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老族的社会功能及发展现状_第1页
月老族的社会功能及发展现状_第2页
月老族的社会功能及发展现状_第3页
月老族的社会功能及发展现状_第4页
月老族的社会功能及发展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月老族的社会功能及发展现状

一、“月光族”的社会群体从字面上看,人们可以把月老人视为“亲戚”。在这里,“月老”不是月下的老人,而是“月下的老人”和“老年人的”。月光族英文为“MOONLITE”(还有一些其它写法),是指将自己每月赚的钱都花光的人,一般都是年轻人。啃老族英文为“NEET”,全称是“NotcurrentlyengagedinEmployment,EducationorTraining”,是指一些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不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靠父母养活的族群。在英国指16~34岁年轻族群,在日本则指15~34岁的年轻族群。“月光族”与“啃老族”有区别也有联系。从区别上看,“月光族”一般有经济收入,但多是职场新人或低收入者,也有一些收入较高者。他们与父辈勤俭节约、“会赚不如会省”的消费观念不同,喜欢追逐新潮,扮丽买靓,过度消费甚至不顾实际超前消费,结果月月入不敷出。网络上有一首《月光族的泪》对“月光族”作了这样的刻画:“月月光光,神马都花光;月月月光光,神马都溜光;只有我的眼泪,永远流不光。”“啃老族”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国外所指的“经典啃老型”,即并非找不到工作,也不乏谋生能力,而是不愿就业,闲赋在家靠父母供养,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另一类是我国的“泛啃老型”,即除了经典型外,还有以下几种类型:(1)有正常的收入,并且能按时缴纳生活费,但要靠父母为其买房买车或其它奢侈品。(2)有正常的收入,但不交生活费,甚至连其妻儿也跟着啃父母。(3)有一定的收入但收入低,大部分生活开销由父母供给。(4)靠父母投资经商却一无所成,生活靠父母。(5)未就业或失业者。也有一谜语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啃老族”:“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从联系上看,一些人在收入“月光”后,生活无着只能“啃老”,于是演变为“月老族”,即兼具“月光族”和“啃老族”特征的人群。“月老族”目前在我国已形成一个较大的社会群体,2010年“人民网-麦可思”联手发布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职场新人’月度跟踪调查报告”显示,有22%的受调查者月收入与支出之差为-250元至250元,并有8%的小于或等于-250元,成为“负翁”加入了“啃老族”行列。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随着大学扩招、就业困难及其它因素,“月老族”队伍还将继续扩大,这个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影响“月老”们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家庭和睦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还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二、“老月家庭”的起源1.大学毕业生的个人特点,主要表现为(1)不健康的消费心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收入与消费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物质欲望受得强烈刺激,从而引发了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享乐消费甚至攀比消费和炫耀消费,这不可避免地会对容易接受新事物而又自我调控能力不足的年轻人产生影响,形成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加上当代青年面子观强,喜欢彰显个性和追流赶潮,在这些心理的支配下,消费呈现随意性和冲动性,一旦入不敷出,即转身啃老。(2)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月老族”中一部分是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一技之长,只能从事以体力劳动为主且收入微薄的初级工种。在居于多数的大学毕业生中,有的出身于重点名牌大学或热门专业,他们往往好高骛远,仅把目光聚焦于公务员、事业单位或外企,高不成低不就。有的在校时不注意对社会需求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或者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在求职时由于不具备相应的职业要求而难以就业。文科毕业生因为没有技术专长,“考公”、“考事”或考企业“白领”因职位有限而难以如愿,在多次失败后也只能在专业技术要求较低的次级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他们中有的因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滞留家中,有的从业后认为付出和收入不成比例干脆离职回家,有的即使干下去也因为收入太低长期“月光”不得不向父母伸手。(3)人生观、价值观错位,个性心理品质差。从内因看,相当部分“月老”个人修养差,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的贪图享受,认为人生在世就要及时行乐、充分享受,“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管明日愁与忧”;有的认为“挣多少就花多少,能花才能赚,花得多才能赚得多”;有的依赖心理强且缺乏责任感,视啃父母为当然而且心安理得;有的自卑心理强,怀疑自己的能力,害怕进入社会;有的懒惰,害怕工作的艰辛与劳累,他们以还要深造、工作时机不成熟为由一味逃避社会,躲在家里或飘逸校园;有的意志品质差,遇到逆境或工作中发生挫折时就回家啃老。(4)缺乏理财能力。不少“月老”对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没有作认真规划,按照自我意志随意消费甚至过度消费,不懂得或不愿意适当储蓄,往往是“月光”后就“啃老”。2.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1)教育理念失误。把对子女的教育当成“全程全包教育”,从孩子出生、成长、学业、工作、生活以至婚姻都全程全面负责,既无视子女的独立性和个性,也忽视学校、社会的功能。很多父母在观念上还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自己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孩子的幸福,自己没有得到的东西便想让孩子全部拥有,因此即使子女已经成年甚至有了工作,当子女伸手时也心甘情愿受啃。有的则认为子女知识技能的学习、品德个性的培养是学校的事,家庭的主要职责就是确保孩子身体健康成长。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对子女养身远重于养心,关注的是子女的生理指标,而忽视思想、品德和独立人格的涵育。(2)教育方式失误。对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过于娇宠溺爱,缺乏严格要求和正确引导,一味迁就孩子的过失和无度满足孩子的需要甚至是不合理需要,导致孩子不知道生活的艰辛,养成爱花钱、乱花钱的习惯,并形成贪图享受、懒惰、依赖等不良性格,使子女在个体社会化阶段,在精神上始终没有“断奶”,离不开家庭羽翼的庇护。(3)教育内容失误。只注重子女卫生保健方面的教育,有的虽然也注重孩子知识技能的学习,但忽视了生活本领、社会知识、生存能力的教育,以及独立性、责任感、吃苦耐劳、自立自强、勇敢坚定、开拓进取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养成。(4)教育方法失误。对子女言传胜于身教,没有用自己良好的品德、个性感染熏陶子女。有的自身修养差,一些不良的品德、个性如自私、没有同情心、缺乏责任感、讲排场、讲享受、生活作风不严谨等负面影响了子女。言传也习惯于说大道理,脱离子女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尽管素质教育推行得轰轰烈烈,但学校中应试教育却搞得扎扎实实,几乎所有中小学的核心任务都是智育,其它工作都让位于抓统考成绩和升学率并为之服务,学生的其它各育基本被忽视或流于形式。高校则更多关注外延的扩张而漠视内涵的升华,在人才培养上尽管也张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旗帜,但在专业设置上往往注重量的增长而不考虑与社会需求吻合,在教学上侧重学术性而忽视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陈旧、内容狭窄、途径有限,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知识和就业心理指导不足,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训练不够;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引起高度重视,即使开展了相关工作,也因师资水平不高、设施设备匮乏、技术方法落后或不当而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社会教育机构未能履行好职责,有的已经蜕变为经济实体。