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礼县大堡子墓及相关问题
《史记秦本纪》与《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汉代秦公墓不同,包括以下列表(表1)。现再将《史记》三家注对上表中地名的解读列表如下(表二):关于秦公葬地的记载《史记·秦本纪》和《秦纪》的不同主要在两处:1、文公的葬地,《秦本纪》为“西山”,《秦纪》为“西垂”。2、宪公的葬地,《秦本纪》为“西山”,《秦纪》为“衙”。到底哪个更可靠呢?王辉先生认为:《秦纪》作为秦人自己的记载,应该比《秦本纪》更可信。宪公《秦本纪》作宁公,《秦纪》及出土秦器如武公钟、镈皆作“宪公”,就是证明。……至于衙,恐非汉左冯翊衙县,衙县即今白水县,其地当时尚不属秦,秦公无法葬于其地。通例,诸侯死后或归葬于旧都附近,或在新都附近,都与白水县不相干。出子是被庶长弗忌、威累、参父杀害的,更无必要远葬于白水,所以此“衙”只能在新都西新邑附近,只是具体地点今已无法确知。王辉关于《秦纪》较《秦本纪》更可靠,“衙”与白水县无关、在新都西新邑附近的意见很有见地。曲英杰《先秦都城复原研究》以为“西新邑”与出子所居“西陵”有联系,云:“其西陵或西陂当指陈仓西北之山,即西山。其地在文公时为祭陈宝已有所兴建。宪公迁此,当进一步有所扩建,而因山为名称西。又为有别于庄公所都之西,而称西新邑”。王辉云:“其说或是”。把“西山”和陈仓西北之山联系起来是《括地志》的旧说,陈平先生已驳其谬,兹不赘述。又因为《秦纪》和《秦本纪》记载秦公葬地的系统有所不同,所以考察“西新邑”或“衙”时不宜先与“西山”相串联。然而,曲氏认为西新邑、西陵、西陂在一处,却是很对的。笔者认为,“西新邑”、“西陵”、“衙”都在一个地点;前二者是就这个地点的居邑而言,后者是就这个地点的墓葬区而言。“西新邑”、“西陵”、“西陂”三者名前均冠一“西”字,绝非偶然,说明它们与“西垂”、“西犬丘”处于同一个地理范围内,不会相隔到甘肃礼县和陕西宝鸡那样远的距离。这个地理范围,其实就是西周时期秦人在礼县的活动区域,也就是秦汉西县的范围。“西垂”和“西犬丘”在文献中被称为秦人的故都或故地,如《秦本纪》云:“于是复予秦仲后,及其先大骆犬丘地并有之,为西垂大夫。庄公居其故西犬丘……”。相映成趣的是,宪公所居为“西新邑”;既然称“新邑”,自然和旧都有别,不在同一地点;但又不会距离太远。王辉认为它是一处新都,有一定道理。“西新邑”的地望恐怕还得落在宪公和出子的葬地“衙”上求之。今礼县无地名“衙”者,然《水经注·漾水》在叙述西汉水流经祁山之南后云:“汉水又西,迳南岈、北岈之中,上下有两城相对,左右坟垅低昂,亘山被阜,古谚云:南岈北岈,万有余家。”会贞按:“《集韵》,岈、虚加切,同谺。谽谺,谷中大空貌。岑参文云,剑山巉巉,天凿之门,二壁谽岈,高崖嶙峋。则此南岈、北岈,谓南北二壁间之大空也。《方舆纪要》:今祁山西南有二岈。”《水经注·漾水》所叙述的方位,正好在今大堡子山(图一)。西汉水流到这里,河道收紧迂曲,两岸山体变得陡峭,在大堡子山顶有夯土建筑,在它南面西汉水对岸的山体向前凸出,两岸山体恰好构成“南北二壁间之大空也”。《汉书·地理志》如淳曰:“衙,音牙。”“岈”、“牙”、“衙”音同,可以通用。古代军营的辕门立有牙旗,故辕门又称牙门,如《三国志·典韦传》:“牙门旗长大,人莫能胜,韦一手建之。”唐兰先生说:“牙与衙音同,所以后世把官署称为衙门”。