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景区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景区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景区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TOC\o"1-5"\h\z\o"CurrentDocument"第1章总论 11.1项目提要 .5.\o"CurrentDocument"1.2编制依据 7\o"CurrentDocument"1.3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o"CurrentDocument"1.4建议 10\o"CurrentDocument"第2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o"CurrentDocument"2.1项目建设背景与项目提出的原由 1.2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4\o"CurrentDocument"第3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223.1需求分析 223.2项目定位 32\o"CurrentDocument"3.3青秀山凤景名胜旅游区接待游客数量预测 33\o"CurrentDocument"3.4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35\o"CurrentDocument"第4章建设条件 374.1自然概况 .3.74.2基础设施条件 414.3社会经济条件 4.2\o"CurrentDocument"4.4经营管理条件 44\o"CurrentDocument"4.5拆迁安置条件 47\o"CurrentDocument"第5章建设目标 48\o"CurrentDocument"5.1项目建设目标 485.2指导思想与原则 495.3主要建设任务 52\o"CurrentDocument"5.4项目建设分期 53\o"CurrentDocument"第6章建设方案 546.1营造林工程 546.2基础设施工程 65\o"CurrentDocument"6.3附属配套工程 74\o"CurrentDocument"第7章消防、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节能措施 877.1森林防火主要措施 877.2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887.3节能措施 90\o"CurrentDocument"第8章环境影响评价 91\o"CurrentDocument"8.1环境现状概况 91\o"CurrentDocument"8.2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分析 .9.18.3环境保护措施 93\o"CurrentDocument"8.4环境影响评价 97\o"CurrentDocument"第9章招标方案 98\o"CurrentDocument"9.1招标范围 98\o"CurrentDocument"9.2招标组织形式 98\o"CurrentDocument"9.3招标方式 98\o"CurrentDocument"第10章项目组织管理 9910.1组织管理 99\o"CurrentDocument"10.2项目管理 101\o"CurrentDocument"第11章项目实施进度 104\o"CurrentDocument"11.1建设期限 104\o"CurrentDocument"11.2项目进度安排 104\o"CurrentDocument"第12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06\o"CurrentDocument"12.1投资估算 106\o"CurrentDocument"12.2资金筹措 108\o"CurrentDocument"第13章财务评价 109\o"CurrentDocument"13.1项目概况 109\o"CurrentDocument"13.2基础数据 10913.3财务评价分析 .1.1013.4国民经济评价 11113.5综合评价 1.15\o"CurrentDocument"第14章综合评价 11714.1项目风险评价 1.1714.2项目影响分析 1.1814.3项目评价 1.19\o"CurrentDocument"第15章结论与建议 125\o"CurrentDocument"结论 .125\o"CurrentDocument"建议 .126第1章总论1.1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某某风景区造林工程1.1.2承办单位某某风景名胜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某某风景名胜旅游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于2007年2月挂牌成立。2009年6月,某某市委、某某市人民政府下发文件明确了风景区的管辖范围、管理体制,风景区将设立一级财政、一级金库,并将风景区列入开发区系列。2009年7月,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被确定为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全面负责对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严格实施保护、管理和开发的职能。1.1.3项目性质生态保护工程1.1.4项目拟建范围本项目用地位于凤岭南路以南的凤岭园艺场, 项目占地面积约为1260亩,在青秀山风景区的旅游功能区范围内1.1.5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占地面积约为1260亩。建设内容包括:营造林工程,面积77.56hm2;灌溉管网工程,约4050m;森林保护工程,包括消防车、病虫害防治设备、围栏设施、标牌、防火设备、信息化系统工程等;附属配套工程,包括道路、交通通讯工程、景观林附属工1.1.6项目建设期及进度项目建设期从营造林主体工程开始,在营造林工程建设前一年穿插开展森林保护设施及其相应的基础设施及附属配套工程设施建设,历时3年。其中营造林主体工程贯穿整个建设期,即2013年年底至2016年完成;开展森林保护设施及相应的基础设施及附属配套工程设施建设穿插在营造林主体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集中在建设期的前1年,即2013年年底至2014年完成。1.1.7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项目投资:项目建设总投资3180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8519万元,工程其他费用20390万元,预备费2891万元。资金来源:业主自筹资金19800万元;申请财政补助12000万元1.1.8项目效益生态效益: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社会效益:提高居民生存环境质量;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繁荣民族经济。经济效益:提高风景区旅游容量。1.2编制依据一、有关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2)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3)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8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07年)(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8]9号)(6)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桂发[2009]12号)(7)中共某某市委、某某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南发[2009]39号)二、有关规范、规程(1) 《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11)(2)《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GB/T18337.1-2006)(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标准》(GB/T18337.3-2006)(4)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6000-1999)(5) 《林木良种审定规范》(GB/T14071-1993)(6) 《育苗技术规程》(GB/T6001-1985)(7) 《森林防火条例》(1988年)(8)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85)(9)《喷灌与微观工程技术管理规范》(SL236-1999)(10)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11)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1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11(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11(1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8(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1(16)《建筑灭火器配置规范》 GB50140-2010(17)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18)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三、 有关规划文件《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 (LY5141-99)《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2009)《某某市近期规划(2011〜2015年)》《某某森林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广西林业科技十二五”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某某市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总体规划》某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某某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立项的批复》(南发改社会[2013]14号文)中共某某市委、某某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的决定》(2013.4)某某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管委会委托我公司编制本项目可研报告的《委托书》四、 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材料建设场地的地形图;项目用地范围图;
