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行车保养维修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f38ac0955d4d216aec5da431c10910/4ef38ac0955d4d216aec5da431c109101.gif)
![浅谈自行车保养维修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f38ac0955d4d216aec5da431c10910/4ef38ac0955d4d216aec5da431c109102.gif)
![浅谈自行车保养维修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f38ac0955d4d216aec5da431c10910/4ef38ac0955d4d216aec5da431c109103.gif)
![浅谈自行车保养维修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f38ac0955d4d216aec5da431c10910/4ef38ac0955d4d216aec5da431c109104.gif)
![浅谈自行车保养维修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ef38ac0955d4d216aec5da431c10910/4ef38ac0955d4d216aec5da431c1091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淺談:山地車拆卸、保養、組配與微調乳鴿一直有〝整車拆卸大保養〞的習慣。一般大約是一年一次。前年也在磨房發過一次二奶大保養的文。今年過年留守深圳廠區,得隨時在廠注意廠區安全狀況。年假期間不能外出騎車,乾脆把現在放在深圳這部車……我的四奶,也做一次大保養。為何要定期整車拆卸大保養?認識乳鴿的車友們,應當不會反對乳鴿保養車車還算蠻勤快的。但一旦你們看到我從俺四奶身上,卸下的五通軸心、頭管軸承等零件的相片,就會知道為何乳鴿要〝定期整車拆卸大保養〞了!四奶,原本是兒子的運動坐駕,Maxxis委託美利達組配的、年度百台的紀念車。乳鴿的車車只有這部是整車入手、其他幾部都是一個一個零件慢慢蒐集,自己組配起來的。先前自己比較少騎這部車,兒子騎的總里程數也不多。這次也是自己第一次對四奶進行〝整車拆卸大保養〞…….卻發現原廠組配的某些手法&用料,比乳鴿自己還差。騎車多年的乳鴿,早已過了對零配件發燒的年齡。順便分享一下乳鴿對自行車配件的消費哲學:在我騎的出、感覺的出差異的情況下,我會選用經濟能力許可下、好一點的零件;如果我的功力不足,感覺不出差異,不論多便宜,我絕對不會花錢升級……因為那是浪費。車車進門後,我會用心保養,隨時讓自己的車車保持該檔次零件應有的性能表現。因此,四奶雖是我最新的一部車,但眼尖的車友,應當可看出,這些零件已是數年前的產品……正確來說,是2003年出廠的,今年算五歲了。年假時間較充裕,這回除整車拆卸保養之外,也跟車友們分享一下組配&微調的小經驗……不過先說好,其中一些做法是乳鴿多年騎車下來聽到、看到、悟到的一些做法,車友們可參考參考。但乳鴿雖熱心分享,卻也無法保證我的經驗絕對正確。車友們若有不同看法,更是歡迎指正……畢竟,經驗分享本就是一個相互學習的好機會。
文中多次引用Shimano的技術資料,乃下載自Shimano官方網站技術支援頁面。這個網站乳鴿推薦過很多次,基本上我許多自行車相關知識都源自於此。中文網站資料比較不齊全,找不到資料的型號,可以到英文網站去找。
中文網站:
/catalog/cycle/products/landing.jsp?JSESSIONID=FkCNLJnryFPvYXXHCPt331yCJzv4FvFnqwTl7dnzm3lVwDXj83Zw!-1332538108&ASSORTMENT%3C%3East_id=1408474395181415&bmUID=1172570765471&bmLocale=zh
英文網站:
/catalog/global/techdocs/browse.jsp?ASSORTMENT%3C%3East_id=1408474395181419&bmUID=1140575178327各項單項配件,乳鴿也儘量幫助車友準備好Shimano技術網站的相關聯結,不過建議有需要的車友再點選進去。那些都是.pdf的爆炸圖&使用說明書,下載需要一點時間。以下的內容,分成幾個部件分開敘述。這也是我大約的拆裝順序:B_輪框&輪胎:含調圈、拆裝內、外胎、快拆棒的鬆緊度。C_線組:煞車內線、外管;變速內線、外管。D_把手上面的配件:副把、把套、煞變把及把手。E_傳動系統1:腳踏、前後齒盤及鏈條。F_傳動系統2:前後變速器。雖僅是很簡單的兩樣零件,這裡需微調的項目多些。因此獨立出一段章節。G_三軸:前輪軸、BB中軸、後輪軸。重點保養項目之一。H_制動系統--煞車:如何更換煞皮、保養及微調煞車。I._車架、前叉組合:整車最大、最主要的零組件。有一些重點要注意。不過,先介紹一下此次上陣的工具、設備及保養品。相信這樣,車友在看文時比較容易理解。A_使用工具及保養品A01_組車專用工具組這一套是兩年前,跟龍崗車友朋克拿的。
