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010页,共=sectionpages1515页试卷第=page99页,共=sectionpages1515页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春秋时期,列国之执政,多以宗族任之。秦宗族同姓见于经传记载者仅寥寥数人,而为秦所用并发挥重要作用的外人,如百里奚、蹇叔、公孙枝等济济一堂。这说明当时(
)A.察举征辟制度已经出现 B.士阶层的自我意识觉醒C.官僚政治体系基本完备 D.宗法制的藩篱有所突破【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秦宗族同姓见于经传记载者仅寥寥数人,而为秦所用并发挥重要作用的外人济济一堂。”可知,春秋时期,列国的执政者多是宗亲,而秦宗族宗亲执政者寥寥数人,多以非宗亲之人发挥重要作用,说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正逐步瓦解,D项正确;察举征辟制度出现于汉朝时期,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士阶层的自我意识觉醒,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官僚政治体系基本完备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2.“县官”一词源于《礼记·王制》天子居县内(王畿)、官天下的王制理论。睡虎地秦简和里耶秦简中记载:秦国国君及其家室称为“公室”“王室”,秦始皇下令将“公室”“王室”的称号改为“县官”。秦始皇此举旨在(
)A.继承先秦时期的天下观 B.彰显国家一统的丰功伟绩C.恢复对王畿地区的统治 D.加强对地方基层官员管理【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指出源于《礼记•王制》的“县官”的含义是天子,秦始皇认为自己完成了统一的丰功伟绩,于是将王朝和帝室由“公室”“王室”更名为“县官”,这里的“县官”代表统一天下后的秦始皇,B项正确;秦始皇的的举措显然是一种新的天下观,排除A项;秦始皇的举措并非单纯针对王畿地区,排除C项;称号的更改并不仅仅针对基层官员,而且不属于管理举措,排除D项。故选B项。3.天监四年,南朝梁武帝颁诏,士族子弟要想在30岁之前入仕,就必须经学策试合格。同年,梁武帝决定设置五馆,专门收揽“寒门俊才”,凭借经学策试就可以入仕。南朝选官制度的调整(
)A.废除了士族子弟入仕特权 B.体现出贵族政治的特色C.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改变了入仕考试的内容【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梁武帝诏令,士族子弟想在30岁之前入仕,必须经学策试合格,为了晋升高官,士族子弟必须尽可能早入仕,为了早日入仕,士族子弟只能勤奋学习儒经,而没有入仕特权的寒庶子弟,更需凭借经学策试入仕,极大地促进了经学发展,也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C项正确;士族和寒门子弟仍存在等级差别,没有废除士族子弟人仕特权,排除A项;贵族政治是先秦时期,秦朝之后是官僚政治体制,排除B项;经学策试就是通过考试经学内容选拔人才,所以考试内容并未改变,排除D项。故选C项。
4.从明仁宗开始,在不升“大学士”官阶的前提下,进封阁臣师保、尚书衔,官秩擢至一二品,使得阁臣在地位上可以平视,甚至超过六部尚书,但阁臣“虽居内阁,官必以尚书为尊”。阁臣这一地位A.对专制皇权有一定制约 B.未突破明初祖制的限制C.可有效弥补相权的缺失 D.利于内阁对六部的控制【答案】B【解析】根据“官秩擢至一二品,使得阁臣在地位上可以平视,甚至超过六部尚书”“虽居内阁,官必以尚书为尊”可得出,阁臣地位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不是正式的机构,仍然在尚书之下,反映出未突破明初祖制的限制,即内阁大臣不是宰相,不是正式机构,不能统领六部,B项正确,排除D项;材料没有体现制约,排除A项;“有效”错误,排除C项。故选B项。5.据如表可知,这些成果的取得(
)清朝道光、咸丰年间西北边疆史地学部分研究成果作者成果魏源《西北边域考》沈垚《新疆私议》李兆洛《大清一统舆地全图》官方修订《钦定回疆则例》A.总结了历朝的治国理政经验 B.反映出“天朝上国”观念的盛行C.体现出忧患时局的精神内涵 D.推动了近代史学逐渐走向繁荣【答案】C【解析】根据“《西北边域考》、《新疆私议》、《大清一统舆地全图》”等研究的成果,可得出这些都与当时清政府所面临的统治危机有关,反映出忧患时局的精神内涵,C项正确;历朝的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天朝上国,排除B项;材料与史学繁荣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6.太平天国政权曾在其控制地区实行“招业收租”和“代业收租”政策。“招业收租”就是号召逃亡的业主回乡收租,“代业收租”即太平天国地方政府成立专门机构代替业主收租。这表明A.土地政策根本没实行 B.未彻底改变生产关系C.政权的性质发生改变 D.没有进行反封建斗争【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依然实行了收租政策,说明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彻底改变生产关系,B项正确;“根本没有实行”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项;太平天国的政权性质没有发生改变,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项。7.1912—1913年,江苏省有185名县知事,在这185人中,72.4%的人拥有科举功名;不具有科举功名、只受过新式教育者仪46人,占24.86%;其中75.1%的人有在前清为官或任差的经历,其他省份的。情况也大体类似。这说明(
)A.共和体制名存实亡 B.“中体西用”仍居主流C.民主革命任重道远 D.维新变法阻力重重【答案】C【解析】据材料“1912—1913年,江苏省有185名县知事,在这185人中,72.4%的人拥有科举功名;不具有科举功名、只受过新式教育者仪46人,占24.86%;其中75.1%的人有在前清为官或任差的经历,其他省份的”可知,民国初期的很多官员是科举出身,或者是前清官员,这表明政府中还有很强的旧势力以及顽固的旧思想,民主革命任重道远,C项正确;民主共和名存实亡应体现在权力运行时具有浓厚的专制独裁色彩,特别是国家元首的产生与任期在制度上的破坏,材料只是讲了官员的出身,并没有体现上述特征,排除A项;“中体西用”是以洋务派为代表的改良派的主张,而材料体现是辛亥革命后,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维新变法在19世纪末就已经失败,材料的时间在辛亥革命以后,排除D项。故选C项。8.1921年7月,中共一大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明确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这表明(
