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回顾与展望——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进展主要内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展望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一)西方1、城市空间研究的萌芽时期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建筑师希波丹姆(Hippodamus)从古希腊哲学追求秩序和美的传统出发,提出了一种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城市广场和公共建筑群相间分布的城市布局结构,并在实践中作为一种典范得到了广泛应用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维特鲁威(Vitruvius)在他的《建筑十书》构想一种有利于军事防御的类似蛛网式的八角型的理想城市结构。
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费拉锐特(Felaruti)、斯卡莫齐等西方学者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的结构模式,进一步深化了早期理想城市的探索,推动了规划实践的发展。◆这一时期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均以神权、君权思想为依托,强调以宗祠、王府、市场等为核心的空间结构布局以及规整化、理想化的静态结构形态。
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工业革命引发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剧烈振荡,使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开始了系统化、理论化探索的新局面。参考西德规划学者阿伯斯(G.Albers)的观点,将整个近现代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研究划分为19世纪末以前的形体化模式发展阶段;20世纪初起至50年代的功能化模式发展阶段;60年代后的人文化、连续化发展阶段。2、19世纪末以前的形体化模式发展阶段
◆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欧文、傅立叶从社会改良的愿望出发,提出了独立自足的“新协和村”式的市镇模式,试图以此拯救日益腐朽、衰败的城市,但因不切实际而招致失败。
◆新古典主义形体规划:在资本主义城市工商业的推动下,着眼于城市形态改造,倡导城市结构宏敞、壮美。其中以奥斯曼(Hanssmann)主持的巴黎改造方案,本汉姆(H.Bunham)主持旧金山、克里夫兰、芝加哥等城市治理规划以及维也纳建筑师西特(Sitte)提出的城市空间的视觉艺术原则等最为典范。◆历史局限性:由于规划的所谓“虚荣”和建筑体态的混乱等局限,该时期的研究与认识仍然无法正确反映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正确方向,更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与发展。
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3、20世纪初至50年代的功能化模式发展阶段(1)城市结构功能规划思想逐渐成熟◆马塔(Y.Mata,1882)的带型城市模式与实践◆霍华德(E.Howard,1898)的田园城市
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戛涅(T.Garnier,1902)的工业城市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马塔(Y.Mata,1882)的带型城市,霍华德(E.Howard,1898)的田园城市,戛涅(T.Garnier,1902)的工业城市可看作是这一时期最具创造性的、最有突破性的新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盖迪斯(P.Geddes)《进化中的城市》(1915)◆恩温(R.Unwin)的卫星城市模式和大伦敦方案(1922)◆沙里宁(E.Saarinen,1918)的有机疏散理论及大赫尔辛基规划◆格里芬(Griftin,1930)的堪培拉生态城市方案◆米留庭(A.Milntin,1930)的带状城市结构与斯大林格勒方案
上述理论研究与规划设计实践引向新的境界。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2)传统的城市形体规划模式更为强调功能合理的基本原则受“功能合理至上”新建筑运动的影响,传统形体规划领域出现了以现代形体技术手法探求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大城市的形体结构模式。
◆勒.柯布西埃(LeCorbusier,1922):1922发表《明日的城市》,1925年提出“巴黎中心区改建方案”,1933年推出“光辉城市”模式,重拾形体结构主义的大旗,强调用现代技术手段引导城市集中式发展及空间垂直伸展与空间开敞布局相结合的理念。
◆1933年的《雅典宪章》:作为一项政策性的引导措施,使柯氏的思想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弘扬和传播。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3)城市结构解释性模式的异军突起◆社会生态学: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以帕克(E.Park)和沃恩(L.Writh)为首的美国芝加哥学派从城市社会生态学角度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1925年该学派伯吉斯(W.Burgess)提出同心圆结构模式,1936年霍伊特(H.Hoyt)提出扇形模式,1945年哈里斯(D.Harris)和乌尔曼(E.L.Ullman)提出的多核心模式,并称为三大经典模式。另外还有狄更斯的历史地带模式,艾尼克森的折衷构造模式。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
◆土地经济学:1903年赫德(M.Hard)提出的城市土地价值依据交通通达性的轴线模式,1925年黑格(M.Harg)提出的城市土地利用形态的地租决定理论等等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50年代以后,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在高科技的推动下,技术主义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出现了一股主要以现代建筑技术和交通技术、通讯技术为依托的新的城市空间结构的规划设计◆美国建筑师弗里德曼(YFriedman)的装配式城市
◆富勒(BFuller)以及菊川清川设计的,可容纳50~100万人口的海上漂浮城市◆索莱尔(PSolerl)的仿生城市
◆原苏联建筑师设计的梁墙式架空城市,以及倒三角垂直结构城市,
◆库克(PCook1964)设想的抽斗状插入式城市◆罗恩•赫伦(RHerron,1964)设计的行走式城市这些设计思想都是以关注人类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企图以现代科技来解决当代大都市的种种危机,表达了当代建筑师、规划师对城市未来趋势乃是人类命运走向的忧患情结。