A02_RepairStand,中文應叫〝維修架〞吧?ParkTool的產品。不過車友們若如無此設備,車車倒立一樣可以拆裝的。A03_事實上,剛開始拆的大多數零件,都是在車車倒立下,一一拆下來的。
調圈工具組沒有拍照。A04_車攜工具組x2套。本來我在深圳還有另一套車攜工具組:SigmaPT-16,已於元旦科技園賽,贈給磨房某車友
左邊是新歡、右邊是舊愛。兩套都是Topeak的產品。其中舊的那組已隨乳鴿轉戰江湖多年,不僅銹跡斑斑,甚至還瘸了一條腿:有一次幫公路車車友補胎時,拆胎棒被我失手崩斷了。左邊那組主要是看中它的小鉗子,可以用來拔札胎時的釘子,且Itreallywork.已用來拔過兩次釘子了。不過它實在嫌重了些,有些功能也很少用到。家中還有一把折疊式的小鉗子,就指甲刀大小,下回帶過來。有鉗子可以拔釘的話,出外騎車還是帶舊的車攜工具組就夠了……熱愛DIY的乳鴿,也很喜歡收集這些精巧點的組合式工具的。A05_隨身工具組我最愛的玩具之一::德國工程師朋友送我的隨身工具組。瑞士產品、Victorinox品牌。尤其其中的尖嘴鉗、起子組,這次用了很多次。……另外,右上方那是鋼銼兼鋼鋸,曾用來鋸斷過直徑約小指大小的門栓,救過我一次……如果這邊還有早期在廈門見過我的車友,應當也見過這套工具。這套工具,基本上我是不離身的。
A06_其它工具由下而上:
六角板手組。組車專用工具組中的六角板手品質不夠好,一般我都還是另外準備一套六角板手的。ParkTool的自行車專用六角板手。不大好買,也不算便宜,但非常好用。特別買一支自行車上最常用的M5規格。大型附表式扭力板手。扭力值直接由表上讀出。小型、扭力設定式扭力板手。到達設定值時,板手會〝脖子一歪〞告訴你扭力值到了專用剪線鉗。一般的鉗子,剪煞車線、變速線會比較吃力,這次搞個專用鉗。轉軸下方有一凹槽,是用來將線尾套夾扁的。A07_這次用在俺四奶身上的保養品:
後排左起:水臘。用於外露但不需潤滑之金屬部份。如車身、避震前叉外表、Crank、輻條、煞變把....等。水蠟本身是一種很好的清潔劑。如煞變把,本身有一些油污,又不方便整個泡入溶劑中擦拭(中間的變速機構我沒有拆),不用水蠟的話,無法將其表面擦乾淨。黃油:需潤滑但無沾塵顧慮之處。如中軸內部、輪軸等。這次拆卸,發現美利達組配線用的黃油質量很低,在BB及頭管碗組都發現劣質黃油碳化、去除不掉的痕跡。我這次用上的黃油算比較高檔的。有機溶劑天那水。去除鏈條、齒盤的油垢。以往大多用煤油,因為廠內有廢溶劑蒸餾回收設備,直接用有機溶劑反而更環保。前排左起:屋浮石潤滑油,用於其他需潤滑、但無法拆卸、上不了黃油之處。如V煞之轉軸。FinishLine潤滑油:只用在鏈條。螺絲固定膠:所有M6直徑以下、有因轉動而鬆動顧慮的螺絲。如V煞鎖上車架那根螺絲、後變速器導輪螺絲….等。其實不難區分。拆卸時若發現原車用的是〝耐落螺絲〞,(螺紋表面有藍色、或黃色、或白色…..等類似塑料的東西),鎖回時即需加上螺絲固定膠。A08_工具書D_副把、把套、煞变把及把手D01_先挖开把手尾塞。车友们若无装副把,请特别注意不能没有尾塞,尾塞若破损了务必赶紧再上车店装上新的。乳鸽有个德国工程师朋友,肚皮上有个圆洞疤痕!没有尾塞下的摔车,圆管状的把手,像个打孔机一般,扎进了肚皮!
D02_拆掉副把手
D03_将煞变把的位置往内挪,准备拆下把套。D04_准备一把气枪,将压缩空气往把套边缘吹。把套会像气球一般略被吹胀,就可轻易取下把套。把套装回时也使用相同方法。05_拆下副把、把套、煞变把后,光溜溜的把手。
D06_拆下的煞变把及把套
这部车的煞变把是ST-M750,一体式煞变把,网上已无资料。找构造最接近的数据上:V煞煞把爆炸图及说明书/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EV/bikecomponents/BL/EV-BL-M770-2687_v1_m56577569830625605.pdf/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SI/SI_8EM0A-001/8EM0A-001_BR-M770-EN_v1_m56577569830621579.pdf变把爆炸图/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EV/bikecomponents/SL/EV-SL-M751-2385A_v1_m56577569830609211.pdfD07_变把基本上比较不需拆卸大保养。若真要拆,下掉相片中这三颗螺丝,即可将变把外壳打开。如果的变把有文件位显示装置,切记一定要将档位放至最轻,才能打开变把。D08_变把我只敢拆到这种程度。从前曾再继续拆下去,它的转动轴心有一个非常强力的回弹弹簧,没有专用工具,装不回去。
拆开的变把内部,可以发现并不太脏。
因此我说煞变把比较不需要做拆卸大保养。
