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视话语的非对称性与扭曲电视话语与阶级斗争斯图亚特·霍尔《编码解码》的文本主题
在总结阐明现代文化研究中心乃至英国文化研究的过程之后,斯图亚特霍夫的编码和解码需要激烈的关注。这篇文章被视为霍尔本人和伯明翰中心转向葛兰西的标志,对传媒研究和当代文化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一以接合理论的观点及其在电视传播中的运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现代电子媒介在美国的发展,在当代传播学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美国传播学人对媒介之于权力和大众的关系产生了悲观的看法。他们认为,媒介与受众的关系是一种机械的模式,媒介把思想、价值与信息直接注射(injecting)给每个被动的、原子式的受众个体,从而产生了一种直接的、没有中介环节的效果。美国传播学理论认为,媒介的信息是透明的,媒介与大众的关系是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传播活动类似于注射,其效果类似于在膝盖骨上轻扣所产生的人的本能反应。这种模式被称为皮下注射模式(hypodermicneedlemodel)。美国的传播学研究把传播过程视为一个线性模式,即传者———信息———受者,它没有把传播的不同环节视为复杂的关系结构的整体。霍尔对这种线性模式表示质疑,他认为,编码和解码之间缺乏对称性,受众创造和改变而非接受和发现了意义,信息在传播之后必将被扭曲,接受就是消费,消费是“在使用中创造”。基于此,霍尔提出了另外的思路,他把传播过程视为一个圆形的圈(circuit)而非一条线,其中包含几个相互联系但各不相同的环节,传播活动是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和再生产之间的接合(articulation)。霍尔的接合理论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葛兰西特别是拉克劳和墨菲等人思想的启发,他曾讲解其接合理论:“接合意味着发声、表明、清晰地表达。它具有语言学上的表现的意义。但我们也说接合的卡车:一辆卡车其前部(驾驶室)和后部(拖车)能够但不必然地连接在一起。两个部分连接在一起,但是通过一个特别的能够断开的链条。接合因此就是连接的形式,它能够在特定的情况下把不同的部分连接成为一体。”霍尔以接合理论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认为经济和意识形态并非具有必然的对应性,而只是偶然性地接合在一起。霍尔认为,传播是意义生产和流传的过程,意义透过媒介产品的语言符号得以呈现,而语言的含义是约定俗成的、语境化的。同一种语言符码与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权力形势相结合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意义。意义具有意识形态功能,这样,传播就是意识形态争夺的领地,社会的不同团体都试图在对自己有利的意义上解释语言符码。也就是说,当代的政治权表现为话语权,对事件的解释从属于自己的利益需要。事件的意义不会自动显现,而是需要人的阐释,因此,政治斗争表现为话语阐释,这就是霍尔说的意指实践(signifyingPractices)。在传播过程中,接合的各个环节都保持其独立性,它们具有自身的存在方式和存在条件,从生产到文本到消费再到再生产的环节中,没有线性的流程,没有哪一个环节能够保证下一个环节。但这些环节又相互影响,如马克思所说,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也决定生产。把电视讯息的生产和接受纳入生产和消费的过程,这就抛弃了传统电视研究中的内容(content)这一陈旧的思维模式。在传统的大众传播研究中,电视内容到底是决定于生产还是消费,到底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这些问题是不明确的。此外,霍尔之所以用电视话语(discourse)而非传统的电视内容是借用了索绪尔乃至后来的法国解构主义思想家如罗兰·巴特、德里达、福柯等人的思想。在话语理论看来,语言独立于现实,其能指和所指是分离的,语言符号是权力结构的表征。话语理论并非否定客观现实独立存在于语言之外,而是说,在话语之外事物没有任何意义,现实必须通过语言得以表征(representation),它必须借助符号系统呈现给我们,符号本身的特性导致表征并非对现实的透明性的传递。