)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中国共产党创建任务初步完成C.中共明确了反帝反封建任务 D.中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可以看出强调阶级斗争的对象是资产阶级以及废除私有制等,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D项正确;五四运动促使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党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共二大才明确提出,排除C项。故选D项。9.1941年底,中共中央要求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党、民众团体脱离生产的人数必须缩减,务求全部脱离生产的人数不超过、甚至要少于居民的3%。中央军委也发出相应指示,要求全军整顿组织机构,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加强基层。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扩大 B.敌后根据地面临的形势严峻C.整顿党风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D.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流砥柱【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体现了抗日根据地实行“精兵简政”政策,其主要原因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强了对根据地的“扫荡”“清乡”,这反映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形势趋向恶化,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其他阶级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整顿党、民众团体和军队作风,以及政府的风气,没有涉及党风整顿与工作成效,排除C项;D项表述与材料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B项。10.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个国庆日前夕,国家召开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毛主席高度评价模范代表:“他们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国家召开这次劳模大会旨在A.彰显社会主义的原则 B.践行人民当家作主理念C.加快完成“一五计划” D.激发建设新中国的热情【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解析】依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个国庆日前夕”可知,时间是1950年,处于新中国成立不久。依据材料“国家召开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权,党和国家召开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表彰劳动模范,旨在激发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情,D项正确;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原则,排除A项;“人民当家作主理念”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关,其确立的时间是1954年,排除B项;“一五计划”开始是在1953年,提前完成是在1957年,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抓住题干时间和关键信息“国家召开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结合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及其措施分析。11.1955年,越南领导人胡志明在柳州表示和平共处原则“完全适用于巩固和发展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同年4月,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有16个国家参加的亚洲国家会议通过的决议声明,“完全支持中印两国总理宣布并得到其他国家支持的五项原则”。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 B.使外交政策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影响C.成为亚洲各国的外交准则 D.为国家建设营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正值“一五”计划大规模建设开展时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较多邻近国家的积极回应,这为我国当时的经济建设营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D项正确;材料只述及亚洲部分国家,不可谓整个“国际社会”,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突破了意识形态的限制,但不能说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影响,因为后面的外交很大程度上仍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只述及亚洲部分国家,且这些国家的声明并不意味它们在实际外交时会真正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12.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通过并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宪法的颁布A.反映了我国处在历史性转变重要时期B.新宪法的制订适应了当时国家的需要C.说明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开始实现转移D.说明“文革”后拔乱反正工作的结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82年通过并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符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B项正确;新宪法的颁布适应了当时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排除C项;到1982年底,全国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13.战神山议事会是古代雅典的一种政治机构:在雅典王权废除后,它由卸任的执政官组成,起初拥有非常广泛的权利,后来它的权力逐渐被削弱。至公元前5世纪中期,其职权仅限于审判谋杀案和亵渎神明的案件。战神山议事会权力的削弱,反映了雅典(