右边红色圆圈中的白色塑料棒,插入左边红色原圈中的圆孔内,这就是檔位指示器的机构。
如果不把档位放到最轻再打开外壳,担心陡然弹开,会损伤那只塑料棒。
何况,不放到最轻,等一下也装不回去…….塑料棒对不到孔位。
D09_比较需要上黄油的,是箭头中的卡榫。
这是前变把,只有三个档位,因此卡榫数较少。
D10_保养好、上过油、打好蜡的前后煞变把。D11_装上把手。先用个卷尺,确定把手在把立正中间。D12_接下来谈谈把手、煞变把、副把的正确装配角度。当然,这些角度是可依个人习惯略加微调,但是不能偏太多。把手角度微调:燕把因为两侧握持区与中段把立区高度差异较明显,一般还比较不会装错角度。直把则见过许多车友安装的角度并不正确。不论是FlatBar(直把)、LowRiser(小燕把)还是RiserBar(燕把),绝对只有一个角度,两端的直线段会在同一水平线(上图红线处),那就是正确的角度。
这项微调,由把手侧面来看,会比较清楚。……..当然,向下反转180度,也会发现另一个〝两端的直线段在同一水平线〞的角度……不过,大概不会有车友这样装的D13_接下来直接依序,先放回煞变把、再装上把套,最后装回副把手。
这类C型挟持的配件一旦装配过,通常即便下松螺丝,其孔径也已变形、变小而不易组配。用个尺寸合适的一字螺丝子,插进缺口内转动90度,是使C型孔变大的好方法。D14_煞变把的正确角度:如下图,人骑在车上,双手自然放在把手上时,伸开手掌,手指应与手臂成一直线。手腕不需刻意的上、下弯曲。
D15_副把手,同样用个尺寸合适的一字起子,转动使C型孔孔径变大。
D16_副把手角度,如下图,人骑在车上,双手自然放在副把上时,副把手角度应与拳头掌心轴线一致。拳头不需刻意往上或往下弯曲。上述的几项角度调整,乳鸽提供的是一个基本原则,是比较合乎人体工学的组装法。当然,车友们还是可以依自己的习惯略加微调的。但是不能太离谱,否则就是错误装配了。
其次,就算已装好,通常我自己试骑时,都还会再略加微调的。E_傳動系統1:腳踏、前後齒盤及鏈條ShimanoSPD腳踏說明書&爆炸圖:/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SI/Pedals/PD_M324/SI-41N0B-En_v1_m56577569830612321.pdf/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EV/actionsports/PD/EV-PD-M324-1972A_v1_m56577569830608609.pdfE01_卸下腳踏M15開口板手,有些高檔些的腳踏,亦可使用M6內六角板手,由內側上緊。不過,一般習慣上還是大都用M15開口板手。左右側牙向不同,順踩踏方向緊。標準鎖緊力35N-M以上,一般我是鎖40N-M。早期拆卸時,在陡然鬆開那一瞬間,手臂被齒盤刮傷多次。現今都改用這一招:找個地方扶住,一腳踩著踏板,另一腳踩板手。
一但鬆動了,後面就好解決了。E02_拆鏈條
一般來說,除非萬不得已,否則乳鴿不大建議車友拆卸鏈條。過常拆卸的鍊條,常是路上斷鏈的主因。原因為:拆卸過重裝的鏈條,其鏈板的pin孔肯定會因磨損而變大、而pin的直徑卻變小,容易鬆脫而導致斷鏈。而斷鏈時,是有可能鏈條卡進齒盤/車架之間,造成車子瞬間煞死的。真的要拆,講究一點的應用上維修pin。它是鎢鋼材質,夠硬也夠脆。
其前端是有段子彈造型利於引孔。裝妥後再把前端折斷。(很脆的,不難折。很多車友沒注意到:其實,打鏈器上就有折維修pin的相應工具的)比較將就一些的、沒有準備維修pin的,應當要拆相片中紅色圈圈那支pin。這支pin的材質也是鎢鋼。磨損、外徑變小的機會較低。至於其他的pin,材質只是普通鋼材,隨便拆鏈的話,斷鏈機率很高的。E03_用上打鏈器
用打鏈器打下pin。注意到乳鴿是由內向外打鏈?打鏈比接鏈容易。而由外往內施工,比由內往外施工容易。所以乳鴿打鏈,都是由內往外打。這樣才能保持〝接鏈是由外往裡打〞純屬個人習慣,僅供參考。E04_若手邊沒有維修pin,打鏈要很小心。Pin共要穿過公母鏈結、內外共四層鋼板。使用一般的pin的話,最難的就是將pin塞入母鏈結第一個孔。因此力道要好好控制,設法讓pin留在母鏈結的外側孔上,如下圖。辦法其實很簡單。謹慎控制打鏈器力道,不厭其煩地、一次只將打鏈器轉進一點點、再轉開檢查……直到公母鏈結能完全脫離即可。相信我,如果沒有使用維修pin,而你打鏈器打過頭,一但將pin完全推出,想再將pin塞入鏈節孔真的很難!所花費的時間,恐怕更高過我多次裝卸打鏈器的時間。曲柄組爆炸圖&說明書/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EV/bikecomponents/FC/EV-FC-M770-2693_v1_m56577569830621041.pdf/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SI/SI_6MPFA_001/SI_6MPFA_001_Ch_v1_m56577569830616332.pdfE05_卸下曲柄M10內六角板手。乳鴿四奶的曲柄是FC-M752,直接用六角板手即可拆卸。但至少還有另外兩種曲柄