周边和用地环境条件;承办单位提供的其他基础资料;1.3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表1-1所示表1-1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用地规模亩12601.1基础设施用地规模亩971.2营造林用地规模亩11632工程费用力兀318002.1第一部分工程费力兀85192.1.1营造林工程费力兀66082.1.2基础设施工程力兀1462.1.3附属配套工程费力兀17652.2工程建设其他费力兀203902.3预备费力兀28911.4建议本项目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符合广西林业布局和林业发展规划,符合某某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总体规划。 对进一步改善某某市人居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为了使建设过程顺利进行,最终实现建设目标,我们建议:(1) 合理安排种树时节。(2) 项目资金来源由管委会自筹。管委会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安排并落实项目所需资金。(3) 本项目是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树种选择、基础设施配套方面要与正在实施的青秀山生态保护工程(一、二期)及整个青秀山森林公园的建设相衔接融合。第2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与项目提出的原由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性发挥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履行有关国际公约的实际行动和对世界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生态保护林已逐渐演变成现代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生态保护林的建设,在调节气候、环境保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观赏游憩、美化城市以及推进林业的发展方面多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城市绿色空间建设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某某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也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金融和信息中心,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和西南腹地的结合部,东邻粤、港、澳,南临北部湾,背靠云、贵、川大西南,毗邻越南,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阵地。 是中国南部对外开放的重要城市。但某某市的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与城市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从2009年起,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的确立,对某某的城市交通、防洪安全、环境整治、水土保持以及生态保护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秀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4A级风景区,是某某市郊最大的一片森林植被,位于城市的上风口,不断向市区输送新鲜氧气,被称为某某市的“绿肺”,直接影响城市的大气和人居质量,是某某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示范区。在建设保护过程中,由于土地权属问题,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管委会难以对项目用地进行管理、 保护和开发,致使项目用地与风景区建成区景观差别过大,极大的影响了风景区的整体景观形象,严重制约了青秀山风景区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某某市社会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现有的森林远不能满足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生态环境相关的矛盾日益突出,某某市人民政府为保护和逐步扩大项目区的森林植被,改造现有低效林,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退化的状况,启动了“某某青秀山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为扩大“城市绿肺”面积,维护某某市城市生态平衡,推进“中国绿城”建设,2013年2月,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管委会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了以完善青秀山生态保护为目标的青秀山风景旅游名胜区营造林工程项目,某某市发改委以南发改社会[2013]14号文对该项目的立项予以批复。2013年3月,某某市规划管理局向某某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管理委员会颁发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许可证号为:地字第450103201320001号,并明确了项目建设土地的性质和规模。2013年4月,为进一步改善某某市人居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共某某市委、某某市人民政府提出了《关于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的决定》(南发[2013]9号文)。《决定》明确了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的重要意义、区域范围、建设标准及领导机构等内容。本项目是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项目建设的其它条件已经具备,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管委会决定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做好本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2013年3月,我公司受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管理委员会的委托,进行《某某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项目建设是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共某某市委南发[2013]9号文《某某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的决定》,青秀山森林公园是“城市绿肺”,是“绿城翡翠”,是首个某某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示范区。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是恢复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让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现实需要;是深化做好“树的文章”,推进“中国绿城”建设,展示“中国绿城”魅力的重要举措;是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一步改善某某市发展环境,加快建设广西“首善之区”和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必然要求。目前,青秀山北面山体为青秀山的主要入口区,但项目区大部分山体林相老化,杂早丛生。植被多为杂木林,果树、竹林及灌木林、杂草等,局部区域内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建筑物多为砖混结构,极大影响了青秀山风景区的整体景观形象。本项目的建设通过开展营林工程,引近南亚热带树种、名贵珍惜树种;多层次种植地被、灌木、乔木等植物;分片区、成规模引种不同品种、不同花期、不同色彩的植物,将形成与城市特色相辉映的森林景观,打造优美的城市天际线,塑造城市的绿色背景,极大的改善了青秀山风景区的整体形象,是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的重要内容。222项目建设是保护和进一步增强青秀山“城市绿肺”功能的根本保障,维持城市生态平衡项目拟建地点青秀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某某市东南方向, 正处在城市的上风口。森林制造的新鲜氧气源源不断地向市区输送, 是某某市名副其实的“绿肺”工厂,对该市的生态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近年经济建设和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虽然某某市是国家级园林城市,被人们美誉为“绿都”,但发展并不平衡,城市绿化虽然相对较好,而处于城郊发挥生态基础地位作用的大片森林却屈指可数, 远不能满足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需要。本项目建成后青秀山风景区将新增森林面积约 77.56h川,森林覆盖率由目前的51.3%上升到55.8%;某某人均绿地增长约0.56m2(项目建设前后青秀山森林覆盖率变化如图2-1所示)。
