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音乐文献整理的先驱与传承音乐书目的典范之作《中国音乐书谱志先秦1949音乐书谱全目》解读
书目是图书目录。中国古代学者被称为“知识的眉毛和作品的门户”。目录研究被视为“入门研究”。中国音乐史源远流长,音乐文明灿烂而辉煌,作为其记录与传承之一所形成的音乐文献之积累亦可谓浩如烟海。如果把这些历史上形成的、散乱分布的音乐文献资料加以搜集、整理、编目,使其从无序状态转入系统有序状态,即形成音乐书目。音乐书目,是一种提供检索音乐图书资料的专科目录。对于从事音乐研究、教学以及相关领域工作,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专业文献资料者而言,音乐书目可以说是必读或者案头不可或缺的一类工具书。眼前的这部《中国音乐书谱志:先秦———1949音乐书谱全目》1(以下简称《书谱志》)就是这样一部综合性的音乐书目。它以开阔的视野,全面梳理和总结了国内先秦———1949年之间出现的5000余种音乐文献资料,面世20多年来,为人们检索利用各类音乐文献资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堪称我国当代音乐文献整理的一部力作。书目编纂工作,集书籍的搜集、整理、流传及开发利用功能于一体,是藏书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汉时期,刘向刘歆父子即开始了此项工作。此后,历朝历代官修目录、私家藏书目录的编制持续不断,成为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专门的音乐书目出现较晚,较为著名的综合性音乐书目先后有袁同礼先生编的《中国音乐书举要》(1928年),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编的《中国现代音乐书目》(1960年)以及王世襄先生编的《中国古代音乐书目》(1961年)等。这部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研所资料室集体编纂的《书谱志》,以其涉猎书谱的时间跨度长、收录内容广泛、编纂体例严谨、检索方便等堪称一部垂范后世的音乐书目经典之作,被黄翔鹏先生誉为“当代的开创性文献学成果”。本文从收录内容、编纂体例、检索使用等几方面试作解读。一、《书谱志》的著录《书谱志》收录了我国先秦———1949年间出现的音乐书谱资料5057种(同一书谱有不同版本的,按一种计算)。1994年的增订本(第二版)又特别增加了报刊资料部分,其中音乐期刊153种,音乐报纸8种,报纸音乐副刊46种,内容可谓十分丰富。《书谱志》的编纂,始于“全国音乐图书联合目录”的形式。参加这一联合目录2编制的成员馆有37个。除了当时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在内的北京地区以及全国各地主要的综合性图书馆以外,专业性图书馆中收藏丰富的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图书馆、戏曲研究所图书馆以及中国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多家音乐高校图书馆也参与其中。这些遍布全国的综合性、专业性藏书机构的参与,充分地保证了该书目收录资料的全面性。因而《书谱志》成为迄今为止国内收录先秦———1949年之间中国音乐书谱报刊资料最为完备的专科书目。音乐书谱方面,包括各参加馆所藏存的自先秦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有关音乐理论、典制、历史、曲谱、史料等文献,以辛亥革命为上、下限,分为前期和后期两大部分。前期部分从先秦至于1911年,后期部分从1912年至于新中国成立之前。在《书谱志》收入的音乐资料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编者深入处理过的“析出文献”。在这里,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在中国音乐文献史上,古代音乐理论、典制部分资料大多非专书形式存在,而是包含在史书、政书、类书、文集、丛书等古籍文献之中。