結合方式:新型的Dura-Ace、XTR等,曲柄是兩支M6內六角螺絲鎖上中軸平價的方形中軸,則是M8六角或M14套筒板手,卸掉螺絲後,還需要我的工具相片中,左邊上方內個具內外螺牙的曲柄拆卸器方能將曲柄下下來。後飛輪組爆炸圖及說明書:/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EV/bikecomponents/CS/EV-CS-M770-2692A_v1_m56577569830625614.pdf/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SI/SI_6MSRA_001/SI_6MSRA_001_Ch_v1_m56577569830616350.pdfE06_卸下後飛輪組。需要下圖中的兩種工具:後飛輪組順踩踏方向上緊。要放鬆時由於逆踩踏方向時,後花鼓會空轉,因此需用帶鍊條的工具固定住飛輪組。E07_拆的時候有個地方要很小心:注意輪軸心的牙紋相當淺!小心滑牙!標準鎖緊力35~50N-M,一般我是鎖40N-M,還是挺緊的。E08_剛卸下來的後飛輪組E09_清理完成的曲柄組。這次沒有將大盤全數卸掉,清理效果略差。E10_清理完成的後飛輪組
E11_清理完成的鏈條
E12_裝好BB中軸,準備裝上前大齒盤(左側曲柄已裝上)
中軸軸心、曲柄螺絲孔均須上黃油。還有一個小笑話:千萬記的左右兩曲柄,安裝角度差180度。乳鴿曾親見某車友,裝車裝迷糊了,兩支曲柄同向!我笑他裝出一部〝蛙跳車〞E13_準備裝上後飛輪組,同樣的,飛輪棘齒軸心、飛輪組螺絲孔內均須上黃油。
E14_祭出扭力板手,鎖到40N-M(等於408Kg-cm)
E15_準備裝上踏板,踏板軸心及區柄螺絲孔須上黃油
E16_這個踏板剛用了兩個月不到,踏板本身這次就沒拆卸了。擦乾淨再裝回去。
鎖緊初期,可以用工具卡住踏板軸心,逆踩踏方向轉動曲柄,加速鎖到位。
先上緊,再用扭力板手鎖到標準扭力值。為何這項扭力值這麼重要?一但鬆動,牙紋肯定磨損而產生間隙,就永遠無法真正鎖緊了。受損的通常是曲柄,因為腳踏軸心是鋼而曲柄是鋁。想想,曲柄跟大齒盤是一體的,不算便宜哪!E17_接鏈條那個小鈎鈎,是用來勾著鏈條,方便接鏈的。否則鏈條受後變速器張力輪拉扯,不大好接鏈。許多車攜工具組都有,但見過有車友不會用。如果沒有這個鈎鈎,而有人可以幫手的話,請人由後方幫忙把後變速器往前推也行。真要都沒有的話,把後輪拆掉再接鏈也行,但你必須對鏈條走向非常熟悉,否則…..還是像我一樣,裝著後輪再接鏈吧。E18_接好的鏈條,須非常仔細的檢查,Pin有沒有在正中間?還得折折鏈條試試,轉動順不順。
雖然自己會拆裝、也已動手拆裝過多次,但跟工具書對照著看,還是挺有意思的。這本書,乳鴿曾在磨房推薦過:
/forum/234512,0,0,0.htmlA09_幾乎全程參與工作的工具:相機。
用上腳架不難理解,用上快門線一則是不希望滿手油膩污染相機,再則因為是在室內拍攝、光線不足,怕手抖。
B_轮框及轮胎B01_铜头上黄油这是听一位轮界前辈提起的,乳鸽觉得有道理,就学来用了。其原理为:(如转弯时),轮框受到侧向应力,辐条会有轻微的扭转。若铜头与轮框接触点有黄油润滑,则铜头与辐条同时扭转、侧向应力消失时再转回。若铜头与轮框接触点无润滑,结果就是辐条转而铜头不转,辐条张力易改变。辐条与轮框接触点应上黄油,而辐条锁入铜头的牙纹处不可上黄油。基本上,新组轮框应当要注意这项,而日后保养时不需再补黄油。我是因不确定原厂组圈时,有无上黄油,才趁此次拆卸时上一下。另外再分享一下:新组轮框,由于每一条幅条的张力变形量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骑过一段时间后,(一般我建议500~1000Km左右)应当重新调一下辐条张力。之后,大约一年检查一次或轮框有变形再检查。B02_使用SpokeWrench放松辐条。放松到一定程度后,再用一字起子加速放松过程。B03_上黄油
然后使用一字起子上紧铜头,至有点锁紧力时,改用SpokeWrench完成上紧过程。补充说明:此时用的仍是一般黄油。拆开BB轴心,看到上面清不掉的油垢后,我就决定改用比较高档的黄油了B04_完成后可看到轮框内沾到一些黄油。B05_把轮框内的黄油擦干净,顺便检查框边是否有毛刺。
框边毛刺的原因,通常是因为使用金属拆胎棒,其次是胎压不足时撞上窟窿。不过若你使用V煞,第二种情况通常会导致轮框报废。因为框边两侧已非完美的并行线,一捏V煞,会从煞车线传回一抖一抖的震动…….这种惨剧我见过。接下来,要调圈了。不过这部分我曾发过帖,请移步:/forum/177523,0,0,0.htmlB06_装外胎。这套胎跑了1630Km,前后胎纹已看的出磨损差异,顺便把前后外胎对调。但要特别注意:许多略上档次的胎,胎纹有转动方向性的B07_外胎上的转动方向标示B08_装回轮组。这个动作,我还是比较习惯车车倒立来做
