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案与解析一、积累与运用(共8题;共24分)1.(2分)下面加点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狮子(shī)较量(jiào)喇叭(lǎ)B.凯歌(kǎi)爪子(zhuǎ)蜘蛛(zhū)C.抓破(zhuā)粘住(nián)战胜(shèng)D.鼻子(bí)叹息(tàn)不料(liào)【答案】C【解析】【分析】ABD正确。C粘住(zhān)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音。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2.(2分)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B.蚊子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C.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剀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D.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答案】C【解析】【分析】ABD正确。C剀歌——凯歌。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形。写错的原因是由于习惯性误写、多音字误写和形近字误写等。学习和复习时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同时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便查缺补漏。3.(2分)下面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做事要认真分析可能的出现困难,既不要杞人忧天,又不要粗心大意。B.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尽所能,终不愿意。C.我看着面前宏伟的烈士塑像,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D.道路两旁花团锦簇五彩纷呈点缀了这个萧瑟的秋。【答案】B【解析】【分析】A杞人忧天:比喻缺乏根据和不必要的忧虑。B各尽所能: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应为“各得其所”。意思是个人都得到合适的安排。C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D花团锦簇:像花朵、锦绣汇聚在一起。形容五彩缤纷、灿烂绚丽的景象。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是结合语境辨析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种类型,前提是对成语的理解,只有事先理解了它,才能知其义,明其用。另外,还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同时还要关注是否望文生义、褒贬失当、搭配不妥、用错对象、重复累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等。4.(2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将士们凯旋而归。(删除“经过”)B.为精简字数,这篇文章不得不增加一些内容。(将“增加”改为“删改”)C.这句话的后面,包含着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删除“‘无声’的”)D.他聚精会神地坐在那里,专心地听老师讲课。(删除“聚精会神地”或“专心地”)【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能力。A:错误。“凯旋而归”意思重复,删除“而归”。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5.(2分)下列是《西游记》的部分回目,其情节与孙悟空无关的一项是()A.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B.三僧大战青龙山四星挟捉犀牛怪C.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D.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答案】C【解析】【分析】A: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概括为:悟空三人承认偷吃了人参果,两个道童辱骂得更加厉害,悟空难忍辱骂,推倒了人参果树。二童设计把唐僧师徒锁入正殿,悟空弄个瞌睡虫,使个“解锁法”,师徒夜间逃走。镇元子纵云赶上,以袍袖将唐僧一行尽笼而回。夜间师徒再次逃出,又被镇元子捉住。镇元子命将悟空下锅油炸,却被悟空以石狮变成自身将锅砸穿。镇元子大怒,要油炸唐僧,悟空无奈现身。B:三僧大战青龙山四星挟捉犀牛怪。解释为:悟空师兄三人大战青龙山,四位星宿协助捉拿犀牛怪。C: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概括为:五百年后,如来佛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观音率木叉,带着袈裟、锡杖和金、紧、禁三个箍,驾云前往。没有孙悟空。D: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概括为:流沙河中妖怪径抢唐僧,八戒悟空去战,妖怪钻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不善水战,在水下奈何不了那妖怪,便派八戒下水与之一战。