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第2版)》(杨扬)788-7教案 第6课 欣赏哲理理趣诗_第1页
《文学欣赏(第2版)》(杨扬)788-7教案 第6课 欣赏哲理理趣诗_第2页
《文学欣赏(第2版)》(杨扬)788-7教案 第6课 欣赏哲理理趣诗_第3页
《文学欣赏(第2版)》(杨扬)788-7教案 第6课 欣赏哲理理趣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欣赏哲理理趣诗欣赏哲理理趣诗第课6第课第课欣赏哲理理趣诗6PAGE3PAGE2PAGE2PAGE3PAGE3第课欣赏第课欣赏哲理理趣诗PAGE16PAGE1PAGE1

课题欣赏哲理理趣诗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欣赏哲理理趣诗的技巧(2)理解哲理理趣诗的基调和思想内容思政育人目标:能够辩证地看待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欣赏哲理理趣诗的技巧教学难点:把握哲理理趣诗的基调和思想内容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课堂实践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文旌课堂APP教学设计考勤(2min)→问题导入(5min)→传授新知(23min)→课堂讨论(15min)互动导入(10min)→传授新知(20min)→课堂讨论(10min)→课堂小结(3min)→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

(2min)【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问题导入

(5min)【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哲理理趣诗吗?什么样的诗歌才属于哲理理趣诗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授新知

(23min)【教师】通过大家的发言,引入新的知识,讲解哲理理趣诗☞【教师】引入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提出问题这是哪位作者的诗,他的诗大多是什么题材的?☞【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多媒体播放《饮酒(其五)》朗诵视频(详见教材),并讲解新知1.《饮酒(其五)》陶渊明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多为酒后即兴所作。这组诗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借饮酒来抒情写志。这组诗共20首,本文选取的是第5首,讲述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中悟出人生的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教师】多媒体展示《饮酒(其五)》并讲解词语释义词语释义[1]结庐:建造房屋,这里是居住的意思。[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3]君:指诗人自己。[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尔,如此、这样。[5]悠然:自得的样子。[6]见:看见,动词。[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8]日夕:傍晚。[9]相与:相交,结伴。[10]还:归。☞【教师】提出问题这首诗是写景的诗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为第二层,写南山的美好景色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他淡泊明志、志趣高洁的人格。这首诗颇具理趣。诗中“心远地自偏”一句,表明心与地之关系(即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关系),即地之喧与偏取决于心之远与近。换句话说,隐士高人不必穴居岩处,远离人世,心不滞于名利自可免除尘俗之干扰。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表明瞬间之感应可以带来无限愉悦。在偶一举首之间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山交融成为一体。日夕之山气、相与之归鸟,诸般景物仿佛不在外界而在心中,这就是回归本真、回归自然的真谛。2.《放言五首(其三)》白居易☞【教师】提出问题白居易的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讲解新知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北),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去世,葬于香山。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教师】多媒体展示《放言五首(其三)》并讲解词语释义[1]君:您,指元稹。[2]狐疑:狐性多疑,故称遇事犹豫不定为狐疑。屈原《离骚》:“心犹豫而狐疑。”[3]钻龟与祝蓍:古代迷信活动,钻龟壳后,看其裂纹以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4]试玉要烧三日满:指坚贞之士必能经受长期磨炼。作者自注:“真玉烧三日不热。”《淮南子•俶真训》:“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具体内容详见教材)☞【教师】提出问题通过了解诗词含义,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讲解新知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告诫我们看待事物不要过早下结论,否则容易被假象迷惑而不能分清是非。……(具体内容详见教材)【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通过理论讲解和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相关诗歌的含义和表达情感,并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课堂讨论(15min)【教师】引入陶渊明的诗词感悟,并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正是因为陶渊明身上超凡脱俗的品性和对人生有透彻明了的感悟,所以在他看来,大自然中寻常的景色也散发出自由、平淡、恬静的韵味,这种韵味也让读者在诗中找到了心灵的栖居地,得到精神上的极大满足。反观现代社会,又有多少人能有如此心境?现在的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舒适,但似乎现在的人们却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难维持平和的心境。假如心已被物欲的喧嚣所填充,又何谈拥有平和的心境呢?请以“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存在”为题,与同学们沟通交流,说说自己的感悟。【学生】聆听、思考、结组、搜集资料、形成结论、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并评价每组的表现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理解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存在,同时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二节课互动导入(10min)【教师】提出问题有些大学生天天都很愁,觉得学习难、就业难、工作难,甚至有人毕业后不想工作,一心想当“网红”。你如何理解这种想法?如果选择一首诗歌来表达你的看法,你会选择哪一首?【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通过互动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知识传授新知(20min)【教师】讲解两首哲理理趣诗1.《题西林壁》苏轼☞【教师】提出问题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诗人?他有哪些历史成就?☞【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讲解新知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论作诗成就,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诗题材广泛、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论作词成就,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苏轼的词开豪放一派;论散文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绘画方面,苏轼主张追求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教师】多媒体展示《题西林壁》并讲解词语释义[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2]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3]不识:不能认识、辨别。☞【教师】提出问题这首诗阐述了什么哲理?作者是如何借用诗句进行表达的?☞【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讲解新知本诗通过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来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世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认知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诗人用一种质朴无华、自然流畅的语言,表现了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2.《杂兴》顾嗣协顾嗣协(1663—1711),清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迂客,号依园,著有《依园诗集》。少年时喜与友人结诗社,与弟顾嗣立经常组织文酒诗会。官至京卫武学教授,后出任广东新会知县,为官廉洁。慕明学者白沙先生(陈献章)之遗风,筑仰止堂,肖像事之。☞【教师】多媒体展示《杂兴》,讲解其内在含义这首诗语言朴素、精炼却饱含哲理,用生活化的例子论证了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物各有所用,也各有其利,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对具体的人和事要进行具体的分析,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通过理论讲解和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相关诗歌的含义和表达情感,并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课堂讨论(10min)【教师】以“扬人之长、避人之短”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请列举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说说在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扬长避短。【学生】聆听、思考、讨论、主动发言【教师】总结并评价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认识自己,客观、公正、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做到扬长避短。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进行一场自我剖析,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课堂小结

(3min)【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本节课学习了哲理理趣诗歌,了解了相关作者的基本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