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荷塘月色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习本文叙述、描写、抒情相结合,多角度多层次地描绘景物、情景交融的写法。2、培养诵读的能力,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技能目标1、品读文本优美的语言。2、通过反复朗读,能背诵课文采4到6段。(三)情感目标1、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不满黑暗社会现实,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思想感情。2、陶冶情操,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难点: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方法指导1、借助语法知识和修辞知识理解句子的含义。2、做记号、批注,寻语言揣摩点,把握角度,多做比较,反复推敲,深入揣摩。预习课文时自己觉得有需要揣摩的地方,就标上记号,在课本空白的地方写上问题,一句话或几句话的心得,从一篇做起,坚持不懈,有备而学,就会在整体感知上有所提高。字面上的意思要了解,深层的含义也别忘却去找寻,还要注意其感情色彩。感情色彩不同的词语使用上的差异在哪里?在总体上把握,细心揣摩,就会有收获。3、勾画关键词句,理清行文脉络。当缀句成篇时,作者的思路就会贯穿其间,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就会流露其间,这时,句子已不是完全独立的语言单位,而是与篇章构成不能分离的整体结构。五、知识链接1、散文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她就像一壶清茶,在炎热的夏季带给我们清凉的慰藉;在深秋的寒气中送来舒心的温暖。2、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他,是毛泽东称颂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曾热烈赞扬其“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高尚气节。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3、时代背景:本文写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先生是一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信奉民主主义,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可又与时代斗争的旋涡保持一定的距离。他只是一个民主型的战士,虽不满现实,可又缺乏信心和勇气去抗争,只能努力使自己暂时忘却现实中的一切,结果又无法忘却。作者这种矛盾的情绪,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微妙幽深的情绪。但作者还是惟妙惟肖地“言传”了出来。靠什么言传呢?靠写景,传朦胧的淡淡的哀愁与喜悦之情,使我们沉浸在一种苍茫、淡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朦胧美之中。可见,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六、教学过程【预习自测】初读课文,积累字词1.给加点字注音蓊蓊()踱步()袅娜()霎时()脉脉()独处()参差()敛裾()妖童媛女()梵婀玲()鹢首徐回()2.字词积累,解释下列词语:幽僻:幽深、僻静。蓊蓊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风致:美的姿态。斑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深浅不一的意思。3、圈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抄在摘抄本上,丰富你的文学底蕴。4、争取背诵课文4-6自然段。【整体感知】明晰思路,理解内容。1、自由朗读2、同时给文章每个段落加上序号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心情的语句3、抓住关键词语,理出作者游踪,探究作者情感变化相信优美的诵读已经让我们沉醉其中现在大家来看看文章开头问题1: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明确:主要是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夜深人静之时本应好好休息了,但许多事情剪不断,理还乱,就想到去荷塘散步,以此来排遣内心的烦恼!全文就是围绕“颇不宁静”这一心情展开的,它就像是一支乐曲中的主旋律,始终在全曲中回荡!问题2:朱自清为什么心里不宁静呢?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回答。问题3:为排遣不宁静,作者散步的游踪是怎样的?(齐答)师生共同明确游踪:家——小路——荷塘——家(出家门)—--(踱小路)(观荷塘(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赏四周)(回家门)问题3:一夜畅游,朱自清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吗?学生齐答(只让学生回答“找到”还是“没有找到”)到底找到没有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作者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1)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分析:感慨自己平日身不由己,现在暂得宽余,流露出对黑暗环境的不满但又感到孤独、寂寞的心情。“且”字表明虽只是暂得解脱可又不能不立即逃离现实的心态,透一丝喜悦。2)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3)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4)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明确:联系背景、文眼、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问题4、把握全文的感情脉络:不宁静——找宁静——暂得宁静——失宁静——回到现实的不宁静中来。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明确:《荷塘月色》的结构,是圆形的,外结构、内结构均如此。从外结构看,这篇作品从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从内结构看,情感思绪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也呈一个圆形。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适应了作者展现一段心理历程的需要。他知道,作为社会的人,是无论如何摆脱不了现实的骚扰的,苦闷之中,何以排忧?在他看来,“还是暂时超然的好”、“乐得暂时忘记”(《那里走》),宁静也好,超脱也好,都只能是短暂的。所以,出了门还得回来,获得片刻的静最终还是回到嚣闹中去。结构和内容的紧密联系,使《荷塘月色》读来文气酣畅、浑然天成。【合作学习】合作互嬴,共同提高赏读课文,感受文章哪些段落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景致?为每一段拟个标题。荷塘月色的景致描写中,你喜欢哪些句子?好在哪里?一、画面美:(4-6)勾勒了一幅幅经典的画面。分别是4.月光下的荷塘5.荷塘上的月色6.荷塘四周的景色有人说:朱自清先生是用语言代替丹青的能手。把“文字看出一幅画来,不在文字概念上做游戏(叶圣陶语)”,细细咀嚼,把好滋味辨出来。二、揣摩语言1、比喻句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分析:1)句写荷叶之美,亭亭玉立,使人联想到她一旦翩然起舞婆娑婀娜的丰姿。