因此,《书谱志》的编者采用了目录学中“别裁”的方法,将蕴含在这些史书(如《史记》《汉书》《隋书》《明史》等)、政书(如《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等)以及类书(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玉海》《古今图书集成》等)等古籍中的重要音乐文献以及自成篇章的部分或卷数专门析出,并将相应文献线索按照相关的音乐内容部次于各个类目,直接方便不同层次的研究人员及音乐爱好者查询使用。例如前期部分第一大类(音乐理论、历史)的乐志、音乐典制、乐论类目部分,第八大类(综合类)的类书、丛书类目部分均属于这类情况。这种深入细化的处理,既丰富了《书谱志》的史籍史料性内涵,又增强了《书谱志》作为专业书目的揭示深度。音乐报刊方面,包括音乐期刊、音乐报纸和报纸音乐副刊三部分。音乐期刊在我国出现相对较晚,始于光绪丙午年正月(即1906年1月)由李叔同创编、上海公益社出版、日本东京三光堂印刷所印制的《音乐小杂志》。音乐期刊部分收入了自该《音乐小杂志》起、止于1949年左右四十余年时间,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150多种音乐期刊。音乐报纸在我国出现始于1929年5月创刊的《音乐院院刊》,至1947年2月的《乐报》,共收录了8种。相对于纯粹的音乐报纸,当时更多的音乐信息刊载于综合性报纸的音乐副刊上,书目共收入这种音乐副刊46种。值得一提的是,《书谱志》对于一些有价值的抄本以及油印本,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前解放区出版的油印本,均按照正式图书予以收录。这些非正式版图书资料,内容多以曲谱为主,例如:古籍抄本如《琵琶谱》(15623)、《丹陛乐谱三册》(1776)等;现代手抄本如《劳动竞赛支援前线(男声三部合唱)》(3251)、《满江红(四部大合唱及交响乐队)》(3455)等;手稿抄本如《播种之歌(王震亚曲)》(3267)、《洗衣妇(王震亚曲)》(3307)等;手稿摄制本如《麦新手稿》(3727)等。油印本相对更多,如《黄河大合唱》(2854/2856/2860)、《西北战斗歌选》(3098)、《冼星海遗作选集》(3716)、《谭小麟作曲集》(3728)、《改编陕北民歌》(3858)等等,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资料。而来自解放区的抄本及油印本资料,随着时间推移,则会更显出其史料与革命文献价值。除此之外,《书谱志》在书后附录了王世襄先生《中国古代音乐书目》之中的“待访部分”(现在虽未见到,但可望发现的)和“散佚部分”(已失传的),并且将“待访部分”中已访到的书目移列在前期部分。诸如以上不囿于传统、将珍贵有价值的非正式图书予以收录,以及附录古籍音乐文献“待访部分”和“散佚部分”的做法,不仅拓展和延伸了《书谱志》的资料范围,从中体现出编者深远的学术眼光,而且对于今后图书资料部门的文献搜集、整理工作也极具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世界文明古国中书籍数量最多、流传时间最久的中国来说,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与书籍的收集、保管、流传及开发利用密不可分的。在音乐艺术领域亦不能例外。可以看出,《书谱志》以两千余年的时间跨度、全方位的视觉,对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历史上纸质音乐文献资料进行了一次总结性的整理,力求揭示还原音乐文献资料的全貌。其意义正如唐代目录学家毋煚(jiǒng)在《古今书录·序》中指出的那样:“使书千帙于掌眸,披万函于年祀。览录而知旨,观目而洞词”。《书谱志》的编纂,不仅为专业人员提供了一部系统掌握和检索音乐文献的工具,更以书目的形式展示了中国源远流长的音乐文化,它的学术意义也是深远的。二、纸质音乐文献资料《书谱志》是一部大型综合性音乐联合书目,内容涵盖先秦———1949年两千多年时间段里流传遍布国内各地、各种类型的纸质音乐文献资料。严谨的体例结构、科学实用的编排系统和条目著录,对保证工具书编纂质量与检索利用尤为重要。(一)藏书馆著录情况《书谱志》由前言、增订本说明、报刊部分编者说明、书谱部分编例说明、报刊部分编例说明、各藏书馆代号表、正文以及包括书谱待访部分、散佚部分、辅助索引(书名索引、刊名索引)在内的附录组成。作为书目性工具书,其整体框架明确,有条不紊,由此即可窥见编者的细致严谨,从而保证了《书谱志》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发挥其工具作用。(二)确立分类体系并进行归类由于收录文献涉及时间跨度非常大,编者整体上采取了“分期+分类”的方法,将全部资料首先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前期部分(先秦—1911)和后期部分(1912—1949)。