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太不把人当人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_第1页
周太不把人当人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_第2页
周太不把人当人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_第3页
周太不把人当人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_第4页
周太不把人当人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太不把人当人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

事实上,我们在2000多年前就有很多想法。公元前3000年前发生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武王伐纣”。根据史书的记载,武王出兵是在子月,就是1月份。灭掉殷纣王是丑月,即2月份。冷兵器时代没有火车、飞机、导弹、坦克,主要靠步行。胜利为什么来得这样快?这是周人要思考的一个严峻政治问题。谁思考?周公。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文的叔叔。“武王伐纣”三年以后,周武王就一病去世了,继位的是他儿子周成王。因为当时的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他儿子周成王接位,因其年幼而周公摄政,所以这个问题就由周公来思考。1、“人死”,“死”一个“人”《诗经》里有一首诗,传说是周公写的,写的是他参加一次典礼。这个典礼是祭奠周人的祖先,就是祭祖。周人战争胜利了以后,就要祭奠祖宗。结果那些打败仗的商人,就是殷人的遗民们,也穿着周人的衣服参加祭奠。周公当时就想,若干年以后,我们的子孙会不会穿着人家的衣服去参加人家的仪式?我们的胜利来得这么容易,我们的政权能巩固吗?我们周王朝能够做到长治久安吗?他不能不想这些问题,他要把这些问题搞清楚。殷商王朝为什么迅速灭亡?周公得出的结论是,殷商王朝太不把人当人。周武王胜利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前徒倒戈”。“前徒倒戈”就是周武王的军队开过去之后,殷纣王的先遣部队掉转枪头打后续部队,也就是殷纣王派出去抵抗周武王的部队,变成了周武王的先锋部队。面对众叛亲离,殷纣王只好放火把自己烧死了。殷纣王为什么众叛亲离呢?周公的结论是:他太不把人当人了,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人殉”。殷商王朝有一个制度,就是贵族死了要大量杀人陪葬,这方面有大量出土文物可以作证;第二是“人牲”,牺牲的“牲”,牲口的“牲”,就是在祭祀的时候杀活人做牺牲。祭祀在我看来就是请神吃饭。这里有一个很深刻的文化原因,就是民以食为天。食物是生命之源,因此请人吃饭是很大的情义,不是一种简单的交易或者交换,有人情味儿在里面。神也是一样的,你要请神帮忙,就要请神吃饭,请他吃饭你得上菜,菜是什么?菜就是“牺牲”,中国古代的“牺牲”有马、牛、羊、猪、狗、鸡,合起来叫“六牲”。去掉马叫“太牢”,牢房的“牢”,宝盖头下面“牛”,以牛为主,所以叫“太牢”。去掉牛只剩下羊叫“少牢”,反正你得请神吃东西,吃什么呢?就看你请神办的事有多大。请神办一件小事,说我今天出门一路平安,杀只鸡就够了。现在要跟谁打仗,要请神说要全胜,杀马都不够了,得杀人,杀人也要根据情况来,也有等级。一般打个小仗,杀奴隶,打个中仗杀平民,打个大仗杀贵族。最后,奴隶没有生命安全,平民没有生命安全,贵族也没有生命安全,太不得人心了,太不把人当人了。周公反省了这个教训得出一个结论,政权要能够长治久安,必须要把人当人。这就产生了周公的第一个政治智慧: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从这来的。周公执政后从理论上讲把“人殉”和“人牲”废掉了。“人牲”后来是废掉了,杀活人祭祀是废除了,“人殉”一直到清代还没有完全废掉。孔子有句话叫“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周公把活人殉葬废掉以后,就用木偶、泥人来代替,秦始皇兵马俑就是用泥人代替活人,这已经是进步了,但孔子还是不同意,孔子说这是谁发明的,第一个做泥人的人断子绝孙,“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就是这个意思。2、构建“天下”周公考虑的第二个问题是政权的合法性问题。周公的解释是这样的:这个世界是由天和地组成的,我们头顶的是天,脚底下是地,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叫天圆地方。