项目建设前项目建成后60.0%项目建设前项目建成后55.0%50.0%45.0%图2-1项目建设前后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森林覆盖率变化情况某某绿量面积及固碳能力也将得到提高。根据测试,分景区各植被类型的平均叶面积指标为2.01(详见下表2-1),本项目营造林工程为77.56公顷。因此,通过本项目的建设,绿量面积将增加1,558,956平方米,约155.00h川。表2-1 分景区各植被类型的平均叶面积林型马尾松纯林马尾松混交林杂林木其他平均叶面积指数1.182.012.252.62.01注:叶面积指数(Leafareaindex,LAI):为每单位面积中所表现出的最大叶面积,直接反映出在多样化尺度的植物冠层中的能量、 CO及物质循环。根据不同类型的林木的固碳能力(详见下表2-2),预计项目建成后,每天可固定的CO2约为63吨,放出。2约为45吨。一个人每天呼吸约需消耗O2750g,呼出CO2约900克。因此,项目建成后释氧量可供约84,000人的呼吸耗氧。
表2-2 青秀山主要树种的日释固碳能力树种单位叶面积净同化量(mMol*m-2)单位叶面积固碳量(g*m-2)单位叶面积释氧量(g*m-2)灌木及地被515.7322.6916.5火力楠943.141.530.18马尾松851.7637.4827.26格木804.435.3925.74棕榈类1387.5161.0544.4大叶栎1181.651.9937.81石栎1042.545.8733.36杂木林1038.0445.6733.22平均970.5842.7131.06此外,项目种植的大量绿色植物,不仅为其他动物提供猎食、隐蔽、繁殖、越冬等活动的理想场所,而且利用它们茎、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用根摄取土壤中的水份和矿物质,在阳光照射和一定温度下,把无机物转化成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有机物,建立起阳光、水体、生物、土壤之间相依相存的森林生态系统,并通过土壤微生物和绿化植物形成的生物链。繁多的生物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维护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该项目的建设通过自然起伏的地貌、生态植物群落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扩大某某市绿肺的面积,扩大公共绿地率,维护城市生态平衡。223项目建设是推进某某市“中国绿城”总体目标的现实需要某某市在建设最佳人居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某某森林城市”的构想,把某某建设成为“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山、水、城、林”于一体的最佳人居环境和具有全方位国际竞争能力的绿色森林生态城市。根据《某某森林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要求,预计通过15年,分三个阶段,实现某某市“森林城市”的创建目标。总体目标是在确保城区绿地及森林稳步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完成城郊环城林带、环城公园带、绿色通道、自然保护、石漠化防治、生态公益林等对改善某某市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森林绿色工程。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从2011年开始,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按市区人口人均种植一株树的标准,大力加强某某市的绿化建设工作。连续实施了“2011年建设生态某某年内种植150万株树木工程”,“2012年建设生态某某年内种植170万株树木工程”。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作为某某市极其重要的城市森林区,在“中国绿城”的建设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本项目的建设力争用百万乔木扮靓某某,着力构建生态文明,突出“中国绿城”风貌,是推进某某市“中国绿城”总体目标的现实需要。2.2.4项目建设将推动某某市城市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城市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但需要以持续的经济发展为依托, 还必须是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其基础。因此近年来许多城市将其周围的绿地建设也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中,强调通过河流、池塘、河岸绿化带、道路绿化带,公园绿地等将城市中的生物生境连接起来,特别是在城市建设中的重点区域与形象地带都需要倾力打造维护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基础以保持城市的自然风貌,并以此作为城市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毗邻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北门的城市建设区在《某某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中被确立为自治区级行政办公中心、中国东盟商务中心、大型商贸会展中心、区域交通枢纽、高品质居住新城的建设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随着这片区域建设的日新月异,本项目用地用于生态保护工程建设,通过加大营造林规模在该片区域营建高标准、高质量的森林生态系统,能彻底改善该片区域落后的生态环境现状,并构筑区域生态可持续性基础,为邻近城市建设区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将有利于提升东盟商务区周边环境的景观,对于某某市“中国绿城”形象也能得到更为直观的表达。因此,项目建设也是某某市城市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2.2.5项目建设是提升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连通性的必然选择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较高的景观连通性是维持系统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基础,而景观破碎则往往导致系统中的自然生态过程受阻和生态服务功能低下。纵观整个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尤以景区的北面山麓之景观连通性较差。根据某某市人民政府2006年5月审批的《某某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总体规划》,青秀山北面山麓为青秀山的主要入口区。但在当地居民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垦荒炼山现象时有发生,对于景区的森林保护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且在垦荒种植的同时,受产品市场以及品种退化的影响,相当部分经济林地又被丢荒闲置,林相老化,杂草丛生,景观破碎,极大地影响了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整体景观形象。 因此,通过征用项目区用地,全部用于营造林工程的建设,是从整体上提升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连通性的必然选择。2.2.6项目建设是提升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旅游产品层次的现实需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为国家级4A级风景区,通过多年不断的修建、整理以及宣传,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已经成为人们较为理想的游览憩息场所。旅游知名度有了很大提高,市场前景乐观。据统计,2012年青秀山风景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12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4.18%(由于修建“青竹立交”对游客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某某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的决定》 指出,按照分步实施的原则,到2013年基本完成绿化景观及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框架,初具规模;到2016年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建设保护管理水平,把青秀山森林公园建成为规模宏大、植物品种丰富、景色壮观、环境优美、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独具特色的南亚热带森林公园。本项目的建设将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迎合 生态旅游”的时尚旅游潮流,突出南亚热带风光,走“绿色、生态”这一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景区旅游产品层次,强化对“绿肺”的保护、管理和开发,为游客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增强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旅游吸引力和扩大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第3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3.1需求分析3.1.1某某市城市绿化现状及存在问题(1)现状近年来,某某市重视城市的生态建设,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共同发展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主题,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2000年,某某市获得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2007年,某某捧回中国人居环境奖”的牌匾,2012年,某某市获得“联合国人居奖”。根据某某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某某市全年共造林11882公顷,其中用材林11769公顷,经济林109公顷。当年幼林抚育作业面积40691公顷。育苗面积239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1.34%。某某市2011-20128年园林绿化指标如下表3-1所示
