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经验与借鉴—安康市、黔江区、化德县目录TOC\o"1-2"\h\u32598第一节安康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经验与借鉴 110559一、安康市整体概况 1873二、安康市做法经验 132748三、安康市对落水镇的启示 329006第二节黔江区李子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经验与借鉴 44243一、李子村整体概况 48181二、李子村做法经验 45107三、李子村对落水镇的启示 521628第三节化德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经验与借鉴 529829一、化德县整体概况 52543二、化德县做法经验 522996三、化德县对落水镇的启示 6第一节安康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经验与借鉴一、安康市整体概况安康市地处秦岭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深度贫困核心区”,是陕西省脱贫攻坚的主要战区,全市共10县均为贫困县,其中4个是深度贫困县,截止2018年底,安康市还有贫困村845个,贫困人口26.96万人,贫困发生率10.5%,贫困人口数量、贫困发生率均居陕西省第一。二、安康市做法经验(1)树立新理念,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机遇。一是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乡村振兴好开头。安康市立足自身实际,突出本地特色,科学谋划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意见》,规划编制了《安康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和乡村振兴《行动方案》,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二是把推进乡村振兴落实到具体的好项目上。安康市扎实开展“追赶超越·项目建设年”各项活动,实施“千亿投资”工程,2018年实现了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比2017年增长76%。三是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前提和优先任务。为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安康秉着“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的原则,狠抓脱贫攻坚质量,确保到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销号,扶贫开发重点县全部摘帽。四是把补齐农村基础设施作为发展建设基础。安康市重点抓好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安全饮水工程865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5万亩、中小河治理50公里、电网基本项目104个,实现95%建制村通客运班车、80%行政村光纤到村、4G网络城乡全覆盖。(2)搭建新载体,在推进五个振兴上下足功夫。一是以振兴产业为重点。安康市按照“一产打基础、二产做支撑、三产为龙头”的发展策略。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用产业化手段推动农业,来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安康市制定了发展生猪、茶叶、魔芋、核桃、生态渔业五大特色产业《实施意见》和《五年行动计划》。通过做强市场主体,建立发展基金、提升产品品质、强化科技研发、建立营销体系等措施。使全市魔芋种植面积达40.3万亩,形成了魔芋产业的“安康模式”在全国获得推广;全市茶园面积89.5万亩,生猪出栏300万头,位居全省第一。二是以人才振兴为支撑。安康市依托县区职教中心和农广校,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开办涉农专业,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和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全市各类企业直接向贫困人口近万人,732个现代农业园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100对人,带动贫困群众3.3万人;19个县域工业集中区吸纳就业7.4万人,其中贫困人口6500多人。通过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培育“新社区工厂”215家,吸纳贫困户就业近4千人。三是以文化振兴为灵魂。安康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引领,以“诚孝俭勤和”为新民风建设重点,深入发掘农耕文化思想精髓和道德规范,印发政策文件,落实配套方案。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区)组建道德评议会,累计树立正面典型6290例,帮教转化2528例,734户群众主动退出贫困户;建立红白理事会,全市红白喜事办酒席现象减少三分之二。全市总结推广“汉阴沈氏”等12部家训家规,评选“最美家庭”8000余户,38人上榜“中国好人”,80人上榜“陕西好人”,3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文明家庭1个,全国文明单位18个,全国文明村镇13个。四是以生态振兴为基础。安康市坚持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湖草”系统治理,加快实施域内汉滨区、汉阴县禽畜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全面完成1330个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任务。安康市积极推进绿化造林和退耕还林,全是森林面积达2294万亩,森林覆盖率65%,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建成中的省、市生态镇村881个,创建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3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11个,升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4个。迎接新挑战,聚力打好乡村振兴攻坚战。一是推动规划落地实施。安康市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庭院环境为重点,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加大推进贫困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村垃圾、污水、厕所等项目支持力度,着力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二是狠抓项目策划包装。安康市建立动态管理项目库,积极争取中省专项资金支持。创新陕南循环发展和苏陕扶贫协作资金使用方式,重点支持发展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园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创新驱动协同推进试点和一县一业发展壮大。支持涉农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加速向涉农领域转变。三是强化农业产业支撑。安康市主抓茶叶、魔芋、生猪等产业基地建设,持续深化供给侧改革,打响“中国硒谷·生态安康”地域品牌,深入推进特色农产品品牌整合,支持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提升农产品创新力和竞争力。四是壮大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安康市实施“万名能工巧匠”工程,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实施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和农技服务特聘计划,开展“金州工匠”评选,培养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建立健全了人才资源开发机制。五是长期坚持开展乡村治理。安康市坚持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建立和修订村规民约,推行以村级自治平台为支撑的汉阴“三线两化一平台”的农村社会治理模式,推广旬阳“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模式。六是衔接各项扶贫政策。安康市一方面对现有扶贫政策进行梳理,对现有政策需要调整、保留、接续的部分做出相应修改。另一方面,安康市继续优化现有农业农村发展政策,凝聚发展合力,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打好乡村振兴攻坚战、持久战。