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生殖_第1页
生理学课件:生殖_第2页
生理学课件:生殖_第3页
生理学课件:生殖_第4页
生理学课件:生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殖

reproduction

生物体具有产生与自己相似子代个体的能力称为生殖,生殖活动具有延续种系的重要意义。

在人类,生殖是通过两性生殖器官的活动来实现的。男性的主性器官是睾丸,女性的主性器官是卵巢。男性生殖器官女性生殖器官第一节睾丸的功能与调节

一、睾丸的功能(一)睾丸的生精作用曲细精管:生成精子的部位。

精原细胞

(spermatogonium)生生精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primaryspermatocyte)精(spermatogenic

次级精母细胞

(secondaryspermatocyte)上cell)

精子细胞

(spermatid)皮精子(spermatozoon)

支持细胞

(sertolicell)

(二)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1、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androgen)

雄激素睾酮(testosterone,T)

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

脱氢异雄酮(dehydroisoandrosterone,DHIA)

雄烯二酮(androstenedione)

睾酮是男性主要的雄激素,双氢睾酮的生物活性最强。(1)睾酮的合成、运输与代谢睾酮合成途径

LH与间质细胞表面的LH受体(LHR)结合,使LHR的胞内区耦联活化鸟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进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催化ATP产生第二信使cAMP,后者激活蛋白激酶A(PKA)。PKA迅速(数分钟)使线粒体外膜上的类固醇急性调节蛋白StAR磷酸化,P-StAR与线粒体外膜上的外周型苯二氮卓类受体PBR共同作用,将胞浆内游离的胆固醇从线粒体外膜转运至内膜,内膜上的胆固醇侧链裂解酶细胞色素P450(P450scc)将其转化为孕烯醇酮。随后,孕烯醇酮经酶转运入滑面内质网,在滑面内质网内经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17α-羟化酶/C17-20裂解酶细胞色素P450(P450c17)、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的作用转变为睾酮。另外,PKA还可进入细胞核,使SF-1、Nur77、PPARs、AhR等转录因子磷酸化,从而启动和调控StAR及各种类固醇合成酶的基因表达,以持续(数小时)调节睾酮的合成。

血液中睾酮

2%游离98%与血浆蛋白结合

(有活性)(无活性)

30%与性激素结68%与白蛋白及合球蛋白结合其它蛋白结合

(2)睾酮的生理作用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决定胚胎向男性方向分化。促进精子发育成熟,维持生精。刺激生殖器官的生长和男性副性征的出现,维持男性第二性征,保持正常性欲。促进蛋白质合成,特别是肌肉和生殖器官的蛋白质合成,促进骨骼生长与钙、磷沉积及红细胞生成等。

2、睾丸支持细胞分泌抑制素(inhibin)在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FSH)作用下,支持细胞分泌抑制素,抑制素可以作用于腺垂体,抑制FSH的合成和分泌。二、睾丸功能的调节睾丸功能主要受下丘脑--腺垂体的调控,睾丸分泌的激素又对下丘脑-腺垂体进行反馈调节,从而构成下丘脑-腺垂体-睾丸轴(hypothalamus-adenohypophysis-testesaxis)。此外,睾丸内部尚存在复杂的局部调节机制。(一)下丘脑-腺垂体对睾丸活动的调节

1、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onadotropin-releasinghormone,GnRH),作用于腺垂体。

2、腺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FSH)和黄体生成素

(luteinizinghormone,LH)。FSH启动和调节生精过程;LH促进间质细胞合成和分泌睾酮,通过睾酮间接调节精子发生。(二)睾丸激素对下丘脑-腺垂体的反馈调节

1、血液中睾酮浓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可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GnRH和LH的分泌。

2、FSH促进抑制素的分泌,而抑制素又对

FSH的合成和分泌起抑制作用。(三)睾丸内的局部调节

第二节卵巢的功能与调节一、卵巢的功能(一)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卵巢周期卵巢是产生卵子的场所,生卵作用是成熟女性最基本的生殖功能。青春期开始,卵巢在下丘脑-腺垂体系统调节下,发生周期性变化,称为卵巢周期。

