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与“和”的博弈——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八单元

第18课▲二战后的广岛。

爆炸顷刻间产生30万度的高温和时速60千米的强烈冲击波。广岛市中心约12平方千米几乎夷为平地。全市76328幢建筑物中全部被毁,22178幢半毁。

原子弹造成死亡,伤。又有大量人死于核子尘埃放射引起的癌症。怀孕的母亲亦因为放射而出现流产,部分初生婴儿畸形发育……触目惊心的数字核武器酿成的悲剧▲美国U-2侦察机在古巴上空拍摄照片

1962年在古巴上空发现中程弹道导弹,每枚导弹携带的核弹头威力比广岛原子弹大30倍。核危机为何再度上演?国际和平如何守护?壹“和”裂变,“核”积聚冷战与两极格局1.直接原因:共同敌人消灭,同盟基础消失▲二战诺曼底登陆示意图。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提出开辟第二战场,美英由于利益考虑一再拖延,最终于1944年开辟第二战场。

战时矛盾已露端倪!一.“和”裂变,“核”积聚(一)冷战起源冷战

即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2.根本原因:美苏国家利益、国家战略冲突

美国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与苏联争权夺利的“自私自利”的帝国主义国家,相反,它把自己看成是苏联侵略行为的无辜受害者,把与苏联的斗争描绘成“善与恶之间的一场拯救世界的斗争”。——李青《浅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道义因素》道义因素(称霸合理化)全球扩张战略综合国力(称霸可能性)布雷顿森林体系:35美元=1盎司黄金▲战后美国在海外建立的军事基地一.“和”裂变,“核”积聚(一)冷战起源2.根本原因:美苏国家利益、国家战略冲突

阅读教材109页“学思之窗”思考斯大林为什么认为“波兰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二战后波兰领土变迁示意图▲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保障国家安全战略西部边界缺乏天然屏障,历次外敌入侵畅通无阻。严守边境局部扩张视波兰为领土防御“安全地带”。一.“和”裂变,“核”积聚(一)冷战起源3.思想原因:美苏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对立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自由主义资本主义项目美国苏联意识形态自由主义(自由、人权)共产主义(民主)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体系自由竞争的经济体系政府主导的经济体系政党制度两党制一党制实质解释美苏对峙理论先导思想基础解释旗帜一.“和”裂变,“核”积聚(一)冷战起源“冷战思维”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之间的大陆上垂下了一道铁幕,这道铁幕的后面,是中欧和东欧过去的一些国家的首都华沙、柏林……所有这些著名的城市以及居住在这些城市周围的居民处在苏联势力范围——我必须这样称呼——之内,并且不仅受到苏联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和许多情况下日益为莫斯科所控制。

——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发表演说4.现实原因:他国干涉,推波助澜巴尔干半岛国家英国控制范围苏联控制范围罗马尼亚10%90%希腊90%(与美国一道)10%南斯拉夫50%50%匈牙利50%50%保加利亚25%75%1944年斯大林与丘吉尔对东欧的秘密划分:——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下)》整理均势政策,左右牵制一.“和”裂变,“核”积聚(一)冷战起源冷战

即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现实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共同敌人消灭同盟基础消失他国干涉推波助澜美苏国家利益国家战略冲突冷战的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思想原因美苏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对立一.“和”裂变,“核”积聚(一)冷战起源凯南电报诺维科夫报告1.政治对立

(凯南)电报中认为,为了求得安全,苏联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

——整理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遏制战略解析》

诺维科夫向莫斯科发回报告,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并正在把苏联作为战争的对象而准备未来的战争。

——整理自书110页“历史纵横”两份报告在措辞上有何共同点?

共同点:夸大其词,过分强调意识形态差异,互不信任,甚至以“自现预言”的方式“制造敌人”,体现了“冷战思维”。一.“和”裂变,“核”积聚(二)冷战发生凯南电报诺维科夫报告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杜鲁门主义1.政治对立“遏制政策”的前奏一.“和”裂变,“核”积聚(二)冷战发生

宣布世界已经分为两个对立的营垒,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发动冷战

由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予以回击美苏敌对互动马歇尔计划2.经济对抗▲西德官方海报《自由之路》▲东德官方海报《停止你的表演》控制西欧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离间苏联东欧遏制共产主义欧洲复兴计划

右侧两张海报反映时人对马歇尔计划的态度。观察海报,解读海报的含义。(提供角度:画面内容、作者意图、读者反应)一.“和”裂变,“核”积聚(二)冷战发生马歇尔计划2.经济对抗▲西德官方海报《自由之路》“自由之路”EuropeanRecoveryProgramme(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画面内容——欧洲复兴

前途光明作者意图——支持马歇尔计划读者反应——接纳美国援助

右侧两张海报反映时人对马歇尔计划的态度。观察海报,解读海报的含义。(提供角度:画面内容、作者意图、读者反应)一.“和”裂变,“核”积聚(二)冷战发生马歇尔计划2.经济对抗▲东德官方海报《停止你的表演》马歇尔计划我们的口号是:停止你的表演一.“和”裂变,“核”积聚(二)冷战发生画面内容——美国阴谋

