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_第1页
第十章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_第2页
第十章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_第3页
第十章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_第4页
第十章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第一节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一、对环境的价值认识1、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人类生存其间的自然环境是长期地质演化的结果,自然进化与生命的存在是地质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自然环境系统中的非人因素,都有自己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性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是一种多样性的统一2、环境价值(1)环境价值表现在其维持生命、维持生态平衡方面;(2)环境的经济价值(3)环境的美学价值(4)环境的科学文化价值二、从社会发展角度看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人类生产、消费和发展始终是以一定的自然、资源、环境为物质基础的。好的生态环境能表现出直接的经济效益三、从物质平衡角度看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环境经济学中有个著名的“库兹涅茨环境曲线”理论,其核心就是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所对应的环境质量状况: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环境质量可能不断下降和恶化,但到一定拐点,环境质量又可能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改善。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过程都显现了这一著名的曲线,而后通过整体规划以及对新型科技的更佳利用,有效降低了曲线峰值。1、库兹涅茨环境曲线”理论2、物质平衡理论由于物质流动关系的存在,外部不经济性是现代经济系统所固有的现象。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理论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1、早期的反思——《寂静的春天》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Karson)在潜心研究美国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种种危害之后,于1962年发表了环境保护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

2、一服清醒剂——《增长的极限》麻省理工学院D·梅多斯(Dennis·L·Meadows)为首的研究小组,针对长期流行于西方的高增长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于1972年提交了俱乐部成立后的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

3、全球的觉醒——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72年,来自世界11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汇聚一堂,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共同讨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问题。大会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宣布了3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4、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我们共同的未来》20世纪80年代伊始,联合国成立了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G·H·Brundland)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以制订长期的环境对策,帮助国际社会确立更加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委员会于1987年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经过充分论证的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三个共同:共同的问题、共同的挑战、共同的努力。

5、重要的里程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ECD)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共有183个国家的代表团和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到会讲话。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和《关于森林问题的框架声明》各国政府代表还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6、全球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第一届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全面审查和评价《21世纪议程》。把消除贫困列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8世纪西方工业革命开始19世纪关于林木的“可持续产量”研究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在工业城市发现酸雨20世纪初关于渔业的“可持续产量”研究20世纪30年代氟氯烃(CFCS)开始合成20世纪30-60年代公害事件不断在欧、美、日出现1962年美国科学家R.卡逊《寂静的春天》出版1970年4月22日,美国2000多万人上街游行,要求保护环境1972年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出版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成立1974年联合国人类住区会议在温哥华举行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CN)/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发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一词1981年美国布朗的《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出版1984年联合国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1985年UNEP组织缔结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1987年WCED公布《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一系列建议UNEP组织谈判并通过关于保护臭氧层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88年UNEP及世界气象组织(WMO)设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1989年69个国家的环境部长聚集荷兰,就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发表《诺德威克宣言》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28号决议,决定筹备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UNEP通过《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1992年生效)1990年UNCED第一次实质性筹备会议在内罗毕召开1991年世界银行、UNEP、联合国开发署(UNDP)设立“全球环境基金”(GEF)《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开始第一次谈判在北京召开的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通过《北京宣言》1992年UNCED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通过《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和《森林问题原则声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开放签字1993年《巴塞尔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第一次年会,评议《21世纪议程》的进展情况1994年《中国21世纪议程》发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蒙特利尔议定书》第六次缔约方会议,确定中国为1995年多边基金执委会成员1995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荒漠化公约》谈判结束,开放签字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类住区会议在伊斯坦布尔召开《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次缔约方会议通过《柏林授权》《巴塞尔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蒙特利尔议定书》、UNCSD等继续召开会议1997年联大第19次特别会议,对《21世纪议程》5年来的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议《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会议通过《京都议定书》1998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四次缔约方会议通过《布宜诺斯艾利斯行动计划》1999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在波恩召开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WECD,《我们共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一是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二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三是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不否定经济增长,尤其是穷国的经济增长,但需要重新审视如何推动和实现经济增长。要求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承认并要求在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中体现出自然资源的价值。以适宜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条件,强调“综合决策”和“公众参与”。(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公平发展高效发展多维发展(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持续性原则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人类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持续性原则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确定自身的消耗标准,而不是盲目地、过度地生产、消费。公平性原则公平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横向的代内公平——各国拥有按其本国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本国自然资源的主权,并确保在其管辖范围内或在其控制下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或地区;给世界各国以公平的发展权、公平的资源使用权,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消除贫困,消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状况。二是纵向的代际公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要给后代人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当代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发展和需求而损害后代人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共同性原则由于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决定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必须争取全球共同的配合行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人类要共同促进自身之间、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协调,这是人类共同的道义和责任。(4)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一)经济学理论