卵泡期(follicularphase)卵巢周期排卵期(ovulationphase)

黄体期(lutealphase)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二)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卵泡期:颗粒细胞+内膜细胞雌激素黄体期:黄体细胞雌激素+孕激素此外,卵巢还分泌少量雄激素和抑制素等。

1、雌激素雌二醇(estradiol,E2):活性最强。雌酮(estrone):活性为E2的10%。雌三醇(estriol,E3):活性最低。

雌激素合成的双重细胞学说

卵巢周期中雌激素、孕激素变化状况雌激素的生理作用:(1)促进女性生殖器管的发育。(2)促进乳腺等发育,维持女性第二性征。(3)广泛影响代谢过程,特别是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骨骼代谢及水盐代谢。

2、孕激素孕酮(progesterone,P):活性最强。

20α-羟孕酮

17α-羟孕酮

卵巢周期中雌激素、孕激素变化状况孕激素的生理作用:以雌激素的作用为基础,主要是使子宫内膜和子宫肌为孕卵着床做准备。具体为:(1)对腺垂体激素的分泌起调节作用。(2)影响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活动。(3)促进乳腺腺泡的发育和成熟,为分娩后泌乳作准备。(4)使基础体温升高。

3、雄激素含量少,主要由卵泡内膜细胞产生。

4、抑制素抑制素是颗粒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其形成受FSH调控,并对FSH产生负反馈调节。

二、卵巢功能的调节卵巢功能主要受下丘脑-腺垂体的调控,卵巢分泌的激素又对下丘脑-腺垂体进行反馈调节,从而构成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us-adenohypo

physis-ovariesaxis)。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三者的相互调节和制约表现为正常女性的月经周期(子宫周期)及生殖器官形态与功能的周期性变化。(一)子宫周期青春期开始,随卵巢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在卵巢分泌激素的影响下,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剥落,产生流血现象,称为月经(menstruation),这一周期性变化,称为月经周期(menstrualcycle),又称子宫周期,28天左右,包括月经期、增生期和分泌期。(二)卵巢周期与子宫周期的激素调节

卵巢周期子宫周期卵泡(早)期月经期(1-5天)卵泡(晚)期增生期(6-14天)排卵期黄体期分泌期(15-28天)卵母细胞成熟抑制因子(oocytematurationinhibitor)

黄体化抑制因子(luteinizationinhibitor)

第三节妊娠与分娩妊娠(pregnancy):指子代新个体的产生和孕育的过程,包括受精、着床、妊娠的维持及胎儿的生长。分娩(parturition):成熟胎儿及其附属物从母体子宫产出体外的过程。

一、妊娠(一)受精(fertilization):精子进入卵子与卵融合的过程。精子获能(capacitationofspermatozoa)

顶体反应(acrosomalreaction)

(二)着床(implantation):胚泡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包括定位、黏着和穿透三个阶段。子宫仅在一个极短的关键时期才允许胚泡着床,这个时期称为子宫的敏感期或接受期。

(三)妊娠的维持及激素调节

受精与着床前:卵巢黄体分泌大量雌激素、孕激素,子宫内膜进入分泌期,做好妊娠准备。受孕后:卵巢黄体转化为妊娠黄体,继续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以适应妊娠的需要。胎盘形成后:分泌多种激素,维持妊娠,主要有:

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HCG)

妊娠8-10周达高峰,妊娠20周左右降至较低水平。

2、人绒毛膜生长素(humanchorionicsomatomammotropin,HCS)

3、孕激素:妊娠第六周开始分泌,12周以后分泌量迅速增加。

4、雌激素:主要为雌三醇。妊娠第

六周开始分泌,12周以后分泌量

迅速增加。

二、分娩

第四节性生理学一、性成熟的表现

青春期,机体迅速发育成熟,在以下方面发生很大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