接着,在图书分析、研究基础上确立合适的分类体系,并以此为据对每部图书资料的归属作出合理的归类编次。分类是文献整理工作的基础。我国古代学者在整理文献、编制书目时,多从分类的角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根据收录文献的内容设计分类体系,分门别类地部次组织文献。《书谱志》的编者充分吸收了目录学的这一优良传统。前期部分资料属于古籍音乐书谱,从0001—1859共包括1859种。按照这一时期图书资料的实际情况,编者将全部资料分为八个大类。即:(一)音乐理论、历史(二)歌曲音乐(三)舞乐音乐研究(四)说唱音乐(五)戏曲音乐(六)器乐曲(七)宗教音乐、典礼音乐(八)综合类(九)综合参考类三、《书谱志》分类体系工具书是一种实用型的图书,其编排应充分考虑读者的检索需求。能否提供方便快捷的检索途径,是衡量工具书实用性强弱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检索性工具书,《书谱志》提供了“分类”和“书名”两种检索途径。其中前者为主要检索途径,后者为辅助检索途径。分类途径可以满足人们族性检索的需求,书名途径则提供给人们以书名为检索点的查询路径。分类检索是人们习惯使用的一种检索方法。如前文所述,《书谱志》将所收5057种书谱首先以辛亥革命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两大部分。在此基础上,前期分为八个大类,收入1859种书谱;后期分为十个大类,其中一至九类为书谱,共收入3198种。大类之下视图书实际情况再细分二至六级子类不等。书谱条目正文即按此分期———分类框架逐一展开,从前期到后期、从大类到各级小类按序号依次排列。通过分类系统,将前期和后期两个文献整体,按文献内容的级别、层次以及内在逻辑关系立体式、全景式地展示出来;从阅读角度具有知识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并且能够体现出图书的积聚性与互见性,进而也增强了工具书的揭示深度和检索功能。编排与检索是相辅相成的,上述编排法即同时为读者提供了一条以分类为主的检索途径。分类目次,是条目编排体系的浓缩,又是分类检索途径的集中展示。由于《书谱志》在分类体系的设计上科学性、专业性与实用性兼顾,因而能够十分方便地满足人们从书谱内容角度出发,首先锁定到所需资料所在类目,按图索骥,进而在正文中找到具体文献条目,然后按条目提供的收藏单位最终索取到目标文献。书名索引是《书谱志》的编者提供给读者的又一条检索途径,即辅助索引。该索引以书名为检索入口,按书名汉语拼音音序排列;简要著录书名,书名之后附有该书编号。读者若有需要,按号翻检正文对应条目,即可轻松解决问题。音乐报刊部分从分类体系上归属于《书谱志》后期部分的第十类。由于是连续出版物类型,且期刊、报纸、音乐副刊各自数量有限,检索相对简单。正文的编排,报纸部分提供了按创刊时序为主的检索途径,期刊部分则同时提供了创刊时序和刊名音序两种检索途径。在书后,编者为全部收入报刊编写了“报、刊名索引”,按刊名及编者汉语拼音音序排列。相对于书谱部分的辅助索引,该索引缺乏必要的刊物条目序号(正文未曾给出),利用起来有些许不便。总体来说,作为检索工具,《书谱志》分类、书名途径相结合,辅以时序、音序编排法,报刊相对独立排检,使用非常方便。多年来读者文献检索的实践证明,《书谱志》堪称一部优秀且实用、好用的音乐书目。报纸、报业音乐两个大类中华民族有着灿烂而辉煌的音乐文明,作为文明记录与传承之一的音乐文献积累亦是浩如烟海,因而非常需要一部与之匹配的工具书作为文献导引,《书谱志》的编纂是及时的也是成功的。作为里程碑式的文化工程,《书谱志》一方面理清了中国音乐文献脉络,为音乐学研究起到考镜源流、索引指路的作用;另一方面,历史性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前的音乐文献资料,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源远流长的音乐文化与文明。黄翔鹏先生誉之为“当代的开创性文献学成果”,毫无疑问,《书谱志》是无愧于先生这一评价的。从1949年到2009年,又是60年过去了,期间又有多少音乐文献资料问世!行文至此,笔者也非常希望能够看到《书谱志》能有续集出版,再续前代人文献整理的光辉业绩!当然,《书谱志》也存在个别如分类体系与类目设置方面的专业性问题、类名表达的精确性问题4等。