霍尔举例说,你踢的圆形的皮革制品是一个物质性的实体———一个球,但只有在社会所建构的游戏规则的语境中,它才能变成“一只足球”46。电视话语并非仅仅是语言,其他符号如背景音乐、服装、播音员的语音语调、节目的编选及秩序安排等都是表意符码,它们构建着诸如客观、权威、正确、严肃等含义。霍尔在《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一书的导言中说,文化涉及的是“共享的意义”,语言是具有特权的媒介,我们通过语言理解事物,生产和交流意义。我们只有通过共同进入语言才能共享意义1。所谓表征,就是“我们头脑中通过语言对各种概念的意义的生产。”霍尔解释,表征即是诸概念与语言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使我们既能指称“真实”的物、人、事的世界,又确实能想象虚构的物、人、事的世界17。电视话语的表征所取的表现事件的画面、报道的视角、播音员的用词立场、见证人的选取和描述等等都参与了意义建构,在这一领域,各个阶级和利益集团都以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式表征事件,因此,掌握媒体的势力会按照自己的利益需要把话语编码进媒体之中。二电视“自然化”的内在要求:语言的透明与平等霍尔认为,由于编码和解码的非对称性,电视话语并不包含为生产者所嵌入的内在的固有的意义,而是常常遭到解码过程的变形、失真和扭曲。编码和解码环节之所以具有非对称性,一方面是因为编码者与解码者的位置不具有对称性,另一方面是代码之间即编码使用的代码和解码使用的代码是不对称的,这就导致了信息的或完整或歪曲的传达。另外,在信息转化成为话语形式、话语形式转化成其他形式时,信源和信宿的代码之间的不对称造成了信息传达的“失真”。这里的关键问题是电视信码的构造。电视是一种图像符号,由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所组成,用皮尔斯的话说,它具有它所描述的事物的某些特征,这一点造成了电视讯息的特殊性并导致了诸多混乱。电视话语把三维空间里的事物转换到二维平面之中予以表现,这种表现不同于它所指称的事物或概念,电视里的暴力行为并非暴力行为本身,而只是关于暴力的信息,电视里的狗会叫但不会咬。霍尔指出,解码过程长期被大众传播研究所忽视乃是因为电视话语是图像性、视觉性的,它与现实事物很类似,即所谓的“眼见为实”,它造成了把图像符号等同于现实世界中的物的错觉。现实存在于语言符号之外,它持续地由语言并通过语言被表达,而话语并非是对真实事物的透明表现,那些所谓的忠实的如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表达方式,只是语言对现实的特定表达的某种效果,它是话语实践的产物。这里,霍尔谈到了代码的自然化问题。某些代码广泛存在于某一特定的语言和社会文化之中,人们对这些代码极为熟悉,以至于这些代码看上去似乎不是建构的,而是自然化的。但是,这只是代码被深层次地自然化了而产生的幻象。自然化的代码不显示出语言的透明度和自然度,而显示正在使用的代码的深度、其被人们习以为常的性质和程度、其所具有的自然化的普遍性,它导致了人们认知的自然化。这种代码极为隐蔽地掩盖了正在进行的编码实践的效果,但这只是一种表象,它产生于编码和解码在意义交换之时的接合关系,即双方具有一定的对等性,解码就变成了自然的知觉过程。比如,牛的视觉符号常常就变成了牛这种动物本身,而不是仅仅表征了牛。自然化的符号掩盖了意识形态的编码。在皮尔斯所说的三种符号中,图像符号特别容易被解读成为自然形象,这不仅是因为视觉符号的广泛分布,而且是因为视觉符号的任意性不像语言符号那样强。但是,“一个任意性的符号,无论视觉符号还是语言符号,与其所指对象的概念的接合(articulation),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约定俗成的产物,而且话语的惯例要求代码的介入与支持。”132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图绘为话语性领域(discursivedomains),分层次地组织进主导或偏爱意义(preferredmeaning)之中。新的、有问题的或麻烦破坏了我们的期待的、与我们的常识建构相悖的、与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社会结构的知识相反的事件,在它们获得意义之前,必须被编排进话语性领域134。电视大量采用“自然符号”,产生的似乎是“常识”性的意义,但是,霍尔认为,电视信息自身产生的意义是多重的,而且是不平等的。多义性(polysemy)和多元性(pluralism)并不相同,其中牵涉到利益、权力、社会意义和实践的斗争,这就在符号的内涵层面体现出文化的不平等和等级制度。社会权力集团倾向于把有利于自己的处于主导地位的意义阐释为常识(commonsense)。