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美术史
导言:一
?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趋势
?学习美术史的目的
导言:二
?什么是美术?
?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是对生活的一种能动的审美的反映。
?什么是美术作品?
?基于客观现实之上的人的思想、观念、情感的物化形态。
?什么是美术史?
?对美术现象和具体美术作品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实的学术性研究,并通过研究,概括一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把握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
导言:三
?学习方法:
?1、明确目的、培养兴趣
?2、阅读资料、学会欣赏
?3、了解教材、驾驭教材
中国美术史
原始社会的美术
(约300万年前-前22世纪)概述
中国的原始艺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
250万年前:安徽繁昌人使用铁矿石块作为工具
170万年前:元谋人使用的粗糙的石器,
50万年前:北京猿人使用的有了一定类型和初步分工的石器、
2万年前:山顶洞人佩带的装饰品、
8千年前:兴隆洼人的玉器、
7千年前:河姆渡人的骨玉器、
6千年前:分布于黄河中上游的精美的彩陶、分布广泛延续近万年的岩画等等。
这些无数艺术品构成了原始艺术美丽的彩虹。但原始艺术永远是个谜,有许多内容我们今天已无法理解,原因是今人没有原始人的生活体验,又无文字记载,主要诉诸推测。推测正确与否见仁见智,难以取得共识。但就原始艺术给人的直观感受而言,其混沌神秘、多元实用以及抽象具象交互运用的艺术手法,还是一目了然的。正因为原始艺术有诸多谜团,才引起后人去猜想和琢磨,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第一节
石、骨、玉器
石、骨、玉器
打制石器:人们利用天然鹅卵石,稍加打制而形成的生产工具,有砍砸器、刮削器、雕刻器
原始社会的美术
原始社会的美术
第一:石、骨、玉器
第二:制陶工艺
第三:岩画
石、骨、玉器
磨制石器:旧时器时代晚期石器制造技术成熟由不固定的形式进步为固定的,由不整齐的进步为整齐的,由非对称的进步为对称的,由随意拾来的原料进步为特别采择的原料,都是经过悠久的岁月和在不断的劳动生活中发生的。石器的演进是适应着劳动的需要,反映了人的手的进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反映了对于均衡、对称、材质等审美形式的认识与运用水平的提高。
石、骨、玉器
?综合手段应用(敲打钻磨)生产的石器:
出现了脱离实用目的的石器,有的是纯粹的装饰品,有的是作为宗教仪式的礼器,对石器的形色质诸方面都有了明确的审美要求。
兽面纹石(玉)锛
龙山文化
长18厘米,上宽4.5,下宽4.9,最厚0.8厘米
1963年山东省日照县两城镇征集
石(玉)铲
大汶口文化
长19厘米,厚0.7厘米
石、骨、玉器
骨器:
骨器与石器应该是同时被使用的,但骨器的进步却有赖于石器的改进,因为骨器的钻磨和琢刻都离不开石器。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骨器的制作更加精致。在距今7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遗址中出土了几千件文物,其中骨制品式样新颖,加工精巧。
石、骨、玉器
骨器:
双鸟朝阳象牙雕刻
河姆渡文化
长16.6厘米;宽5.9厘米;厚1.2厘米1977年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这件在浙江河姆渡出土的象牙雕刻有7,000多年历史,外形扁平似蝶,图案中心是五个大小相套的同心圆,外圆的上半边刻着火焰,两侧各刻一鸟,喙部锐利突出,圆睛伸脖,神态毕现。考古界称之为“双凤朝阳”。对其寓意,学术界仍众说纷纭。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以鸟为图腾的部落呼唤生命意识,即生殖崇拜。太阳为生命之源,而万物的繁衍靠阴阳结合,生生不息。二鸟相交寓意阴阳结合,太阳光芒四射寓意生命旺盛。
石、骨、玉器
骨器:
1982年4月由陕西考古研究所汉水考古队在陕西西乡县何家湾新石器时代遗发现的小型骨雕人头像,是中国迄今为止的首次发现。距今6,000余年,雕刻五官比例准确,结构清楚,表明当时的雕刻家已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从头像形象特征看,应为男性,6,000年前的陕西地区已进入父系社会,英雄崇拜风俗已经流行。对这件作品的具体含意,我们今天虽然不能太肯定,但总体观察,应该与男性崇拜有关。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跨父逐日”和“后羿射日”等,都是英雄崇拜的产物。原始人用兽骨雕刻人像,可能是对狩猎生活的肯定和对猎手的赞美,也可能是对部落酋长的怀念。用猎获物的骨雕刻领导者的人头像,便含有多层意义。
人头像骨雕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高2.3厘米;头顶部直径1.6厘米,底部直径1厘米,面部最宽2厘米
