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教学_第1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教学_第2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教学_第3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教学_第4页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前篇自主学习课堂篇

合作学习课后篇巩固练习素养篇合作学习

课时作业

一、辽与西夏1.辽的统治(1)916年,

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改国号为辽。(2)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3)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4)皇帝和宫廷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契丹族2.西夏的统治(1)西夏的建立者

是古代羌人的分支。(2)1038年,党项首领

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3)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4)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党项族元昊二、金朝入主中原1.政权演变(1)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2)1114年,

举兵反辽,1115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上京)。(3)1125年,金灭辽,1127年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

。完颜阿骨打中都2.政治统治(1)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叫作

的女真民族管理系统。(2)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誉为“小尧舜”。世宗死后,统治逐渐衰落。猛安谋克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1.统一过程(1)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

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2)此后半个世纪,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3)1260年,忽必烈即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

年,定国号为大元,他就是元世祖。(4)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5)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

年,完成统一。铁木真127112792.巩固统一(1)修筑驿道: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又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2)地方管理:元朝实行

制度,全国共设10个行省,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则由中书省直辖,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3)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4)西域管辖: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5)经略台湾:在隶属福建晋江的澎湖设置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行省四、元朝的民族关系1.蒙古族和

,基本上是在元朝形成的。2.统治者为了保障自己的统治利益,推行

和压迫政策,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3.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却日益严重。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爆发,不久元朝灭亡。4.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回族民族歧视►[拓]契丹与辽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有男子乘白马自湟河(今西拉木伦河)而来,女子乘青牛自土河(今老哈河)而来,二者相遇,结为配偶,生八子。他们的子孙繁衍成为八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以后的契丹族。►[思]农耕经济VS游牧经济辽和西夏兼有农牧两种经济,与汉唐时期仅有单一游牧经济的北方民族政权相比,更加难以对付。北方民族政权在统治本族原居地的同时,还越来越深入地向中原农耕地区拓展。►[识]民族分化政策等级名称民族第一等蒙古人蒙古族第二等色目人包括原西夏人和畏兀儿人等第三等汉人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其他各族►[史]民族融合空前加强边疆各民族内迁,与汉族杂居融合,大量的波斯人、阿拉伯人来中国定居,与汉、蒙、畏兀儿杂居通婚——形成回族。探究主题一地方行政制度与基层治理的演变史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谳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史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史料三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代,史称“汉承秦制”。刘邦在统一战争中分封了7个异姓功臣为诸侯王,他们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不久,汉高祖将异姓诸侯王逐渐剪除,但又“惩亡秦孤立之败”,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中外历史纲要》上史料四(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经世大典叙录·官制》探究点:以上史料涉及哪些地方行政制度?试归纳其演变趋势。提示:制度:西周→分封制→地方具有较大自主性。秦朝→郡县制→中央垂直领导地方。西汉→郡国并行制→封国可世袭,中央集权受威胁。元代→行省制→犬牙交错,以北制南,中央集权强化。趋势:(1)中央控制地方不断加强。(2)地方行政制度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3)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影响(1)演变朝代表现西周推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秦朝推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西汉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封国可以世袭,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朝代表现隋唐实行州县两级制,后设节度使,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北宋派文臣管理地方,解决了武将专权的局面;设置通判监督地方行政元朝推行行省制,行省属于中央派出机构,行省长官由皇帝任免,管理辖区内军政事务明朝废除行省,设立三司管理地方(2)影响①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②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探究主题二元代政治特点史料一探究点一:史料一揭示了元朝政治怎样的突出特点?提示:结束政权割据并立局面,建立多民族统一政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料二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一般是依山川形势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来确定。从元代开始,行政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以及经济区域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行省具有两重性,尽管后来演变成主管地方的官府,但中央派出机构的性质始终没有退化,仍然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职能上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摘编自李治安《元史十八讲》探究点二: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行省制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提示:(1)特点:行省兼具地方行政机构与中央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省界犬牙交错,无险可守,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行省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中央设置机构,加强对行省的监察;省官互迁。(2)成因:吸取北宋过分集权导致国家积贫积弱的教训;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前代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存在空当过大的不足。1.民族融合的表现(1)汉族人民对开发边疆的贡献;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杂居相处。(2)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等,同汉族融合,均称“汉人”。(3)回族的形成。2.元代行省制特点: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解析:A项对、B项错: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行省“凡钱粮、兵甲……无不领之”可知行省有实际权力,但地方官吏和军队由中央管辖,由此可知地方有适度的权力。C项错:根据材料“地方官吏……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可知,行省的权力受到中央的制约。D项错:行省体现的是地方行政制度,它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答案:A1.行省设置的目的[史]元朝同宋朝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给地方,仍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导读》[识]“流动的中央政府”说明当初设置行省并不是为了地方行政方便,而是便于中央控制地方。2.元代边疆管理[史]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吐蕃政务。西藏自此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元朝后期,在澎湖设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台湾)。[识]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行省制——区域文化认同的弱化[史]

《元史》记载: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地方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长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这种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形势的方法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

[思]削弱地方据险自守;弱化地方经济、文化的封闭性心理认同;强化“以北制南”是命题关注点,命题落脚点在中央集权加强,全国文化认同加强。

[随堂训练]题组1辽、夏、金的政治1.按政权建立年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契丹、金、北宋、元 B.北宋、契丹、金、元C.北宋、金、契丹、元 D.契丹、北宋、金、元解析:907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政权,916年建国号契丹;北宋是960年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的;1115年,女真领袖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1271年忽必烈将蒙古政权改国号为元;故选D项。答案:D2.金、南宋绍兴和议(1141年)、隆兴和议(1164年)以后,两国边境稳定在淮水、大散关一线,这导致了金朝政治和经济重心自北向南的转移,越来越多的女真人定居于中原地区,加速了金汉化的过程。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结论和历史事实C.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和历史事实解析:材料主要叙述了金和南宋和议以后的历史叙述及对其的解释,故答案为C项。答案:C3.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实际上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期,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

)A.隋朝 B.元朝C.明朝 D.清朝解析:根据我国古代朝代更替先后顺序的口诀“宋(北宋和南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可知,“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之后,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再次完成了统一,故正确答案为B项。答案:B题组2元朝的统治4.下图是甲同学在学校资料室找到的一幅残损的某朝代疆域图,该朝代是(

)A.元朝 B.宋朝C.唐朝 D.明朝答案:A5.“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行政管理体制(

)A.隋朝 B.唐朝C.北宋 D.元朝解析:行政机构,并为一级政区名称。隋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