此外,前文提到的书目解题问题,若如专家建议的那样,在以后修订再版时能组织人力撰写书目解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辨析学术源流,那么《书谱志》对于中国的音乐学研究来说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后期部分,编者根据这一时期图书情况和特点设立了十个大类,其中一至九大类为书谱部分,从1860—5057共包括3198种。第十大类为中文音乐期刊、音乐报纸、报纸音乐副刊,系《书谱志》增订本之增加部分,单独编排,自成一体。这十个大类如下:(一)音乐理论(二)技术理论(三)歌曲(四)歌舞音乐(五)说唱音乐(六)戏剧音乐(七)器乐曲(八)宗教音乐、典礼音乐(十)中文音乐期刊、音乐报纸、报纸音乐副刊其次,类目确立以图书反映内容为基础,有的类目图书的数量虽少,但揭示的内容代表了一个独立的类目,故仍单独立类,进而重点展示并整体揭示当时音乐文化的现状。如前期部分第三大类舞乐仅有6种图书,第四大类说唱音乐只有4种图书。编者为此设立两个专门类目,以求反映这一时期舞乐、说唱音乐发展的实际与整个前期部分的文献积累全貌。大类下的各级小类目的处理也是如此,如后期部分音乐理论类下的四级子类目创作歌曲、歌舞音乐、乐器修理等小类各自仅收入了1种图书,《书谱志》依然为其立类,以清晰反映这些类目的文献现状。第三,为了方便人们浏览和检索利用,前期和后期部分,大类之下视图书内容多寡分别设置了二级———六级子目不等,并且在下位类的立类和列类方面采取了多种灵活多变的方式,突出了实用性。例如,后期部分歌曲大类,从总到分,下设各国国歌、世界歌曲集、中国歌曲集3个二级类目。其中中国歌曲集类目下资料较多,又细分为民间歌曲、创作歌曲、中国编写的西洋各国歌曲3个三级类目。其中的民间歌曲按照民族和民间又细分为3个四级类目;创作歌曲先按照时代分为古代歌曲和近代歌曲2个四级类目。而近代歌曲又以时间和歌曲所反映的题材内容再进一步细分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歌曲、抗日救亡歌曲、解放战争时期歌曲、民主运动歌曲、学校唱歌、音乐会演唱歌曲、部队歌曲、电影歌曲、儿童歌曲、个人歌曲选集全集、其他歌曲、改编歌曲共计12个五级类目。其中改编歌曲根据原歌曲所属类别再行细分为改编古代歌曲、改编民间歌曲2个六级类目。中国编写的西洋各国歌曲则按照国别分为苏联歌曲、英/美/德等国歌曲2个四级类目。又如,戏曲音乐大类的划分,首先按内容列出戏曲音乐理论、昆曲/南北曲2个二级子目,其中昆曲/南北曲子目下又按曲目完整程度与谱本情况列出整出、零折、曲集3个三级子目。以上这些处理,尽可能地考虑到了读者的检索和利用问题,保证了查检使用效果。第四,分类采用了“明分”和“暗分”相结合的方式。所谓“明分”,即《书谱志》基本类目体系清楚明白,一目了然;所谓“暗分”是指《书谱志》将内容相关联的书谱资料尽可能地排列在一起,方便读者比较、选择和取舍利用。例如,2852-2861集中了不同时期、不同出版单位、不同印刷方式(包括油印)、不同记谱方式(简谱、线谱)、不同收藏单位的《黄河大合唱》(或名《黄河》)谱本共计十种,即采取了这种“暗分”的方式。另外,音乐报刊部分由于采用刊名音序排列,早期刊物中那些同名异刊的诸如2种《音专通讯》、2种《战斗歌声》、4种《音乐杂志》等等也自然集中编排。这些细微处理十分方便于读者对资料做出进一步辨析与取舍。总之,《书谱志》的编者以“书”定“类”,设计了较为科学实用的分类体系,将5057种音乐书谱以及音乐报刊有机组织在一起,使得人们仅仅通过目录体系即可轻松掌握图书资料的大概面貌,按图索骥,一索即可获得所需相关资料。不仅如此,通过分期、分类的条目梳理,不但总结性地展示了音乐文化事业的进步发展,而且也为人们勾勒出了音乐文献自身发生、发展、流变的脉络。例如,音乐理论、歌曲、戏曲、器乐曲等类目反映的文献类型是一般的音乐图书和乐谱;前期部分出现了古代的工具书类书、政书;后期部分综合参考类出现了档案文献、目录、索引、音乐辞典等现代文献类型,第十大类的音乐期刊、音乐报纸更是反映了两种新型的连续出版物类型。因此可以说,《书谱志》既是两千多年我国音乐文献资料的一次历史性总结,也是中国音乐文献自身发生发展的一次系统展现。(三)附加描述1、《书谱志》著录本简称《夏宋刊本》《书谱志》对于音乐书谱的著录包括了以下项目:条目编号、书名、册数(卷数)或篇名、作者、成书或出版年代(版次或版本)、印本、谱别、出版者、馆藏代号等,甚为详尽。除此之外,由于收录文献的时间跨度大,涉及朝代从先秦时期一直到清代。同样,伴随音乐文化的交流,涉及国别(如外国人用中文写成的或经翻译成中文的)的图书也有不少,《书谱志》也将这些相关的朝代、国别一一注明。纵观条目著录内容,《书谱志》在书谱的著录方面有以下特色:其一,重视书谱版本。