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4、60年代以后的人文化、联系化模式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90年代,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入信息化对人类聚居行为、生态环境可能的影响方面,在文化价值、生态耦合及人类体验等更深层次上关注城市文脉的连续以及空间结构的梳理。(1)后现代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和实践后现代社会的高科技发展对城市空间的冲击造成的诸如情感真空、环境破坏、文化缺失断层等诸多方面的可怕后果引发了现代城市规划工作者的关注和忧虑,形成了以人文化、连续化为主旨的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理论创新Team10提出的“簇形”城市结构模式以及在其影响下的凯文.林奇(K.Lynch,1959)的城市意象感知分析模式、亚历山大(C.Alexander)的半网络城市、雅各布(V.Jacobs,1961)的城市交织功能、杜克塞亚迪斯(Doxiadis,1972)的动态城市、麦克哈格(L.Mcharg,1969)的自然生态城市、罗尔(C.Rowe,1975)的拼贴城市、列波帕特(A.Poporti,1975)的多元文化城市等◆规划实践呼应上述理论探索,城市规划实践中出现了弹性化城市空间及多元化城市空间的倾向,如伦敦的反磁力结构方案,华盛顿的放射长廊结构及莫斯科、东京的多中心复合结构等;
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同时,强调对城市内部各功能进行重新分化和整合的微观层面的优化设计,如工业、科技园区的设计,城市副中心及步行系统的设计等。所有这些为检验理论模式的科学性、合理性提供了深入考察的实验基地。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二)中国1、古代规划思想的萌芽
◆
《周礼·考工记》:中国古代很早已开始有城市空间规划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提出了较为详细的城市建设技术规章“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免朝后市,市朝一夫……”被认为是中国古典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基本规范,并因此影响了整个中国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格局,特别是元大都以及以后的都城建设,是中国传统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红线”。◆《管子·大匡》:“凡士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
2、古代规划思想的停滞时期
自《周礼·考工记》和《管子·大匡》之后,中国古代城市长期处于较为封闭状态,城市的功能和结构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传统城市的发展主要是作为中央集权王城政治统治的各级行政中心,再加之长期受封建礼制政治思想和儒教传统文化的熏陶,普遍存在一种崇尚天法地、追求尊卑的布局倾向,长期以来一直呈现一种较为统一的风格。这一时期的城市发展基本是传承了《周礼·考工记》的礼制风格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雏形城市
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古典城市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中期传统城市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中期传统城市曹魏邺城、南朝建康城、北魏洛阳城是南北朝礼制风格逐渐明晰的三个里程碑城市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中期传统城市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中期传统城市◆中期传统城市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中期传统城市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后期传统城市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后期传统城市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后期传统城市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后期传统城市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后期传统城市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
3、近代规划思想的“双重身份”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映在城市空间结构上,呈现出中国特定的复杂二独具的特征。◆租借地城市和商埠城市的租界区用地规模急剧扩大,城市功能要素内容和城市结构形式上都已完全呈现出资本主义城市的典型特征。如青岛、哈尔滨、香港、大连等城市。◆商埠城市的华界城区和中国近代工矿城市也迅速发展,并在相当部分城市出现了有规划的近代化的民族“新市区”运动。如上海、南京等城市。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4、建国后的迅速发展时期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城市发展迅速,城市空间结构得到突破,人们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慢慢起步,但总体来看,仍然是起步晚、水平低,主要表现如下:①、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仍处在对西方学说和理论模式的介绍、引进阶段,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切合实际的理论探索与模式抉择的前瞻性研究略显不足。②、研究体系与学科上,仍然局限在传统的地理学、规划学、建筑学单兵作战的单学科阶段,传统的生产力布局研究方法,以及地域空间要素的研究方法仍然占主体,对各学科串插,融合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局面尚未真正形成。③、研究视角上,过多受西方理论学说思潮的影响,而忽视对本国实际情况的真正关注。④、研究的方法上,现象描述法、模式总结法、历史归纳法、以及形态分析法较为多见,但演绎法,思辩法,对比法等运用较少,相互之间的衔接与融合欠深入,而更为欠缺的是站在对立统一的立场高度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进行跨学科、跨门类的探讨(涉及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社会人文科学),既有结构形态的现象层面的研究,又深入其深层结构进行机制层面研究的综合性研究更为鲜见。