陕西省西乡县何家湾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石、骨、玉器
玉器:原始玉器是伴随着石器生产逐渐发展起来的,起初玉石不分,石器生产为玉器生产提供了技术的和审美的经验。中国原始玉器大约发生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8千年左右。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玉,石之美具五德者。”可见凡美石都可称为玉。玉色沉稳,柔和温润,美而不艳,刿而不伤,扣之其声清扬远闻,因而受到人们喜爱而产生美感。出土的玉器,具有相当的连贯性,由少到多,由简趋繁,由小到大,由粗到精。这一特殊规律,也可能代表了整个原始社会玉器发展的趋势。
石、骨、玉器
?玉器:
?玉器的形制:礼器、仪仗器、佩戴器。
?礼器:璧、(孔的半径是全璧的半径的五分之一)琮、(外方内圆)圭、(上尖下方,石器时代的石斧)璋(形如半圭)等,主要用于祭祀神灵后来也作朝聘符节等。
?仪仗器:玉钺,玉刀。
?佩戴器:佩、管、珠、坠。
石、骨、玉器
?玉器:玉器的形制
礼器
璧
璧呈湖绿色,系用火山碧玉制成。扁平圆形体。器表磨制光滑。单面钻穿孔。
璧
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
新石器
石、骨、玉器
?玉器:
?玉器的形制:礼器
琮、琮是良渚玉器中的典型器物,造型、装饰远比其他器物精细考究。关于琮的起源和用途,曾有象征地母女阴、男性祖先、织机部件等种种说法,而随着神人兽面图像的确认,新的研究表明,它与神崇拜的关系密切,标志着良渚文化中“以兽面神为崇拜核心的神权的出现”。而兽面的形象和在浅浮雕上施细刻的表现方法,又显然对后世青铜器影响深远。
这件玉琮约6500克,其形体之硕大,纹饰之丰富,为已知良渚玉琮之冠,因此,被称做“琮王”。
石、骨、玉器
?玉器:
?玉器的形制:礼器
琮
神人兽面纹玉琮
良渚文化
高7.2,射径:上端8.5-8.6,下端8.3,孔径:上端6.8-6.9,下端6.7-6.8厘米1982年江苏省武进县寺墩四号墓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此琮的突出特点是图案的繁褥和线纹的纤细。据显微镜下的观测,最细的线纹仅0.7丝米。纤细当然不是评判艺术的标准,但在那个时代,线纹能匀齐准确,
细逾毫发,又足以显示工艺的精良和技术的高超。
石、骨、玉器
?玉器:
?玉器的形制:礼器
圭(上尖下方,石器时代的石斧)
圭两面皆有纹饰,一面中部为阴线兽面纹,兽面的上、下方分别饰阴线绳纹及成组的凸线,另一面的主体纹饰同前一面大体相同,下方有一组凸线构成的变形兽面纹。学者推测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作品。
玉兽面纹圭,长21.8cm,宽5.5cm,厚0.9cm。
石、骨、玉器
?玉器的形制:礼器
璋(形如半圭)
玉料黛绿色,晶莹滋润半透明,有受沁斑点。扁平,方柄,长体,斜刃,方柄顶端有一凹脊,两侧各有凹脊二,中部钻一小圆孔,体两侧有一阑玉牙璋
新石器时代
长56.5厘米,最宽刃9.8齿,其间单面钻圆孔厘米,厚0.4厘米。
一个,阑下阴刻平行线纹和曲折纹组成的饰带,其间嵌绿松石圆片三个,表示眼和嘴,象征人面。
石、骨、玉器
玉器:玉器的形制
仪仗器
玉钺
穿孔玉斧
新石器时代
长15厘米
冠饰和端饰为白色,一侧有紫褐色暇斑,属同一玉料,钺体为青色,有少许褐斑,玉质优良,具有透明性。钺体呈“风”字形,两侧边略向内凹弧,左右不对称,上侧边较下侧边略窄。上部中央小圆孔直径仅0.5厘米,小孔上方较粗糙,隐约可见两道斜向的捆扎和擦痕。顶端亦较粗糙。在刃角上各雕琢图象,下角为浅浮雕的鸟纹。神徽、鸟纹如出一辙。钺体上雕琢的图象,为所有良渚玉钺所仅见,堪称“钺王”。是良渚文化玉器中的瑰宝。
玉钺
良渚文化
钺高17.9,上端宽14.4,刃宽16.8,厚0.8厘米
冠饰最高4.6,宽8.4厘米,端饰高2.3,长8.4厘米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反山十二号墓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石、骨、玉器
?玉器:玉器的形制
仪仗器
玉刀
背部长62厘米,刃部长67.3厘米,宽10.04厘米,厚0.4厘米。
穿孔玉刀
新石器时代
长22厘米
玉料呈暗绿色,刀为单刃长条片状,刀身钻有三个圆孔,显然是绑缚在木柄上使用。此件玉刀制作精细,打磨光滑,器型较大。
玉刀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它像玉斧一样在中国玉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几乎所有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都有玉刀出土,它和石刀、石镰皆为新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最广泛的生产工具。当时人们用玉刀切割、修理、制作工具,或切割、加工野生动物皮肉,或者用做狩猎、战争武器等。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件大型七孔玉刀,上面还琢有线形纹饰,应为礼仪用具。新石器时代早期作为工具使用的玉刀和玉镰制作很粗糙,注重对刃部的加工打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玉刀和玉镰制作很精细,精美的玉刀多半作为礼仪用具,而非生产工具,玉镰发现较少即是明证,