每种书谱,涉及不同版本的,《书谱志》均给予足够的重视,逐一详细列出,读者可以择善而从之。例如,宋代陈旸的《乐书》(二百卷)即列出了元夏宋刊元明递修本;光绪二年广东方氏刊本;抄本;经苑本;元至正刊本;元刻本目录及卷一抄配;四库全书文溯阁本等七个不同版本。唐代崔令钦的《教坊记》列出了说纂本、1958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说郛本;唐代丛书本;五朝小说丛书本;古今逸史本;丛书集成本;续百川学海本;古今说海本等九个不同版本。如有再版情形,也分别在出版时间后以(初)、(再)字样注出。印本中涉及石印、铅印、影印、晒印等印刷方式的,也在相应版本后注明。一般地,优秀的书目尤其古典文献目录往往注意记载图书的版本情况,这样做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分析某一图书不同时期的不同版本和流传情况,进而估计各个版本的学术价值。《书谱志》的编者发扬目录学的优良传统,在这方面无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二,重视藏书地点。《书谱志》最初编制始于联合目录形式,涉及收藏馆包括国家图书馆、省市综合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共37个,其中北京地区12个,其它25个藏馆遍布全国各地。对于收录的每种书谱以及书谱涉及的每个版本,《书谱志》均逐一对应列出收藏馆代码,读者可根据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赴收藏馆查阅。其三,乐谱文献注重记谱方式。对于涉及各种诸如减字谱、工尺谱、五线谱、简谱、传统打击乐音字谱的曲谱类文献,《书谱志》均以(减)、(工尺)、(线)、(简)、(音谱)等字样一一注明;有伴奏谱或改编为钢琴谱者,也尽量注出。其四,为每个书谱条目进行编号。《书谱志》为所收入的5057种音乐书谱全部编了序号。一书一固定序号,既能从数量上揭示出某一具体类目历史上拥有资料的多寡,又为简化辅助索引、节约检索工具篇幅、按序号索书创造了条件,体现了《书谱志》的编者在书目编制技术上的探索与创新。可以说,条目著录内容总体上反映出了收录书谱的基本信息。但是,如果站在读者立场上要求再高一些的话,作为音乐学工作者案头必备的一部专业工具书,缺乏必要的书目解题或提要(尤其对于大量拥有各种版本的古籍音乐文献),则成为美中之不足,不能不说有些遗珠之憾。2、音乐报业概述这部分从大类上归属于《书谱志》“后期部分”的第十类,系增订本《书谱志》的增加部分。加入该部分以后,使得以收录纸质音乐文献为主的《书谱志》,从文献类型以及所揭示的内容信息方面会更加全面和完善地反映一九四九年以前中国音乐书刊的全貌,可谓实至名归。由于在文献类型上自成一体,因此单独列为一类,独立编排。既与全书类目体系自然衔接,保持了《书谱志》的框架体系与原有风貌,又具备了相对的独立性,成为书目中的专题书目。编排上,首先将全部内容分为音乐期刊、音乐报纸、报纸音乐副刊三部分。每一部分再细分为刊物编年简目部分和刊物细目部分。前者以创刊时间为序,详细到具体月份。音乐报纸和期刊仅著录刊物名称、创刊时间,个别同名异刊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狗狗褥疮的护理
- 供热单位行政工作总结和工作打算
- 车库认购定金协议书
- 酒店厨房合同协议书
- 龙虾摊位承包协议书
- 饰品木条转让协议书
- 酒店寄存免责协议书
- 包子铺股份合同协议书
- 道路安全运输协议书
- 个体户餐饮股东协议书
- 2025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指导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内蒙古财经大学
- 武汉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山东烟台中考满分作文《连起来》
- 腾讯会议技能培训
- 职级晋升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9种体质考试题及答案
- GB/T 45142-2025海洋溢油污染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技术指南
- 直流系统培训课件
- 【高考真题(含答案)】安徽省新高考2024年化学试卷(含答案)
- 傣族文化知识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