切记一定得确认轮轴抵达勾爪底部,才能锁上快拆杆。至于快拆杆的正确操作方式,我曾在另一自行车网站回复过车友,转贴过来大家参考:1.左侧快拆杆这边大约保持水平。2.徒手锁紧右侧螺帽.....注意,快拆杆这边是不应转动的,以免损伤其内部之惰轮机构。3.右螺帽转不动后,锁上快拆杆。
3.1若快拆杆徒手压不到底,就将右螺帽松一些些。一次只放松一点点,直到能把快拆杆锁合为止。
3.2若快拆杆能轻易压到底,就先解开,仍保持快拆杆水平。将右螺帽多上紧一些,让它达到3.1所述状况,再依3.1操作。这样就可达到〝不会太松、又可解开〞的安全程度。温馨提示:1.第一次操作,通常会锁太紧。若您发现不大好解开,那下次可以稍稍松一些。通常,〝快拆杆水平、右螺帽徒手锁紧〞就够紧了。2.快拆杆锁合方向,要注意不至于在骑行中被外物勾到而松脱。通常,前快拆向上扳、跟前叉平行;后快拆向上或略朝前,让勾爪组护住,就OK了。C_线组:煞车内线、外管;变速内线、外管C01_卸下煞车线、变速线一般,我都是利用拆卸大保养时,同时将内线换掉。
车友们若旧内线想继续用,可以参考以下作法:
先用尖嘴钳将内线尽可能扭直后再拆C02_
C03_如果线尾套也还想继续用,可以用尖嘴钳,在线尾套被夹扁的90度方向附近轻夹几下,这样线尾套通常都还可以回收使用。C04_装回内线时,将外管顺着内线的扭拧方向,边旋转边插入,这样内线通常都还能获得保全,不至于散开。如下图两个白色箭头所示乳鸽这车的外管,是JagWire的产品,出厂前即已剪定长度,外管两边的管套也是定死的,如下图红色箭头处。一般车友的管套若是可拆的,我会建议:骑过一段时间后(我建议是半年到一年),管套需卸掉检查一下外管。C05_通常,用过一段时间的外管,卸掉管套之后,都会发现外管的塑料管部分会略收缩。应当要用砂轮机,把外露的金属部分再磨平,否则管套容易破。幸好,只要有磨过一次,下回再拆时就会发现塑料部份不会再更变短了。……这个原因我不大能确定。应当是外管的塑料部分,抽管生产时存在一些收缩问题。
C06_卸掉后变速线C07_前变速线已卸下C08_煞车线已卸下C09_卸下的外管卸下的外管有不少条,若怕搞混了,可以参考我的作法:用纸胶带作上记号C10_乳鸽这回想到的新招,但是似乎不大管用。内线上好黄油后,用吹风机吹了一会儿。目的是希望黄油能渗到内线的钢丝之间,保有比较持久的润滑效果。不过装线时手上会油腻腻的,似乎不是理想方案。C11_准备装回线管
装回线管前,所有的张力调节螺丝均须顺时针转到底。这样的张力调节螺丝,整车上共五个。分别是在前后煞变把及后变速器上。之所以先上到底,是因为徒手装线,通常张力只会过低、不会过高。何况全新线材,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长度会略为增加。先把调节螺丝上到底,是预留未来微调空间。变速器需放到最轻档位,才有办法装入变速线。线头及会在外套管内滑动的部位,需抹上黄油。C12_装好了。装线过程因满手黄油,没拍照。曾有车友询问乳鸽,合适的线管长度应当是多长?顺便答复一下:车头往左、往右转到极限时,线管不能被绷直,这是长度下限。比这长度约长30mm即可,不需长太多,以免提高线阻。关于线阻的影响,乳鸽曾在这帖说明过/forum/273392,0,0,0.html4运动自行车正规的组法,左手管前变、前煞;右手管后变、后煞。乳鸽曾在这帖说明过原因:顺便把内容转过来。/forum/222947,0,0,0.html4.正规的组法,左手管前煞、右手管后煞。这个问题我曾请教过外国车手,答案很有意思:4.1虽然西方人左撇子比例比东方人高些,但总的来说,大多数人的惯用手还是右手。4.2惯用手不仅力量较大,反应通常也较快。4.3紧急情况当然最好两手同时煞。但若确实来不及反应,只有惯用手(右手)来得及反应的话,当然单煞后煞,比单煞前煞安全些。因此右手管后煞。(光煞前煞的话,当场来个〝前滚翻〞的机会很大。)4.4其实很好记。一般我们说〝前后左右〞,因此左手管前煞、前变;右手管后煞、后变。C13_多余的变速线,可以这样先收着。确认变速器微调OK后再剪线。变速器的微调,到F章节再说明。
一般我习惯后变、后煞先装,因为煞、变线还是有长度差别的。较长的线,拿来先装在后边。以免把后面用的线、误装在前方,又把余线剪掉了。前变速线的长度,是不够装到后变的。C14_剪线
C15_装上线尾套
传动系统2:前后变速器前变速器爆炸图及说明书/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EV/bikecomponents/FD/EV-FD-M770-2695A_v1_m56577569830625631.pdf
/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SI/SI_6MSFA_001/SI_6MSFA_001_Ch_v1_m56577569830616344.pdf后变速器说明书
/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SI/SI_5W50A_001/SI_5W50A_001_Ch_v1_m56577569830616236.pdfF01_卸下前变速器,M5六角板手。四奶上的前变速器是FD-M750