石、骨、玉器
玉器:玉器的形制
佩戴器
佩、管、珠、坠
玉龙
红山文化
高26厘米1971年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遗址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博物馆
玉龟两种
红山文化
右长4.8厘米,最宽2.8厘米,最厚0.5厘米,左长3.9厘米,最宽3.6厘米,最厚0.6厘米1973年辽宁省阜新县胡头沟村墓葬出土
辽宁省博物馆藏
在中国,对龙的礼拜源远流长,它是最受尊崇的灵瑞,因而,也是最常见的艺术题材,这一件是已知最早的玉龙。
石、骨、玉器
玉器:玉器的形制
佩戴器
佩、管、珠、坠
海玉青项浦饰福良泉渚山文墓化葬出周土长76上海厘博米物19馆82藏年上
色美的追求。得但一良错几串渚落颗则文有湖见化致绿异的,色色项体珠,饰现间颜多了隔色为先配虽单民置不色对,丰,颜显富这,
石、骨、玉器
?玉器:玉器的形制
佩戴器
佩、管、珠、坠
玉鸟
良渚文化
长1.8厘米,宽2.7厘米,厚0.3厘米1988年上海市青浦县福泉山一二六号墓出土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玉鸮
红山文化
长4.2厘米,宽4.6厘米,厚1.5厘米
内蒙古巴林右旗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文物馆藏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国家之一,制陶的历史至少已有1万年左右,制陶技艺具?一、原始制陶工艺的发生与发展
第二节
制陶工艺
有很高的成就,历代相传,后来发展成为陶瓷。
最早的陶器器型可能是摹仿自然物或其它材料做成的习见器物,所以早期陶器都是圆形的,陶器的发明与使用,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开始过定居生活的产物,目前在中国考古发掘出土的最早的陶器见于河北徐水县南庄头村、湖南玉蟾岩原始文化遗址,距今1万年左右。稍晚有距今8千年左右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出土的陶器。此后到仰韶文化盛期,距今6千多年,原始制陶工艺达到高峰,黄河上、中游的彩陶、下游的黑陶、长江中下游的印纹陶及少数彩陶,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留下了无数精品。
1、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于甘肃和青海,按时间顺序分为石岭下类型(约公元前3800年)――马家窑类型(约公元前3100年)――半山类型(约公元前2500年)――马厂类型(约公元前2千年)。
2、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的陕西、河南、河北、山西,一般分为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后岗类型、大司空村类型等。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以彩陶为主,并且成就最高,精品最多。
3、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分布于黄河下游的鲁西南和苏北一带。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的制陶工艺,以素陶为主,自成体系。
4、河姆渡文化(约公元前5千年)、马家浜文化(约公元前4500年-前3500年)、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500年-前2000年)、大溪文化(约公元前3800年-前2400年)、屈家岭文化(约2500年-前2000年),这些文化分布于长江流域,其制陶工艺总体水平不如黄河流域,但也有自己的特色,以素陶为主,兼有彩陶,此外,黑陶红绘、多色加晕染、漆绘、戳印等,都有突出的特点。
制陶工艺
?一、原始制陶工艺的发生与发展
?二、丰富多彩的陶器画
?三、原始雕刻
制陶工艺
二、丰富多彩的陶器画
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原始彩陶画,其题材有人物、动物、鸟类、各式图案等。大多能抓住形象特征,线条流畅,富有节奏感,色彩单纯明快。最早的陶器只满足于实用,素面无纹饰,焙烧火候低,均呈橙红色,器型种类也比较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不断改善,审美意识的进步,制造陶器不再满足实用,审美的要求不断得到强化,彩陶逐渐成为主流。在彩陶上用线条和色彩描写人们感兴趣的事物、奔腾的流水、神秘的天体、奇异的鸟类、活泼的动物,以及不可解秘的人类自身等。
腹部,线条起伏最大的一组放在器物最显眼的肩部,图案有如黄河逆流,富有奔腾咆哮之势;变化稍缓的一组放在颈部,既与主要部位相区别,又相呼应;最平缓的一组放在腹部,好像黄河从高山峡谷汇入平原;整个图案组合节奏感非常强,而腹部下半段素面无饰,好像后世水墨画留下的空白,反衬出图案纹饰的华丽。可以看出,5千年前的原始人类,对于图案节奏及人们审美心理的把握,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彩陶旋涡纹瓮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高50,口径18.4厘米甘肃省永靖县出土