增长的极限理论知识经济理论(二)生态学理论

高效原理和谐原理自我调节原理(三)人口承载力理论(四)人地系统理论(五)资源永续利用理论(六)外部性理论(七)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八)三种生产理论

人的生产、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第三节可持续发展实践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1、生产过程生态化2、经济运行模式生态化3、消费方式的生态化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途径(一)循环经济/20110918/104784.shtml/v_show/id_XNTUxMzI4NjAw.html/v/b/92810356-2490118862.html背景18世纪末的地球20世纪末的地球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沿袭传统工业的发展模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经济社会将难以持续发展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指出生物界及人类所面临的危险我们同舟共济于一个地球、两个有限性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环境容量是有限的《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起源、定义及意义两个重要思源生态系统的循环

生态学把“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之间的完成的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的过程”,称之为“循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太阳能,进入动物的食物链网,草食性动物又为肉食性动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微生物能把所有的动植废物分解、消纳,并释放到环境,成为植物生长的养分,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经济发展的“宇宙飞船理论”

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这艘飞船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人们的经济还像过去那样不合理地开发资源和破坏环境,超过了地球的超载能力,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知识经济(KE)一种“无重量经济”(无量化经济)。通过知识流和信息流来整合、优化物质流与能量流,使之高效化、合理化的经济运行方式,实现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实现经济活动的知识化。循环经济(RE)一种“生态化经济”(减量化经济)。以高效、生态、循环和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以和谐的方式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两大未来经济趋势运用生态学规律,以资源的节约和反复利用为特征,力求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的经济运行模式。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现代汉语词典》国家发改委定义对比项目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别名开放经济封闭经济比喻牧童经济或牛仔经济“从摇篮到坟墓”太空经济或宇宙飞船经济“从摇篮到摇篮”基本特征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产出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指导思想机械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中国语)可持续发展观(世界语)前提假设资源供给是无限的,环境自净能力是无限的,自然环境是丰富的自由物品资源供给是有限的,环境自净能力是有限的,自然环境是稀缺的经济物品经济与生态的关系矛盾冲突:经济增长以生态破坏为代价和谐共生: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实现良性互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自然的主宰,人凌驾于自然之上人与自然是和谐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线性经济Vs循环经济开采生产产品消费废弃回收广义资源循环经济实质:循环经济按照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共生的原理来设计生产体系,将一个企业的废物或副产品,用作另一个企业的原料,通过废弃物交换和使用将不同企业联系在一起,形成“自然资源→产品→资源再生利用”的物质循环过程,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将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实质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当前资源约束矛盾的最佳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环境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意义基本原则和特点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输入端过程中输出端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原料套用、能量梯级利用、中水回用,可修复产品再利用等。要求物品完成使用的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基本原则:三“R”原则减量化应放在首位全过程都必须做到无毒化、无害化减量化原则企业要通过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或实施清洁生产,以减少单位产品生产所使用的原料、能量和污染物的排放,倡导产品小型化、轻量化,产品的包装应俭朴而不豪华。要求人们改变消费至上的生活方式,变过度消费为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倡导人们追求崇尚环境友好的高质量的生活方式,选购包装简单、耐用和可循环使用的物品等。生产中消费中清洁生产现场再使用原则希望人们能够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以多种方式地延长使用所购买的东西,而不是用过一次就废弃。零配件统一标准,使产品更容易修复;产品设计开始,研究零件的可拆性和重复利用性。注重产品的服务价值,即产品的使用功能放在产品开发的首位。再循环原则(又称资源化原则)原级资源化方式将消费者遗弃的废弃物资源化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如塑料、纸制品等。两种方式再生纸次级资源化方式将废弃物作为原料之一生产其他类型的新产品。