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五单元单元高效复习体系构建·纵横贯通【思维脉图】【纵联横比】一、中华文化助力世界难题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当代人类生活面临着五大冲突,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文明与文明的矛盾冲突。(2)这些矛盾冲突有史以来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但现代性的展开加剧了这些矛盾,冲突日趋紧张,已经成为世界难题。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仅靠西方现代性的价值是不可能解决这些矛盾、化解这些冲突的。(3)于是有些有识之士把眼光转向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中华文化中有许多思想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冲突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拓展延伸】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特性1.世界性:随着世界性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频繁,一些民族文化逐渐被其他民族文化同化,逐渐形成了带有全球性的世界文化,这是文化发展演变的必然趋势。2.统一性: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在任何时代和任何民族都是不可缺少的。这是人类文化统一性的最深刻的根源。3.民族性:满足人们衣、食、住、行基本需要的手段和方式,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民族中是有差异的。文化的民族性差异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根源,是促进和构成人类文化发展的能动因素。4.多样性: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物质文明将会逐步走向同质化,但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必然是多样性的。因为每个民族国家都有自己历史积淀下来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弘扬自己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捍卫文化的多样性。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经济全球化不可能消除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多样性。经济全球化程度越深,人类越是需要文化上的多样性。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与文化认同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如气候的变迁(如寒冷期的到来、游牧民族的定期迁徙)、淡水的多少(如水源的污染)、土壤的肥瘠(如土壤沙化)、矿产的富贫(如新矿产的开采、制造业的发展)、自然灾害的发生(如水旱灾、地震、火山喷发)等。(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如先进经济和文化地区的吸引、摆脱经济生活的压力)、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如交通条件的改善)等。(3)政治因素:国家的政策(如屯垦戍边)、政治的变革(如王朝更替)、战争的影响(如统治阶级的内乱、殖民战争)等。(4)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和婚姻、宗教信仰、种族和民族的差异等。总之,人口、生活资料在地区、数量上的不平衡,以及生存环境的差别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2.人口迁移与文化认同人口的迁移导致世界出现了大量的移民社会,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必然带来移民社会的文化重构,从而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移民文化,进而形成新的文化认同。三、战争与人类文明的关系1.战争最初起源于人类诞生之初争取生存的狩猎活动,进而演变成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争夺。从这个层面上讲,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2.战争的组织与进行,促使人类社会组织形式向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国家的出现,常备军队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战争的推动。3.战争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弓箭的使用、掷石器的发明、铁器的锻造、火药的应用、火炮、导弹与原子武器的发明和使用、计算机的出现,人类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代表之作,无不与战争有紧密的联系,科技的发展都会受战争的推动而不断前进。4.战争是各大文明由隔绝走向联系、由分散走向统一的重要方式之一,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质变与飞跃。5.战争使人类意识由幼稚走向成熟,战争带来的破坏与灾难,促使人类产生对自身存在意义的反复思考,对生命价值的探索,以及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使人类由感性走向理性,使国家制度和国际关系走向成熟。当今社会和平与发展之所以能成为时代主题,正是对战争的理性思考而得出的经验教训。总之,战争以它固有的方式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它是人类社会运动的方式,是人类社会内部能量的释放。它可以被避免,但不会消失。【加固训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关系并非总是和平友好的,互相敌对,暴力劫掠,彼此侵略和征服,也时有发生。农耕世界的国家和民族往往以上国或优秀民族自居,蔑视周边的游牧和半游牧民族,称之为蛮、夷、戎、狄或“蛮族”“野蛮人”。一些农耕文明大国一旦富强,每以绥靖边疆为由,以武力掠取、征服游牧民族的土地,或置“藩属”,或抚其民为“同盟者”,征收贡赋,实行长期统治。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也常伺机入侵,这在东西方历史上都不乏其例。而这类或大或小的武装冲突往往在两个世界各民族之间引发广泛的、经久不断的战争……人员往来愈益频繁,物品交换和文化技术传播也愈益增多。——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解析】据材料“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关系并非总是和平友好的,互相敌对,暴力劫掠,彼此侵略和征服,也时有发生”可知,材料认为两大世界交流的方式有两种:和平友好和暴力冲突。评析时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即赞同该观点。然后根据所学史实进行论证,如从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对亚非欧广大地区的征服,说明暴力征服促进世界交流;从农耕世界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输入游牧世界,并带去农耕世界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管理制度等,说明和平友好是主要交往方式。最后进行总结升华。答案:示例一:材料认为,两大世界交流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和平友好;二是暴力冲突。我赞同该观点。和平与暴力不断交错出现的结果,是两个世界之间闭塞的突破,人类文明地区的扩大。秦汉帝国对中国北部和西北部地区的经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对亚欧非广大地区的征服,都导致这样的结果。