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4、建国后的迅速发展时期我国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董鉴泓的《中国城市建设史》(1982),傅崇兰的《中国运河城市史》(1985),叶骁军的《中国都城发展史》(1987),俞伟超的《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阶段性》(1985)等,从中国古代城市的发育机制、结构形态以及与政治、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等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但限于成书时间早、各相关研究成果不足等原因,对许多问题尚未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这一局面直到八十年代后期稍有改观。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武进及胡俊的博士论文,《中国城市形态》(1990)以及《中国城市:模式与演进》(1994)分别从纵横两个角度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城市空间结构从形态、特征到演化机制的问题,给人以启发和感悟。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学术回顾相关的研究还有:吴良镛的《历史文化各领域的规划结构》(1983)、邹德慈的《汽车时代的空间结构》(1987)、陶松龄的《城市问题与城市结构》(1990)、朱锡金的《城市结构活性》(1987)等。此外,一批城市地理学的著作也表现了对城市空间结构问题的关注,如南京大学的宋家泰、崔功豪,北京大学的周一星、华东师大的宁越敏等也在其各自的著作中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机制以及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城市经济等关系问题予以一定程度地涉及和讨论,反映了这一领域学术上的成就。最新研究成果中要数东南大学段进的《城市空间发展论》(1999),以及南京大学张京祥的《城镇群体空间组合研究》(1999),其涉及面和覆盖面广,多学科综合性强,从深层结构到外部形态,从宏观结构到微观形态,从城市实体到区域群体,从经济空间到生态空间,从空间发展到经济人文发展等问题都有一定深度的阐述。(一)新背景与新发展1、信息化以发达国家为中心,正在兴起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我国也不例外。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电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目前居第二,仅次于美国。2000年全国电讯运营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4%,信息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值在10%以上。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00年底,中国内地上网用户已突破2000万户,成为继美、日之后的第三大互联网用户国。同时,覆盖全国的多有省会城市和70%以上县市,总长达8万公里,由48条光缆干线组成的“八横八纵”光缆干线网业于2000年全部竣工投产。
二、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发展趋势二、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发展趋势信息及其网络已渗透到城市生产、生活、交通、游憩等各个领域,通过对产业区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而实现城市的空间结构的演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城市呈现区域化的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中心城市功能与地位不断加强,并朝着多中心发展。◆信息技术使城市内部功能结构发生转变,使城市内部混合的现象逐渐增多。(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混合,工业用地与商业用地的兼容,流通领域与生产领域边界的模糊)◆信息技术致使信息科技园、软件园兴起。二、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发展趋势2、全球化全球化正在成为最重要的时代特征之一,世界各地城市首当其冲,主动或被动地参与了全球化进程。日渐完善的生产、市场、金融、服务、文化和政治等全球体系逐步在空间上将全球各个城市相连。新劳动地域分工对全球城市起着支配作用,管理/控制-研究/开发-生产/装配三个基本层面的空间配置已不再受国界的局限。自改革开放以来,外国直接投资进入了高速增长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已在我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35万家,合同资金额超过6323亿美元,已连续6年成为第二达国际直接投资东道国,截至2001年底,在世界500强中,除少数跨国公司因为我国限制外资进入某些行业而不能投资外,几乎都在我国进行了投资。二、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发展趋势全球化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有:◆全球化推动新的城市体系形成(全球城市体系形成;世界城市主宰全球经济;大都市地区发展更具活力;城市极化作用增强;经济活动全球扩散)◆经济全球化推动城市分工从水平结构向垂直结构演变◆金融、某些生产性服务业和跨国公司总部向中心商务区集聚,中心商务区作为全球城市的管理中枢进一步强化。◆全球化使得第二产业内部含有决策和销售的部门与生产车间分离◆城市出现非均衡增长,门户城市和地区发展加快◆出口加工区作为促进加工贸易的载体,成为我国城市新的空间现象。◆保税区作为促进国际贸易的重要手段开始在我国兴起。二、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发展趋势3、知识经济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抢占高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磨床操作知识》课件
- 工业机器人模拟题含参考答案
- 养老院老人生活娱乐活动组织人员管理制度
- 养老院老人家属沟通联系制度
- 《离散PID控制器》课件
- 2024年水电工程绿化养护合同范本3篇
- 授权委托书保证协议书(2篇)
- 《人力资源考核手册》课件
- 2025年齐齐哈尔货运从业资格仿真考题
- 2025年宣城道路货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完整
-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广州初中地理七年级期末模拟卷1
- 护理亮点工作展示
- 2024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 2024年非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试题及答案
- 《妇产科学》课件-15.3绝经综合征
- 《营销管理与分析》课件
- 挖机承包土地开挖合同2024年
- DB14-T 2862-2023 柿树容器大苗培育技术规程
- 2024年湖南省中考英语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
- 储能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