表3-1某某市2011-2012年园林绿化指标统计表序号内容单位2011年统计数据2012年统计数据1建成区绿化覆盖公顷6594.896770.542建成区绿地总面公顷5641.855867.343公园绿地总面积公顷1972.861989.794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170179.065市区人口万人254.86259.776城区人口万人161.26159.527建成区绿化覆盖%38.2137.81%(-0.4%)8建成区绿地率%33.1932.77%(-0.4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按城区人口)平方米12.2312.47(+0.24)注:(1)数据来源:某某市园林局;(2)根据某某市建委计划财务科的说明,由于部分城区统计范围的变动,导致 2012年统计的城区人口比2011年统计的城区人口约有下降。某某市近期规划提出要实施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战略,努力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将某某市最终建设成为人居环境优美舒适,生态环境健康协调的“中国绿城”。积极推进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示范城市建设,抓好生态广西建设相关示范项目,构建覆盖全市的绿色生态体系。在生态健康的基础上,促进区域性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严格和有效保护森林、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重要河湖、水库等生态敏感地区。(2)存在问题某某市通过多年来的绿化建设,特别是近年来加大了绿化步伐后,使绿化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某某绿化面临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与国内外相关城市相比差距还很大。城市绿地系统尚未形成结构清晰的绿地体系从整体来看,某某市现状绿地分布零散,尚未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清晰的城市绿化体系。公园绿地分布不均衡从公园的布局上看,市级和区级公园主要集中在城区东部、邕江以北,城北区、江南区等部分城区明显存在着公园绿地指标偏低,与服务人口不相匹配的矛盾。从整体上仍存在数量不足和布点不均,主要集中在青秀区和兴宁区,其他片区密度明显下降,难以满足市民就近休憩的需要。生产绿地不足,分布零散,不成规模据2010年统计资料,某某市建成区内生产绿地面积为105.67公顷,建成区外生产绿地为150公顷,其中建成区内园林系统为55.33公顷,系统外为53.14公顷。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的0.62%,远远低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全市生产绿地总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规定。随着园林绿化苗木需求的增长,专业苗木的生产面积没有增长,苗木和花卉的供应远远满足不了城市绿化的需求。此外,建成区内除少量生产绿地较成规模、并处在交通便捷的地段外,西侧的生产绿地则较多分布在水系附近,零碎分散,交通不便,不利于生产施工的需要。3.1.2某某旅游市场客源现状近年来,某某市积极拓展境内外旅游市场。 在国内旅游市场方面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策略开展宣传促销,与各地参展商开展交流与洽谈,达成合作意向;在国际市场开发上,某某市参加自治区赴奥地利、南非等国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并举办旅游新春文化节;赴东盟各国参加“走进东盟一中国广西国际旅游大篷车”活动。2012年某某旅游收入居广西之首。作为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永久性会址,每年一度在某某市举行的一系列国际性会议活动, 给这个壮族自治区首府城市带来的惠益正日益显现。根据 2012年某某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某某市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205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81%;国内旅游收入114.22亿元,增长17.1%。全年全市共接待境外旅游者14.11万人次,增长32.55%。其中,外国人10.29万人次,增长22.67%,境外旅游者中,来自东盟国家的有6.47万人次,增长16.85%;港、澳、台同胞3.81万人次,增长69.33%。全年全市国际旅游收入31.70亿元,增长27.77%。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02亿元人民币,在广西全区率先突破旅游收入百亿元大关,接待旅游者数量及旅游总收入列广西 14个城市首位,成为广西最大的旅游城市。某某市2009-2012年接待国内游客数量如下表所示:表3-2某某市2009-2012年接待国内游客数量指标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某某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数(万人)1386.911623.471840.682058.1较上年增长(%)--14.3613.4511.81注:数据来源:某某市2009――2012年社会经济及统计公报3.1.3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现状(1)植被现状青秀山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上层多为樟科、壳斗科、茶科、金缕梅科、大戟科、桃金娘科、蕃荔枝科等种类所组成。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城市建设及人为的干扰与破坏,原生植被已丧失殆尽,现有植被为次生的马尾松林,大叶栋林、柑桔及其它荒草地、农作物植被等代替,森林起源均为人工林。项目区植被有荔枝、龙眼、芒果等果树,还有部分杂生灌木和少量的人工乔木。青秀山风景区主要的植被类型青秀山风景区的主要植被为马尾松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 都是在过去20年中绿化项目中所种植的树。九十年代,主峰凤凰岭上发生了一场山火。山火之后,部份森林发生变化,种植了大量的本地花灌木,如杜鹃、山桃、李树等。在山顶缓坡周围的草坪被加宽。缓坡的地形也被更改,种植了亚热带树种棕榈类植物。草坪周围的一大片树林也做了改变以体现南国特征。这一地区用于大型户外集体活动,并添置了芳香园、百花园、药用植物园和其他植物风景区。建成区内的主要植被类型马尾松纯林:青秀山风景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占地面积最大,面积1495374〃,约占全园面积的27.3%,主要分布于两大区域,不同区域的马尾松纯林的林分结构稍有不同。入口处至抗日学生军纪念碑的马尾松林树龄较小,郁闭度0.5,林下几无灌木。凤凰塔以东的马尾松林郁闭度稍高,可达到0.65,具有明显的3—4层的复层混交群落结构特点。下木有木槿、檫木、乌柏、白纸扇、桃金娘、对叶榕等,地被层有大量蕨类植物,如东方乌毛蕨、铁线蕨、铁芒萁等。桃花园处的马尾松林经人工改造较多,上木稀疏,下木为杜鹃,地被层种类较多。马尾松-大叶栋混交林:索道上站一办公区。林分结构简单,上木为马尾松和大叶栋,几无下木及地被。马尾松-大叶栋-火力楠混交林:龙象塔下向西延伸逐步过渡为杂木林,具有复杂的复层混交结构。上木为马尾松、大叶栋、火力楠,第二层有石栋、乌柏、格木等树种,灌木层包括桃金娘、野牡丹、对叶榕、鸭脚木等树种,地被层种类丰富。杂木林:主要分布于江边,上木有马尾松、粉单竹、柠檬桉、台湾相思、石栋、樟树、楠树等,但结构并不均匀,在某些局部区域内形成了以某种或某几种树为优势种的群落,如马尾松一粉单竹群落,马尾松一柠檬桉一一台湾相思群落。未开发区的植被:未开发区(99朵玫瑰)为较为平缓的丘陵地形,主要为农林用地和待绿化荒山。其中荒地约10%、荔枝林10%、龙眼林20%、香蕉占地25%、水稻田约为20%,其它作物如菠萝、木薯等约占10%,水面约为5%。该区植被较为简单,缺少大乔木,具有很大的改造空间。青秀山植被类型与结构主要植被为马尾松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植被类型较为单纯,面积大,形成气势宏大的亚热带森林景观;景区内人工群落类型丰富多样,形成各种特色的稳定的植物景观。马尾松人工纯林:是景区内最主要的植被类型,面积 1,495,374〃,占地面积最大,约占全园面积的27.3%。不同区域的林分结构稍有不同,郁闭度0.5〜0.65。其他人工植被类型还有马尾松-大叶栋混交林、马尾松一大叶栋一火力楠混交林。景区内对人工林进行过改造的主要人工景观植物群落有: 苏铁园的苏铁群落、雨林大观的仿雨林复层结构群落、桃花群落、环山秀坪的棕榈类-草坪群落、火力楠纯林、格木林、火力楠林复层结构、棕榈类植物群落。未开发区(99朵玫瑰)为较为平缓的丘陵地形,当前主要为农林用地和待绿化荒山。其中荒地约占 10%,荔枝林占10%,龙眼林占20%,香蕉占地25%,水稻田约为20%,其它作物如菠萝、木薯等约占10%,水面约为5%。植被简单,缺少大乔木,具有很大的改造空间。植物种类景区内植物种类繁多,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及天然植物和人工林,景区周围有村边风景林如榕树、扁桃树以及竹子等,景区的乔木主要有松树、桐树、相思树等。在尚未开发的景区中,园艺场内丘陵旱地种植有桃、菠萝、香蕉、龙眼、荔枝、柑橙、番石榴、腰果和梅子等。