这里的“南岈”、“北岈”作为宪公和出子的葬地“衙”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上世纪末,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惨遭盗掘,国宝重器流失海外,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1998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发掘大堡子山墓地,共清理中字形大墓2座(M2、M3)、小墓9座。秦公墓出土“秦公作铸用鼎”、“秦公作宝用鼎”、“秦公作宝簋”等器。关于两座中字形大墓的墓主,学界争议很大。如果两座中字型墓代表两位秦公,陈平认为它们是文、宪二公,王辉认为是襄、文二公,陈昭容也认为是襄、文二公。如果两座中字型墓是一代秦公夫妇,戴春阳认为是襄公夫妇,陈平认为是文公夫妇,陈昭容亦认为是文公夫妇。先说两座中字形墓是一代秦公及夫人的还是分属两代秦公的墓葬。2004年3-4月,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曾调查这里,从礼县至天水公路到大堡子山顶共有8~9级修梯田而形成的阶地,实际上在秦代是个很大的缓坡。秦公墓地跨5~6级(自上而下数)阶地。据甘肃省考古所的同志介绍,从秦公墓地所在阶地以上到大堡子山顶都已钻探,没发现任何墓葬。秦公墓的东墓道已紧临断崖。秦公墓的西面有4~11座小墓,除了M8位于第4阶地外,余皆位于5~6级阶地(图二)。笔者在甘肃省考古所曾参观小墓出土的陶器,年代在西周晚期以后,有晚到战国时期的。虽然秦公墓地以下的阶地没有经过仔细钻探,但所余空间范围已经很小,不太可能有大型墓葬。此外,上世纪90年代在大堡子山墓地的盗掘者曾达到2000人之众,其猖獗程度前所未有,令人触目惊心;如果还有规模相当于M2、M3的中字形大墓,是不可能幸免于难的。总之,在大堡子山已经不可能再发现与M2、M3规模相当的大型墓葬了。发掘者的意见值得尊重:“现在从最终发掘结果来看,此(大堡子山秦公墓地)为一座秦公陵园,园内有2座中字形大墓和2座瓦刀形车马坑”(11)。如果此说成立的话,那么M2、M3是一代秦公及其夫人墓的可能性就远远超过两代秦公墓。因为年代在礼县秦公墓之前的西周诸侯墓地,如天马一曲村晋侯墓地,就是夫妇两两并穴合葬的。年代在礼县秦公墓之后的雍城秦公陵园,在同一陵园内部的两座中字形墓,也往往是夫妇异穴合葬。再晚一点的如秦芷阳东陵的一号陵园的M1、M2,也被认为是庄襄王和帝太后的并穴合葬。总之,周代上至诸侯下至平民最普遍、最主流的埋葬方式是夫妇并穴(或异穴)合葬。大堡子山秦公墓不应游离于这个规则之外。父子有可能葬在不同的陵园,夫妇分葬不同陵园的可能性却要小得多。《史记·秦本纪》记载襄公在位12年;文公在位50年;太子静公未享国而卒;宪公生10岁立,立12年卒;出子生5岁立,立6年卒。从大堡子山中字型墓的规格看它不会是未享国的太子静公之墓。如果是襄公和文公之墓,就得回答襄公夫人和文公夫人葬在哪儿的问题,因为襄、文公即位时均已成年。如前所述,在大堡子山已经没有空间了。宪公虽然卒时年22岁,但《秦本纪》记载他有夫人,他们也应采取并穴合葬的形式。因此,大堡子山M3、M2是文公、宪公二代秦公墓的可能性也可以排除。