霍尔的常识概念来自葛兰西,指的是不同社会集团的“自发的观念和信仰”,特别是指社会从属群体的之于主导秩序的赞同模式。葛兰西说:“常识创造了有关未来的民间传说,那是特定时空中的大众知识的相对僵化的方面。”葛兰西指出,霸权思想常常把自己打扮成为常识,这样,被统治者把统治者的思想内在化,并把它们理解成为共同的关注,而非强加的观念。这样,统治和被统治就不是一种强制的关系,统治阶级的意图就能获得完全的不走样的解读。把某物视为常识就是祛除了对它的质疑,使之变得似乎是自然的、普遍的,而非人为的。霍尔说:“常识的自发性,它的透明性,它的自然性,它的拒绝去检测它建基于其上的前提,它的对变革和修正的抵制,它的迅疾性认知的效果,使得常识同时变成‘自发的、意识形态的和无意识的’。”霍尔认为,电视话语通过其述行性(performative)功能建构了常识,即电视节目通过重复性的演示和言说,利用视觉符号与真实物的类似性,把一个具有自身立场的解读建构为似乎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自然的常识,这种常识就是电视话语的偏爱意义,它反映的是主导阶级所倾向的文化秩序,它强加和合法化了社会、文化和政治世界的分类。这里,霍尔受到了语言人类学中的萨皮尔-沃尔夫(SapirWhorf)学说的影响,他认为,任何文化都有给社会分类的不同方法,这些方案在不同社会的语言和语义结构中反映出来。霍尔指出,基于视觉符号的内涵意义的绵延、延宕,讯息被系统地扭曲是无法避免的。在《神话学》中,巴托提出了内涵和外延两个概念。语言具有外延和内涵两个层次,外延指的是符号的得到普遍承认的字面意义,特别是视觉语言,似乎是没有代码介入的自然符号,常常被混淆为对现实的复制;内涵是较为不固定的、约定俗成的联想意义,它依靠代码的介入。符号正是在其内涵的意义即联想的层面获得其意识形态价值的。在这一层面,意义没有在自然的知觉过程中被固定下来,而是能够被更充分地利用和改变。现实环境的思想体系介入和干涉话语,改变了符号的意指作用。内涵的意义从来不是固定的或者永恒的,如皮尔斯指出的:“每一符号都是一活物……符号慢慢地变化,它的意义不可避免地发展,镶嵌进新的元素,抛弃旧的东西。”186电视话语在内涵层面的开放性产生于一词多义,因为语言是多声部的(multi-accentual),意义的流动性和关联性在此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开拓和转换。多声部这一概念来自巴赫金。霍尔曾强调巴赫金的《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一书对于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重要性。在巴赫金,多声部指的是在特定社会语境中,语言被所使用的人生产出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义,比如“黑色”传统上被西方主流文化视为包含否定的负面的意义,但在黑人民权运动高涨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黑色被赋予了肯定的积极的意义:“黑色是美丽的。”符号向多重音调开放,这就进入了意义的斗争领地。也就是说,观众并非被动地吸收电视节目生产者植入的固定的意义,而是以相对自治(relativeautonomy)的方式去创造意义。在这个意义上,霍尔认为,消费者也是生产者。霍尔借用了阿尔都塞的相对自治这一概念。阿尔都塞认为,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具有决定性,但仅仅是在“最后的时刻”,因此,在阿尔都塞看来,经济决定了(determine)上层建筑,但并非必然是统治性的(dominant),意识形态对于经济基础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基于编码和解码的不对称性和语言内涵的流变性、开放性,传播活动中的完全不失真的传播是不可能的,观众并不根据占主导地位的或较受偏爱的代码解读意义。也就是说,在消费和使用过程中生产了可能的意义,这些意义不能只从作品或者生产过程中分析出来。霍尔借用弗兰克·巴金(FrankParkin)的阶级价值体系的概念即主流的、协同的和激进的而祛除了巴金的经济决定论,假设了三种编码解码的接合方式,即三种解码方式:一是主导性立场。受众完全直接地接受电视节目的内涵意义,按照信息被编码时的参考代码对其进行解码。这是编码者理想中的完全不失真的传播类型。借助职业代码和精英人士的运作,意识形态的再现在此是不经意的,它无意识地在人们背后产生作用。占统治地位的观点在自己的措辞范围内界定可能的意义,并使得这种解释带有合法性的烙印,使之看上去和社会秩序中的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事物具有共同的界限。