这个正方形的地,正中间就叫中国,中央之国,“中国”指的是地理中心,而不是指政治概念,在现在的河南省登封市,那个地方有一个观星台,观星台下面有一个石头叫地胆,对应天上那颗星星叫天心。从这个地胆出发向东走、向西走、向南走、向北走,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是个正方形的地。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圆的天扣下来,平面图是个圆的,当中还切一个正方形的地,还多出这块地。那四块地方是四个海——北海、东海、南海、西海,四海的里面是这块地,所以这块地叫“四海之内”,简称“海内”。这块地就在天底下,叫“普天之下”,简称“天下”。天下和海内是一个概念,同一个地方就是全世界,全人类居住的地方。这个地方的产权是谁的呢?天的。但是天不能够来治理,天必须指派一个人来治理,这个人就是天子,天子就是天的儿子,天的嫡长子叫天之元子。比方说我们把天下看作一家公司的话,董事长是天,天子是总经理,天子的治权需要得到天的授权的。这是必须要授权的,因为他只有治权而没有产权,这个授权叫天命,天的命意,天的任命叫做天命。所以后代的皇帝在讲到政权的合法性从哪来时都说是天给的。如果这个总经理干得不好呢?干得不好他得下台,改朝换代。改朝换代叫“革命”,革命的全文是“革除天命”,“革”就是拿掉,拿掉这个授权就叫革除天命,简称“革命”,“奉天承运”简称“天命”。周公先把这个道理跟大家讲清楚,之后又说,“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就是天是很公平的,天没有私心,天是出于公心的,天就是看谁好,谁有道德,他就授权给谁。当年大禹治水,有公德于下,天就把天命授予了夏,后来夏桀失德,天就革命了,把政权授予了商汤王,后来殷纣王失德,所以天就授权给我们周武王,这就讲通了。就是说我们周是以道德得到的天下,因为我们有道德。3、第一,家族的继承道德是诉诸良心的,你有良心我可以跟你讲道德,你没良心跟你讲不成道德,而且道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不是法律,法律有明确的条款。用道德治国似乎说不清,它必须要有可操作性,这个可操作性的东西就是礼,礼体现了周公的又一智慧。礼是可操作的,礼是什么呢?礼是可以维持秩序的东西,社会不能乱,社会要井然有序。靠的就是礼,因为礼规定了等级,有了等级就有了秩序,礼有规矩,规矩怎么定?比方说,首先人分三等,第一等贵族、第二等平民、第三等奴隶。贵族当中又分四等:天子、诸侯、大夫、士;诸侯又分五等:公、侯、伯、子、男。规矩定下来了,周公在此基础上再讲到制度问题。第一个制度就是宗法制。宗法制就是解决继承权的制度,包括这么几个内容:一是父家长制。所有家族的继承是以父系为系统的,我们现在还是这样,都姓父姓,少数姓母姓,也有极个别的,父亲姓、母亲姓都不姓的。二是嫡长子制。一个贵族在理论上有三种儿子:嫡长子、嫡次子、庶子。妻生的儿子叫嫡子,妾生的儿子叫庶子,嫡子当中,老大叫长子,其他的儿子叫次子。因此庶子的地位最低,嫡长子地位最高,家族的地位、血统、财产,原则上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叫嫡长子继承制。第一代的高祖传给他的嫡长子——太宗,太宗又得传给他的嫡长子——世宗,世宗又得传给他的嫡长子——仁宗,仁宗又得传给他的嫡长子——宣宗,这样一路传下来整个系统叫嫡系。嫡系代表的意思就是正宗、正统,这些概念都是从这来的。三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有人说中国古代是一夫多妻制,这是不准确、不严谨的。严格的说法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这个制度规定贵族男子只能有一名正妻,但是可以有若干个妾。妻家和夫家是婚姻关系,必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八抬大轿、骑高头大马去迎娶开中门进来。妾都是来路不明的,有赏的、有买的、有偷的。妻和妾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第二个制度是封建制。天子周武王必须传给他嫡长子,他的那些兄弟,还有他的那些次子和庶子怎么办?周公的办法是分出去当国君。你不能当天子了,降一等当诸侯,什么叫诸侯?诸多的侯,一个天子诸多的侯。诸侯分出去就叫国君,他的地盘就叫“国”,就是把天下分成好几块,分好后把国境线划出来,然后在国境线上犁沟,挖很深的沟放水——界河。把挖出来的土堆在两边,在堆在两边的土上种树,这样一个动作就叫“封”,封建的“封”,“封”字就是这个意思。然后再指定一个弟弟或者庶子来当这个地方的国君,这个动作叫“建”,合起来叫“封土建国”,简称“封建”,“封建”这个词就是从这来的。国君们拿到这个地方以后,也不能独吞,再分的地方叫“家”,也是挖沟,也是指定一个人做“家君”,“家君”就是“大夫”。