4.招聘需求方面(1)就业压力。1.就业岗位不足。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人口在2000万上下,而每年提供的就业岗位只有800万个左右,就业岗位增加与就业人口增长速度不匹配,从而产生大量新增失业人口。以大学毕业生为例,1980年至今30年左右增加了10倍,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出现就业难,从2005年起每年毕业生有近30%、几十万人找不到工作,而且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目前已有近百万毕业生不能在当年找到工作。不少人甚至从未有过就业经历,他们的生存只能依赖家庭和父母;2.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一面是大量毕业即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一面是许多基层工作与技术工种“求贤若渴”。一面是用人单位感叹人才难聘,一面是招聘时设立种种条件限制,尤其是“工作经验”。据了解,目前对应聘者要求有工作经验的企业和单位占了用人单位总数的66%,明确表示“没有工作经验不予考虑”的占21%。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来说,这无疑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门槛;3.减裁冗员较多。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冗员,为减员增效,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一直在分流裁员。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企业也大幅度裁员。不少裁员由于年龄、技能等限制,很难再度就业,仅凭政府发放微薄的下岗津贴或失业保险金难以维系生存,许多人还根本领不到这类津贴,为了生存他们只能回归父母身边。(2)物价过高的压力。首先是房价过高。近十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行情持续飚升,面对动辄几十、上百万元的房价,年轻人仅凭自己的收入根本无力承担,对于面临结婚需要“筑巢”者,以及一些讲面子图虚荣者,要买房不得不向父母求助。其次是其它生活必须品价格也持续飞涨而且居高不下,包括食品、副食品、日常生活用品、交通费用等。这些对于新入职者和低收入者来说,即使勤俭节约也难于维持,更不要说“月光”者,生活所迫不得不仰仗父母支持。(3)政府关怀不够、社会保障缺失。由于“月老族”是一个新出现的社会群体,尚未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缺乏对他们关怀、扶助、引导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90年代中后期中国开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社保经费实行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担负。但对于无职者、失业者,则游离于社保之外。即使是在职者尤其是企业员工,由于单位和个人社保费分担不合理,有的单位甚至不承担应付部分,使一些员工无力负担相关费用而无法享受社保。加上社保的衔接机制、帐户转移机制还不合理或不健全,使一些转移单位、转移地区就业者不能正常享受社保,当他们发生工伤、生病或失业时,也只有啃老。三、对策和建议1.学习,培养良好品质(1)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素质。a.加强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内涵;b.科学定位人生坐标,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适时调整;c.主动参加有关职业技术培训,并获取相应证书;d.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和适应,锻炼自己独立生活能力、抗挫折能力、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e.主动结交成功人士,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2)学习和掌握消费知识,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行为,提高抵制消费诱惑的能力,培养起健康的消费心理,学会科学、理智、合理地消费。(3)学会理财。a.根据自己的收支情况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并认真执行;b.厉行节约,强制储蓄;c.在可能与可靠的前提下,合理投资。2.授一些社会知识技能克服对子女过度溺爱和无原则的迁就,有意识地培养锻炼子女独立生活能力、应对困难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养成独立人格、自立自强精神、责任感和义务感。给子女传授一些生活知识技能、劳动知识技能、社会知识经验以及生存技能等,为他们今后走进社会打下一定基础。美国中学生有句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日本人教育孩子“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瑞士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德国的家长从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事情,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这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要加强与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的联系和协作,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3.引进教学,加强技能训练(1)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结合当前形势任务、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丰富内容,改进方法,拓宽渠道。尤其要根据当代学生的特点,加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防腐蚀抗诱惑的能力,培养起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进取心和奉献精神,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基础教育各阶段都要把生活知识技能、劳动知识技能、社会知识经验等引进教学,大力开设校本课程,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高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就业实际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拓展社会实践渠道。加强与职业院校合作,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学习并获得相应证书;与有关企业挂钩,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就业平台。采取开课、讲座、个人指导等形式,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义工、志愿者、勤工俭学等活动,以提高对社会的认识、适应能力,并得到锻炼。(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a.各级学校都要有针对性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开好;b.加强心理咨询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其功能,并借助社会资源,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及时有效地解决其心理问题;c.向学生推介励志类文学、影视作品,开展能培养其独立能力、合作意识、意志品质、开拓进取精神的活动,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4)加强学生就业指导。设立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职业选择、就业知识技能、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其就业素养,提高就业率。四、以就业为导向,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促进就业的基础条件1.社会教育机构要端正思想,走出经济利益至上的误区,切实履行育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