本项目所在区域植被本项目建在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未开发区, 总占地1260亩,为旱地、居住用地、水田、果园、水域、灌木林,植被类型较单一,以果树为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杂草灌木,地表裸露较多,植被不发达。主要的植物种类有马尾松、榕树、桃金娘、黄茅草、竹子等,果树主要有扁桃树、龙眼、荔枝、芒果、香蕉,还有少量花生、玉米、蔬菜等经济作物,项目区以农业生态为主。(2)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建设现状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包括凤凰岭,凤翼岭和青秀山,海拔高度八十二米至一百八十九米,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拥有龙象塔、天池等23个景点,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是某某市民的主要休闲娱乐场所之一,也是外地游客到某某商务及休闲旅游的首选, 近几年某某青秀山旅游风景区旅游的人数已超过120万人次/年。根据中共某某市委南发[2013]9号文《某某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的决定》,青秀山森林公园西起青山路,北至凤岭分区,南面和东面连接邕江的地域,主要分为核心景区、北坡生态保护区及森林植物乐园三大部分,总面积约为1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约4.1平方公里)。青秀山森林公园将建设成为规模宏大、植物品种丰富、景色壮观、环境优美、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独具特色的南亚热带森林公园。(3)《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总体规划》概述《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总体规划》将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划分成保护区、风景区、和功能区。保护区青秀山的历史断面和林区坡地内的历史遗迹;龙象塔及其庭园;山脊的古道(凤凰翼)和该地区中的历史名胜和遗迹。风景区青秀山临邕江一侧的河岸将作为风景保护区;青秀山的南岸将作为风景控制区;某某市总体规划对青秀山大部份的风景控制地区(从青山园艺场的另一侧往东)将规划为森林风景区,市区规划区范围以西的土地保留用于园林、森林和园艺,以吸引游客前往青秀山旅游;根据总体规划,在青秀山风景区内将对林地、森林和所有位于其它规划分区内的“玫瑰花蕾”进行自然景区划分。功能区功能区主要指人流活动密集,活动内容集中的区域,包括主入口门区、科技区、现代活动区、植物园、生活文化区、健康疗养区、野外露营区、生态休闲区、邻水休闲区等九大区域。拟建项目位于功能区内。近年来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接待游客人数如下表 3-3所示:表3-3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2009-2012年接待游客情况指标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青秀山接待游客人数(万人)95.3397.87122.36127.48较上年增长(%)--2.6625.014.18备注:资料来源:业主收集整理;2012年由于青竹立交对游客量造成一定影响3.1.4景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 根据某某市人民政府2006年5月审批的某某风景名胜旅游区总体规划,青秀山背面山体为青秀山主要入口区。但在建设保护中,由于土地权属问题,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管委会难以对其进行管理、保护和开发,致使部分山体林相老化,杂草丛生,极大的影响了青秀山风景区的整体景观形象,严重制约了青秀山风景区的进一步发展。(2) 青秀山被誉为某某市的“绿肺”,对全市的生态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与越来越大,现有森林面积远不能满足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某某市人民政府为保护和扩大项目区的森林植被,改造现有低效林,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退化的状况,为进一步加强“绿肺”功能,需要对风岭园艺场在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规划范围内尚未征收的约 1260亩土地进行全面系统的生态保护工程。3.2项目定位3.2.1项目总体定位根据《某某市总体规划》及《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总体规划》本项目定位:本项目以开展营造林工程、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及采取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的主动性生态旅游活动为主要手段,完善和进一步提高青秀山“城市绿肺”的生态功能;要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推进“中国绿城”建设、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一步改善某某市发展环境,促进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建设。3.2.2项目市场定位本项目为青秀山生态恢复工程,项目建成后,对游客限制性开放。3.2.3项目产品定位本项目不仅为旅游产品的开发,更重要的是通过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的多样性,提高城市人居质量3.3青秀山凤景名胜旅游区接待游客数量预测考虑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接待游客数量与某某市接待游客数量变化存在一定的关联,因此,通过对某某市接待游客数量的变化运用“回归分析法”确定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接待游客量 2013年至2015年的预测数值。(1)某某市接待游客数量某某市2009-2012年接待游客数量如上表1所示。根据2010年11月15日中共某某市委、某某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某某市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南发[2010]43号文)要求,2013年至2015年,接待海外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0%。根据2009-2012年实际增长率,取平均数约为15%,本项目预测2013-2015年某某市接待游客量的增长率按15%记取。表3-4 某某市2013-2015年接待游客人数预测表年份20132014201520162012201320142015某某市接待游客数量(万人)2366.822721.843130.113599.634139.574760.515474.596295.77
增长率1515151515151515(%)(2)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接待游客数量预测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2009-2012年接待游客数量如上表2所示,建立某某市年接待游客数量与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接待游客数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Yi二a+bX其中Yi—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接待游客数量(万人)X—某某市年接待游客数量(万人)*系列*系列1——线性(系列1)图2-1接待游客量回归分析图根据以上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一元回归模型如下:Yi=0.0526Xi+19.569方差分析结果:R2=0.8783由此推算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接待游客数量预测结果:表3-5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2013-2015年接待游客量预测表表3-5年份20132014201520162012201320142015某某市接待游客数量(万人)2366.822721.843130.113599.634139.574760.515474.596295.77青秀山接待游客量(万人)144.06162.74184.21208.91237.31269.97307.53350.73由上表可以看出,到2015年,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接待游客数量将达到184.21万人次,2015年接待游客数量将达350万人次。3.4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本项目建设规模为1260亩,以开展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为主建设内容如下表3-6所示:表3-6 建设规模与内容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营造林工程hmi77.561.1人工新造常绿阔叶林hni43.731.2改造常绿阔叶林hni8.621.3沿路景观林hni5.871.4生态果园hrn3.371.5生态景观林hni12.31.6稻田景观区hni3.672基础设施工程2.1消防管网m40502.2森林保护工程包括消防车、病虫害防治设备、围栏设施、标牌、防火