上海世博会人行道路采用由废渣、废玻璃制作成的地砖进行铺设特点新的系统观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新的经济观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经济活动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新的价值观特点自然环境,不仅是“取料场”和“垃圾场”,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科学技术,不仅要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也要考虑其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人类发展,不仅要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新的生产观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新的消费观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实施的层面及基本模式实施的三个层面社会区域企业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区循环型社会造纸厂污水处理杭州市临江工业园区企业层面单个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是在清洁生产基础之上,通过使用生态经济效益理念设计整个生产体系和生产过程而得以实现。生态企业资源产品原料产品消费领域废弃物废物处理区域层面生态工业园区是在区域层面上通过废弃物交换建立的生态产业链,是在企业群体之间实施循环经济的典型代表。资源消费领域B企业原料产品废弃物产品废弃物……C企业原料产品废弃物……火力发电厂煤炭工业用水海水淡化废水处理海水或中水回用电力输出煤灰水泥生产和新型建筑材料除尘渣生产石膏板脱SO2CO2减排石灰石CaCO3余热利用以火力发电厂为例社会层面培育绿色消费市场和发展资源回收产业。资源生产领域产品消费领域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的社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基本模式杜邦模式——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即通过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延长生产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产品设计资源化、再利用产品废品废料下一企业的原料①资源最佳利用原则②能源消耗最小原则③防止污染原则①采用清洁生产技术②采用污染治理技术①提高产品的耐用性②建立产品回收体系③循环利用原则①深埋②焚烧企业内部一级循环模式零废物、零排放化学制造业的龙头老大;世界上第一家以“将废物和排放物降低为零”作为奋斗目标的大公司;创造性地把3R原则发展成为与化学工业实际相结合的“3R制造法”,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以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杜邦公司美国总部杜邦化学公司杜邦化学公司1990年,杜邦宣布了到2010年的可持续发展四大目标:公司总收入的25%来自可再生资源;以1990年为基数,将全球工厂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65%;将能源消耗控制在1990年的水平;所消耗能源的10%来自可再生资源。2006年9月,公司上述四大目标提前完成。2006年11月,杜邦公司发布201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减少杜邦经营活动给环境留下的痕迹。杜邦化学公司在提高环境效益产品方面的研发投入增加一倍;遏制温室气体效应,提供新产品,为客户和消费者减少相当于4000万吨以上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把来自于采用非耗竭性资源的收入翻一番,达到80亿美元以上;把来自于采用非耗竭性资源的收入翻一番,达到80亿美元以上;至少研发出1000种新产品或服务,使全球民众的生活更加安全。2015年市场目标杜邦化学公司针对温室气体排放,在2004年的基础上,再减少15%以上的排放量;在未来10年里,将杜邦公司在淡水资源紧张地区生产设施的水消耗量减低30%以上,在其他地区的生产设施使水消耗量持平;保证杜邦的每一部车辆,都采用提高燃油效率和使用矿物燃料替代产品的先进技术;以2004年为基准,将空气致癌物排放量再减低50%以上;确保全球的生产设施,就环境管理目标和系统的有效性,全部通过独立的第三方论证。2015年环境目标工业园区模式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工厂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热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业生态园区。企业1企业3企业4共生关系企业2核心体共生型生态工业园典型——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卡伦堡是一个仅有2万居民的工业小城市,位于哥本哈根以西大约100km的北海之滨,在北半球这个纬度上是冬季少数不冻港之一。该园区以发电厂、炼油厂、生物工程公司、石膏材料公司和供热公司五个公司为核心,通过贸易的方式把其它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生产原料,建立工业共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阿斯耐斯瓦尔盖发电厂丹麦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发电能力为150万千瓦,最初用燃油(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改用煤炭,雇佣600名职工。典型——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发电厂斯塔朵尔炼油厂丹麦最大的炼油厂,年产量超过300万吨,有职工250人。卡伦堡市政府(热电厂)使用热电厂出售的蒸汽给全市远距供暖。典型——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酶制剂生产厂挪伏·挪尔迪斯克生物工程公司丹麦最大的生物工程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酶和胰岛素生产厂家之一。设在卡伦堡的工厂是该公司最大的工厂,员工达1200人。石膏厂吉普洛克石膏材料公司一家瑞典公司,卡伦堡的工厂年产1400万平方米石膏建筑板材,175名员工。企业名称原材料产品废弃物/副产品石膏厂石膏石膏板微生物公司污泥土壤发电站可燃气、煤、冷却水热、电石膏、粉煤灰、硫代物炼油厂原油成品油可燃气制药厂土豆粉玉米淀粉胰岛素等药品废渣、废水、酵母废物处理公司三废电、可燃废物市政府水、电、热服务石膏、污泥典型——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典型——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62梯索湖斯塔朵尔炼油厂阿斯耐斯瓦尔盖发电厂挪伏·挪尔迪斯克生物工程公司吉普洛克石膏材料公司水水水燃气冷却水废水蒸汽蒸汽养殖厂热水远距供热取暖热量燃气蒸汽/石膏混凝土筑路等炉灰燃气克米拉硫酸钙厂硫农场淤泥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企业间主要废料交换流程示意图供热公司典型——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经济效益每年1000万美元20年期间的总投资为6000万美元环境效益减少资源消耗:每年节水600万m3、石油4.5万t,煤炭1.5万t;减少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排放和污染:每年减少二氧化碳17.5万t,二氧化硫1.02万t;废物重新利用:每年13万t炉灰(用于筑路)、4500t硫(用于生产硫酸)、9万t石膏、1440t氮和600t磷。每年,废物处理公司可获得:11.3万吨报纸——经过质检后出售;1.7万吨碎石与混凝土——压缩和分类后用于不同类型地面;11.5万吨花园/公园的废弃物——用于区域土壤的改善;1.4万吨铁和金属——清洗后出售再利用;1.18万吨玻璃和瓶子——出售给玻璃生产企业。