包藏祸心作者意图——怀疑马歇尔计划读者反应——反对美国援助

右侧两张海报反映时人对马歇尔计划的态度。观察海报,解读海报的含义。(提供角度:画面内容、作者意图、读者反应)马歇尔计划2.经济对抗《自由之路》海报名《停止你的表演》欧洲复兴前途光明画面内容美国阴谋包藏祸心支持马歇尔计划作者意图怀疑马歇尔计划接纳美国援助读者反应反对美国援助联邦德国/西德发行地民主德国/东德联邦德国成立民主德国成立德国分裂

立场不同边缘地带→欧亚大陆→控制世界(斯皮克曼“边缘地带”地缘政治学说)一.“和”裂变,“核”积聚(二)冷战发生马歇尔计划2.经济对抗经济互助委员会控制西欧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离间苏联东欧遏制共产主义欧洲复兴计划美国——加强对西欧控制影响:西欧——促进经济恢复一.“和”裂变,“核”积聚(二)冷战发生1949年1月,苏联与东欧国家共同成立“经互会”,形成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1947年7月,苏联先后与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即“莫洛托夫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3.军事对峙1949年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美国核垄断。1945年美国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1956年苏联发射洲际导弹成功。1953-1960年艾森豪威尔推行“大规模报复”战略,美国开始大规模向海外部署核武器。核武器成为外交筹码,核军备竞赛愈演愈烈!标志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46年美国提出“巴鲁克计划”,维持美国核垄断,排除与苏联原子能合作。……一.“和”裂变,“核”积聚(二)冷战发生军事对峙经济对抗政治对立两极格局美苏以美为首资本主义阵营以苏为首社会主义阵营冷战地缘政治一.“和”裂变,“核”积聚(二)冷战发生冷战(斗争形式)两极格局(力量对比)产物加剧结合教材111页示意图,总结两极格局的特点。特点:不完全

不对称雅尔塔体系(基本框架)集中体现体现构成构成

据统计至1950年,

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是苏联3倍。

北约联盟加日本的财富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财富的4~5倍。▲“北约”与“华约”对峙示意图一.“和”裂变,“核”积聚(三)两极格局“核”对峙,“和”破灭?贰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形势导弹隐蔽性发射装置

古巴与美国本土相距仅217公里;

短程导弹仅2分钟可毁灭佛罗里达;

中程导弹仅5分钟可毁灭1/3国土……10.1410.22时间美国警告

苏联否认危机爆发▲美国U-2侦察机在古巴上空拍摄的照片▲古巴与美国距离示意图二.“核”对峙,“和”破灭?(一)冷战发展——以古巴导弹危机为例美苏协调

撤离导弹危机解除封锁古巴

核核对峙危机升级美国政府希望和平解决,但苏联必须从古巴撤走进攻性核武器。如美国做出不入侵古巴保证,并撤回美国舰队,苏联将撤走导弹。美国须以土耳其撤出导弹为交换条件。苏联在24小时内撤走进攻性武器。▲古巴导弹危机漫画二.“核”对峙,“和”破灭?(一)冷战发展——以古巴导弹危机为例形势10.1410.22时间美国警告

苏联否认危机爆发

阅读教材113页“问题探究”,思考何为“共同的立场(语言)”。

这种处理危机的方式使两个大国彼此对抗而不兵戎相见,双方都给对方留有余地,并努力探求解决危机的途径,避免冲突无限制升级。为冷战的基本特征之一。核威慑以核讹诈使对方让步核谈判惧怕相互毁灭而防止直接军事冲突“恐怖平衡”冷战的“自我控制机制”“核”对峙,“和”破灭?不尽然!二.“核”对峙,“和”破灭?(一)冷战发展——以古巴导弹危机为例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古巴导弹危机(1962)朝鲜战争(1950)越南战争(1955-1975)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仍有局部对抗,但世界规模的大战不再重演。与此同时世界发生深刻变化,多极力量成长……二.“核”对峙,“和”破灭?(一)冷战发展——以古巴导弹危机为例1.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只有欧洲联成一体,我们欧洲人才能使我们在几个世纪中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财富”重新发扬光大,并且重新给欧洲国家在世界经济和世界政治中占有一个席位。——整理自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语录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欧洲共同体(1967)欧洲经济共同体(1957)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日本进出口贸易总额统计表时间1955196019651970进出口贸易总额(亿美元)1585166.21382二.“核”对峙,“和”破灭?(二)多极趋势①欧共体成立②日本经济起飞,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太阳神塔象征日本经济崛起2.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波兹南事件(1956)▲布拉格之春(1968)

1965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有19个国家共产党代表参加的会议,中国、朝鲜、罗马尼亚等7个党拒绝参加。表明社会主义阵营已公开分裂。二.“核”对峙,“和”破灭?(二)多极趋势▲匈牙利事件(1956)大国主义与民族利己主义3.中国复兴二.“核”对峙,“和”破灭?(二)多极趋势▲“两弹一星”▲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

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4.第三世界崛起二.“核”对峙,“和”破灭?(二)多极趋势▲万隆会议(1955)▲不结盟运动(1961)①万隆会议②不结盟运动

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情况下举行的会议。

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万隆精神——倡导“团结、友谊、合作”国际关系的这些变化,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有利冲击……二.“核”对峙,“和”破灭?(二)多极趋势叁“核”阴霾,“和”启示两极格局的瓦解与反思三.“核”阴霾,“和”启示(一)两极格局的瓦解1979年

苏联入侵阿富汗

美国“战略防御计划”对峙缓和美苏多次会晤苏联从阿富汗撤军1987年《中导条约》签订中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