八戒执九齿钉耙与之河妖三次相斗,均不能取胜。悟空虽智计百出,却也无可奈何。几番战斗无果之下,悟空去求助观音菩萨,菩萨让木叉行者与悟空同去,收服妖怪。木叉行者唤出妖怪悟净。引其拜师后,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共取西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6.(2分)品析《天上的街市》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A.诗的第一节,作者运用联想、想象,描绘了迷人的夜景,也为后面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做好了铺垫。B.本诗取材于牛郎织女的传统故事,而去除了其中的悲剧内容,意在表达对主人公真挚爱情的敬意和祝福。C.流星,用“朵”来形容,描绘出流星划过时犹如花朵一般惊艳和美好,也写出诗人的喜悦和憧憬。D.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能够”使读者体会到诗人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之强烈,信念之坚定。【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ACD.正确;B.有误,“意在表达对主人公真挚爱情的敬意和祝福”表述有误,应是表达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故答案为:B【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7.(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从感情色彩看,“漂亮”为贬义词。B.“乖乖”在此处表示吃惊、惊讶。C.“下”是方位词,“这”是指示代词。D.“街上”是方位词,“皇上”是名词。【答案】A【解析】【分析】从感情色彩来看“漂亮”为褒义词。例句中褒词贬用才有了讽刺含义。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判断能力。词语运用往往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所以要结合上下文语境,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8.(10分)古诗文名句默写。(1)(1分),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2)(1分),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1分)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1分)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5)(1分)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6)(1分)夜阑卧听风吹雨,。(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7)(2分)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气势雄浑的壮观景象的句子是“,”。(8)(2分)李商隐《夜雨寄北》中采用一问一答、跌宕多姿地表现诗人因归期受阻而更加思念亲人的句子是“,”。【答案】(1)日月之行(2)我寄愁心与明月(3)小桥流水人家(4)便引诗情到碧霄(5)落花时节又逢君(6)铁马冰河入梦来(7)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解析】【分析】古诗文的默写,注意易错字(2)寄;(3)桥;(4)霄;(5)落;(6)冰;(7)悬;(8)涨;故答案为:(1)日月之行;(2)我寄愁心与明月;(3)小桥流水人家;(4)便引诗情到碧霄;(5)落花时节又逢君;(6)铁马冰河入梦来;(7)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背诵和默写能力,要求记忆准确,书写规范,注意易错字,反复诵读。二、文言文阅读(共4题;共10分)阅读【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乙】沈屯子偕友入市,闻唱书者言:“杨文广①困于柳州城内乏粮饷外阻援兵。”蹙然诵叹不已。友曳之归。日夜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从此悒悒②成疾。家人劝之游于郊外,以纾③其意。又忽见道上有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衢上行人必有受戕者。”归而益忧。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注释】①杨文广:北宋名将。②悒悒(yì):闷闷不乐。③纾:解除。9.(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废寝食者一箪食,一瓢饮(《论语·雍也》)B.若屈伸呼吸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C.闻唱书者言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穿井得一人》)D.友曳之归一屠晚归(《狼》)10.(2分)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杨文广困于柳州城内乏粮饷外阻援兵11.(4分)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其人曰:“奈地坏何?”