的数值。首都和经济特区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在第w级内确定;当经济特区城市的发展用地偏紧时,可在第ni级内确定。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地多人少的城市,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但不得大于150m2/人。.城市功能、结构和形态的含义及其关系城市功能:城市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城市四大基本功能是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城市是许多交织着的功能的高度集中,是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环境。城市结构:城市结构是城市功能活动的内在联系,是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及空间各组成部分的高度概括,是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抽象写照。城市结构是内涵的、抽象的,是城市构成的主体。城市形态:城市形态是表象的,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现象和过程城市功能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城市结构是城市增长的活力、城市形态是城市形象的魅力。总体要求:强化城市综合功能——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创建完美空间形态.城市总体布局的几种形态.集中布局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连片.分散布局城市分为若干块不连续的用地,每块之间被农田、山地、较宽的河流和铁路站场,大片森林所分隔。.城市总体布局的原则及布局内容原则:1.立足区域,讲求整体.集约紧凑,强化结构.远近结合,弹性生长.保护环境,突出特色.城市发展方向的确定>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尽量少占耕地农田>保护自然和历史资源>满足重大建设项目的要求>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和长远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城市主要功能要素布局>城市居住与生活系统的布局>城市工业生产用地的布局>城市公共设施系统的布局>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布局>城市绿地与开敞空间系统的布局.城市整体结构的控制>土地使用与交通系统的整合>城市分区与组合关系>城市中心体系与城市形态的关系>各类保护地区与城市布局的关系>空间资源配置的时序关系.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多角度、多场景的方案比较>多方案比较的内容,自然条件与环境的适宜性,工程条件的可行性,城市布局的合理性,经济上的可行性及社会成本的比较10.城市总体布局方案择优或方案比较的内容(案例分析)第七章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概念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对地块的用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的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和城市设计引导、市政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以及交通活动控制和环境保护规定为主要内容,并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应用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等方式对各控制要素进行定量、定性、定位和定界的控制和引导。.规定性控制指标的内容(1)用地面积:征地面积、代征地面积(2)用地边界:红线、蓝线、黄线、紫线、绿线等(3)用地性质(4)土地使用的兼容性(5)容积率:楼板面积率、建筑面积密度、混合容积率容积率与建筑面积计算方法的关系(6)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平均楼层的关系(7)绿地率:绿地的内涵,计算绿地率哪些包括在内,哪些不包括在内?(8)建筑限高:高度的内涵,如何确定(9)建筑后退:退线距离和退界距离(10)建筑间距:按照功能不同的间距分类(11)行为活动控制:交通活动的控制和环境保护的控制.引导性控制指标的内容(1)建筑高度:从街道空间角度控制;高层建筑投影面积控制(2)建筑体量(3)建筑形式和色彩(4)建筑空间组合、建筑小品、居住人口密度、环境保护规定.建设项目审批管理: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第八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城市交通的分类.按照空间分布不同对外的市际和城乡间的交通;城市范围内的市区与市郊间的交通.按照运输方式不同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管道交通、电梯传送带.按照组织方式不同公共交通、个体交通.按照输送对象不同客运交通、货运交通.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特点:.