卡伦堡每年可节约资金150万美元左右,目前已累计节约资金7000万到1亿美元左右。废物利用典型——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典型——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透过卡伦堡共生系统共生系统的形成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是在商业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所有企业都从中得到了好处。每一种“废料”供货都是伙伴之间独立、私下达成的交易。交换服从于市场规律,运用了许多种方式:有直接销售,以货易货,甚至友好的协作交换。共生体系的成功广泛地建筑在不同伙伴之间的已有信任关系基础上。卡伦堡是个小城市,大家都相互认识。这种亲近关系使有关企业间的各个层次的日常接触都非常容易。卡伦堡共生体系的特征是几个既不同又能互补的大企业相邻。要在其他地方复制这样一个共生系统,需要鼓励某些“企业混合”,使之有利于废料和资源的交换。123从1993年以来,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和总统可持续发展理事会(PCSD)的支持下,美国的一些生态工业园区项目应运而生,涉及到生物能源的开发、废物处理、清洁工业、固体和液体废物的再循环等多个方面。目前,美国已有超过20个生态工业园区,并各具特色。其他典型模式虚拟生态工业园区模式代表——美国Brownsville生态工业园区它通过建立计算机模型和数据库,在计算机上建立起成员间的物料或能量联系,然后再在现实中通过供需合同加以实施;可以构建复杂和多样的产业链,确保系统较好的的柔性;减少了新建生态工业园的资金投入和工厂搬迁带来的投入;其缺点是可能要承担较高的运输费用。德国DSD——回收再利用体系