F02_卸下后变速器,也是M5六角板手。后变是RD-M750
F03_刚拆下来的前变速器
F04_刚卸下来的后变速器
F05_拆卸开了的后变速器。
红色箭头指的那颗螺丝,就是所谓的〝耐落螺丝〞,上紧后比较不容易打转的。装回时得上〝螺丝固定胶〞另外,看看那两个小导轮上的油泥!乳鸽曾提醒过车友,那两个小轮很容易藏污纳垢!看过我的后飞轮组,车友们应当不会反对,乳鸽的车车还是蛮勤于保养的,但是看看那两个导轮,车友们就会了解,为何乳鸽会提醒车友,清洁链条时不能忽略了那两个小东西!F06_张力轮与导轮
曾有车友问起有关导轮、张力轮的差异,藉此机会再补充:右侧那个是导轮(GuidePully),是车车上比较接近后飞轮组那个。在换档时,负责将链条导引到你要的档位。
轮上的文字为:ShimanoSEALEDCERAMICBUSHG-PULLEY。变换档位时GuidePully会受到极大的侧向剪切力,因此不能用一般工业滚珠轴承,而用上了陶瓷衬套轴承。滚珠轴承于〝垂直于转动轴向〞有良好强度,平行于转动轴向就不行了,很容易内外两圈钢圈分离、钢珠跑出来。此外,车友们亦不应误解,以为只有〝两个金属环、中间包钢珠〞的才叫轴承,那个叫〝滚珠轴承〞,此外,还有滚针轴承、散珠轴承、衬套轴承….等多种。左侧那个是TensilePully,张力轮。负责在不同档位时,维持链条张力,是车上比较偏下方那个。轮上的字是ShimanoSEALEDBEARINGPULLY,中间那个是个工业滚珠轴承,品牌是NSK,型号是606D1(乳鸽特别动用我的新车携工具组中的小放大镜看的)装回时,两个轴心均须上黄油。F07_清理完成的前变速器。红色箭头处是〝高低位限位螺丝〞,通常上面会标示H/L。低位靠近车身、高位靠近外侧。低位限位螺丝若锁太紧,前变下不到最小盘、如放太松,链条易由内侧掉链。高位限位螺丝原理相同:若锁太紧,前变上不到最大盘、如放太松,链条易由外侧掉链。
F08_这里就比较清楚看到,顶在低位限位螺丝的情况。
目前前变速器是卸下来的,因此完全没有变速线张力。对应于大齿盘上,相当于前变置于最小盘。因此低位限位螺丝这个〝L〞,可以理解为〝低速〞
F09_刚清理好的后变速器。后变速器也有高低位限位螺丝,作用原理同前变速器。
F10_装回前变速器
由于原本锁在中管上的痕迹还在,只要注意拨链片角度与大齿盘平行即可,不用担心安装高度。锁紧扭力5~7N-MF11_装回后变速器
M5内六角板手。轴心得上黄油。F12_装变速线了!变把档位放到最松,再把前变略往外扳,在变速器卡个螺丝头,之后再锁上变速线。先让变速线张力过紧。
F13_后变速线也是先刻意先让变速线张力过紧。
方法为:将导轮、张力轮略往内侧扳,再锁定变速线,接下来,要开始微调变速功能了。
微调的顺序为:1.先调整高低位限位螺丝,使链条能正常上至最大盘、下至最小盘而不掉链。2.微调变速线张力,使换文件功能正常发挥。3.必要时,调整后变速器〝B张力调节螺丝〞如果可能的话,这些微调最好在〝链条完全清净、尚未上链条油之前〞完成。原因很简单:如果没有链条油润滑还能调到运作顺畅,上过链条油就更完美了。F14_调整变速线张力
过紧比过松好微调。用个尖嘴钳,预留一小段(约3mm)你想松回的距离,夹住变速线。松开螺丝,让变速线自动拉回,再锁紧螺丝。前后变速都可以这种方式调整。一般来说,变速器、变速线张力的基本要求,是:1.前变放中齿盘,后变可上最大、最小各档位;2.后变放中齿盘,前变可上最大、最小各档位。标准要求是:前最大后最小、或前最小后最大,都还能达成……不过,这只是检测时对微调精度的要求!实际骑乘时,请车友谨记:这种用档方式是错误的!严重加速你变速、传动系统的磨耗,弄不好还会断链!进阶一些的要求是:档位必须很精确,正常使用情况下(当然指的就是上面〝错误用档方式〞之外的正确用档方式),链条与齿盘的动力传递,不能有异音。换档可以很轻松、很快速的完成。以后变速器张力微调为例:一般我用的方式是:前变置于中齿盘,以固定频率扳动后变把,使后变速器持续不断的一盘一盘由小盘升至大盘、再持续不断的一盘一盘由大盘降至小盘。由于扳动变把地速率固定,如果文件位精确,小盘升大盘、大盘降小盘的速度应当相同。如果〝小盘升大盘〝比〝大盘降小盘〞快,顺时钟转动张力调节螺丝,调低变速线张力。反之,则调紧。F15_调整高低限位螺丝
红色箭头处是后变的〝高低位限位螺丝〞,通常上面会标示H/L。低位靠近车身、高位靠近外侧。低位限位螺丝若锁太紧,后变上不到最大盘、如放太松,链条易由内侧掉链。
高位限位螺丝原理相同:若锁太紧,后变下不到最小盘、如放太松,链条易由外侧掉链。
不过,不同品牌的后变,高低位限位螺丝位置可能不同。其实,一般乳鸽也都是用〝试误法〞来Try:1.档位放至最小盘2.任选一个螺丝,逆时钟松动半圈……若选对螺丝,会看到后变的导轮、张力轮往外偏,那就是高位限位螺丝;另一颗就是低位限位螺丝。3.若没看到后变位移,则把线位螺丝锁回原位,另一颗是高位限位螺丝
蓝色箭头处叫做〝B张力螺丝〞,一般比较不需要调整。但许多车友不知此颗螺丝的作用,还是说明一下:F16_调整B张力螺丝