2)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分析:写出了淡月照耀下荷花的特点:晶莹可掬的光华,绿叶衬托下花朵忽明忽暗地闪光,纤尘不染的丽质。3)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分析:微风吹过荷波传送之快。4)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分析:月色淡而净,有动感,一泻无余。5)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分析:写出叶与花在月下的特点:奶白色而又娇艳欲滴的实感和轻柔飘渺的姿容。6)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分析:写月影,灌木的黑影可怖。7)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分析:淡月下树色阴暗迷蒙,渲染了荷塘幽静的气氛。8)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分析:以灯光衬月色的朦胧迷人。明确:比喻句加强了描写对象的具体性、形象性,使我们在遐思中获得了无尽的美感享受。2.拟人句9)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分析:写荷花饱绽盛开与含苞欲放两种姿态,“袅娜”形容女子姿态优美;“羞涩”指难为情,态度不自然,用这两个词巧妙地形容了荷花的妍媚多姿。10)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分析:写荷叶田田的妩媚姿态。11)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分析:流水无声却似有深情。明确:拟人句更添景物灵秀动人的气质。3、认识“通感”所谓通感,即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亦即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因此,通感又被人们称为“移觉”。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分析:是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渺茫的歌声”不是单纯的陈述说明,“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两个优美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扩大了意境的内涵,使意境变得更加优美。而且将“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也烘托出环境的优雅与宁静。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分析:是由视觉向听觉转移。月光与树影是宁静的,用“名曲”来形容,将读者带入一种幻境,光与影的白黑块,仿佛变成了活泼的、跳跃的音符。这是化静为动的写法,将景物写活了,也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其次,身处此境,提到梵婀玲,会很容易联想到《小夜曲》之类的名曲,光与影的和谐分布与名曲的优美、悠扬,其间有某种相通之处,两相烘托,也是意象的叠加,艺术效果倍增,给原有的意境带来了温馨、幽雅的氛围。同学们也能试着写一句吗?参考:⑴她的歌声很甜。⑵红杏枝头春意闹。⑶突然是绿茸茸的草板,像一枝充满幽情的乐曲。⑷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的感觉。(5)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6)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4、鉴赏叠词:找出文中的叠词,试品析一二例。蓊蓊郁郁阴森森淡淡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一粒粒缕缕静静薄薄峭楞楞弯弯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阴阴隐隐约约轻轻“蓊蓊郁郁”不仅说明树木之多,而且加强了心情的不宁静、夜晚的寂寞、荷塘的幽僻那种情景交融的氛围,传神地表现了事物的特征和姿态,又使得行文轻缓舒徐,读来节奏鲜明,令人耳目一新。“森森”,“淡淡”。路阴森森,月光淡淡,一种寂寞的氛围,衬托出淡淡的忧愁。“田田”,写出荷叶的茂密,出自“莲叶何田田”句。出水很高,是“婷婷”;“粒粒”,写出荷花的晶莹剔透。流水“脉脉”,清香“缕缕”“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既开阔又有立体感,用语平实自然,富于节奏感。明确:传神地表现了事物的特征和姿态,又使行文轻缓舒徐,读起来节奏鲜明,令人耳目一新。5、鉴赏动词:作者精心选用动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说说下面两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照)分析:以流水喻月光,用动感极强的动词“泻”加以点化,将月光写活了,写出了月光的动态和流动感。2、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飘)分析:而“浮”写深夜水气由下而上轻轻地升腾,缓缓地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3、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析:“洗”承“泻”,“笼”承“浮”,以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月色的朦胧柔和。4、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印)分析:本来是倩影映在荷叶上,却说成“画”在荷叶上,“画”含有人为的动作,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挥墨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从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句仔细品味。我们来总结一下它们的作用:(语言美)比喻——具体形象拟人——灵秀动人通感——迷离精妙叠词——音节和谐动词——精当生动从课文内容看,作者是边走边看的,看了又有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白物流行业分析报告
-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主题班会
- 浅谈后进生的转化教育
- 2025年03月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00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03月福建省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防诈骗教案与课件的区别
- 院内成人心肺复苏课件
- 防踩踏课件幼儿园中班
- 少队知识班会
- 防煤气安全教育课件
- 医院保安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清单
- 口袋妖怪白金详细图文攻略(整理全)
- GB/T 9575-2013橡胶和塑料软管软管规格和最大最小内径及切割长度公差
- GB/T 6495.2-1996光伏器件第2部分:标准太阳电池的要求
- 2023年全国高考英语试题和答案(辽宁卷)
- 【精品】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阅读理解专项训练5含答案全国通用
- 详解2021年《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ppt
- 保护继电器中文手册-re610系列rem610tobcnb
- 焊接接头表面质量检查记录
- 空调机房吸音墙顶面综合施工专题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