1975年在甘肃永靖县三坪村出土的一件马家窑类型的连环纹彩陶瓮,高50厘米,口径18.4厘米。画家以三组水波纹分别施于颈部、肩部、
制陶工艺
?二、丰富多彩的陶器画
以动物为纹饰的彩陶,多能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加以夸张变形,突出其神异部分,为表现特殊的主题服务。因为原始人类通过画笔描写动物,都不是为表现动物本身,而是表现它们的超自然的力量。
1978年在河南临汝县闫村发现一件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缸,高47厘米,绘有一幅鹳鱼石斧图。展开画面高37厘米,宽44厘米,占器体面积的二分之一。画面由棕白二色极简括有力的画出一柄用绳索捆扎在木杆上的石斧,一只白鹳面向石斧,叼鱼而立,鹳因叼着硕大的鲢鱼又要保持身体平衡,因此头颈向后缩,两腿也向后倾斜,脚爪使劲抓地,瞪大的双眼似乎带点惊喜的神色。形象既真实又古朴,不是写实,而是经过高度概括。作者运用点线面相结合,再配以单纯的色彩对比,明快而洗练地勾画出一个颇富意境的画面。
鹳鱼石斧彩陶缸
仰韶文化晚期
高47.0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
制陶工艺
二、丰富多彩的陶器画
以人物为描写对象的原始彩陶,在黄河流域的原始文化遗址中己发现数件。有的描写个体,有的表现群体,还有的表现人与动物混杂。在西安半坡村出土了一件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上面画了一组由五条鱼和一个光头人面合成的画面,今天难以说明它的具体含义,我们无法知道6千多年前半坡人何以会对鱼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不过,人们透过这些神秘的形象,可以看到当时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和艺术表现能力。被图案化了的鱼形,基本神态犹存,线条劲挺有力,人物神态安详。经过神圣装饰的彩陶盆,肯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日用品,可能是用于祭祀的礼器,或是用于部落酋长死后的殉葬品,富有特殊的含义。类似的同属半坡类型的彩陶,还有人面鹿纹盆、鱼蛙纹盆、鱼纹盆等。我们对这些纹饰的具体含义,仍觉茫然,多数只能付诸猜测。
彩陶人面鱼纹盆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高16.5,口径39.5厘米
制陶工艺
?二、丰富多彩的陶器画
集中描写人物活动的原始彩陶,目前已在青海发现三件,即一件双人抬物纹彩陶盆,两件舞蹈纹彩陶盆,其中一件舞蹈纹彩陶盆内壁描绘三组、每组五人的舞蹈场面,另一件描绘两组、每组十二人的舞蹈场面。两件舞蹈纹盆反映的是5千年前,生活在黄河上游的原始先民的生活片断。人们穿着节日盛装,有的头上还有发辫、下裳还有尾饰,手拉手,扭动下肢,步履轻盈,载歌载舞。人物脚下有水波纹,每组人物之间也以水波纹隔开,盆沿与盆外壁也以水波纹为饰。这似乎告诉我们,舞蹈与水波即黄河有某种联系,或许表现的就是生活在黄河上游的原始先民们正在举行祭祀黄河的宗教仪式;或是取得丰收之后,在向黄河报喜。迄今发现的
彩陶舞蹈纹盆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高14,口径29厘米
甘肃、青海地区的原始彩陶,其纹饰几乎都是水波纹的变形,说明既为人们造福又给人们带来灾害的黄河,给世代生活在其两岸的人民以巨大的永久性的冲击,也给艺术家以无穷的灵感和创作冲动。黄河既养育了无数儿女,也陶冶了人民的心灵,为艺术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制陶工艺
?三、原始雕刻
中国原始雕刻比原始绘画丰富,在材质运用上,有石、骨、玉、牙、木、陶;题材方面有人物、动物、鸟类等。原始雕刻出现的形式不外三种:一种是仿动物形的器皿,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如所谓鸟兽形器;一种是器物的盖、钮、把手等部件做成某种形象;一种是独立性雕刻品。三种艺术形式以陶制品居多。
陶雕刻表现手法就有线刻、浮雕、透雕、捏塑、贴塑、堆塑、锥刺、镶嵌等,题材仅动物一项就有猪、狗、羊、鸡、鸭、鹰、燕、龟、鳖、蛇、蛙、蜥蜴等。表现人物的既有头像,又有全身像。泥塑人面像已在多处原始文化遗址中发现,其中最大的也是最精彩的是
红山文化
泥塑彩绘人面像
颜面长
22.5厘米
宽16.5厘米
1985年辽宁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出土的红山文化泥塑彩绘人面像,颜面长22.5厘米,宽16.5厘米,差不多与真人面一样大。高鼻阔口,双目圆睁,长圆脸显得很饱满。硕大的双眼球,以玉石充之。
制陶工艺
三、原始雕刻
在发现这件人面像附近的其它红山文化遗址,还出土了一些女性塑像残片,据此分析,这件人面像应为女性,表现的是丰收女神或地母女神。描写全身的原始塑像,也出土了数件,如辽宁喀佐东山嘴遗址中发掘出了数件无头无脚的女裸体雕像,从鼓腹肥臀的特征判断,这应该是生殖崇拜的反映。甘肃玉门出土过一件人形陶罐,着衣,脚穿翘头巨靴,寓意不明。将
工艺与实用结合为一体,
白陶鬹山东龙山文化高297厘米
.