出子卒时仅11岁,不可能有夫人;但宪公有夫人;因此M3、M2是宪公、出子二代秦君墓的可能性也可排除。总之,大堡子山M3、M2应是一代秦公及其夫人的并穴合葬墓。《史记·秦本纪》记载文公和宪公均葬“西山”。如果我们认为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就是“西山”的话,等于同意M3、M2是文公和宪公之墓,但这种可能性如前所述是不存在的。况且《史记·集解》云静公亦葬西山,大堡子山若为“西山”,其高等级墓葬的数量显然不够。现在只好接受《秦纪》文公葬西垂、宪公葬衙的记载。《秦纪》又记载襄公葬西垂;换言之,文公和襄公葬于同一陵区。但如前所述,大堡子山M3、M2不可能是文公和襄公二代秦公之墓;也就是说,大堡子山秦公墓地不可能是“西垂”陵区。剩下的唯一可能是,M3、M2是秦宪公及其夫人的合葬墓,大堡子山秦公墓地是文献中的“衙”。《秦纪》云出子葬衙,但出子即位本身就不合法统。庶长弗忌、威累、三父废太子武公而立幼君出子,6年后又弑出子而立武公,3年后武公诛三父等。从这反反复复的宫廷斗争中可见出子的国君身份是不被认可的,在《史记·秦本纪》的世系里出子没有谥号。太公庙武公钟、镈铭文云“文公、静公、宪公不坠于上”,就没提到出子。出子被弑属于“凶死”,按照《周礼·春官·冢人》:“凡死于兵者不入兆域”,他本来是没资格葬于“衙”的;既然《秦纪》有载,出子即便出于某种原因葬在大堡子山,埋葬也会相对潦草一些,不可能按国君之礼下葬、采用中字墓形。大堡子山的中小墓中或许有出子之墓,亦未可知。目前知道的出自大堡子山的秦公器有两批,一批是上海博物馆从香港抢购回的4鼎2簋,铭文有“秦公作铸用鼎”、“秦公作宝用鼎”、“秦公作宝簋”,戴春阳先生认为它们可能出自M2。另一批现藏甘肃省博物馆,为侦破盗墓案的追缴品,可辨识出鼎7件,其上有“秦公作铸用鼎”铭;另有铜簋4件,有“秦公作铸用簋”铭;经盗墓者现场指认,这批秦公器均出自M3。此外,1994年纽约拉利行出版的图录里刊载了一对秦公壶,铭文“秦公作铸尊壶”,传闻出于甘肃天水地区,但究竟出于大堡子山M2还是M3已不得而知。总之,这些铜器已经丧失了原来具体的出土单位。在上述秦公器中,甘肃博物馆秦公鼎上腹壁略内曲、下腹外鼓,三兽蹄足内敛,足根有扉棱,颈部饰窃曲纹,腹饰垂鳞纹。上博秦公鼎腹部下垂和外鼓的程度不如甘博秦公鼎,颈、腹均饰窃曲纹。二馆的秦公簋形制相同,腹饰瓦棱纹,耳下垂小珥,圈足下有三小兽蹄足。与秦公鼎、簋相比较,圆顶山贵族墓所出的铜器就显示出较晚的特征,鼎腹更浑圆、三足更靠外侧,蹄足更加肥大,但依然有颈部饰窃曲纹,腹饰垂鳞纹的花纹构图;簋耳下已无小珥,但圈足下依然有三小兽蹄足。圆顶山贵族墓所出铜器饰勾连蟠虺纹,而且共出典型的春秋中期齐式深腹鼎,年代应为春秋中期偏早。甘博和上博秦公器则同为春秋早期之物,二者之间或略有早晚之别。由于这些秦公器为劫后残余,再加上现在披露的器物仅有鼎、簋、壶三种,远远不能涵盖诸侯墓随葬的礼器种类,所以根据这些资料推断墓葬的具体年代乃至墓主就有很大局限性;况且一座诸侯墓内铜器的铸造年代往往有早有晚,甚至前代国君所铸之器葬在这一代国君墓中也属正常。因此,通过上面的器形分析,我们并不能得出M3和M2孰早孰晚的结论,只知道两墓早于圆顶山贵族墓,但年代又与后者相衔接。纽约拉利行的秦公壶,据陈昭容先生研究,颈部较粗,颈、腹比例较小,形态与颂壶有细部差别,反倒与户县宋村M3的接近;此外,秦公壶的字体已经向秦武公钟、镈铭文风格趋近,有可能晚到春秋早期的晚段。