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27课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27课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27课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27课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27课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课题2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主备教师【课前解析】关注生词教学: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如:“吊唁”可出示祭奠类照片加以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可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进行理解;“饱经风霜”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感受文中车夫生活的艰辛。关注阅读理解:抓住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课文写了关于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你能给每件事加一个小标题吗?你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披文入情,既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又品味了文字的魅力,还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情感。“通过具体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是本单元的重点学习内容。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感受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格魅力。关注表达运用:学习通过具体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回忆的五件小事,让学生体会到鲁迅先生风趣幽默,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崇高品质,感受到作者对伯父鲁迅先生的爱戴与怀念之情。从而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方法灵活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学生真正从学过走向学会。【教学目标】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2.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3.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教学重点】1.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2.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3)1.教师导入: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在伯父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时写了一篇怀念他的文章,让我们通过她的笔墨近距离地认识鲁迅。2.揭示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课文。2.学习词语(出示课件5)教师出示词语:追悼吊唁正月镊子硼酸敷上逝世殡仪馆小约翰囫囵吞枣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三、结合“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出示课件6)教师提出要求: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吧。学习任务一: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学习任务二:结合资料和同学交流:课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四、深入学习本文内容,完成学习任务任务一1.(1)(出示课件7)教师提出要求: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2)教师提出问题:我们五年级上册学过哪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预设1:为了提高阅读的速度,我们要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预设2:带着问题读也可以加快阅读的速度。遇到不懂的词语,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先不管它,继续往下读。预设3:读得快还要想得快,要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关键词句,才能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预设4:俗话说:“熟能生巧。”让我们不断练习,努力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3)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根据教师要求给每件事加小标题,教师巡视指导。(4)汇报交流(出示课件8、9)预设:总共写了五件事,这五件事分别是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燃放花筒、救助车夫、关心女佣。教师板书: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燃放花筒救助车夫关心女佣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燃放花筒是作者亲身经历的,救助车夫是作者亲眼看到的,关心女佣是作者亲耳听到的。教师板书:亲历亲见亲闻2.(出示课件10)教师提出问题:文章的开头写了什么?预设: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深受很多人的爱戴。教师板书:深切怀念深厚爱戴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文采用的叙述顺序是倒叙。3.补充资料(出示课件11)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鲁迅先生逝世了!花圈、唁电、挽词、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汇集到上海来。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也发表了哀悼的文章,连最远僻的村镇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全中国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地悲痛的。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支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不论是亲密的朋友或者恨深的仇敌,都怀着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遗体前哀痛地埋下了头。至少,在这一刻全中国的良心是团结在一起的。(选自《巴金选集第8卷散文随笔选》,四川文艺出版社,2014年)(设计意图:资料展现的是巴金先生对鲁迅先生逝世后的描述,通过这些描述,让学生感受鲁迅先逝世后全国人民的悲痛之情。)任务二1.(1)(出示课件12)教师提出要求:课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默读课文,圈画描写鲁迅先生的词句,并作简单批注。(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相关问题,勾画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3)汇报交流(出示课件13)2.交流“谈《水浒传》”部分预设1:“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表面上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预设2:“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这体现了伯父非常关心晚辈。资料补充(出示课件14)《表》班台莱耶夫著,鲁迅译。是一本写孩童眼中的所见所闻的童话。《小约翰》弗雷德里克·凡·伊登著,鲁迅译。是一部童话作品,被鲁迅称为“无韵的诗,成人的童话”。3.交流“笑谈‘碰壁’”部分(出示课件15)预设:“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黑洞洞”的指当时黑暗的社会,“碰壁”指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时遇到的挫折及反动势力对鲁迅的迫害。资料补充(出示课件16)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能打这墙的,能碰而不感到痛苦的,是胜利者。——鲁迅《碰壁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资料表明鲁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乐观斗争的精神。4.交流“燃放花筒”部分(出示课件17)预设:“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眉毛,眼睛,还有额上一条条的皱纹,都现出他心底的欢笑来。那时候,他的脸上充满了自然而和谐的美,是我从来没看见过的。”这句话体现了鲁迅先生慈祥、率真,热爱生活。5.交流“救助车夫”部分(出示课件18)预设1:“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这句话体现了鲁迅先生对贫苦人民的关心。预设2:“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通过这可看出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情感。6.交流“关心女佣”部分(出示课件19)“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这句话体现了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7.感受鲁迅先生的人物品质(出示课件20)教师提出问题:你觉得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预设: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教师板书: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设计意图: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通过具体的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对学习文章回忆之事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字里行间体会鲁迅的崇高品质,从而学会运用多种写作手法通过具体的事情写一个人,将自己的情感藏在叙述的事情中。回忆鲁迅先生生前的五件事,让学生读懂鲁迅先生的品质,读出众人对鲁迅先生的爱戴,读出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深深怀念。)五、主题概括,拓展延伸1.主题概括(出示课件22)本文是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23)自题小像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六、课堂演练,布置作业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4、25)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26)回顾本课所得,并结合前两课所学的内容,梳理你学习了本单元三篇课文后对鲁迅的印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分别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最后总结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呼应开头,点明主题。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第一段是“果”──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爱戴,后几段是“因”──鲁迅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在叙事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基本主题。课文以小孩的口吻叙述,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伯父”是侄女对鲁迅的亲切称呼,“先生”则是对鲁迅的崇敬与爱戴。教学中的主要目标是:一,让学生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二,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三,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教学效果本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坚持情感体验去把握教材。在上课之前,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和独到的解读。以“悼念”这条明线贯穿全课,辅以“关爱”这条暗线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会鲁迅先生那种博大的胸怀。综观整堂课,具体体现在,用“悼念”把文本内和文本外的内容联系起来,把文本和扩展内容结合起来,以反映鲁迅先生高尚品质的“深受爱戴”“教育儿童”“顽强斗争”“和蔼慈祥”“同情大众”“关心他人”为小标题,将课文内容进行高度的浓缩和提炼。2.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救助车夫”这一个小故事浓墨重彩,再让学生想象,通过想象让画面动起来。最后反复诵读两个“清清楚楚”的句子,体会鲁迅先生当时忧国忧民的神情和给周晔留下的极其深刻的印象。3.坚持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这堂课,教学时加大了朗读训练的力度,默读、小声读、师生角色朗读、引读、重点句子反复读,形式多样。这节课基本上克服了满堂课串讲串问的弊端,做到了“以读为本”,比较重视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二、成功之处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下面从两方面分享一下:1.调动各种课堂资源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感情,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为了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的品格,表现了人们对他的爱戴和怀念之情,我采用了情境创设办法,在课文的结构上,我跨越时空整合文本。首先在第一课时通过学习第一段创设了吊唁鲁迅先生的场景,并以此为轴心,通过回忆引出四件事的学习,感受鲁迅先生对少年儿童及劳动人民的关怀和热爱。自然而然地激发起对鲁迅先生深切的怀念。2.能抓住重点词语深入开掘,构建人物形象,并渗透写作方法指导。在第四个故事中有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场面描写,我在引导孩子发挥想象进入画面后,抓住“跪”字深入开掘,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夜,一位受人景仰的伟人为救助低层劳动人民的长时间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