)A.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 B.王权政治制度的遗留C.奴隶制工商业的繁荣 D.陪审法庭权力的加强【答案】A【解析】战神山议事会权力的削弱,与古代雅典民主改革,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公民大会逐步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等相关,A项正确;当时“雅典王权已经被废除”,排除B项;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奴隶工商业的繁荣密切相关,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陪审法庭,排除D项。故选A项。14.“一个人借了他人的一匹马,将马牵出了与他人约定的地方,或者牵到了比约定的更远的地方,被判处盗窃罪”。当时的法学家昆图斯·斯凯沃拉通过审查类似判决和其他判决,得出“任何人以保管的目的接受某物、却使用之,或者以使用的目的接受,却以与接受时所达成的不同目的而使用之,则犯有盗窃罪”这一表述。可见法学家A.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限性 B.使法律的实践性和适用性增强C.对法律判决具有审查复核权 D.对法律的解释具有主观随意性【答案】B【解析】根据“任何人以保管的目的接受某物、却使用之,或者以使用的目的接受,却以与接受时所达成的不同目的而使用之,则犯有盗窃罪”可得出,法学家强调判决要以实际情况为标准,使法律更具有实践性与适用性,B项正确;从材料可得出法学家并没有轻实践,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审查复核权,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依据客观事实,而不是主观性,排除D项。故选B项。15.近代某国“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A.《德意志帝国宪法》 B.英国《权利法案》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美国《1787年宪法》【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兼容统一……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结合所学可知,1870年德国实现统一,1871年德国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以皇帝为权力中心,容克贵族与资产阶级相互妥协的君主立宪政体,A项符合题意;《权利法案》使英国君主权力受到限制,且英国本身就是统一的国家,排除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体制,排除C项;《1787年宪法》使美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排除D项。故选A。16.如表是1721—1832年间英国22位首相的阶层情况表。据表可知(
)职务阶层数量占比首相贵族29%新贵族1359%新贵族后裔7329%A.封建势力长期掌握英国国家政权 B.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C.启蒙思想根源于英国的社会现实 D.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有限【答案】B【解析】通过表格信息可以看出1721-1832年之间英国首相几乎都是来自贵族或新贵族及其后裔,说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还不够完善,英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B项正确;材料反映此阶段英国首相有91%出自新贵族及其后裔,并不属于封建势力,排除A项;启蒙思想最早发生于17世纪的英国,题干时间为1721-1832年,无法反映启蒙思想产生的根源,故不能机械套用“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唯物史观,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首相的阶层情况,而没有反映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情况,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农民大量进入城市成为工业无产阶级,可见工业草命对英国社会结构影响是很大的,排除D项。故选B项。17.美国开国元勋汉密尔顿说:在阅读希脂和意大利一些小共和国的历史时,对于一直使它们不安的骚动,以及使他们永远摇摆于专政与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极端之间连续不断的革命,没有恐怖和厌恶的感觉是不可能的。”鉴于此,美国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以两党制来协调阶层矛盾C.将联邦制与共和制相结合 D.赋予个人制约政府的权力【答案】C【解析】材料中“永远摇摆于暴政与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极端之间连续不断的革命,没有恐怖和厌恶的感觉是不可能的“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避免暴敢,美国宪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为了避免无政府状态,美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以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C项正确;当时的美国尚未形成两党制,排除B项;当时美国人民的权利尚未在宪法中明确,排除D项。故选C项。18.1803年,拿破仑欲以1500万美元将路易斯安那地区出售给美国。总统杰斐逊认为,《宪法》没有赋予政府将外国纳入联邦的权力,主张先将交易协议提交国会审议,再由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给政府授权。后因时间紧迫,杰斐逊将正常程序搁置,完成了这笔交易。杰斐逊的做法A.破坏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表明美国积极干预欧洲事务C.说明有限政府理念遭遇现实挑战 D.