白陶是原始人类制陶工艺中又一成功创造。这种陶艺数量最多,山鬹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大汶口文化狗形鬶、泰安市出土的大汶口龙文化兽形鬶,陕西华县太平庄出土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陶鹰山文鼎,江苏梅埝出土的良渚文化水鸟壶等等,可以说是这类雕塑化中饶有神韵的作品。狗鬶呈狗形,四肢挺立,昂首毗牙,狺狺通高30厘米。而吠。猪鬶呈猪形,大腹便便,举头张口,嗷嗷待饲,令人如闻其声。鹰鼎的鹰形,如立隼,头颈微弯,双目炯炯下视,如在寻查猎物,威气逼人,神采四射。水鸟形器,鸟被省略了双翅与双足,几乎成为一个卵形,但那类似在田间水滨的小鸟踽踽而行,孜孜觅食的神态,却依然栩栩如生。
制陶工艺
?三、原始雕刻
以器物部件的形式出现的立体雕刻,则更为丰富。如陕西扶风姜西村出土的一件瓮口沿下堆塑的人面像,此像系用堆塑加锥刺手法制作的,面像活现像一张倒八字眼、直鼻梁、嘴角上翘的男性人面。表情非常生动,一副近乎苦笑的喜剧般的表情,令人过目不忘。那最有力的传神之处双眼与嘴唇,用力极为泼辣简练娴熟,堪称传神之作。甘肃秦安大地湾出土一件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瓶口做成少女头像,瓜子脸上畜着整齐披发,五官清秀,很有活力。瓶身加以彩绘纹饰,犹如少女穿起华丽衣服的身体,是一件集雕刻绘画于一体的完整的艺术品。
彩陶人头器口瓶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高31.8,口径4.5厘米
人像各突出部分的周围黑彩勾勒。头面在壶的颈部,五官俱全,披发。眉作八字形,小眼、高鼻、硕耳、张口。身躯在壶的腹部,袒露乳房、脐、?三、原始雕刻
生殖器及四肢。双手作捧腹状,下肢直立,双足外撇。壶体正面塑浮雕人像,背面为蛙纹。人像双手捧腹,乳房、腹脐、生殖器官明显,但生殖器官似为中性,因为阴口中有凸起物。由此引起学术界的不同看法。有的认定是女性,并视之为女性崇拜;也有视之为中性,认为其表现的是生殖崇拜,阴阳合于一身,生生不息之意。
这件彩陶壶不是生活用具,而是葬具或礼器,本身含有特殊涵义。联系此壶背面有蛙纹来分析,应与生殖崇拜有密切关系,因为蛙纹是代表生浮雕裸体人像彩陶壶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
高33.4厘米,殖的特殊符号。这件作品将浮雕、绘口径19厘米
画及工艺结合起来,成为集多种艺术手法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品。中国绘画这件陶壶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出土的原始彩陶中最早的一件浮雕人物彩陶壶。器形为小口、彭腹、富装饰性,中国雕塑又富绘画性和装饰性,是否跟这类原始彩陶壶所反映平底,腹部设对称的环形小耳。彩绘一组对称的出的艺术特质有关?
两圈网纹。在两圈网纹间的一侧彩绘蛙纹,另一侧塑绘裸体人像。塑绘人像是先捏塑出裸体人像,制陶工艺
第三节
岩画
?
一、中国岩画概况
早在公元五世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名著《水经注》中,对岩画记载多达二十多处。中国也是世界上岩画分布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岩画的分布,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沧源,东起东海之滨的连云港,西至新疆昆仑山口。绝大多数分布在边远山地,尤以临近沙漠或半沙漠地带为最多,目前全国已有黑龙江、内蒙古、山西等十八个省(区),遗址总数有数百个,大概不下几十万幅。题材丰富多彩,有人物、动物、日月星辰、手足印迹、人面、兽蹄印迹,车辆、帐蓬等,多方面地反映了猎牧人的狩猎、放牧、战争、舞蹈、祭祀、生殖崇拜等物质与精神生活。形式手法多种多样,敲凿磨刻、颜料涂绘,应有尽有。
?
就岩画产生的时间而论,中国岩画也是很悠久的。就目前已发现的,当以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和内蒙古阴山岩画(不是全部)为最早,大约始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或更早,距今约一万年左右。阴山岩画中有鸵鸟一幅,其上有七只直立的鸵鸟;还有两幅大角鹿岩画,角上部呈扁平形掌状,而这两种动物在我国北方生活于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已经灭绝。在将军崖岩画附近十几米处的桃花涧发现了旧石器时代遗址。在其东南湖泊沉积层里发现了亚洲象、水牛、大角鹿等动物化石,并有火烧和砍砸的痕迹。岩画的制作手法也表现出明显的原始性
。此外,云南沧源岩画、福建华安仙字潭岩画,可能是新石器时代的遗物,最晚的岩画可至明清时代。中国岩画先后沿续近万年之久,值得认真研究。
?