②家人劝之游于郊外,以纾其意。12.(2分)阅读【甲】【乙】两文,填空。【甲】【乙】两文主要采用描写来刻画人物,表达了对如同杞人和沈屯子一样,的人的批判与讽刺。【答案】9.D10.杨文广困于柳州城/内乏粮饷/外阻援兵11.①那个人又说:“地塌陷下去怎么办?”②家里人劝他到郊外游玩,来解除心中的忧烦。12.语言;为不必要的事情而担忧的“多忧者”【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一词多义。这些文言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方法:①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②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③根据虚词进行断句;④根据固定句式进行断句。(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4)①本题考查分析描写方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及各种描写方法的特征,人物描写包括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侧面描写等。答题时要根据具体内容分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②本题考查概括文章所讲道理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文言文、多练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做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联系生活实际谈文章所讲的道理。参考译文:【甲】古代杞国,有个担心天崩塌、地陷落,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人。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很高兴。【乙】沈屯子与朋友一块来到集市上,听说书人说到:“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里面缺少粮食,外面的援兵被阻挡。”他立时紧皱眉头,站在一旁唏嘘不已。朋友把他拉回家中,他竟日夜不忘此事,口中不住地念叨着:“文广被困在那里,怎么才能解脱呢?”竟因此忧愁的生了一场大病。家里人劝他到外面走走,散散心。途中正好看见有人扛着一捆竹竿去集市上卖,他心中暗想:“竹竿梢头非常锐利,街上行人这么多,一定会有人被戳着剐着的,这该如何是好?”回到家后,他更忧郁了。世界上多忧虑的人像这样的吧。9.A.动词,吃饭/名词,食物;B.人称代词,你/动词,像;C.动词,听到/名词,消息;D.都是动词,回去。故答案为:D10.句意:杨文广被困在柳州城,城内缺少粮食,城外的援兵被阻挡。“杨文广困于柳州城”是状语后置句,正确的语序是“杨文广于柳州城困”,在其后断开,“内乏粮饷”“外阻援兵”则是分别从内外两方面说明杨文广的困境,中间应断开一处,故断句为:杨文广困于柳州城/内乏粮饷/外阻援兵。故答案为:杨文广困于柳州城/内乏粮饷/外阻援兵11.重点词:①其人:那个人;何:怎么办?②之:代词,他;于:到;以:来;纾:解除。故答案为:①那个人又说:“地塌陷下去怎么办?”②家里人劝他到郊外游玩,来解除心中的忧烦。12.第一问:甲文通过两人的对话,刻画出一个“杞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乙文中沈屯子有两个忧虑,通过他的自言自语可知,一个是担忧被围困在城中的杨广,二是担忧竹子尖刺到行人。据此可知:语言描写;第二问:文章通过杞人忧天晓之者劝解的故事,讽刺了那些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结合乙文“归而益忧。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可知,也是讽刺为不必要的事情担心的人。据此理解概括回答即可。故答案为:语言为不必要的事情而担忧的“多忧者”三、现代文阅读(共10题;共3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生长在城市里的一棵树【美】劳拉·伊丽莎白·理查兹陈荣生译①在一座拥挤的城市里,在两座高楼之间长着一棵树。这棵树的周围没有任何绿色植物,树一侧的叶子碰到了一座仓库密密实实的墙,另外一侧的叶子掠到了一座破旧公寓的窗口,下面的空间已经被水泥铺到树的根部,但这棵树仍然活着,而且每到春天都会长出新鲜嫩绿的叶子。②“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住在树根下的老鼠问。“我就不会这样做,如果我是你的话”。③“这是我的事!”树说。“这是我得做的事情。我的家族全都这样做”。④“但是没有人来看你,在这样的环境里,”老鼠说,“除了我。”⑤“那不关我的事!”树说。⑥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亲爱的妈妈!窗外那棵树长出细小的新叶了,嫩嫩的,绿绿的。春天来了,即使是在城市里也可以看到春天了。现在我会长得更好。我敢肯定。”⑦“感谢上帝!”母亲说。⑧夏天来了。树叶长得又大又长,树枝被它们压得弯了腰。树叶在风的吹拂下颤抖,留下了一片阴凉。⑨“你这样耗费自己的生命,真的让人为你感到遗憾!”住在树根下的老鼠说,“要是你捕捉昆虫,或者做些有用的事情,我倒会感到好受一些。你为什么就是要这样做呢?”⑩“这是我得做的事情!”树说。“我的家族全都这样做”。⑪“但是,如果有人关注或同情的话,那又会不同,”老鼠说。⑫“那不关我的事!”树说。⑬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热浪让人感到窒息。