适应了美国殖民扩张的需要【答案】C【解析】因为时间紧迫导致杰斐逊没有按照正常程序完成路易斯安那地区的收购,说明现实情况复杂,不一定都能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即有限政府的理念遭遇现实的挑战,故选C;杰斐逊的做法并没有破坏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排除A;路易斯安那地区位于美洲,所以美国并不是在积极干预欧洲事务,排除B;美国从法国手中收购路易斯安那并不是在进行殖民扩张,排除D。19.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神圣家族》,提出了“物质生产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科学论断,阐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重要原理,论证了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的思想。这些思想A.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B.为社会主义由空想走向科学奠定基础C.印证巴黎公社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上 D.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完整阐述【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4年即《共产党宣言》发表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肯定生产力和人民群众作用的基础上,说明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有利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形成,为社会主义由空想走向科学奠定基础,B项正确;1844年无产阶级专政学说还未提出,排除A项;1844年的思想无法印证1871年巴黎公社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排除C项;完整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是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排除D项。故选B项。20.巴黎公社对敌视并且攻击诽谤公社政策的报刊没有查封,这些报刊的宣传使公社失去了中间阶层特别是农民的支持。巴黎公社的这一做法A.说明建立专门新闻审查机构的必要 B.体现出公社革命措施的软弱C.表现出国际工人运动“左”的倾向 D.削弱了无产阶级政权的力量【答案】D【解析】巴黎公社并未能有效的控制媒体,使得反动势力的宣传攻势发挥了效力,使公社失去了中间阶层特别是农民的支持,这削弱了无产阶级政权的力量,D项正确;A项提出的做法是非必要的举措,适当控制媒体即可,排除A项;公社的革命措施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左”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21.1917年11月7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从1917年11月到1918年2.3月,首先在莫斯科建立,然后到乡村,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苏俄这一历程体现了(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艰辛 B.协约国武装干涉产生的影响C.独特革命政权道路的创建 D.战时共产主义实施的必要性【答案】C【解析】苏俄从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创新,是独特社会主义政权道路的创建,C项正确;当时苏俄还没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排除A项;协约国武装干涉是在一战后才开始的,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权是在1918年协约国武装干涉以及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情况下实施的,排除D项。故选C项。22.1950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阐述对外援助政策时强调"我的意思不是说,继续推行欧洲复兴方案的唯一理由是苏联进一步扩张的威胁。恰恰相反,即使这种威胁不存在,自由世界仍面临着建立一个成功运行体系的艰巨任务""再也没有一种资本能够比向友好国家提供的必要数量的经济援助使我们获得更多的红利了"。这反映出,美国的对外援助A.以稳定共产主义为目的 B.服务于全球霸权主义政策C.试图构建新的经济秩序 D.受到苏联意识形态的支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再也没有一种资本能够比向友好国家提供的必要数量的经济援助使我们获得更多的红利了”,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强调的是,美国对外援助不仅仅是对抗苏联进一步扩张,更重要的是援助符合美国意识形态的国家,以实现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即使没有苏联进一步扩张的威胁,美国仍面临着建立一个成功运行体系的艰巨任务,说明“以稳定共产主义为目的”不是美国对外援助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试图构建新的经济秩序”,排除C项;“受到苏联意识形态的支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3.1959年古巴外交大臣劳尔·罗亚宣布古巴不倾向共产主义阵营,也不倾向资本主义阵营,1960年印尼总统苏加诺强调说,不结盟不是两极化世界的“缓冲地带”,也不是冷战对峙格局中的“中立主义”,它体现的是人类社会的良心。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古巴导弹危机影响了两国外交政策B.两国竭力在美苏冷战中保持中立C.新兴国家展示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D.两国外交受到不结盟运动的影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不倾向共产主义阵营,也不倾向资本主义阵营,”说明其主张独立自主,C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保持中立与材料“也不是冷战对峙格局中的‘中立主义’,”信息不符,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建立时间是196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4.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摆脱越南战争困局而进行战略收缩:西欧国家一体化合作进一步加强;日本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东欧各国对苏联霸权主义行径强烈不满:中国国际战略地位进一步提高。由此可知,20世纪70年代(