二是协商式立场。其中混合着对主导话语的适应性和对抗性因素,它承认占统治地位的定义表述的合法性,同时在具体的层面上它制定自己的程序,不过在运作中会有不合规则的例外。三是对抗式立场。某一观众完全明白话语中给出的字面意义和内涵意义,但他偏要用一种与之完全相反的方式进行解读。他以自己喜爱的代码分界信息,将信息在另一种参照体系中重新组合。比如一个工人在接触关于有无必要限制工资的辩论信息,在每次提到国家利益时,他都将其解读为阶级利益。霍尔指出,政治上危机的时刻,就是对抗式解读盛行的时刻,它介入了表意的政治(politicsofsignification),即话语中的阶级斗争。话语中的阶级斗争是现实的政治斗争的一部分。三马克思的构主义观及阿尔都塞的中心观《编码/解码》出版后,在西方媒介和文化研究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和争议。在一次访谈中,霍尔回顾了撰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并澄清了一些问题。这篇文章产生的语境,一是学术上的。最初这篇文章是提交给莱切斯特大学大众传播研究中心的学术会议论文。莱切斯特学派是当时英国主流传播研究学派,这一学派遵循传统经验主义方法,以实证主义模式进行内容分析和观众效果调查,它假设传播过程是纯粹技术性的,在现代社会具有非政治性影响,而不是把传播看作资本主义权力的突出形式。在霍尔看来,媒介信息镶嵌了关于各种信念的预设,塑造着日常对于现实的感知的实践,并且这些预设再生产了霸权。霍尔反对经验主义的线性的透明的传播模式,主张把文化和权力表征中的政治性切入媒介研究,这对莱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二是在政治上,霍尔反对传播理论的过度决定论模式(overdeterministmodel)。(1)这一模式来自阿尔都塞学派,它强化了意识形态的控制,消弭了接受主体的创造性。霍尔认为,意义是多层面的,多指向的,没有完全的决定性的逻辑要求受众去译解意识形态的输入。霍尔的文章对当时英国马克思主义争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当时在英国马克思主义内部存在着关于基础和上层建筑模式的争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语言、意识形态和文化是第二位的,是被社会经济过程所建构决定的。但问题在于,意义是如何斗争和建立的?霍尔认为,意义的斗争不是被某些基础所决定的,而是具有一个相对的自治性过程。霍尔回忆说,他之所以回到马克思,是为了质疑阿尔都塞的过度结构主义(overstructuralization)的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引用了马克思的《1857年经济学手稿导言》,所以霍尔也去阅读这篇文章。阿尔都塞说,马克思是在走向结构主义模式,但霍尔认为,阿尔都塞只说对了一半,他没有看到,理论和实践能够脱离真实的结构和关联。霍尔发现的是一个新的马克思的模式,即生产的圆圈模式:生产、消费、实现(realization)和再生产构成了整个圆圈。马克思重点强调的是生产,但是,霍尔认为,阿尔都塞没有发现被偶像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决定了其他的一切,消费决定生产,正如生产决定了消费。生产和消费是同一行为的不同方面,只是在分析的时候,这两个环节才显示出来。马克思的思想启发了霍尔的接合模式,即把资本循环的圆圈理解成为生产、消费、实现和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的接合。在这个访谈中,霍尔提出了一个类似于偏爱意义的概念:偏爱阅读(preferredreading)。偏爱阅读是信息的生产者在编码环节的意图,它试图对观众加以控制,使观众按照自己的方式解读文本,“它是一种权力之梦———屏幕上没有信号,有的只是完全被动的观众。”262但这从来不是完全有效的,因为它不能含纳对于这个文本的每一种可能的阅读,读者常常能够以另外的一种方式去阅读。但霍尔提醒,他并不主张文本具有无限的开放性,比如今天有数百种对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的解读,但莎士比亚应该对这么多的阅读方式并不满意,他希望你以一种特别的方式看待李尔王,你应该把李尔王看作陷入困境中的父亲。如果你把他解读成为一个愚蠢的不能容忍他女儿带了一帮人到家里来的老头,这就是一种奇怪的解读,莎士比亚不希望你这样解读。因此,在编码的意指实践中,存在着权力意志,这就是我们能够看出的寄居在文本之中的那些元素。但霍尔指出,偏爱阅读又不完全等同于信息生产者的意图,比如BBC的信息生产者是受制于他的机构的。