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设备、信息化系统工程等,详见方案3附属配套工程3.1综合服务楼m23003.2生态知识展厅m23003.3道路m7128主园路(沥青砼路面,10m):2578m步行道(混凝土路,2m):2200m园路(青石板,1.5m):2350m3.4公厕m2753个3.5休闲厅廊个43.6铺装m2130003.7生态停车场m23425137个车位3.8休息平台个6第4章建设条件4.1自然概况4.1.1项目选址本项目用地位于凤岭南路以南的凤岭园艺场, 在风景区的旅游功能区范围内,占地面积约1260亩。用地北面紧临中国-东盟商务区、广西省部级领导办公住宅区和高尚住宅区, 随着这片区域建设的日新月异,青秀山1260亩未征地用于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将更有利于提升东盟商务区周边环境的景观。本项目以凤岭南路作为对外主要交通的联系道路,可接某某市的主干道民族大道延长线。即将完成的凤岭南路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4.1.2地理位置某某市位于我国东南、西南与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其地理位置优越,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北靠大西南,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以及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枢纽城市。幅员面积22293km2o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位于某某市区东南部,地处东经108211哮20827’,22匕纬22°45'6522°48'。6南面以邕江为界,北至民族大道,西接竹溪路、青山路,东邻邕宁县仙湖开发区,其西北端是某某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幅员面积 1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风景区面积4.1km2o4.1.3地形地貌某某市境内山岳环绕,丘陵起伏,地貌复杂多样。境内山脉和河谷呈西北--东南走向,地势大致呈西北及西南略高,向东倾斜,中部被左江、右江和郁江及支流切割,形成错综复杂的丘陵平原。东北部的大明山为境内最高峰,海拔1760米。千米以上的主要山峰有东部的镇龙山,西部的西大明山和泗城岭,南部的大青山和公母山等 10余座。某某地区地质构造古老,多以泥盆纪,二迭纪和三迭纪地层为主,母岩以石灰岩占优势,页岩、砂岩次之,第四纪红土层为地表覆盖层。项目拟建区地形地貌多为自然丘陵和库塘。 西北及东南角坡度较平缓,场地标咼在98.1m至140.2m之间,西北角最咼点标咼为140.2m,局部坡度较陡。4.1.4土壤、植被某某附近出露地层主要为第三系上统邕宁县系,地层一般可见砂粘土,表层不厚,下部为砂土层。土壤类型主要以赤红壤为主,母质为砂岩、砂页岩,PH值5.0〜7.1,有机质含量为1.5〜2.2%。青秀山风景区内大部份地面为黏土, 土地松软肥沃,丘陵坡面较长,坡积层较厚,养分含量高,一般呈酸性反应,为植物生长提供了理想的土壤条件目前,青秀山风景区内绿色植物覆盖率为86%。有1000多种植物,属于60多种科。是一个马尾松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交混的地区。森林的80%属幼林,都是在过去20年中绿化项目中所种植的树。九十年代,主峰风翼岭上发生了一场山火。山火之后,部份森林发生变化,种植了大量的本地花灌木,如杜鹃、山桃、李树等。在山顶缓坡周围的草坪被加宽。缓坡的地形也被更改,种植了亚热带棕榈树。草坪周围的一大片树林也做了改变以体现南国特征。 这一地区添置了芳香园、百花园和其他植物风景区。在园艺场的丘陵地带,当地人种植多种本地水果:荔枝、香蕉、桂元、柑桔、番石榴、 板栗、李子等。现区域内植被多为杂木林、果树、竹林及灌木、杂草等,局部区域内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建筑物多为砖混结构,多以园艺场人员居住为主,其余地形仍为自然原生态地形地貌。现状有一片生长状况较好的荔枝林,可考虑保留利用。4.1.5河流、水文某某市境内河流属西江水系。以邕江、左江、右江为主。邕江经青秀山南面山脚环流而过。左江干流全长 539km,流域面积31595km2,年平均流量为174亿m3;右江干流全长707km,流域面积38612km,年平均流量145亿m3。左、右江水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达84万kW,其中可供开发41万kW。邕江流经项目拟建区的南部,河面宽 300米,最大流量为每秒15000立方米。季节水位变化约在3.5米左右,偶发不会淹没风景区东南部的大片土地。邕江是项目拟建区的潜在水源,也可成为进入项目拟建区的通途(邕江成为北至昆明、南至香港的水上航道),并且对风景区的地形、地貌、土地使用、当地植物种系都起了很大的影响。4.1.6气候项目拟建区属于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受海洋季风影响,全年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21.6C。最冷月份为1月份,月平均气温为12.5C,最冷月极端最低气温-2.1C;最热月份是7月,月平均气温为28.7C,极端最高气温为404C。春季气温低,天气多变,多连绵细雨;夏季高湿多雨,高温持续时间较长,6〜9月份平均气温在26C以上,炎夏午后常有雷阵雨。每年4月后,降雨渐多,5〜7月为雨季,月降雨量在200mm以上,年平均降雨量达1300.6mm,年最大雨量为1971.6mm(1982年);年最小降雨量为952.9mm(1909年)。9月以后夏季风结束,降雨量渐少,秋冬干燥,具有三冬少雨,四季长花”的南亚热带风光。全市主导风向为东风及东南风,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东北风。历年最大风速为15.7m/s,年平均风速为1.9m/s。良好的气候环境为植物生长提供了理想的水热条件。4.2基础设施条件421水电条件项目拟建区南临邕江,水源充足,水质好,有毒物质少,符合旅游发展要求,生产建设用水可直接从邕江抽水解决,生活用水可以就地与附近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管道连接使用。排水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雨水直接排入道路雨水系统,污水通过建设污水管道,近期实现分片收集后分别排入污水处理设施,远期接入城市污水管网。4.2.2交通条件本项目以凤岭南路作为对外主要交通的联系道路,可接某某市的主干道民族大道延长线。即将完成的凤岭南路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4.2.3通讯条件项目区附近的原凤岭园艺场居民区,早已通电话;附近有通讯电缆线路经过,并且容量充足,有线通讯设备可就近连接使用。另外,项目区距离市区较近,各种无线通讯信号均能覆盖该区域。通讯条件良好。4.3社会经济条件4.3.1行政区域及人口据2012年统计资料,某某市辖六县和六城区,分别是武鸣、横县、宾阳、上林、隆安、马山6个县及青秀、兴宁、江南、西乡塘、良庆、邕宁6个城区,还有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2229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834平方公里,已建城区面积124.7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6487万人,市区人口245万人。某某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也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具有南方风情和沿海开放特点的城市。某某聚居着壮、苗、瑶、侗、仫佬、毛南等35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数的 56.3%。全市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少数民族风情别具一格,民族文化丰富多彩。4.3.2工农业生产情况根据2011年某某统计年鉴,2010年,某某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90.9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当年价,下同)164.97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22.83%,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70.1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20.90亿元。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49.78:50.22,重工业比例首次超过轻工业(轻工业总产值184.78亿元,重工业总产值185.4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33.85亿元,实现利税40.25亿元(盈亏相抵实现利润13.33亿元)2010年,某某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1.41亿元,比上年增长8.61%,完成农业增加值119.57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农业产值110.78亿元,比上年增长6.91%;林业产值5.14亿元,比上年增长3.45%;畜牧业产值6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8%;渔业产值11.37亿元,比上年增长5.53%;农业服务业产值2.11亿元,比上年增长5.79%。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各业的比重分别为:农业占57.88%;林业占2.69%,畜牧业占32.69%;渔业占5.94%;农业服务业占1.10%。农作物种植面积85.0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59%。其中:粮食种植面积42.0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43%;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2.8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02%;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20.2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43%。各类经济作物(含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种植面积 50.63%,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为1:1.03。水稻优良品种覆盖率上升,水稻优质品种种植率 68.26%,比上年提高5.65个百分点。