而和平友好是主要交往方式。农耕世界的农产品和手工产品输入游牧世界,并带去农耕世界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管理制度等。东西方各帝国还在边界地区建立治所或据点,这对游牧世界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同样游牧世界的牲畜、皮革、毛类、乳肉制品、战马、战车、舞乐等也输入农耕世界,对推动农耕世界物质和精神生活都起了积极作用。综上所述,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发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示例二:材料认为,人类文明交流和传播的途径有战争、人口迁徙、贸易等方式。我赞同该观点。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带来不同文化的交融。古代游牧民族的几次大迁徙对亚欧大陆各主要区域文化的形成和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两晋南北朝时期,入主中原的各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在建立政权之前,已经学习汉文化,基本汉化。日耳曼人灭掉西罗马帝国后,接受基督教,也学习罗马法。商路的开辟对促进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近代以来,随着世界各洲之间贸易的扩大,全球贸易网逐步形成。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战争带给人类深重的灾难,使人们流离失所,但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拿破仑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庞大帝国,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向这些地区传播。拿破仑帝国因战争覆灭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成为普遍诉求。综上所述,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交汇,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其他观点:人类文明通过人口迁徙进行交流和传播。人类文明通过战争方式进行交流和传播。人类文明通过贸易方式进行交流和传播)素养提升·厚积薄发【素养培优】史料的特性1.从史料本身:(1)客观性:史料是一种客观存在。(2)时空性:史料是特定人群在特定生存条件下进行生存发展的文化遗留,而人类活动是在漫长的时间系列和广阔的空间范围内逐步展开的一个过程,因此任何史料都是一定的时代和特定区域的产物。(3)主观性:史料不是自然物,而是人的创造物,史料的创造过程渗透了史料制造者的主观倾向,体现在史料中的主观性分为有意的动机和无意的影响两方面。有意的动机直接影响着史料的载体、书写形式、造伪等,无意的影响集中在民族、阶级、宗教、党派等不同集团的差异,更为隐蔽。(4)语言性:一切文献记载必然使用语言文字符号,这就必须首先屈从于语言文字符号自身的规则,这使记载有可能背离记载者的本意,给后人造成误读和误解。(5)有限性:一切都是史料,一切都将成为史料,史料在整体上呈现庞杂性,但对于具体历史事件,呈现有限性,与具体事件相关的史料总量有限,相对匮乏。2.从认识使用:(1)指向性:对于具体研究而言,史料是指反映某一特定历史事实的原貌的材料。只有在指向性的基础上,才能够进行原始资料、二手资料的区分。(2)客观性:史料对现实的历史认识主体来说,它具有一种需要被认识、被理解而不能随便加以解释和篡改的客观性。历史学家认识历史,首先把史料作为自己的认识对象。所谓认识论层面的客观性,是指它只有在认识活动中,并相对于认识主体而言,才是客观的。(3)不完整性:观察的片面性、记录的有限性决定了史料可以作为重构与复原历史的证据,但不可能反映历史全貌,流传过程中史料的散佚、破损、杂糅加剧了这一特性。(4)真实性:史料的真伪是相对概念。所谓假材料:a.作者造假或不知道真相——这是真的;b.为什么要造假或为何不知道真相——这个过程是真的;c.假材料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气、社会习惯以及作者的思想等。(5)价值相对:史料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主要看人们的需要和认识。史料发现的三个层次,即发现史料的存在、发现史料的价值、发现史料中的历史信息。【典例体验】史料辨伪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史料实证的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的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①”《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②”——《中外历史纲要(上)》请从史料辨析的角度,谈谈你对史籍中“同一事件不同记载”这一历史现象的认识。【思维建模】审题视角【提取信息】【明晰答案】认识:史籍中“同一事件不同记载”的现象较为普遍,究其原因,与记录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学术修养、人生经历、个人喜好等诸多因素有关。(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历史研究要以有价值的、可靠的史料作为历史论述的证据和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对史料的来源、性质及其价值进行鉴别和考证,确保史料的真实性、科学性。(史学理论支撑)在面对“同一事件不同记载”现象时,一定要秉承“孤证不立、多方佐证”的基本立场,掌握必要的鉴别方法,对史料进行必要的辨伪。(具体做法)在面对史籍中“同一事件不同记载”这一历史现象时,我们一定要遵循基本的史学研究方法,以科学的态度辨伪,尽可能还原历史的真相。(总结)【思维特训】(2022·潍坊模拟)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的一件大事,不同史书有不同的记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观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材料二(刘)备闻曹公军下,恐惧,日遣逻吏于水次候望权军。……(备)乃乘单舸往见瑜,问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备虽深愧异瑜,而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关)羽、(张)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江表传》材料三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孙权)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大半。——《资治通鉴》(1)依据上述材料,确定赤壁之战发生的历史事实。(4分)(2)指出三则材料对刘备在赤壁之战中作用的叙述有何不同,据此说明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时应该注意哪些原则。(10分)【解析】第(1)题据题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 绩效发展咨询服务
- 展会服务合同范本在线看
- 拼花地板购销合同样本
- 个人工作承诺
- 社区安宁餐饮业静音承诺
- 马戏团表演安全保障服务协议
- 终止协议合同的操作
- 版评审表采购合同
- 机电工程招标文件解读与指导
- 产品合格证标签出厂合格证模板
- GA/T 2007-2022法庭科学气枪弹检验技术规范
- 春节人员流失预控方案
- 《孔乙己》改编剧本
- 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作业安全操作资格培训教材课件
- 绘画心理治疗专家讲座
- 合同Amazon店铺代运营协议模板
- 小学少先队活动课赣教三年级上册主题一唱响嘹亮的队歌勇敢前进
- 拉丁字母字体造型规律课件
- 《穿井得一人》《桑中生李》阅读练习及答案
-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不甘屈辱奋勇抗争-虎门销烟》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