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不同交通方式的结合驼背运输;集装箱运输;滚装船公铁两用车;人车双载列车;空中休息室;.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和相互渗透.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1)交通性道路与生活性道路;的分离(2)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的分级.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汽车增长速度快,自行车拥有量大.道路建设严重滞后,道路面积拥有水平低,网络不健全.公共交通日趋萎缩.交通管理水平低下.城市交通的交叉口类型城市道路交叉口:城市中两条以上不同方向的道路的相交处,同一平面上相交称平面交叉口(简单交叉口、信号灯管制交叉口、环形交叉口),不同平面上相交,称立体交叉口(分离式立体交叉口、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口、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口)。.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其中:城市内外交通的分离与衔接方式.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按照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城市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分离与衔接方式(既要避免外部交通穿越干扰,又要内外联系通畅):一,公路立体穿越城市;二,公路绕过城市;三,外部不直接连接生活型道路和交通次干道;四,外部不直接连接生活型道路和交通次干道.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城市道路系统的组织形式及其特点.方格网式道路系统适于地形平坦地区,有利于建筑的布置;平行方向有多条道路,平行交通分散灵活,但对角线方向的交通联系不变,非直线系数大,而增加放射道路,又会产生复杂的交叉口和三角形街坊;交通穿越中心区.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以广场组织城市,有利于市中心同外围市郊联系;环形干道有利于中心城区外的市区和郊区之间的联系;放射性干道易把外围交通引入市中心,环形干道促使城市呈同心圆向外扩展.自由式道路系统因地制宜,不规则布局,非直线系数较大;较易形成活泼和丰富的景观效果.混合式道路系统方格网+环状放射式道路系统——是大城市在发展后期形成的较好的一种道路网形式;链式道路网——由1-2条主要交通干道作为纽带,串联较小范围的道路网而形成。.城市路幅宽度及其特点道路宽度:路幅宽度和道路宽度路幅宽度:是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城市横断面的几种形式及其适用条件和特点一块板式:所有车辆在同一条车行道上双向行驶,适于道路红线较窄,非机动车不多的情形,一般设置四个车道即可满足交通量的需要;(混合形式,车速较低,流量不大)二块板式:中间有一条分割带将车行道分为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中间是机动车道,两旁是非机动车道。可以减少对向机动车之间的相互干扰,适合双向交通量均匀且车速较快的情况。三块板式:两条隔离带将车行道分成3个部分,中间是机动车道,两旁是非机动车道。适用于道路红线宽度较大,机动车辆较多,且行车速度较快的情况。.何谓服务半径,停车场的服务半径(机动车和自行车)停车场的服务半径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在市中心地区不应大于200m;一般地区不应大于300m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宜为50-l00m,并不得大于200m.城市快速路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城市对外交通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匕城市快速蹲的计算行车速度为6Q~8Qkm/h,道路平面毅悠要满足高速万物的要求,因此在选线时,要避免过多的曲折。九快速路富产裕限潮菽向交通的干忧(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人与其他快逋络及主干道相交时,必覆果用立交,只允许有少量的合清和分流车辆存在。3.道躇横朝面布置翳接近高速公路标推,对不同方向的交通流和不同的交通方式四绩进行膈离*力规划足够的率行道宽度,以利发藤需鬟匕工选择济学的立交器式,避电由于立交通行能力的限制而影晌汽车的运行,降低快速踣闾聃!;展 •;,燃断或彩娶保底在高速行车冗评范围内,在凹型曲坡底部要有充弁的排水设备从浦保成直路不租才九与建衽渣器路网配合,使车辆熊通圜地进出快速路竭.铁路中间站的几种布置形式及其特点a在城市同侧布置城市与货场联系密切,铁路从城市边缘通过,避免切割城市,客站与货场布置在城市一侧,且货场接近工业和仓库区,客站位于居住用地的一侧。由于同侧布置对交通运输量有一定限制,适合于一定规模的小城市及一定规模的工业区。工业过多,专线增加,会影响正线通过能力。布置还要留有余地。b货站在对侧,客站与城市同侧工业货运量较大,同侧布置又受用地限制,必须客货对侧布置时,应将铁路运输量大而职工人数少的工业企业安排在货场同侧,城市市区主要部分仍布置在客站一边,同时选择好跨越铁路的交叉口,尽量减少铁路运输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干扰c货站在对侧,客站与城市同侧工业货运量和职工人数都比较大,可采取城市市区主要部分设在货场同侧,而客运设在对侧。大量职工工作不必跨越铁路,而主要货源也在货场同侧,仅占人口较少的旅客上下火车时需要跨越铁路。