4.3.3生活水平及经济发展水平某某自古就是我国南方的边陲重镇和著名商埠, 有着特殊的战略地位和厚实的历史文化底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某某市不断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努力塑造城市新形象,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今天的某某,已从昔日的边陲小镇出落为一个城市建设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很高的现代化城市, 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形成了门类较齐全、生产能力较强的工农业体系和发达兴旺的第三产业体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某某先后荣获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某某还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在全国广泛宣传,1999年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2007年获中国人居环境奖”4.4经营管理条件某某市近年来,在林业生态建设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先后启动了重点绿色工程造林、速丰林基地造林、笋材两用竹林基地造林、名特优果木林基地造林、生态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通过各个生态工程的实施,使当地逐渐恶化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遏制和明显的改善。某某青秀山森林公园西起青山路,北至凤岭分区,南面和东面连接邕江的地域,主要分为核心景区、北坡生态保护及森林植物乐园三大部分,总面积13平方公里。青秀山风景区名胜旅游区实行开发区封闭式管理体制,设党政工委和管委会,是某某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授权行使市一级管理权限,管委会内设:党政办公室、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经济发展局、建设局、招商促进局、社会事业局等部门,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青秀山地方税务局、规划分局、交警支队第九大队、工商所。管委会组织机构图见下表8-1。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管委会员工文化程度高,技术力量和管理能力强,且具有管理类似项目的丰富经验,完全能胜任该项目的经营管理任务。党政办公室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人)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管委会财政局经济发展局招商促进局建设局社会事业局等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八4厶室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管委会财政局经济发展局招商促进局建设局社会事业局等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八4厶室青秀山地方税务局规划分局交警支队第九大队工商所图4-1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管委会组织机构图4.5拆迁安置条件项目区内有约一个村500名村民需要搬迁,项目征用的土地有部分属于该村村民的土地,征地和拆迁直接影响被征地拆迁者的切身利益和生活现状,做好征地拆迁及安置工作,对项目建设极为重要。本项目一期征地工作已完成;二期征地工作正在进行。对于拟建项目用地内的搬迁户,规划安置在风岭南路以北、林里桥路旁,安置标准:建筑面积80m2/人,搬迁时间2013年6月。村民搬迁会对迁入地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建设主管单位严格遵循自治区和某某市政府的有关精神,落实好拆迁和补偿政策,积极向居民宣传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分析国家利益和被征地拆迁户的利益关系,消除居民的担扰和不满情绪,在保证征地拆迁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尽快恢复征地者现有的生活水平。第5章建设目标5.1项目建设目标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生态保护型发展道路为中心,以种植亚热带常绿高大阔叶树种为主,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涵养水土、减少水土流失、维护生态系统的空间稳定性与实现生态功能的持续增长性。通过项目建设,使项目区水土流失控制在隐匿侵蚀的范围内(500t/km2.yr以下),系统的生态功能提高20%以上,全面消除项目区域生态性障碍因素。广泛引种南亚热带树种,形成物种丰富、花果飘香的植物群落;多层次,种植地被、灌木、乔木等植物,形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森林景观;多色彩,分片区、成规模引种不同品种、不同花期、不同色彩的植物,形成色彩斑斓、景色宜人的植物景观;多功能,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减少土壤流失,增加森林蓄积量,造就良好生态体系。要完善区域内的道路、配套建设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形成与城市特色相辉映的森林景观,打造优美的城市天际线,塑造城市的绿色背景。总目标:通过营造林工程,改善山体林相老化、杂草丛生的现状,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退化的状况,完善山林的生态系统,使生态系统能实现良性循环自由运转。通过基础设施、景观工程等工程建设使项目区成为以植物观赏、休闲娱乐、观光农业及生态知识宣传为主的生态旅游公园近期目标:非营造林项目通过园路、建筑、娱乐设施、基础设施等的建设,把项目区改造成为具有可参与性的森林公园; 营造林项目通过生态恢复手段,首先恢复主要活动区周边的山林生态景观,并逐步完善山林的生态系统。5.2指导思想与原则52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项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广西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目标,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的要求,解放思想,开放创新,统筹安排,分部实施,突破重点和难点,狠抓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及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逐步把青秀山森林公园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的南亚热带森林公园,推进“中国绿城”建设,促进人居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同时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宗旨。以保护森林资源为前提,以科技为保障,以生态环保效益为中心,以维护某某市区的长治久安,实现城市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开展营造林工程、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以及进行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的主动型生态森林为主要手段, 进一步扩大森林面积,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维护其生态系统的空间稳定性,实现其生态功能的持续增长性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本工程以维护某某市区的长治久安,实现城市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 以开展营造林工程、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以及进行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的主动型生态旅游活动为主要手段,进一步扩大森林面积,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维护其生态系统的空间稳定性、实现其生态功能的持续增长性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这是某某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522项目的指导原则项目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不断提升建设保护管理水平;,坚持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为核心前提,以营林为基础,以森林资源持续增长为主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把开发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结合起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与城市建设发展相结合,全局谋划,统筹安排;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展示“中国绿城”风貌。(1)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建设是为了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实施抢救性保护。因此,必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强对项目区域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环境监管,防止生态功能退化。同时,遵循自然规律,采取适当的生物和工程措施,尽快恢复和重建趋于退化的生态功能。(2) 生态优先,全面规划,整体优化原则项目营林造林面积大,改造任务艰巨,应进行全面规划。