岩画指刻或画在岩石表面的图画,中国是最早发现并记录岩画的国家。
一、中国岩画概况
阴山岩画《大角鹿》
阴山岩画《鸵鸟和人面像》以狩猎为主要生活方式的原始人,其岩画的内容自然少不了动物,尤其是我国北方的岩画,动物形象更是占有主导地位。由于与动物的密切关系,原始人在岩画中能将动物的形象特点把握的细致而又准确。在阴山岩画中我们可清楚的辨认出那长着短短的角并奔跑的黄羊,还有那顶着螺旋状大角的岩羊,以及那长着长须的北山羊……没有源于生活的体验就没有这份精确
一、中国岩画概况
中国岩画的大量发现,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上世纪对广西花山,云南沧源、内蒙古阴山、江苏连云港等处岩画的发现与调查,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值得提出的是,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西民族事务委员会邀请了全国包括民族、历史、考古、美术、宗教、等十二个学科的学者、专家、教授八十多人,组成了庞大的“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团”,对广西西南部左江流域的崖壁画进行多学科的综合考察,这在中国岩画史上是空前的壮举。1991至2000年,宁夏政府两次组织召开“国际岩画委员会年会暨宁夏国际岩画研讨会”,国内及国外各路专家云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画委员会主席莅临会议,实地考查贺兰山岩画。增进了互相了解,扩大了中国影响。它表明中国岩画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高潮。近几年,中国岩画方面的论文,专著不断增多,专门研究中心、机构也已出现数家,前景可喜。
二、中国岩画功能概说
1.传授知识的记事图画
阴山岩画中的动物形象北方草原岩画中的动物形象
在岩石上刻画各种形象,除有敬畏、崇拜、祈求或占有心理目的以外,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传授知识。
二、中国岩画功能概说
?1.传授知识的记事图画
新疆新阿疆勒库泰鲁岩克画岩中画的中《的山群羊兽与图牛》
《易经·系辞上传》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在文字发明之前,书契的只能是图像或符号。
在我国已发现的岩画中,动物形象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如阴山岩画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其它已发现的岩画中大多也是描写动物的。这除去有记事的目的,或许兼有动物崇拜的意义,因为远古之时人少而禽兽多,人既要靠动物生活,又受到动物的严重威胁,产生动物崇拜思想是很自然的现象。对猎牧人来说,了解动物的习性,掌握动物活动规律,是性命攸关的大事。描绘动物形象,可促使人们不断回忆和联想,激发人们对动物的占有欲望;孩子们还可从图像中认识动物世界,直接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
二、中国岩画功能概说
狩猎岩画:传授狩猎阵法的作用。
集体围猎一般都在三人以上,动物成群,场面宏大,气氛紧张,1.传授知识的记事图画
青海舍布齐沟射猎、马和野牛情节有趣。如内蒙古狼山地区磴口县托林沟东山有一幅围猎图,描写四个猎手各持弓箭进行围猎的情景:其中三个猎手站在一边,一个猎手站在对面,一群野山羊朝着一个方向奔逃。岩画中的围猎场面,猎人阵形多呈扇面式,迫使动物朝一个方向奔逃,便于猎获,又可防止困兽犹斗,伤害猎手,是最佳围猎方式。
二、中国岩画功能概说
1.传授知识的记事图画
放牧是猎人生活富足的反映。大批牲畜不被宰食,说明人们的食物来源己不很紧张,有了剩余。放牧岩画制作的时间整个来说比狩猎岩画晚,因为放牧的出现要在畜牧业发展到相当水平之后才有可能。这类岩画一般气氛都较平和,人物动作轻松,畜群排列井然有序。
二、中国岩画功能概说
1.传授知识的记事图画
岩画中的战争图,估计多是用来记录战功、炫耀武力的,以使本部落的子孙后代不忘自己光荣历史。
云南沧源岩画第二地点《村落图》
云南沧源第二地点《村落图》,或许就是描写一个部落取得战争胜利后满载而归的情景。其中有舞蹈、赶牲畜、押俘虏,杀俘祭天等情节,人物众多,场面宏大,是一幅大型记事图画。又在第六地点6区有一幅正在激战的场面,有的已被打翻在地,有的人头已被砍掉,惨不忍睹。
二、中国岩画功能概说
1.传授知识的记事图画
祭内祀蒙图古乌拉特中旗达令沟岩画杀人
舞蹈岩画,在我国各省区的岩画中均可见到。当时人们举行各种巫术活动,大多是以舞蹈形式表现的。各种祭祀活动,在岩画中几乎都有所反映,如拜日、杀人祭天、祈求丰收等。
杀人祭祀,这种野蛮的习俗曾经在世界许多地区流行过。中国先秦典籍《周易》就明明白自记载着“劓刖……利用祭祀。”即割下人肉去祭祀上天。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达令沟和磴口县格和撒拉崖壁上刻有许多杀人做祭的场面。其中有一幅将人头和无头尸体置在一旁,一些戴着头饰、尾饰的巫师围之狂舞,颇富神秘的恐怖气氛。
二、中国岩画功能概说
1.传授知识的记事图画
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日月星辰图》