要不是有那棵可爱的树的遮阴,我真的无法忍受。风把树叶吹得沙沙作响,我从这种响声中感觉到了凉爽,好像置身于山间一大片森林,森林里的树木凤舞婆娑,碧绿的草地上长满了鲜花,清香四溢,叮咚作响的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⑭“感谢上帝!”母亲说。⑮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是秋了。空气开始稀薄和变冷,那棵树的树叶也开始变黄,一片接一片地掉落到地上。水泥地面全都被落叶覆盖了,那些落叶就像金子般闪闪发光。⑯“现在你明白了!”住在树根下的老鼠说,“现在一切都结束了,你的辛苦有何所得?”⑰“我做了我得做的事情”,树说,“那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⑱“真是懦弱的植物!”老鼠说,“如果你结出果实让人吃,那至少算是留下一点东西,可现在,除了掉落的枯叶和空荡荡的树枝,你什么都没有留下。”⑲“那不关我的事!”树说。⑳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亲爱的妈妈,夏天已经结束了。看啊!我那棵可爱的树掉叶了,那些光秃秃的树枝拍打着我们的窗口,似乎在提醒着我,那棵树该安静休息了,我想我也要睡觉了。亲爱的妈妈,请您帮我拾几片树叶,我要好好珍藏,因为它们一直是我快乐的源泉。”㉑说完,她转身面对着墙,慢慢地入睡了。㉒“感谢上帝!”母亲说。——选自《美文》(有删改)13.(4分)文章写了一棵树的经历,也写了一位生病女孩看到树后的感受,请分别加以概括。树的经历:女孩的感受:14.(3分)第①段的环境描写,写出了树怎样的生存环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5.(4分)结合语境,说说第⑤⑧段中划线词语的含义。①那不关我的事!②树叶在热浪下微微颤抖,留下了一片阴凉。16.(4分)请从修辞和描写手法的角度,对文章第⒀段划线语句进行赏析。好像置身于山间一大片森林,森林里的树木凤舞婆娑,碧绿的草地上长满了鲜花,清香四溢,叮咚作响的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17.(4分)文中的树反复说:“这是我得做的事!”“我的家族全都这样做。”这两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并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它的现实意义。【答案】13.①树的经历:春天长出嫩叶——夏天枝繁叶茂,在热浪中留下阴凉——秋天衰落掉叶。;②女孩的感受:感受春天到来,相信自己会长得更好——感受到夏中的凉爽,相信困境中也会有美好——感受到秋的安静,带着期盼安心静养。14.单调(孤零),狭窄,意在与树的表现形成对比(反衬),突出树的顽强精神。15.有没有人来看望;树叶忍受热浪侵袭的煎熬和默默抗争的情状。16.示例:①多角度描写。从视觉、嗅觉和听觉等角度描写出了一个美好的森林世界。②拟人。“树木凤舞婆娑”“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摆动的美妙姿态和泉水流淌的畅快。17.每个人要坚守自我,做好分内的事;乐于奉献。【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情节内容。概括小说情节有“寻”“理”“抓”等方法,“寻”,就是寻找小说的线索来梳理情节,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有时,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文章还会有两条线索,“理”,就是理清小说的结构,可以先给文章各段落标上序号,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把握小说的矛盾冲突。如果是全篇,看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在文中是怎样表现的;如果是局部,要留心构成故事发展的一连串细节,留心人物性格、心理、情感的变化过程;“抓”,就是抓住场面,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注意: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2)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作用如下:交代社会背景,为情节发展奠定基础,暗示、烘托角色心情,衬托角色活动、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揭示人物性格,反衬人物形象,增加小说的真实性,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深化小说的主题。(3)本题考查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此类题除解释词语的本意之外,还要理解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和指代义,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而产生的意思,比喻义是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而产生的新的意义,指代义是文章中代词的指代意义,然后联系文章上下文内容去分析理解即可。(4)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一般都是赏析文章中精妙的句子,一般可以从关键词语含义、修辞手法、描写方法、描写角度、结构作用等方面去理解,一般情况下,赏析句子,先找出句子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或描写角度或关键词语含义,然后说出其作用,最后说出表达情感。