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好_第1页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好_第2页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好_第3页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好_第4页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

与教材分析1自我介绍王秀丽TEQ4617140212教材及教学资料1.《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王后雄主编2.《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学习方法与要求理论学习——听课、读书、查阅资料实践学习——分析教材(模仿、比较、反思、超越)从理论中学习从实践中成长从总结反思中学习4成绩评定与具体要求出勤10课堂表现10教学实践20期末综合测试60记笔记参与讨论积极发言认真完成作业5教学计划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3.教材分析基本理论4.说课的基本理论5.教学实践——分析解读中学化学教材6哪一个更重要?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化学科学发展的需要7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1为了学生的发展看化学用化学做化学8

“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

——崔允漷9内容框架一、新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二、课程标准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介绍10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的背景11

1.本次课程改革的背景1.国内教育形势发展A.两基目标基本实现,重规模转为重质量发展B.学科教学中,要寻求新的突破口,必须进行课程改革C.教育现状不容乐观2、国际形势A.科技迅猛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激烈B.竞争的前期是人才的竞争,基础教育的竞争是核心内容课改的热潮方兴未艾C.各国的课改都有社会需求、科技水平发展需求,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形势的千变万化决定122、我国课程和教材改革历程1978年:十年制大纲(后不断降低要求)1988年:

义教大纲1996年:高中大纲1999年:

新课程改革五六十年代加强化学理论知识,强调以先进的化学知识教育学生注意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能力以探究为突破口,加强化学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突出生产技术建国后重视双基132001年秋,开福区承担义务教育新课程国家实验区任务,先行试验;2002年秋,进入全面实验阶段,每市州确定1个义务教育新课程省级实验区,,全省进入实验的学生数达到同年级学生的10—15%;2003年秋,进入扩大实验,每市、州起始年级进入新课程的学生数达到同年级学生的35%左右;2004年秋,进入推广阶段。每市州各起始年级进入新课程的学生数达到同年学生数的70%左右;2005年秋,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各起始年级全部实施新课程。

3.本次课程改革的时间表144.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课程改革的总目标15

改革的具体目标

(任务、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

课程任务: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课程内容: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课程实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培养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6课程结构:

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的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评价:改变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拨的功能,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进萄实践的功能。课程管理:改变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175.化学课程现状调查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高考教师和教材(辅)表现出“权威性”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普遍缺乏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不足师生之间感情交流和讨论偏少高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期望高化学教材存在脱离实际的倾向学生缺乏良好的独立实验习惯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误区

18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实际体现得较好的课程目标19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有69.8%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0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校长和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以及创新精神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21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其他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大量的书面练习自学老师讲授为主22关于学生作业的调查学生的作业以练习记忆为主,实践性、探索性的作业占的比例极少。23公众对学生作息时间的反馈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下的占67.7%,在6小时以下的占22.2%;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自由支配时间在0.5小时以下的占41.6%,没有的占19.4%。24学生及社会公众对考试成绩的看法85.4%的学生及78%的社会公众明确表示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25化学教与学行为反思精讲多练重复演练概念中心知识网络以纲为本外延扩展学而不问过度指导……

对近1000名高中生调查的一项结果:50%左右的学生对化学没有特别的兴趣,约10%的学生喜欢学习化学的原因是为了高考中有化学这个科目。52.8%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为应付考试而学习化学的。请您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6基础化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课程内容繁、难、偏、旧,注重书本知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27作业1.当前国内化学教育存在的问题2.化学教学的价值追求(实现的目标)28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感和道德感科学素养价值判断身心健康创意精神交流合作批判性思考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生活生存能力人生规划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素质29●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

好奇心、正直、勤奋、执着、刻苦、奉献……

先天禀赋加后天培养★

科学精神

—探索精神、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实证精神、独立精神、源理精神★

能力

—生存能力、竞争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30在培养目标方面,各国普遍关注:公民的责任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信息素养国际视野31国际视野中的

中学化学课程及其启示32国际视野中的

中学化学课程及其启示1.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2.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制订高中课程3.课程内容密切联系生活和社会发展实际4.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研究方法331.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

科学素养不仅仅是所受教育程度高低的象征,而是现代社会中人类普遍文明的标志。国际理科课程改革的主流是科学素养教育,科学教育展示了新的内涵,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培养中学生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纳入课程范畴,“科学为大众”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教育的视野从培养少数人成为科学家转向面对所有的学生。34

科学素养不仅是提高一个国家公众的生产力的问题,更重要是这个民族应该是一个具有成熟思考能力,能够参加各种公众政策讨论的民族。如果一个民族中的大多数人连基本的科学术语和基本科学观点都不理解,一个国家的政策的公开化和民主化的过程是不可能实现的。35美国乔恩治·米勒提出的公众科学素养的三个标准:(1)对科学技术术语和概念达到基本的了解;(2)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了解;(3)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1)科学知识2)科学原理与方法

3)科学、技术与社会(STS)4)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

36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现状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状况变化比较(%)

19921994199620012003基本理解科学知识的公众30.133.830.6基本理解科学过程的公众2.63.42.7基本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的公众1.92.33.3基本具备科学素养的公众0.30.31.41.98372003年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状况

2003年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达到1.98%美国这个比例为17%,日本为5.3%学生的科学素养比例最高为15.6%,排名第二的依次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8.2%)和专业技术人员(7.4%),38二、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纲要: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部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392.为什么将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2.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3.从只关注都是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40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

各学科教学大纲,它不仅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且用大量的篇幅具体规定了日常教学中所可能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的要求;大多数学科的教学大纲还规定了具体的教学顺序及各部分内容所占的课时数;教师在学习和使用教学大纲时,主要关心的是知识点发生哪些变化?增加或删减了哪些内容?具体的要求和课时数是多少?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

41

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42(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3.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43(2)突破学科中心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努力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打破单纯地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尽可能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应首先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44(3)改善学习方式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5(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各学科课程标准力图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引导学校的日常评价活动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课程标准中建议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评价。46(5)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广阔空间课程标准重视对某一学段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标准的刻画,同时对实施过程提出了建议性的意见;而对实现目标的手段与过程,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这是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区别,从而从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体现并满足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创造了比较好的环境。47三、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介绍48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三、设计思路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491.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50

化学课程标准前言实施建议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化学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活动与探究建议内容标准要求说明设计思路基本理念课程性质开发建议的利用与课程资源编写建议教科书评价建议教学建议课程结构51512.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1)提供给学生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2)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和技术的联系(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4)建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52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特点——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描述更具体,更可观察——规划了具体的学习内容和结果——突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将科学探究融入化学学习的全过程中——强调情景化学习,在真实的情景中呈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学习知识时的环境与应用知识时的环境尽可能贴近——赋予发展性评价具体的内容和方法清晰的课程观念完整的科学素养具体的行为目标明确的基础要求多样的学习方式丰富的学习情景合理的评价体系53现在和过去化学在教学观念、实施方式上的比较54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55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5.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在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6.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56其基本理念可概括为1.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科学素养2.激发学习兴趣,倡导探究学习3.扩展认识视野,理解化学与社会的联系4.促进学生发展,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