符号记事岩画的出现,表明当时人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进步。在我国各地原始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已发现多种记录符号。如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彩陶上,在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陶器上,都有记事符号“刻画的意义至今尚未阐明,但无疑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如花押或族徽之类。”岩画中的记事符号较之陶器更加丰富,如内蒙古磴口县托林沟岩畔上有一幅图画,左边是一个类人形,往右依次为
等符号。在磴口县额勒斯泰沟有一幅岩画,上面有
四个符号,而且上下排列着,可能是四个符号联系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由此分析可能具有文字的性质。符号记事的出现,表明人类已接近文明的大门了。
二、中国岩画功能概说
?2.传达宗教感情的神灵崇拜图像
原始岩画的形象更多的是具有巫术意义。原始人类囿于自己的世界观,以不同于文明人的思维方式去感知周围的事物。对于动植物的生命现象以及大自然的运行变化,他们认为皆有神灵指使。原始社会普遍流行的万物有灵的观念,演变出许多神灵崇拜的图像来。最初的崇拜物是动物,当人还没有成为人的时候,是与动物混杂的,待脱离动物界而成为人的时候,是在动物包围之中的。人起初并不认识自身,也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对于动物倒是充满了好奇心乃至敬畏。因为动物具备人所不具备的奇异本领,如鸟在天上飞,鱼在水中游,蛇无足而能迅速爬行,虎豹的凶猛等等。人们对这些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想具备这些本领但又不可得,因此便产生
迷信、崇拜,岩画中许多单个动物的形象,或许就有崇拜的意义。
二、中国岩画功能概说
?2.传达宗教感情的神灵崇拜图像
当人在自然中的位置逐渐提高之后,人的自身力量也逐渐被认识了,于是才慢慢显示出人的价值,并开始出现对人的崇拜。崇拜的对象就是经验丰富的长者、聪明能干的部落酋长,装神弄鬼的巫师。这些特殊人物在当时人们心目中就是神,因为他们有超凡的本领。中国自古就把有特殊本领或有特殊贡献的人尊奉为神。神农氏、隧人氏、有巢氏等被奉为神,就是因宁夏贺兰山人面纹
为他们在种植谷物、钻木取火、构筑房屋等方面有重大贡献。至于巫师,由于他们身披兽皮,证实了一种幻觉,认为他在一种手拿牛尾,头戴鸟羽,跳起各种模拟舞蹈,暗特殊意义上便是图腾动物,便是示沟通人神的关系,是很容易被当作神的。氏族的化身。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代表氏族的巫师,在举行繁殖仪式的时候,巫师或术士本身便是最早的神。”
将自己化装成图腾动物;这种风俗又帮助
二、中国岩画功能概说
2.传达宗教感情的神灵崇拜图像
岩画中的人面形,往往重复出现几种式样,按照大体轮廓至少可分五个类型:正圆形、椭圆形、方形、心形、上圆下直形。从面部特征看,有骷髅形、人面形、猴面形、鬼面形。总的特征是以人面为基础,以人的五官为基本要素。这类图像多刻在深山幽谷环境僻静之处,如内蒙古磴口县默勒赫图沟附近山谷中的神灵图,那里深山峻岭,壁立千仞,平时山涧清泉,流水潺潺,十分幽静,到了雨季,山
岩画中的人面形
内蒙古桌子山神灵图像
洪咆哮,震天动地,威胁着人畜的安全。在这里刻划神灵图,意在祈求神灵保佑。又如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后旗大坝口东侧山坡上约十米高的紫褐色巨石岩面上,磨刻了许多人头形,线条粗约2厘米,断面呈U形,形象大小不等,长相各异。有的头顶上有芒状物,有的头四周长有花瓣状物,有的在大圆圈内刻了两只圆眼睛和一只月牙形嘴巴,均不见耳朵。大坝口两侧山峰对峙,沟口狭窄,内有清泉流出,外与其它水源汇合,这种环境容易引起人们神秘的遐想。
二、中国岩画功能概说
?2.传达宗教感情的神灵崇拜图像
在对天神的崇拜中,日月星辰、风雨雷电都是人们崇拜的对象。特别是对太阳神,因为太阳与人的关系最密切,太阳给人以温暖,给动植物以生存条件,日出日落,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在原始人看来可能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内蒙古地区磴口县格尔敖包沟拜日岩在起作用,拜日曾经成为全球各地原画
始先民共同的宗教仪式,绝不是偶然的。在我国内蒙古狼山地区磴口县格尔敖包沟刻有一幅拜日图,一个人双手合十举过头顶,跪地朝着高悬太空的太阳顶礼膜拜。在云南沧源第七地点四区画有太阳和羽人。太阳光芒四射,面对太阳有一巨人手持弓箭。这是云南先民心目中的太阳神。
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太阳纹》
二、中国岩画功能概说
崇江拜苏图省》连云港将军崖《稷神?2.传达宗教感情的神灵崇拜图像
当人类进入农耕阶段以后,人们开始过定居生活,对土地和谷物的依赖更加严重。人们对某物的依赖性越大,则对该物的迷信就越深,信仰
也就越虔诚。于是,谷物神便应运而生。在今江苏省连云港将军崖南口,有一弧形巨石,上刻有星相图和植物身人面形。前者与天体崇拜有关,后者则疑为谷物神崇拜的记录。这组植物身人面形共十面,阴线刻成,刻痕断面呈U形,深约1厘米,宽度在2至3厘米之间,线条粗深圆滑,全无金属加工痕迹,估计是用石器磨刻成的。十个人面形大小不等,最大的一面高90厘米,宽110厘米,最小的仅高18厘米、宽16厘米。最大的人面形作老妪模样,双目眯成鱼形,额头刻菱形双圈纹饰带,额头两边各有一缕发辫形装饰,脸颊口鼻部位刻以交叉网状线条,颇似鲸面。余九面双目皆成圆球状,脸上亦布满网状纹,十个人面形与地上草状物相连,均无耳朵,犹如植物结出来的果实。人面与植物相连,说明与植物崇拜有关,就像人面兽身与动物崇拜有关一样。人面表示神灵。