)A.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初步显现 B.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C.美苏两极格局开始走向瓦解 D.美苏争霸中苏联占优势【答案】A【解析】20世纪70年代美苏两国均受到其各自阵营力量的挑战,资本主义世界美日欧三足鼎立;社会主义世界苏联的霸权主义受到冲击;中国战略地位提升。这些都突出了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A项正确;B项局部反映材料信息,排除;这一时期两极格局还没有走向瓦解,排除C项;材料核心信息不是美苏争霸的态势,无法体现苏联的优势,排除D项。故选A项。25.如图是环球时报英文版制作的有关当前俄乌局势的最新漫画。针对“山姆大叔”的叫嚷,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强调:美国应该扪心自问谁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对如图解读合理的是A.美苏冷战加剧了俄乌紧张局势 B.俄乌冲突源于民族矛盾的激化C.北约东扩破坏世界多极化格局 D.冷战思维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答案】D【解析】从图片信息可知,乌克兰陷入愈演愈烈的火势之中,另一边的加油机前头戴美国国旗样式的山姆大叔举着油枪正火上加油,还叫嚣着:“为什么中国不能做更多来帮助灭火?”题干文字则强调美国是乌俄冲突的始作俑者,因为美国积极推动北约东扩,乌克兰的行为触及了俄罗斯的底线,最终引发乌俄冲突。北约东扩是美国遏制俄罗斯的战略行为,是冷战思维的继续,D项正确;美苏冷战1947-1991年,排除A项;乌俄冲突的根源是乌克兰要求加入北约触犯了俄罗斯的底线,排除B项;北约东扩与世界多极化关联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二、材料分析题26.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监察制度的创新始终是推进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设置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为视察区;一年之后文帝又将其用做监察区域,派遣官员分州“出刺诸郡”,九州视察区由此与监察区合而为一。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除京师附近七郡外,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凉州、益州、幽州、并州,另外有朔方、交趾二郡,称朔方刺史部、交趾刺史部,共称十三刺史部,或“十三州”。每区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专门负责巡察该区境内的吏政,检举不法的郡国官吏和强宗豪右。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改刺更为州牧,直接掌握一州的军事、行政、民政等大权,位于郡守之上,十三部遂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东汉末年,各州牧更是趁乱夺取本州军政大权。——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材料二
根据孙中山先生所创建的民主共和国方案和1925年《国民政府组织大纲》中“设置监察部”的规定,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监察院为国民政府最高监察机关”。1932年,国民政府通过《监察委员保障法》,保障委员的监察权力。监察委员的监察对象上至总统下至地方小吏,凡违反国家法令、贪赃枉法,损害社会和人民利益的,均可弹劾。1937年,国民政府在各省设监察区,派遣监察使。监察使不但行使弹劾权,且负责各区内公务员的行动,人民疾苦和冤情,区内公署之设备等事项。——摘编自张爱华、王占华《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实践初探》材料三
《权利法案》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开创了议会对行政、司法监督的先例。随着英国政治发展,下院的地位逐步提高,议员被视为步入政界的阶梯。许多人花费巨资收买选民,议员议席成为标价商品。一些商人大肆贿路政府官员,以便取得特权。1693年,东印度公司给权贵送礼达9万英镑。反腐败的监察制度随着英国政治、经济发展起来。19世纪,在中小资产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英国进行三次议会改革,完善了议会监督英王和政府及司法机关的职能。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地方监察制度的演变并说明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国民政府推进监察工作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议会监察制度职能的完善过程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演变:由临时性机构变为常设机构;由监察区发展为行政区;监察区数量增加。(任意两点即可)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力度;有利于政治清明;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皇权;导致了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任意两点即可)州力量不断强大,最终威胁中央集权。(2)原因:孙中山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影响;《国民政府组织大纲》的影响;遏制国民政府官员违法及腐败行为的现实需要;在抗日战争期间推动全民族抗战和统战的需要;巩固国民政府统治的需要。(任答4点即可)(3)过程:《权利法案》确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开创了议会对行政、司法监督的先例;17世纪末18世纪初,反腐败的监察制度逐渐发展起来;19世纪中后期,英国完善了议会监督英王和政府及司法机关的职能。原因:君主立宪制确立后,英国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腐败等一系列新的问题;工业革命的逐渐展开;议会改革的不断推动。