为使后变速器能正常、完美运作,车架设计还是有一些相关参数的,如上图。其中,与B张力螺丝关系密切的,是上图中的Angleθ角。B张力螺丝的调整功能,只有万一车架的后勾爪吊耳,不在上图中的θ角范围,才真的需要调整,否则只要稍加微调即可。但若你的后勾爪吊耳曾变形或更换过,就真的有需要检查一下了。_B张力螺丝需发挥的功能:一般状况下,由张力轮到导轮这段链条,须往后方下斜(红色线)。如果是往前方下斜,那表示你是前也大盘、后也大盘,错误的用档方式。
重点在此;由导轮到后飞轮组这段链条,须往前方下斜(蓝色线)
为使链条角度明显,我是挂在中间档位拍照。但检查及微调B张力螺丝时,是须放在最大、最小盘片上的。F18_原厂调整说明
车友们不妨试着研读一下。不知是翻译问题还是怎样,乳鸽原本想沿用原厂的说明文字,却发现越看越迷糊。乳鸽版的说明文字来了:调整顺序如下:1.链条挂在前大齿盘最小盘、后飞轮组最大盘。(最省力、低速的檔位)2.逆时针转松B张力调节螺丝,使后变速器的导轮尽可能接近后飞轮、但两者不能碰到。即上图中,左侧那组1/2之间的垂直距离越小越好,但不得为零距离。(事实上,规格正确后勾爪吊耳,也不可能调整到〝导轮、后飞轮无垂直距离〞的情况。)规格正确的车架,在此通常可以把B张力调节螺丝下到全松。不过螺丝还是得锁回几牙,以免骑行中螺丝掉落。3.反转曲柄,使链条在传动系统上逆向转动。如果运转顺畅,OK。如果运转不顺,则慢慢顺时针锁紧B张力调节螺丝,直至顺畅为止。
何谓顺、何谓不顺?逆向转动时,若导轮、张力轮均随着链条移动而顺利旋转,但后变速器本身〝纹风不动〞,就是顺。若链节与链节之间,无法顺利相互转动,链条就无法服服贴贴的绕着导轮、张力轮而移动。后变速器的腿,会一抖一抖的。这就是〝不顺〞
不过,做这项检查、调整前,须确认变速线张力正常。如果张力不正常,换档喀哩喀啦、要过不过的,反转链条时,后变速器大概都会抖。结果会让你把变速线张力的问题、误判为B张力调节螺丝的问题。4.链条挂在前大齿盘最大盘、后飞轮组最小盘,同样反转曲柄,使链条在传动系统上逆向转动。如果运转顺畅,OK,否则,就把B张力调节螺丝再次上紧一些。注意,此时的微调是〝必要时再上紧〞,不能放松。否则上面的第3项微调就白做了。
B张力螺丝,弹簧作用力的工作原理:链条反转时,后变速器是靠B张力螺丝的弹簧张力压在车架上。如果链条运转不顺畅,当其阻力大于弹簧弹力时,链条反转时,变速器会被扯动,就会一抖一抖的。此时,适度提高B张力螺丝的弹簧张力,在其它调整项目都正常的情况下,可以改善链条运转顺畅度。而如果链条反转运行能调的顺畅,骑行时,链条正转也会比较顺畅。其次,B张力螺丝锁紧,链条在〝张力轮→导轮→后飞轮组〞之间也变的比较直,链条运行会比较顺畅。F19_在后飞轮组最大盘上的比较图
比较一下:在后飞轮组上,左图是B张力螺丝完全放松、右图是完全锁紧,链条都是向下斜的(表示后勾爪吊耳是在Shimano要求的规格范围内)。不过,B张力螺丝锁紧,可以由链条角度看出,导轮距离后飞轮组比较远。链条比较明显向下斜。F20_在后飞轮组最小盘上的比较图
在最小盘的情况也是一样,左侧是B张力调节螺丝完全放松、右侧是完全锁紧。可以看出完全锁紧后,链条比较明显向下斜。
既然锁紧会让
链条
运行比较顺畅,为何要先放松,再视需求逐步锁紧?直接锁紧不好吗?
主要原因为:
换档反应会变慢,且上下档皆然。
原因为:导轮距后飞轮组较远、链条较下斜,换档时,链条需多一点点时间,才能被导引到新的档位。
次要原因为:
锁紧后,链条变的比较平直,亦即:链条绕过导轮、飞轮的周长变短,嵌合齿数变少,会造成导轮、飞轮齿尖寿命变短。
因此,先放松、再依需要锁到适当张力,这样才是正确的。在链条仍可顺畅运转的前提下,B张力调节螺丝尽可能放松。21thF
G_三轴:前轮轴花鼓、BB中轴、后轮轴花鼓
前花鼓爆炸图
/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EV/bikecomponents/HB/EV-HB-M770-2701_v1_m56577569830621050.pdf
后花鼓爆炸图及说明书
/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EV/bikecomponents/FH/EV-FH-M770-2699_v1_m56577569830621048.pdf
/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SI/SI_6MPRA_001/SI_6MPRA_001_Ch_v1_m56577569830616338.pdf
前后花鼓,除后花鼓多了一个飞轮棘齿之外,基本构造是相同的。以下说明基本上前后花鼓的相片混着用。
G01_以一字起子,撬开花鼓防尘套
G02_用花鼓板手,卸掉花鼓螺帽
这边有一点要注意:前花鼓轴心,从左边卸或右边卸都无所谓,但后花鼓得卸掉左边的螺帽,而后把轴心由右侧、花鼓棘齿轴这边取出。否则,后花鼓右侧的螺帽高度低于花鼓棘齿,装回时无法上紧的。
G03_取出后花鼓轴心。这次我弄错了,螺丝下错边,由左侧取出轴心。因此装回时又折腾了一番重新拆装。
G04_刚卸下来的后轴心,及螺丝、垫片、防尘衬套…..等配件。
轴心的情况看来还可以接受,没有太脏。