从1991年德国的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运转以来,3000万吨的包装材料得到了回收利用,仅1998年一年,回收量就达560万吨。人均包装材料消耗量由97.4kg降低到82kg,降低了13.4%。购买运输商代理商生产商批发商居民产品DSD政府黄色塑料袋交费绿点标志上门回收监管反馈德国DSD废弃物回收系统原理图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2000年,日本把建立循环型社会提升为基本国策,其资源再生系统由三个子系统形成:废物回收系统,废物拆解、利用系统以及无害化处理系统。一、建立起完备的循环经济立法体系并严格执行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废弃物处理法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容器包装再生利用法家电再生利用法建筑材料再生利用法食品再生利用法汽车再生利用法绿色采购法基本法综合法专门法二、制定鼓励循环型社会发展的经济优惠政策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生态工业园区补偿金制度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建立循环经济生产系统废旧物资商品化收费制度集体资源回收团体奖励金制度三、发展静脉产业,建立一批生态工业园区建立废弃物再生利用行业的生态工业园,发展静脉产业是日本建立循环型社会的重点领域和切入点。针对各类废弃物(如汽车、冰箱、彩电等)的拆解、回收和资源化企业全部集中设立在园区内,从事无害化(如回收废旧冰箱中的氟里昂)、再利用(如将可重复使用的部件以新部件一半的价格出售)、资源化(如将废塑料、废玻璃造粒变成新的生产原料出售)、热回收(将无法回收和利用的物质集中焚烧发电,以回收能量,并为安全填埋实现减量化)和集中安全填埋。四、通过绿色采购,为环境友好型产品创造市场需求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实行环保标识制度并建立完善的绿色采购信息网络;规定绿色采购商品品种及其评判标准;规定各国家机关公布年度绿色采购实际情况,并赋予环境大臣监督、督促各国家机关采取措施,加强绿色采购的权力。《绿色采购法》2001年4月实施五、强化和明晰政府部门推进循环型社会的管理职能和职责六、加强科技研究,发挥公众参与和中介组织作用日本清洁中心是一个专门推动循环利用的非政府组织,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开展再生资源技术开发、为政府部门和企业决策提供调查研究和信息咨询、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等。实施循环经济的保障体系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先驱——德国德国的循环经济立法体系包括3个层次:法律、条例和指南。《废物管理法》强调要通过节省资源的工艺技术和可循环的包装系统把避免废物产生作为废物管理的主要目标。《包装条例》要求德国生产商和零售商对于用过的包装,首先要避免其产生,其次要对其回收利用。《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管理法》把资源闭路循环的循环经济思想从包装问题推广到所有的生产部门。1986年1991年1996年我国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建设1995年2002年经济政策保障体系前提条件——建设良好的经济政策环境激励政策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英国——Jerwood-Salters环境奖日本——资源回收奖保障作用——经济政策资源价值计量——制度保障排污收费——基础保障生产者延伸责任制——措施保障2000年,中国开始对城市居民的排放生活垃圾收费,城市生活污水也按照自来水消耗量收费实施循环经济的激励制度资源环境价格体系财税政策降低成本创造价值经济政策保障体系实施循环经济行为规范制度清洁生产制度清洁生产实质是一种物料与能源最少投入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同时,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绿色产品的生产亦将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深入而日益成为今后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向。绿色消费制度一是倡导消费未被污染或者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改变公众对环境不宜的消费方式。实施循环经济行为规范制度生态标志制度又称环境标志、绿色标志(GreenLabel)是一种印刷或张贴在产品或包装上的图形,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合格,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和处置等过程中也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的产品的证明性商标,受法律保护。实施循环经济行为规范制度环境管理标准认证制度ISO14000系列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是针对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的消失等重大环境问题威胁著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顺应国际环境保护的发展,依据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排污许可及其交易制度行业准入制度科学技术保障体系清洁生产技术费用费用原料产品废渣效益处理综合利用效益绿色工艺和环境管理能源废物利用技术将废物再利用的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处理,并产业化。目前比较成熟的废物利用技术:废纸加工再生技术废玻璃加工再生技术废塑料转化为汽油和柴油的技术有机垃圾制成复合肥技术废电池等有害废物回收利用技术粉煤灰利用:用粉煤灰代替粘土原料生产水泥,这样可以增加水泥窖的产量,降低燃料消耗量的16~17%。另外粉煤灰也可以用作农业肥料、烧砖等。垃圾发电:我国自1985年在深圳建立垃圾焚烧发电厂以来,先后在珠海、杭州、上海等15个城市建成了20座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天焚烧垃圾1000吨。据统计,目前我国建成、在建和正在报批的垃圾发电厂已有140多座。深圳垃圾发电厂氧化沟污物处理技术对生产及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废物净化装置来实现有毒、有害废物的净化处理,即传统的末端治理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噪声污染防治技术交通工具(飞机、汽车、船舶等)运行过程中的废物治理技术布袋除尘器垃圾焚烧炉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器监督考核保障体系明确监督考核内容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制定监督考核办法设立投诉中心和举报电话、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舆论作用完善监督考核制度“谁决策,谁负责”原则,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体系加大监督考核力度积极落实各项法律标准政策,注重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3、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结构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结构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六个空间”(1

6)的模式,一个核心即“以人为本”,六个空间(要素)包括经济空间、生态空间、资源空间、环境空间、地理空间和基础设施网络空间。

经 济 空 间 态 生 资 源 环 境 空 间 人 空 间 地 理 间 网 络 空 设 施 基 础 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结构(1

6)示意图

可持续发展与五律协同五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技术规律和环境规律五律协同含义:一是,有彼此相对独立的五类规律制约人类生存与发展,人类行为必须同步遵守他们各自作用二是,五类规律彼此相互作用,人类行为要达到预期效果,还必须取得五类规律相互作用的协同效应,协同度越高,预期效果越好。五律协同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最终归宿。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恶化制约了可持续发展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加重2、保护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1)环境质量的改善与经济总量增长的速度不适应,局部地区的环境质量制约了经济发展的结构优化。(2)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降低了环境自净能力,环境容量日益减少,人均环境资源很低(3)大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粗放型、分散型、高投入、低产出的生产方式在我国将持续一个时期(4)环境管理机制落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