【解析】(1)演变:根据材料一“九州为视察区”、“九州视察区由此与监察区合而为一”、“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改刺更为州牧,直接掌握一州的军事、行政、民政等大权,位于郡守之上,十三部遂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东汉末年,各州牧更是趁乱夺取本州军政大权”,可知汉代地方监察制度由临时性机构变为常设机构,由监察区发展为行政区,监察区数量增加。影响:辩证地分析。积极方面: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可知,从对官员监察力度、吏治、加强中央集权等角度分析。消极方面:从对中央的威胁角度分析。(2)原因:根据材料二“根据孙中山先生所创建的民主共和国方案和1925年《国民政府组织大纲》中“设置监察部”的规定,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监察委员的监察对象上至总统下至地方小吏,凡违反国家法令、贪赃枉法,损害社会和人民利益的,均可弹劾”及所学,可从孙中山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影响、《国民政府组织大纲》的影响、遏制国民政府官员违法及腐败行为的现实需要、在抗日战争期间推动全民族抗战和统战的需要、巩固国民政府统治的需要等角度分析。(3)过程:根据材料三“《权利法案》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开创了议会对行政、司法监督的先例”、“1693年,东印度公司给权贵送礼达9万英镑。反腐败的监察制度随着英国政治、经济发展起来。”、“19世纪,在中小资产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英国进行三次议会改革,完善了议会监督英王和政府及司法机关的职能”,可知《权利法案》确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开创了议会对行政、司法监督的先例。17世纪末18世纪初,反腐败的监察制度逐渐发展起来。19世纪中后期,英国完善了议会监督英王和政府及司法机关的职能。原因:根据材料三“随着英国政治发展,下院的地位逐步提高,……1693年,东印度公司给权贵送礼达9万英镑。”、“19世纪,在中小资产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及所学,可知君主立宪制确立后,英国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腐败等一系列新的问题,工业革命的逐渐展开,议会改革的不断推动。三、论述题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将政治妥协界定为:“国家、民族、阶级、政党集团之间在利益冲突时,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或默契,互相做出让步,以缓解矛盾的一种行为。”以这一概念为基础,学者龙太江进一步将政治妥协定义为“冲突、竞争的政治行为主体(国家、民族、阶级、政党、政党集团等)之间通过谈判、协商、讨价还价以及基于避免直接对抗造成严重后果的共同认识或默契而相互做出让步以求得争端缓和、平息以至解决的行为、方法与过程。”万斌、罗维认为政治妥协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共同体中,政治利益冲突的双方或各方,以社会共同体为念,以相互宽容为怀,依据共同认可的规则,通过彼此间利益的让渡来解决或暂时解决政治冲突的一种社会调节机制”。——摘编自张丽娟《政治妥协及其对政治民主化的意义》根据材料,就政治妥协的定义任选一种观点’,并结合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立和发展的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观点;政治妥协是政治对立的双方通过谈判,协商以避免直接对抗造成严重后果,而互相做出让步以求得争端和平解决的渐变式政治历程。阐述:近代英国政治的发展属于典型的渐进妥协模式,其政治发展的绝大多数成果是在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中通过渐变的形式一点—滴缓慢积累而成的。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这部世界宪政史上的重要文件,就是国王与贵族之间妥协的产物;1688年的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同封建阶级之间的一场政治妥协,这一妥协是当时历史场景中推动政治发展、实现社会进步的合理选择;1832年的议会改革同样是一场政治妥协,改革的结果是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参与和分享政权,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进一步扩大了。英国近代以来的政治发展常常是借助政治妥协得以实现的,其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取得的发展成就说明了这种渐进妥协式道路是成功的,至少就英国的国情而言﹐这一模式是值得肯定的示例二:观点:政治妥协是政治冲突各方依据共同认可的规则,通过彼此间利益的让渡来解决或暂时解决政治冲突的一种社会调节机制。阐述:近代英国通过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之间的妥协,这一妥协通过和平手段实现了冲突双方的利益让渡,英国借此建立了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订购酒的购销合同范本范文
- 专题6 课内阅读 (一)(知识盘点+试题)-2022-2023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
- 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PPP项目招投标书范本
- 2024路沿石购销合同
- 2024商铺租赁标准合同范本
- 2024电子产品购销合同格式模板
- 2024物业保洁劳务合同
- 2024股权转让委托合同标准范本
- 规划课题申报范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学研究(附可修改技术路线图)
- 茶水赠送合同(2篇)
- 康复护理的历史发展
- 烟花爆竹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试题
- 电梯使用现场类隐患专项排查清单
- 一例下肢静脉溃疡患者的个案护理论文
- 危岩稳定性计算表格-滑移式-倾倒式-坠落式-完整版
- 直播运营团队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责解析
- 肝胆外科运用PDCA循环缩短三四类手术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的时间
- JCT640-2010 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 注塑车间平面规划图OK
- 商户洽谈记录表
- 镇卫生院绩效考核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