三、安康市对落水镇的启示落水镇做为宣威市经济的薄弱镇之一,更应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落水镇的马铃薯、烟草是镇域内主要经济作物品种。落水镇应积极借鉴和学习安康市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经验,大量引进和培养大烤烟、马铃薯种植专业人才,建立农业人才专业队伍,加大物流运输、深加工等相关配套产业平台的建设,打响“落水烤烟”这一特色农业品牌。同时以党建为引领,加大对村庄的人居环境、农田水利、农村饮水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有了特色农业产业为支撑,镇经济可得到大力提升,村庄得到更好的治理,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也会更高,因此能更好的巩固好脱贫攻坚的工作成果,完美衔接乡村振兴刘月平.欠发达地区脱贫攻坚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江西农业学报.2018,30(02):140-144.刘月平.欠发达地区脱贫攻坚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江西农业学报.2018,30(02):140-144.第二节黔江区李子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经验与借鉴一、李子村整体概况李子村为重庆市脱贫攻坚期间的深度贫困村之一,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太极乡东北部,耕地面积3450亩,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适合发展种植、养殖业,且村内有两条主要公路通过,交通十分便利。从2015年7月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该村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259人减少到2017年的22人,贫困发生率从10%将至1.02%,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986元,并先后培育发展了蚕桑、甘薯、肉牛、生猪等种植养殖基地,规模由215亩扩大至455亩,产值由27万元增加至60万元,成为脱贫巩固村。二、李子村做法经验(1)做好科学规划,坚持脱贫与振兴互补互进。李子村认识到本村与其他发达乡村相比,自身的特殊之处就是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又要做好脱贫攻坚及巩固工作。对此,李子村立足实际,制定适合本村振兴发展的整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确保乡村振兴事业有章可循,责任到人;借助资源优势、生态条件和市场需求,推行“经营主体+基地+贫困户”模式,帮助贫困户开展种植、养殖业,脱贫致富;同时加强思想引导,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自立自强精神。(2)加大资金投入,利用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李子村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争取和筹措建设资金,硬化村庄道路,完善生态、农林、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自身的资源实际,充分考虑流通和销售,一是把蚕桑、甘薯、肉牛、生猪等现有产业做大做强,二是利用大量坡地发展优质果林和药材,三是开发森林覆盖率高且紧邻水库的沿途风景发展乡村旅游。(3)加强队伍建设,激活振兴发展内生动力。一是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培育良好家风,提高村民文明程度;二是加强村中工作骨干、家中青年、外出返乡创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供人才支撑;三是村党委书记、村两委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脱贫攻坚和振兴发展上,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及各级政府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带领村民服从大局,发挥各自优势王嘉学.河北省农业特色产业扶贫问题研究[J].生态经济,2018(01):31-34.王嘉学.河北省农业特色产业扶贫问题研究[J].生态经济,2018(01):31-34.三、李子村对落水镇的启示李子村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不错的成绩,离不开上级政策的领导和支持,更离不开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该村的发展可谓是找对了路子,用对了方法。在做大做强自己的优势产业方面,李子村同落水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该村最值得落水镇学习的地方有两点,一是立足优势,充分开发天然的旅游资源。落水镇地处乌蒙山系,有着丰富的自然里有资源,只要加以科学规划和开发,可打造出不错的风景区;二是村干部以身作则,充分调动村民群众参与度蒋福军.黎平县农业发展在脱贫中的进展问题及对策分析[J].绿色科技,2018(01):75-76.。落水镇在这方面做得有所欠佳,内生动力难以持续激发,甚至有的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结束后,出现了歇一歇,喘口气的想法,蒋福军.黎平县农业发展在脱贫中的进展问题及对策分析[J].绿色科技,2018(01):75-76.第三节化德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经验与借鉴一、化德县整体概况化德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全县有87个行政村,其中32个是空壳村,老龄村也较多,2017年以前只有11个村有集体经济收入且超过5万元的仅有5个。该县自然条件恶劣,立地条件差,风蚀沙化严重,风蚀沙化和荒漠化丘陵地区的贫困人口占60%以上。二、化德县做法经验(1)大力发展脱贫车间。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实施“百企进百村”扶贫行动,在6个人口相对集中、交通条件较好的乡镇组建以服装和新型合金材料包装为主导产业的“脱贫车间”共57个,带动农牧民2173人居家就业,其中贫困人口1304人,占60%,年人均增收1.2万元。(2)易地搬迁就业扶贫。投入7.5亿元建成扶贫移民楼,将风蚀沙化和荒漠化丘陵地区的23514名群众(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730名)搬迁进城,并依托驼羊绒服装产业、合金新材料产业有效解决搬迁群众就业,从业人员年人均收入达到3.8万元以上,有效推动持续稳定脱贫及人口城镇化。(3)设立互助幸福园。化德县老龄村较多,农村常住人口中65%以上为60岁以上老人,对此该县按照“集中居住、分户生活、统一管理、互助养老”模式,建成大型及小型农村互助幸福园共72处,解决了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三、化德县对落水镇的启示化德县的脱贫车间做的较为成功,有效解决了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问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建成的57个脱贫车间,形成了一定的用工规模,也有利于产业的承接发展。这一点对落水镇经济作物的发展有极大的可借鉴之处,落水镇每年烤烟、马铃薯、玉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扬尘治理委托协议模板
- 2025年度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合作协议范本3篇
- 2025版外债借款合同法律框架与政策背景分析3篇
- 2025年销售薪资与销售团队建设合同2篇
- 2025版押一付三车位租赁合同模板参考9篇
- 2025年高端住宅产权转让合同范本3篇
- 2025-2030全球熔盐储热设备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实验室涡旋混合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版投票权委托合同:股东权益保护专项3篇
- 2025年度绿色有机农产品个人果园承包经营合同书4篇
- 2025年N1叉车司机考试试题(附答案)
- 《医院财务分析报告》课件
- 2025老年公寓合同管理制度
- 2024年考研政治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期末综合卷(含答案)
- 2024中国汽车后市场年度发展报告
- 感染性腹泻的护理查房
- 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 含解析
- 《人工智能基础》全套英语教学课件(共7章)
- GB/T 35613-2024绿色产品评价纸和纸制品
- 2022-2023学年五年级数学春季开学摸底考(四)苏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