港口的组成、其与工业布局的关系、岸线类型和分配原则港口的组成:水域和陆域港口与工业的布局关系岛港:布置形式是以外围为港区,内部是工业以及生活居住等其他设施,即港区包围工业的方式,日本横滨的大黑岛属于此例。内港:布置与岛港相反,是以外部的工业用地包围中心的挖入式港池,形成工业包围港区的方式,日本鹿岛属于此例。岸线类型深水岸线 水深三10m 可停泊万吨级以上船舶中深水岸线水深6〜10m可停泊0.3〜0.5万吨级船舶浅水岸线 水深<6m 可停泊0.3万吨级以下船舶港口岸线的分配:总原则是深水深用,浅水浅用,避免干扰,统一规划岸线分配原则1.尽可能使需用岸线的单位各自选择自然条件最适宜的岸线段,同时又符合城市总体布局的要求,以获得最佳的使用效益。2.注意各区段之间的功能关系。对有污染、易爆、易燃的工厂、仓库、码头的布置,要考虑不危及航道、锚地、城市水源、游览区、疗养区、海滨浴场等水、陆域的安全和卫生要求。3.岸线是城市的宝贵资源,应节约岸线的使用,在总平面布置时尽量减少占用岸线长度。在填海造地等工程措施时,避免缩短岸线,争取增加岸线长度。4.岸线规划应理解为一个空间布局,包括岸线内外侧一定范围的水填与陆域,考虑到城市、港口的进一步发展,岸线分配时应留有余地。5.对岸线的开发、利用、改造,涉及城市的防汛、排碴、航运、水利、水产、农业排灌、河海动力平衡、泥沙运动、生态平衡等问题,应进行综合研究。公路交通与城市连接的基本形式.常用方式:将过境交通引至城市外围通过,避免进入市区产生干扰,车站设在城市边缘的人口处,使入境的交通终止于此,不再进入市区;.公路等级较高,而城市规模较小,公路以离开城区为宜,其与城镇的联结采用入城道路引入;.一般大城市往往是公路的终点,入境的交通较多,采取城市部分交通干道与公路对外交通联结的方式,但应避免与城市交通密集的地区干扰;.在更大规模的城市内,设有城市环路环绕于城市中心区外围,公路的过境交通可利用环路通过城市,而不必穿越市中心区;.以公路组成城市的外环道路,兼作城市近郊工业区之间联系的交通性干道,可在外环内再设一环路,以较少交叉点引入内环,再进入城市道路系统;.公路从城市功能分区之间通过,与城市不直接接触,而在一定的入口处与城市道路联结。航空港的位置选择要求1.净空限制要求2.噪音干扰影响3.用地条件4.通讯导航要求5.气象条件6.生态学影响7.在地区中的位置关系8.公用设施条件17.城市道路网的密度要求一般城市中心区道路网密度5-7KM/KM2,道路间距300-400m城市边缘可稀一些,道路网密度4-6KM/KM2,道路间距600-800m第九章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市水务系统组成及水务管理内容城市水务系统由城市供水系统、城市排水系统、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与管理、城市用水与节水管理、城市水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等五个子系统组成。城市水务管理具体包括: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供给;水环境改善;水经济建设;水文化建设;水生态修复.城市用水分类和用水量预测方法城市用水分类: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市政用水、消防用水、其他用水常用的预测方法:人均综合指标法、单位用地指标法、年均增长法、城市发展增量法。.城市水源种类和水源地选址要求(p441)城市水资源的种类:地下水;地表水;海水;微咸水;再生水;暴雨洪水等水源选址要求:a要有充沛的水量,满足城市近期和远期发展要求,并综合考虑工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总量及分配;b要有较好的水质,水质较好,处理过程简单,可降低成本;c水源地选择要结合城市总体布局,与城市距离适当,既要防止远距离供水,又要便于水源地的保护;d城市布局比较分散时,可以选择多个水源供水。.城市水源的卫生防护规定(1)地面水,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由供水单位设置明显的范围标志和严禁事项的告示牌。,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不得设立有害化学物品仓库、堆栈或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物品的码头,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及施用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得从事放牧等有可能污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供生活饮用的水库和湖泊,应根据不同情况的需要,将取水点周围部分水域或整个水域及其沿岸划为卫生防护地带,并按上述要求执行。,受潮汐影响的河流取水点上下游及其沿案防护范围,由供水单位会同卫生防疫站、环境卫生监测站根据具体情况研究确定。,以河流为给水水源的集中式给水,由供水单位会同卫生、环境保护等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可把取水点上游1000m以外的一定范围河段划为水源保护区,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排放污水时应符合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GB3838-83《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有关要求,以保证取水点的水质符合饮用水水源水质要求。,水厂生产区的范围应明确划定并设立明显标志,在生产区外围不小于10m范围内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和修剪禽畜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