规划应做到整体优化,反映广西生态城市建设的需要,分步实施,重点工程突出。充分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景观功能的多样性。生态的基础性: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生态型发展道路为中心,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环境功能为目标,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与公园游览设施、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统一规划。生态的观赏性:在进行生态恢复的同时,所选用的树种更注重观赏性,不同季节体现出不同的风景。生态的参与性:在进行生态恢复的同时,田间的散步道、林下的散步道,让人融入到自然的环境当中。生态的趣味性:在进行生态恢复的同时,用稻田景观、生态果园、种植园等多种形式,提咼植物景观的趣味性。(3)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要突出重点,根据区域的主导生态功能,重点解决制约主导生态功能发挥的各类限制性因素。同时坚持统筹兼顾,点面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4) 尊重科学与实际、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坚持科学设计,讲究实效,坚持改造与新建相结合,对不同的地块、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建设措施,以期达到建设效果。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土地、气候以及生物资源优势,规模建设。景观协调原则项目建设后的森林景观应有层次性,错落有致,季相变化明显,需要咼起点、咼品位、创意新,不仅要保证在森林景观的前提下完成营林造林任务,而且要使得项目与周边区域的景观更协调,物种更丰富,防护和环保功能提高,林分生长更加稳定。坚持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重点,实现经济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效益,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妥善处理好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和经济效益的关系。5.3主要建设任务营造林工程,面积77.56hm2;灌溉管网工程,约4050m;森林保护工程,包括消防车、病虫害防治设备、围栏设施、标牌、防火设备、信息化系统等;附属配套工程,包括道路、交通通讯工程、景观林附属工5.4项目建设分期根据功能分区和造林方式将项目区划分为一期和二期工程。一期工程面积38.1h川包括生态游览景观林、稻田景观区、修枝补阔生态常绿阔叶林及项目区西北区的人工新造生态常绿阔叶林,以原有林地改造和新建游览区为一期的建设内容。二期工程面积45.90h〃,包括生态果园及项目区东南区的人工新造生态常绿阔叶林,以人工新造森林景观为主。第6章建设方案6.1营造林工程本项目建设以加快区域内的生态恢复为重点,全面恢复其生态环境,配套设施及附属景观工程的建设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主旨在于配合青秀山整体形象创造森林公园新形象。通过少量破坏的建设、生态知识的宣传和鼓励参与种植,在恢复生态环境的同时创造人参与自然活动的生态旅游公园。6.1.1功能分区与总平面布置项目区划分为活动游览区、生态游览区、生态种植区、生态保育区四个区域。活动游览区为组织游人活动的主要区域,是景区内人的活动较多的范围,集中布置基础配套设施和休闲配套设施;生态游览区为游人活动较少的区域,以游览和观赏森林景观为主;生态种植区为场地整理后,提供给游人参与种植,体验种植和生态保护的区域;生态保育区则以生态恢复为主,游人较少到达:(1) 活动游览区山脚地势平缓处,集中布置活动区域,设置综合服务区、野外健身区、生态知识展示厅等。(2) 生态游览区在生态常绿阔叶林下,设置有生态果园、生态种植园区、休闲步道、健康小道、登山道、山顶观景廊、半坡休息亭等林下休息散步空间和生态活动参与区,体验山林的静谧之美及参与自然活动的乐趣。(3) 生态种植区在生态知识展厅附近,整理出一块空地,设置种植园,经过种植分区及种类的统一规划,后期有专业人员进行维护。(4) 生态保育区场地四周山坡以生态恢复为主,设置少量的林下漫步道及管理通道。(5) 交通组织车行交通景区内休闲娱乐区及游憩观赏区,可以考虑使用电瓶游览车,以车代步。生态游览区内可以设置自行车道。静态交通停车场设置于分散布置于景区出入口、各景观节点,方便游览需要。步行系统步行交通的可达和便利,步行道贯穿分布于整个景区,使景区具有良好的可达性与便利性。6.1.2设计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建设内容要把生态放在第一位,按照城市森林进行建设,保证恢复项目区的生态功能。(2) 美学原则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同时,注重自然、协调、类型多样、层次丰富,突出景观效果,营造四季不同的林相景观。(3) 尊重科学与实际原则坚持科学设计,讲究实效,坚持改造与新建相结合,对不同的地块、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建设措施,以期达到建设效果和经济效益最好。(4) 建设与保护并重原则坚持新建与改造、建设与保护并重,除害和兴利并举,使各项建设工程发挥能充分发挥效益。(5) 实地适树原则以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为主,严格控制引进外来树种; 注重林相、季相及群落层次的变化,合理搭配植物,形成以乔木为主,乔木、亚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各自占有合理生态位的空间格局,从而形成良好的森林植物群落。(6) 持续利用原则在保证完成生态恢复的基础上,通过森林群落、植物园、生态游览及其它开发项目建设,促进项目区开发的可利用性和持续发展性。6.1.3营造林工程规模项目营造林工程总规模77.56h〃,分别包括人工新造林工程与林相改造工程。人工新造林工程总规模 61.9h川,其中新造生态活动游览景观林12.30h〃,新造生态常绿阔叶林43.73hm2,新造沿凤岭南路景观林5.87hm;林相改造工程总面积15.66hm,其中改造生态常绿阔叶林8.62hm,生态果园3.37hm,稻田景观3.67hm。6.1.4项目区区划项目建设的直接目标就是为了巩固和完善区域生态系统功能, 消除或减缓阻碍生态系统进一步发育的障碍性因素,使其生态功能进入持续增长的良性发展轨道;同时全面提高生态系统自身的稳定性,使系统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以显著的提高。 因此,根据项目区的现状植被和地形,建设范围整体划分为生态保育林建设区和游览景观林建设区。生态保育林建设区:生态保育林建设区包括人工新造生态常绿阔叶林和改造生态常绿阔叶林,通过新造和林相改造进一步完善其生态功能,特别是巩固和进一步提高其“城市绿肺”功能。人工新造生态常绿阔叶林以常绿阔叶树为基调,同时穿插种植具有季相变化的种类营造林相的季节性景观。改造生态常绿阔叶林以丰富树林天际线和种类为主要目的游览景观林建设区:生态景观林建设区位于项目区山脚地势较为平坦处,整体上通过利用植物乔、灌、草丰富的层次搭配和疏密结合的空间变化创造优美的树林景观。项目建设在满足生态效能的基础上,注重高度自然的特色景观效果,极其舒畅的游览环境以及充分适宜的生态宣传背景建设。生态景观林建设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采用不同树种的合理搭配与重点布局,形成包括生态采摘果园、稻田景观区、生态种植区等特色园区。6.1.5造林方式设计6.1.5.1生态保育林建设区生态保育区面积35.32h〃,以生态恢复为主要种植目的。根据现状树木的生长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生态建设。 将乔木生长状况较好的区域采用林相改造的方式,补充种植乔木、灌木和地被;将乔木生长状况较差的区域采用人工新造的方式, 进行重新的种植规划和植物种植,注重不同乔木的比例和多层次的复式生态种植。该区人的活动较少,种植的主要目的为尽快恢复山体的生态功能,近期考虑远观的效果,后期生态恢复后可考虑逐步设置游人的游憩设施。(1)人工新造生态常绿阔叶林人工新造生态常绿阔叶林面积29.62hm2,新造的阔叶林选用常绿乔木为主,适当添加有季相景观的落叶乔木,种植具有野趣的中下层植物。选择种植的乔木60%为8cm以上幼树,40%为5cm以上幼树,灌木和地被的覆盖度为50%。开放当年的郁闭度达到0.3,成年树林的郁闭度达到0.6。(2)改造生态常绿阔叶林改造生态常绿阔叶林面积为5.70h〃,保留原有生长较好的乔木,补植常绿阔叶乔木为主,插植可观花或秋季观叶的落叶乔木,种植具有野趣的中下层植物。选择种植的乔木 60%为8cm以上幼树,40%为5cm以上幼树,灌木和地被的覆盖度为 50%。开放当年的郁闭度达到0.3,成年树林的郁闭度达到0.6。6.1.5.2活动游览区活动游览区面积19.34h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工业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化工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2025年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年中国排汽风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天津城市职业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年中国加固型家用电器整流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书籍小兵张嘎课件
- 艺术哲学:美是如何诞生的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北京海淀区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 量子医学治疗学行业投资机会分析与策略研究报告
- 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1)课件
- (高清版)TDT 1056-2019 县级国土资源调查生产成本定额
- 环境监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 2023年数学竞赛AMC8试卷(含答案)
- 神经外科课件:神经外科急重症
- 2023年十天突破公务员面试
- 《疯狂动物城》中英文对照(全本台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