陈说很有道理,与秦公壶相比,春秋早期偏早的陇县边家庄M5铜壶颈部更细、腹部更膨鼓;春秋早期偏晚的陇县边家庄M1铜壶颈、腹比例却与之相当。如果春秋早期为襄公八年(前770年)至武公二十年(前678年),则春秋早期的晚段落在了文公执政末年、宪公、出子和武公时期,与本文的推断并不矛盾。李朝远指出西周晚期如师寰簋自盖顶到圈足的器壁弧度较大(图三:1),秦公簋自盖顶到圈足的器壁则要竖直得多,作为秦公簋晚到春秋早期的证据。其实,器壁从圆弧变得竖直正是春秋秦式簋的演变特点;一般说来,年代越早,簋腹越圆扁,腹径越偏下,圈足越低;年代越晚,簋腹越竖直,腹径越偏上,圈足越高。秦公簋自盖顶到圈足的器壁竖直,而且腹径偏上,恰好说明其年代已相当于春秋早期偏晚阶段(图三:4、5)。这可以在它和春秋早期偏早的铜簋比较中得到证明。陇县边家庄墓地应是秦襄公二年(前776年)迁汧邑后开辟的,这应是边家庄M5的年代上限。曲村M93被认为是晋文侯之墓,文侯卒于公元前746年,属春秋早期偏早。二墓所出铜簋器盖到腹部比秦公簋更圆扁,腹径更靠下(图三:2、3)。此外,上博所藏秦公簋的簋盖和口沿之间已经硬折,并出现明显的折棱;边家庄M5:6和曲村M93簋的簋盖浑圆。这些都说明秦公簋的年代不能早到春秋早期偏早阶段。《三代吉金文存》着录有秦子戈、矛各一件,王辉曾详加论证,认为是宪公之子出子所做之器。陈平先生曾论证秦子为秦文公太子静公;后又改从王说,同意秦子是秦国君的意见,但认为在宪、出、宣三者中以宣公的可能性最大。李学勤先生则认为秦子是襄公受封为诸侯以前的称呼。2005年,澳门珍秦斋藏秦子姬簋盖被披露,簋盖仅存捉手及其周围的盖面,盖面饰瓦纹,捉手内饰方折的虺龙纹,簋铭的前半段应铸于器身,已佚,后半段铸于盖内面,共8行,每行5字,末行3字:“……畤。又(有)夔(柔)孔嘉,保其宫外。昷(温)共(恭)□秉,受命□鲁,义(宜)其士女。秦子之光,邵(昭)于□(夏?)四方,子=(子子)孙二(孙孙),秦子姬□享”。李学勤和董珊均对铭文进行了隶定和研究。董珊同意秦子是出子的意见。李学勤改易旧说,认为秦子乃太子静公,“子”就是太子的意思。簋盖铭文说秦子“□受命□(屯?)鲁,义(宜)其士女”,那么秦子一定是在位的国君。秦金文中有“受天命”或“受大命”,如《太公庙秦公钟》“膺受大命”,《天水秦公簋》“受天命”,皆指国君。簋铭“受命”与太公庙钟的“受大命”一回事,都说的是践祚登基,不会有别的意思,况且簋铭还说“秦子之光,邵(昭)于□(夏?)四方”,完全是一国之君的口气。因此,秦子不会是未享国的太子静公。宪公是文公之孙,无由称“子”。《秦本纪》及《秦纪》中襄公、文公皆称公,《秦武公钟》亦然。因此,在春秋早期的年代范围内,称“子”的秦国君只有可能是出子。事实上目前发现的秦子器的年代均集中在春秋早期偏晚阶段。除上述戈、簋外,在美国还发现有秦子盉,器形华美繁缛,附铸很多动物,年代稍早于礼县圆顶山贵族墓所出扁体盉;盉体后缘铸2行16字(重文二字):秦子乍铸用享其万寿子子孙孙永保用。日本美秀(MIHO)博物馆藏有秦子甬钟,有旋,干上饰重环纹,篆间光素,鼓部饰变形的顾首夔纹;属于春秋早期的形制,与太公庙钟接近。秦子钟铭曰:“秦子乍铸,肇右(有)嘉陵……”。宋代著录的盄和钟:“灶有下国”,天水秦公簋:“灶有四方”,可见“肇右”即“灶有”,乃秦金文惯用语词。李学勤先生认为“嘉陵”是秦子的封地,即汉代的嘉陵道,在今礼县东南。祝中熹先生认为“嘉陵”之“陵”,指秦先公西垂陵墓;秦灭赵后,派赵公子嘉的后代去西县奉守嬴姓先祖陵墓,故西垂陵墓又称“嘉陵”。