大夫也有弟弟、有儿子。没地方分了,就当“士”,所以天子、贵族、士就是这样产生的,这个制度就叫封建制。这个封建制和宗法制是合为一体的,这个定出来以后就有规矩了,礼就兴起来了,就有秩序了。但是秩序清楚之后还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多数人心理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到了极致,这个社会就要动乱。4、阶级规制的特点什么是“乐”呢?“乐”就是音乐,也是快乐。“乐”在中国汉字有两个读音,音乐、快乐。意思是快乐就象音乐,音乐就是快乐,如果我想要快乐呢,就学音乐。音乐是什么特点呢?音乐的特点就在于是乐音的运动形式,这是我对音乐的定义。音乐是乐音的运动形式,乐音有什么特点呢?第一个特点是音高不一样,这叫音高不同;第二个特点是长度不一样,叫音长不同;第三个特点是强度不同,这叫音强不同;第四个特点是音色不同,所以音乐的特点就是多样。不同的高度、长度、色彩不同的乐音,放在一起是很好听的,这叫和谐。和谐就是多样统一,你想社会和谐吗?那就安心认同不一样吧。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证和谐,这就是周公的治国智慧。作为三千年以前产生的这些思想,一直延续了500年,实际上也还真是施行得挺好,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彬彬有礼,和睦相处。礼乐、礼乐制度都体现着贵族精神,所以春秋时期的战争是彬彬有礼的。春秋时期的战争有四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时间短。最长的是一天,一般是一个早上。为什么短呢?因为春秋时期的战争是战车制,是战车和战车打,春秋时期打仗的人都是贵族,士这一级的贵族去打仗,参加战斗的士就叫“战士”,战士这个词就是从这里来的。奴隶和平民是参战不作战,奴隶和平民没有资格打仗,他参战是扛行李、背粮食、喂马。交手的都是贵族,每个贵族一辆车,马拉着。开战以后,双方的战车一对一地开过来,事先要排队对好的,你是跟我打的,他是跟他打的,双方讲好了后说,“打”、“开始”。双方的车就过来了,两车交错的时候,战士手上拿着戈互相打一下,也就是交手一下,车继续开,马是不停的,交手一下车就错过去了,这叫一个回合。然后车子掉头再回来第二个回合,车又开过去了,再调头回来第三个回合,一般三、五个回合就决出胜负了。再转,车就没了,车就散掉了,所以时间短。第二个特点是打仗的地方有规定。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刚才说的封疆地方。在国境线上“封”,“封”的这个地方就叫“疆”,边疆,因此产生一个词叫“封疆”。当时的“国”很有意思,“国”就是一个中心城市,一座城市。“国”这个字就是一个四方的城墙,里面有一个人拿把武器、拿一个戈,国字的繁体字就是那个形状。“国”旁边也叫“城”,“城”旁边是“郊”,最外面是“野”。春秋时规定打仗只能在“野”进行,“野”就是“疆”,所以这样的战争叫“野战”,打仗的地方叫“疆场”,这都是有来历的。第三个特点是有很多礼节。一般是双方的部队先开到国境线上安营扎寨,不能直接打的。营房先建起来休息休息,互派使节来问个好。比如说齐国跟楚国的昭陵之战。楚国派个使节来问齐国,问话是非常文明的,“君居北海寡人居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什么意思呢?您这个伟大的人住在北边(齐国在今山东淄博附近),寡人指楚国的国君,寡人就是寡德之人,我这个缺德的人住荆州,隔着很远,风马牛不相及。春天雌性动物发情的时候散发出来的气味随着空气的传播,就叫风。风马牛不相及的意思就是:你们伟大的齐国人住在北边,我们缺德的楚国人野蛮人住在南边,我们两家住的隔得那么远,就算我们的牛和马谈恋爱,都跑不了那么远,你为什么要打我呢?实质上是要说我和你没有关系,这是战前问候礼仪。第四个特点是有规矩。第一,不斩来使;第二,不鼓不成列。第二天早上打仗之前,对方的队伍没站好是不能打的,不能进军、不能敲鼓,古人是击鼓进攻,鸣金收军,一敲锣回去了,一敲鼓就往前走,对方的队伍还没站好,你不能敲鼓,你得等着;第三,不重伤。对方的战士受过伤了,你不能再打第二下了。战车是一对一作战的,我一下子把对方砍伤了,对方可以回去休息,我也回去休息了,我不能再参战了,再参战是不文明的、不礼貌的。第四,不擒二毛。二毛就是两种头发。白的黑的夹在一起的人是不能俘虏的,那是老年人。要敬老,要让人家回去颐养天年,不能把人家抓回去。第五,不逐北。就是不能追逃兵,只能追50步,敌人打败了逃跑了,逃到第51步,这个战争就结束了不能再追了,所以有个成语叫五十步笑百步。因为跑五十步就安全了,你何必跑一百步呢你不是傻嘛。但是到了战国,礼坏乐崩,这些规矩全都没有了,秩序全都没有了,整个社会乱套了。■他是不是有道德呢?确实有道德。周人之所以取得胜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