(5)本题考查主旨理解。首先要整理把握文章内容,然后抓住关键的句子和段落来理解。写景类的文章,它的中心思想和启示大致都是这样的一个方向,写人记事的文章,要注意关键词,如果没有关键词,可以他根据段落的意思提炼出文章的中心了,启示就是我们要学习人的良好品质;记事类的文章,一般回忆性的比较多,比如怀念父辈和朋友伙伴之类,要不就是回忆童年,这类文章的启示一般就是我们要珍惜童年美好的时光,懂得感恩,有一颗感恩的心;科普类文章有一类是说明事物特点的,有一类是事理性文章,通过事物现象说明一个道理,这两类文章的启示一般是让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未知的领域,为祖国科学事业做贡献。13.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情节内容。第①-⑦段写树的第一个经历:春天长出嫩叶,第⑥段“春天来了,即使是在城市里也可以看到春天了。现在我会长得更好。我敢肯定。”写出来了女孩春天的感受是感受春天到来,相信自己会长得更好;第⑧-⑭段写树的第二个经历:夏天枝繁叶茂,在热浪中留下阴凉,第⑬段“妈妈,热浪让人感到窒息。要不是有那棵可爱的树的遮阴,我真的无法忍受。风把树叶吹得沙沙作响,我从这种响声中感觉到了凉爽”写出了夏天女孩感受到夏中的凉爽,相信困境中也会有美好;第⑮-㉒段写树的第三个经历:秋天衰落掉叶,第⑳段“那些光秃秃的树枝拍打着我们的窗口,似乎在提醒着我,那棵树该安静休息了,”写出了秋天女孩的感受是感受到秋的安静,带着期盼安心静养。故答案为:树的经历:春天长出嫩叶——夏天枝繁叶茂,在热浪中留下阴凉——秋天衰落掉叶;女孩的感受:感受春天到来,相信自己会长得更好——感受到夏中的凉爽,相信困境中也会有美好——感受到秋的安静,带着期盼安心静养。14.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这棵树的周围没有任何绿色植物,树一侧的叶子碰到了一座仓库密密实实的墙,另外一侧的叶子掠到了一座破旧公寓的窗口,下面的空间已经被水泥铺到树的根部,”这句话写出来树的生长环境单调(孤零),狭窄,就是在这样一种不好的环境中树却“活着”,而且长出来“新鲜嫩绿的叶子”,恶劣的环境与生长茂盛的树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树的顽强精神。故答案为:单调(孤零),狭窄,意在与树的表现形成对比(反衬),突出树的顽强精神。15.本题考查词语在文中的含义。①那不关我的事!根据上下文“但是没有人来看你,在这样的环境里,”老鼠说,“除了我。”“那不关我的事!”树说。”可知“那”是指代“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人来看你”;②树叶在热浪下微微颤抖,留下了一片阴凉。根据上下文“夏天来了。树叶长得又大又长,树枝被它们压得弯了腰。”和“你这样耗费自己的生命,真的让人为你感到遗憾”可知“颤抖”是指树叶忍受热浪侵袭的煎熬和默默抗争的情状。故答案为:有没有人来看望;树叶忍受热浪侵袭的煎熬和默默抗争的情状。16.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多角度描写,“森林里的树木凤舞婆娑,碧绿的草地上长满了鲜花”从视觉角度描写出了一个美好的森林世界,“清香四溢”从嗅觉角度描写出了一个美好的森林世界,“叮咚作响的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从听觉角度描写出了一个美好的森林世界;运用拟人手法,“树木凤舞婆娑”“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摆动的美妙姿态和泉水流淌的畅快。故答案为:多角度描写,从视觉、嗅觉和听觉等角度描写出了一个美好的森林世界;拟人,“树木凤舞婆娑”“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摆动的美妙姿态和泉水流淌的畅快。17.本题考查主旨理解。树说的“做的事”是指每到春天都会长出新鲜嫩绿的叶子、夏天留下了一片阴凉、秋天树叶变黄掉落到地上,不管环境如何变化,树“做的事”都不会改变,因为在它看来,那是自己分内的事;“家族都这样做”告诉我们每棵树都是这样默默无闻做好自己分内的事;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往往因为环境有点变化或工作中有点困难就怨声载道,找各种理由借口推诿懈怠,但是也有很多像这篇文章中的树一样人,不管环境如何变化,始终如一默默无闻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这样坚守自我、乐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故答案为:每个人要坚守自我,做好分内的事;乐于奉献。散文阅读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蒋勋①____②少年的时候,有诗句陪伴,可以一个人躲起来,在河边、堤上、树林里、小角落里,不理会外面世界轰轰烈烈发生什么事。也可以背包里带一册诗,或者,就是一本手抄笔记,或者就是脑子里背诵记忆的一些诗句,也足够用。可以一路念着,唱着,一个人独自行走天涯海角。③有诗就够了,我年轻的时候常常这么想。行囊里有诗,口中有诗,心里有诗,四处流浪,很狂放,也很寂寞。④相信可以在世界各处流浪,相信可以在任何陌生的地方醒来,大梦醒来,或是大哭醒来,满天星辰,可以和一千年前流浪的诗人一样,醒来时随口念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无论大梦或大哭,仿佛只要还能在诗句里醒来,生命就有了意义。⑤少年时候,有过一些一起读诗写诗的朋友。现在也还记得名字,也还记得那些青涩的面容,笑得很腼腆。读自己的诗或读别人的诗,都有一点悸动,像是害羞,也像是狂妄。⑥后来星散各地,杳无音信,心里有惆怅唏嘘,不知道他们流浪途中,是否还会在大梦或大哭中醒来,是否还会狂放又寂寞地跟自己说:今宵酒醒何处?