秦子钟的年代为春秋早期,故铭文中的“嘉陵”与战国末年的赵公子嘉无关。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后附《秦纪》,秦君墓地称“陵”始自战国中期的惠文王,“葬公陵”。事实上,国君墓称为“陵”是战国才开始的习惯,如《史记·赵世家》:“(肃侯)十五年,起寿陵。”因此彝铭“嘉陵”与陵墓无关,《通典·州郡四》:“嶓冢山,西汉水所出,今经嘉陵曰嘉陵江。”《水经注·漾水》:“汉水又南入嘉陵道而为嘉陵水”。以方位度之,此“嘉陵道”在今礼县石桥乡以南的地方。据说“嘉陵道”乃西汉建置,东汉即废。现在春秋早期的秦金文中出现“嘉陵”,说明这个地名流传有序,非空穴来风;而且最初应在秦人活动的西汉水上游一带,后来才转移到东南的中下游。笔者以为,“嘉”有美、善义,如《史记·周本纪》:“晋唐叔得嘉谷,献之成王,成王以归周公于兵所。”《诗·大雅·抑》:“无不柔嘉”,毛《传》:“嘉,善。”“陵”是西陵的省称。《秦纪》:“出子享国六年,居西陵。”“嘉陵”是出子对自己居邑西陵的赞美之词,即美好的都邑。如果此说无误的话,则为“秦子”出子说又添一证据。那么,这个“西陵”在哪?如前所述,它与宪公所居的西新邑其实是一回事,只是叫法略有差别。一个重要的理由,出子是幼君,在位时间又短,实无开辟另一个都邑的实力。从乃父之居是最大的可能,况且他与宪公又葬在同一片墓地。在先秦时期,诸侯的葬地往往在居邑附近,或者就在其中。近年来“秦子”器在海内外频频露面绝非偶然,与上世纪90年代初大堡子山墓地被盗有关。上述秦子所作的簋、盉、钟很有可能出自大堡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终止代理销售合同范本
- 租车租约合同范本
- 2025年云雾人造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酒精性脂肪肝的健康教育
- 2025年不锈钢宣传栏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钩端螺旋体病的护理
- 酒店沟通技巧课件
- 酒店客遗培训
- 公共卫生研究前沿试题及答案解析
- 健康管理师考试过程中需要的决策能力分析试题及答案
- 新课标下如何上好音乐课
- 新媒体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产品运营社群运营)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住宅楼屋面工程策划方案讲解图文丰富
- 专题人寿保险的九大法律优势
- (完整版)浙江大学研究生复试体检表
-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高清版)
- GB/T 3512-2001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
- 甲供材料领料单
- 产品表面达克罗处理作业指导书
-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课件
- 红木家具自媒体推广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