显然,一个阶级的政治意识形态、具体要求乃至无意识都对偏爱阅读的编码起作用。在这个意义上,霍尔指出,编码、解码模式不同于德里达的符号学理论:文本不仅仅是一套开放的、符号学的事物,而是在意指世界时,有人试图去控制意义。霍尔没有强调文本的绝对开放性,而是强调权力的控制性和观众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因为不管观众的反应如何不确定,文本总是镶嵌在结构之中的。一部肥皂剧和一则新闻占据了不同的空间,我们以不同的方式谈论肥皂剧和新闻,对之具有不同的期待。文本对于观众而言占据了一个优先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它影响了其接受。这样,许多没有其他渠道去了解世界的人只能依靠被意指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上,霍尔的偏爱解读类似德里达的“擦掉”,差异在此运作,但擦掉是为了一个需要建构的中心,围绕着这个中心,文本得以构造。因此,霍尔说,他不是一个纯粹的解构主义者,不认为仅仅存在着解构的环节,他是一个葛兰西主义者:解构的每一个环节也是重构的环节264。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是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转向葛兰西的标志。在葛兰西的影响下,文化研究学者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斗争的领域,是各种力量间的一种平衡;智力工作必须理解这种平衡,并找到挑战和改变它的方法”。在英国文化研究中,文化和意识形态几乎是可以等同的概念,文化研究可以称为意识形态研究,其对文化的分析,是分析文化背后的霸权和获得意义的斗争,而意义是表达出来的,是在消费实践中创制的。传统被认为是自上而下的或者资本主义控制的通俗文化,在引入葛兰西之后,变成了文化领域里的阶段斗争的场所。霍尔的解码模式是对电视话语的意识形态分析,并在这种分析中注入文化斗争。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文化研究与政治经济学学派的分野,如透纳指出的,“在政治经济学看来,意识形态是对真实的错误表征,是掩盖了政治斗争,而在文化研究看来,意识形态恰恰是进行抗争的领域。”230因此,文化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分离文化层面和经济层面是有意义的,在进行日常生活研究时,可以悬置对经济结构的分析,而专注于文化实践之中的政治斗争,这就突出了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葛兰西的霸权概念描述那些生产统合、一致的企图,但它同时表明,这些努力终将功亏一篑。因此,在进行文化形式和实践的分析时,应该寻找那些能够打破文化同质性幻影的“矛盾、禁忌与错置”249。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就是以“矛盾、禁忌与错置”去打破文化同质性的幻象。他强调了解码环节中的政治斗争,而霸权和常识概念的提出则表明霍尔摆脱了要么是文化主义、要么是结构主义的二元束缚。电视话语是葛兰西所说的主导阶级依靠意识形态生产赞同、一致而非暴力强迫的典型领地,但是,霍尔发现,这一领地充满了斗争、冲突和变革,从而它也是现实的政治变革的前提,这也是此后霍尔亚文化研究和媒介研究的基本思路。文化研究致力于寻找社会政治变革的可能性和动力。克里斯·诺吉克指出,霍尔不懈地对政治动力的信赖根植于其对大众民主的信念,其对积极观众的强调来自20世纪70年代知识分子的意向。基于6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70年代的西方学术界构造了学术生活中的民主化运动,符号学展示了符号经济(signeconomies)在文化和主体(agency)构造中的重要性,认为意义从属于无限的符指过程,超越了任何社会的控制;女性主义对学术界的男性霸权的攻击,产生了一系列关于身份政治的争论93。这些在1968年5月的巴黎革命失败之后,促成了左派的复活。自70年代初期以来,文化研究过分集中于文本分析,忽略了文本意义生产的场域,忽视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实践,这原本是威廉斯定义文化开创文化研究的主旨,而且,许多文本分析隐含着某种精英主义态度。从霍尔发展而来的受众研究挑战了精英主义立场,把文化研究联系于日常生活实践。四编码、解码模式的问题霍尔曾指出编码、解码模式存在四个缺陷:第一,在社会、文化、政治层面和媒介信息层面的解码两者之间的区别没有被充分地揭示,霸权再生产和媒介从业人员的编码实践的对话没有被清晰地阐明。