车友们可以发现,其实小配件还蛮多的!第一次拆卸的车友请注意零配件相对顺序。
红色箭头处是珠槽螺帽,与G10_相片中,轴衬边的珠槽,共同形成轮轴的轴承机构中的钢珠滚动通道。
蓝色箭头是防松螺帽,与珠槽螺帽对锁,防止珠槽螺帽位移。
G05_用一字起子把钢珠拨出。
这种构造叫〝散珠轴承〞,也是轴承的一种。前一段时间见到车友讨论(好像是磨房小工),Shimano一直坚持轮轴上用散珠轴承而不用工业滚珠轴承,是因为散珠轴承的机构,侧边有支撑,可以承受侧向力。而车车过弯时,轮轴的侧向力其实蛮大的。
事实上,散珠轴承要做到顺畅度够,其加工精度、轮轴材质要求极高。低端产品不讨论,Shimano坚持用散珠轴承,其实成本并不比用工业滚珠轴承低。
这组XT轮轴,前后轮轴的钢珠大小、数量不同。
前轮轴是:∮4.74mmx20颗(单边10颗)
后轮轴是:∮6.32mmx18颗(单边9颗)G06_后花鼓拆下的钢珠。
这里车友要小心了:千万别把珠珠搞散了,才〝满地找珠〞
G07_
卸下后花鼓棘轮。M10内六角板手
G08_
卸下的后花鼓棘轮及其轴心
G09_
已擦拭干净的前花鼓轴心及其钢珠。
G10_
已擦拭干净的前花鼓轴衬孔23thF
G11_
轴衬孔珠槽内先上满黄油。
G12_
一一将钢珠置入
G13_
再用黄油将钢珠〝淹没〞
接下来,就可以用与拆卸时反方向的步骤,重新组合回去了。这时满手油腻,没有再继续拍照。
组合时要注意一个〝适度锁紧力〞的问题:
太松了,有间隙会晃动;太紧了,摩擦阻力过大、转动不顺畅。两种情况都会加速零件磨损。
这里提供一项乳鸽的个人经验供参考:
边锁边转动,直到发现过紧、转动不顺畅时,停!
慢慢放松,一样是边放边转动…..直到发现:不顺畅的情况消失了!停!!!
…….这就是〝适当锁紧力〞的位置!
装好后把轮圈装上车试验一下,但切记一定要以适当力度锁上快拆杆,否则试不准。
若锁太紧,会明显发现轮圈滚动阻力加大。慢慢放松慢慢试,直到轻轻转动轮圈,也不会明显每次都卡停在同一位置为止。
以乳鸽的经验,珠槽螺帽只要徒手上紧,用上工具就太紧了。但是珠槽螺帽与防松螺帽间,一定要用花鼓板手,互相对锁紧。24thF
接下来说说五通轴心的情况(国内称〝中轴〞?)
五通轴心的爆炸图。用的是Deore的图,与我的旧XT,结构是相同的。
/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EV/bikecomponents/BB/EV-BB-ES51-2143_v1_m56577569830608717.pdf
G14_卸掉五通轴心。
左右边牙向不同,顺踩踏方向松,与一般工业设计上的理念正好相反!乳鸽曾在磨房上说明过其原因,再转贴过来分享下:
1.一开始,五通轴心也是设计成〝顺踩踏方向紧〞
2.五通轴承钢珠可能破裂,造成五通轴心完全卡死,无法转动。
3.若不幸发生在登山车腾跃落地之时,五通轴心又往车架内继续往内锁进,后果就是车架五通管崩裂,整组五通轴心、大齿盘、曲轴、踏板完全掉落,骑乘者重伤甚至死亡!
4.这是曾发生过的真实案例,从此五通轴心设计成〝顺踩踏方向是松〞,有意思吧?但一定要一次锁到位。否则〝越骑越松〞。
G15_刚卸下来的五通轴心。够脏吧?这是乳鸽坚持〝定期猜卸大保养〞的主因!
G16_
擦拭过的五通轴心。两边黑黑的,是劣质黄油的残碳。我试过,擦不掉!用美工刀慢慢刮还行,不过太辛苦了。反正这两个位置也不是转动部,不影响车车性能,算了。
G17_准备装回五通轴心。车架及轴心,所有有牙纹处均须上黄油
G18_五通轴心已装妥。标准锁紧扭力35~50N-M
25thF
H_制动系统
V煞爆炸图及说明书
/media/techdocs/content/cycle/EV/bikecomponents/BR/EV-BR-M770-2690_v1_m56577569830625611.pdf
/media/techdocs/content/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综合授信贷款合同范文
- 个人房屋租赁合同样本范本
- 个人房产转让合同样本修订版
- 中小学教师工资集体合同范本
- 业务员委托合同范本
- 个人小额信贷合同样本
- 个人设备租赁标准合同
- 个人车辆保险合同标准模板
- 个人友情借款合同样本
- 个人合伙投资合同格式范本
- 神经外科课件:神经外科急重症
- 颈复康腰痛宁产品知识课件
- 2024年低压电工证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微电网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民航服务沟通技巧》教案第14课民航服务人员上行沟通的技巧
- MT/T 538-1996煤钻杆
-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100篇(及答案)
- CB/T 467-1995法兰青铜闸阀
- 气功修炼十奥妙
- 勾股定理的历史与证明课件
-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