二、中国岩画功能概说
2.传达宗教感情的神灵崇拜图像
据考古发掘的实物证明,北方原始民族最早种植的谷物是稷(又称谷子或小米)。在山东北辛文化遗址中,在西安半坡原始遗址中都发现了谷粒化石。连云港古属东夷少昊氏鸟图腾氏族活动之域,周代为剡国所辖,汉属东海郡,地处边远,交通不便,人迹稀少,人民生活十分困苦,更希望谷物神给人以幸福。谷物何以会春青而秋黄,何以会丰歉不均?大概都是稷神在作怪吧。在原始人看来,谷物也同人一样,有生命、有思想、有父母、有子女,一代传一代。人面与植物连成一体,脸上又布满植物状纹饰,显然,是把植物人格化了。九面小人头绕一面大人头,俨然一个大家族的子孙围着一位老祖母。中国以农治国,祭祀稷神的风习一直流传下来。在周朝来说,他们把稷加以神化,尊奉为自己的始祖,每年春秋祭天的时候,都要同时举行祭祀稷神的活动。把祭后稷与祭上帝看得同等重要。稷字先秦大篆写作
,乃
是禾(谷物)、田(土地)、人(人格神)组合而成的,保留了稷神的本来面貌。将军崖人面形象图,正是禾田神三位一体的形象记录,是稷神的形象化。中国岩画描写稷神的,目前只发现这一幅,所以特别值得珍视。对于这幅岩画,在中国学术界还存在分歧,多数学者认为与原始农业有关,也有人认为是商代杀人祭天的记录,还有人认为江苏省连云港将军崖《稷神崇拜图》
那些近似植物状的纹饰,不过是太阳的光芒而已。
二、中国岩画功能概说
?3.寄托生活理想的生殖崇拜图画
生殖崇拜,是原始社会普遍流行的一种风习。它是原始先民追求生活幸福、希望事业兴旺发达的一种表示。所谓生殖崇拜,就是对生物界繁殖能力的一种赞美和向往。赞美的方式大多是赤裸裸的。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是夸张生殖器、乳房、臀部等与生殖
岩画中的生殖崇拜图
有关的部位。岩画中有不少是直接画男女性交、人兽杂交、牲畜交配的。这种岩画在内蒙阴山所见最多。如画一持弓男子,其生殖器挺直,长如小臂。这显然是对男性健美、勇武的一种赞美。又如把舞者的姿式画成正面蛙式,故意显露生殖器部位。画雄兽多把生殖器画得很长,有的简直与小腿无别。原始社会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各种变化、灾害,缺乏抵御能力,多生便成为人们传宗接代抵新疆呼图壁《生殖崇拜图》
抗外界侵害的重要手段。
二、中国岩画功能概说
?3.寄托生活理想的生殖崇拜图画
岩画中的蹄印与手印复制图
在岩画中还有一种表达生殖崇拜的方式,就是连成片的兽蹄印迹和人的足印迹。目前在我国内蒙狼山地区、乌兰察布草原、宁夏贺兰口、江苏连云港、青海湖附近,都发现不少兽蹄印迹岩画。对这些图像的解释目前尚有分歧,一种意见认为是表示女阴,另一种意见认为表示祈求牲畜繁殖兴旺的符号。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
新疆昆仑山羊与手印
道理,因为到目前为止,在北美印第安人和中国北方草原的人们中仍流行着这两种崇拜方式。
二、中国岩画功能概说
4.宣泄娱乐情绪的舞蹈图画
原始舞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岩画上也有生动的记录。舞蹈按内容分主要有自娱、娱神两项。属于自娱性的有模拟动物的狩猎舞,为祝贺战争胜利的庆功舞,有表达喜悦心情的集体踏舞以及可以引诱异性的性爱舞等。属于娱神和媚神的有祭祀和祈祷性的舞蹈,按形式分有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徒手舞、持物舞。
二、中国岩画功能概说
4.宣泄娱乐情绪的舞蹈图画
娱神、媚神舞。在内蒙古磴口县格和撒拉石壁上有一幅舞蹈图,其中一人站在一旁操兽尾而舞,另三人扮作鸟兽形,双臂模拟鸟翅,作振翼欲飞之状,臀下饰尾,双腿叉开,足尖朝外摇摆而舞。更引人注意的是,舞场中有一人被杀,身首异处,显然是杀人祭天的写照。
广西宁明花山崖壁画了。在面向急流的陡峭崖壁上,画了上千个蛙形舞蹈形象,最大的将近三米。这些被认为是战国至汉代时骆越人的岩画,系用赭石画成。形象被分成若干组,每组差不多都以一位酋长式的大人物为中心。大人物多佩环手刀和剑,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焊接机器人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 大班个案分析
- 教案:物理试卷
- 六年级下册品德书全教学课件教学
- 玉溪师范学院《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玉溪师范学院《实变函数》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收到以物抵债的设备账务处理实例-做账实操
- 项目临建工程施工方案
- 泰州市2016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
- HRSSC与数字化驱动三支柱转型 -舜宇集团HRSSC数字化与三支柱转型实践
- MOOC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糖尿病肌电图
- 计算机操作员(五级)理论考试题库(浓缩300题)
- 化验室岗位培训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单元作业设计
- 多用户预编码
- 初三家长培训
- (高清版)DZT 0282-2015 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
- (高清版)DZT 0303-2017 地质遗迹调查规范
- 空调维保项目进度保障计划
- 污水管网施工-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