第二,编码、解码模式认为,意义运作在真实的世界,分析的任务就是去寻找偏爱的解读如何通过解码获得,偏爱的意义如何被观众所有。但是,意义和真实世界的区别颠倒了霍尔的意识形态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意识形态“事前设定”(pre-signifies)或者“过度决定”(overdetermines)了“自然”的世界,这样,真实的世界就变得可疑了。霍尔的圆圈图示似乎是告诉人们,存在着一个真实的世界,然后某个人言说之,解码之,但是,真实的世界并非外在于话语、外在于意指。第三,偏爱意义和偏爱解读的动力源是模糊的。霍尔试图用这两个术语避免决定论模式,活跃的代理人(activeagent)和活跃的观众与其意识形态作为具体情境中的具有某种立场的行动者的观点是一致的。莫利的研究表明,偏爱意义不可能事先安置,其效果产生于媒介信息的生产者和观众之间的具体交流。因此,霍尔的偏爱解读和意识形态意义的配接需要更为仔细的考察。第四,论文把任何事物都归结为话语,回避了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中的真实的与叙述性的复杂关系这一问题100-101。霍尔提出的三种解码模式只是假设,并不是对电视观众的具体实证性研究得出的结论,这种模式需要经验性的检测和修正。如麦克盖根指出的,编码、解码模式的一个重大不足是对解码的背景关注太少,因而它不能解释家庭内的家长权力关系。对霍尔假说的具体实证性检测是由莫利完成的。莫利认为代码的操作应该在交互话语(interdiscourse)层面来完成,这一概念是把社会主体的质询卷入话语的多重性之中。莫利对BBC电视节目《全国》的研究测试了霍尔的假说并对其某些观点提出了质疑。莫利的研究表明,文本外部因素决定着文本的意义,观众的解读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并非与霍尔说的阶级立场对等。莫利指出,霍尔过多地强调了阶级在生产不同的解读时所起的作用,过低地估计了决定解读的因素的多样性。比如,莫利发现,银行经理和学徒尽管在阶级上有差别,但是做出了大体类似的解读。菲斯克认为,其原因是,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这些学徒和银行经理都具有类似的构造,他们都根植于占主导地位的体制中,在生存与成功方面具有共同的利益。霍尔提出了偏爱解读这一概念,但偏爱解读到底存在于何处霍尔却并无具体分析,所以莫利提出疑问:“偏好解读是文本本身的一种特质吗?抑或它是通过一定的程序能够从文本中产生的某物?抑或偏好解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福建省建筑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2025四川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天津市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it推动商业变革》课件
- 大匠文化精神课件(增)
-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课件
- 【物理课件】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课件
- 江苏省无锡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大全【职员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收录大全【员工管理】十篇
-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 2024版智能硬件产品研发合作协议3篇
- 国家电网招聘之财务会计类题库含完整答案(必刷)
- 2024年手术室带教工作计划样本(5篇)
- 保安服务招投标书范本(两篇)2024
- 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保密知识培训
- 江西省稳派教育2025届数学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上)期末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1-2022学年统编本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及答案(共6套)
- (BRB)屈曲约束支撑施工专项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