⑦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⑧小时候,听街坊邻居闲聊,常常出口就是一句诗:虎死留皮人留名啊。那人是街角捡字纸的阿伯,但常常出口成章,我以为是字纸捡多了也会有诗。邻居们见了面总问一句:吃饭了吗?也让我想到乐府诗里动人的一句叮咛:上言加餐饭。生活里,文学里,“加餐饭”都一样重要。⑨有些诗,是因为惩罚才记住的。在惩罚里大声朗读: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朗读是肺腑的声音,无怨无恨,像天山明月,像长风万里,那样辽阔大气,那样澄澈光明。诗句让惩罚也不像惩罚了。⑩小时候顽皮,一伙儿童去偷挖地瓜,被老农民发现,手持长竹竿追出来。他一路追一路骂,口干舌燥,追到家里,告了状。父亲板着脸,要我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为惩罚。背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时,我好像忽然读懂了杜甫,在此后的一生里,记得人在生活里的艰难,记得杜甫或老农民,会为几根茅草或几块地瓜,唇焦口燥地追骂顽童。⑪我们都曾是杜甫诗里欺负老阿伯的“南村群童”,在诗句中长大,知道领悟和反省,懂得敬重一句诗,懂得在诗里尊重生命。⑫有诗,就没有了惩罚。苏轼总是在政治的惩罚里写诗,越惩罚,诗越好。流放途中,诗是他的救赎。⑬家家户户门联上都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那是《诗经》的声音与节奏。⑭在一个春天走到江南,偶遇花神庙,读到门楹上两行长联,真是美丽的句子:风风雨雨,寒寒暖暖,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⑮那一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字汉语可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平仄、对仗、格律,仿佛不只是技巧,而是一个民族传下来可以进入“春天”,可以遇见“花神”的通关密语。⑯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选自《文苑》2018年第5期,有删改)18.(3分)请为文章补写一个总领全文的简短开头。(字数在15字以内)19.(3分)文章第⑦段说“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下文写了“我”在哪几种生活情境中“听诗的声音”?请简要概括。20.(4分)请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生活里,文学里,“加餐饭”都一样重要。(“加餐饭”在这里是什么意思?)②那一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字汉语可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请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1.(3分)第⑫段中“有诗,就没有了惩罚”有何含义?22.(4分)“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这是作者读诗的深切体验。在你心中,什么是美的钥匙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简述。【答案】18.①我喜欢诗,喜欢读诗、写诗。②我喜欢诗,喜欢与诗相伴的时光。③我爱在生活中读诗、听诗。④美好生活不能没有诗。19.示例:在街坊邻居闲聊间听诗;在惩罚里听诗;在门联、门楹上听诗。20.①“加餐饭”的表层含义是指多吃一点,保重身体;深层含义是指要多阅读、多积累,补充精神食粮,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②“长大”一词形象地写出了美丽的汉字汉语给予我的自豪感越来越强烈,表现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强烈的文化自信。21.因为在惩罚中我感受到了诗歌之美,懂得了领悟与反省,懂得了敬重生命,有了精神寄托,懂得了应该持有豁达的人生态度。22.①我认为,音乐是美的钥匙。音乐能让人在浅唱高歌中放飞心灵,获得美的享受。②我认为,书法是美的钥匙。在横竖撇捺的书写中,我感受到了流动的美,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补充开头段,所以要求学生首先明白开头段的作用。开头段的作用一般是:结构方面1、总结全文。2、引起下文。3、首尾呼应,使结构更完整。内容方面1、开篇点题。2、提示文章中心。3、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原因等。4、交代时间发生的环境。5、为下文买下伏笔或者铺垫。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2)本题考查学生搜集信息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此类题目,应首先找到关键词,其次,定位文章的段落,第三,提取相关联的信息加以概括。此类题目切记立足文本,不能主观臆断。(3)本题考查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字词句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本意)和深层含义(文中的意思、情感、主旨)。应对这样的题型,学生只需找出本义和深层含义即可,难点在于深层含义中的主旨部分。(4)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就是要熟悉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