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登高》课件37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8.2《登高》课件37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8.2《登高》课件37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8.2《登高》课件37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8.2《登高》课件37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单元第8课登高第一部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生命的晚秋国家刚刚结束战乱远离家乡,孤独地漂泊在外……第二部分知人论世,了解诗人诗人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世也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等。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也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称为“诗史”。代表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及“三吏”“三别”等。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当时杜甫流寓夔州。这首诗是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机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在严武幕府任职,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成都草堂,前往夔州。在夔州期间写下了《登高》这首诗。第三部分指导诵读,初步感知感知情感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用诗中的一个字或一个词来形容。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悲伤、凄凉的。可以用诗歌中的“悲”字来概括。《登高》围绕“悲”字展开,贯穿全诗,“悲”字也就是本诗的诗眼。第四部分合作探究,品味文本合作探究,品味诗歌首联写了六种景物:无生命的景物,写了夔州的急风、高远的蓝天、清渚、白沙;有生命的景物,写了哀啸的猿、盘旋的鸟。从情调上看,不免悲凉。颔联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无边无际的落叶萧萧飘坠,没有尽头的长江奔腾而来。“无边”“不尽”写出了雄阔,“萧萧”“滚滚”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窸之声、长江汹涌之状。在文学作品中,秋天、落叶、流水等意象往往表现哀伤、愁绪等。诗人面对苍凉肃杀的秋景,感慨韶光易逝、人生迟暮、壮志难酬等。前两联短短二十八个字里,诗人就描写了多种事物,而且每种事物都各有特征,这些事物很好地传达出了诗人当时的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前两联是诗人的所见所闻。谈谈登高所见、所闻触发了诗人哪些思考与感慨。合作探究,品味诗歌颈联的“悲”字点出诗人此番登高的心境;“常作客”点出万里漂泊,居无定所;“独”字点出今日形单影只的孤独。人在暮年,体弱多病,本不可悲的秋天,在诗人眼里,与心中情紧密相连,也愈益生悲。诗意至此更具体,也更深沉。尾联点明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艰难”既指自身命运,又指国运。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更难排遣。“后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合作探究,品味诗歌“无边落木萧萧下”,“无边”写落叶之多,“萧萧”写落叶之声。在秋风中纷纷飘落的黄叶,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人生的短暂,而身心交瘁的诗人更不能不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当诗人想到,在这动荡不安的社会中,自己也将要像这随风飘零的黄叶一样,结束这短暂的一生,这样的联想是多么悲凉啊。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合作探究,品味诗歌“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尽”呼应前面的“无边”,写出了江水的源远流长;“滚滚”呼应前面的“萧萧”,写出了江水的滔滔气势。而这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不能不让人既联想到时光的易逝,又联想到时间的永恒。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就像奔腾的江水一样,一去不复返,而永远流淌不止的长江,又多么像永恒的时间。短暂的人生,在永恒的时间面前越发显得短暂,两相比较,就更让人感慨万端了。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合作探究,品味诗歌这两句诗,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是因为诗句情感悲凉而不哀怨,感伤而不消沉,很好地表现了杜甫的诗歌风格,那就是苍凉、雄浑、沉郁、悲壮。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合作探究,品味诗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四个字,但意思却十分丰富,宋代的罗大经曾说这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你是怎样理解的?合作探究,品味诗歌“万里”,这两个字写出了距离自己故乡之远,身在万里之外,远隔千山万水,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这是第一层意思。“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合作探究,品味诗歌“悲秋”,这两个字写出了诗人在秋天的悲凄感受。秋天,是草枯叶落、百花凋零的季节,人在秋天往往会有一种悲凄感受,我们再联系诗人杜甫所处的时代和四处漂泊的经历,就能够体会出“悲秋”中这个“悲”字的沉甸甸的分量。这是第二层意思。“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合作探究,品味诗歌“作客”,指寄居他乡。寄居他乡的人,难免会有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在萧瑟的秋天就会更加浓烈。这是第三层意思。“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合作探究,品味诗歌“常”,加在“作客”前,说明诗人的一生中,经常要四处漂泊。如果说“作客”他乡,已经让人心怀愁绪的话,那么“常作客”就更令人感到凄凉。这是第四层意思。“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合作探究,品味诗歌“百年”,是指“暮年”,也就是晚年、老年。当时作者已经五十多岁了,迟暮之年还在外漂泊,不得不让人感伤。这是第五层意思。“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合作探究,品味诗歌“多病”,说明在多年的漂泊生活中,诗人身患多种疾病。一个身体多病的人,往往多愁善感,更何况是在凄清冷落的秋天呢。这是第六层意思。“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合作探究,品味诗歌“登台”,诗人登上高台所见到的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种凄苦悲凉的景象,让诗人心中产生了无限感慨,再联想到国家多难,联想到自己的一生遭遇,心情就会更加沉重。这是第七层意思。“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合作探究,品味诗歌“独”,加在“登台”前面,就使“登台”更加悲凉。在重阳节到来之际,诗人既不是会亲访友,也不是举家齐登,而是独自登高,那种孤苦无助之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是第八层意思。“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合作探究,品味诗歌“艰难苦恨繁霜鬓”是承接“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正是因为社会动荡,诗人才远离家乡,常年在外漂泊;正是因为常年在外漂泊,所以才感到生活的艰难,这是第一层意思。正是因为生活的艰难,才有了心中的“苦恨”,这是第二层意思。正是因为生活艰难,心中苦恨,所以头发才变得花白,才有了“霜鬓”二字,而一个“繁”字,则写出了白发之多,这是第三层意思。再加上身体衰老多病,所以诗人才越发觉得潦倒不堪,这是第四层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正需要借酒浇愁,好来个“一醉解千愁”,可是又偏偏因为生病而刚刚戒了酒,心有万千愁绪,而又无法排解,这就更令人愁苦不堪,这是第五层意思。而诗歌至此就戛然而止了,诗人似乎还有千言万语要向世人诉说,却又不说了。这就为读者进一步体会和感受留下了无限广阔的空间。“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两个诗句有什么含义?合作探究,品味诗歌此诗八句皆对仗。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仗,而且句中也有对仗,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对仗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哀)。颔联、颈联不仅上下两句对仗,而且“无边”“不尽”和“万里”“百年”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这首诗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小结《登高》是杜甫七言律诗的代表作品,这首诗之所以被人看作是古今律诗的压卷之作,除了内容丰富深沉之外,在艺术上也具有极高的成就。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第五部分比较鉴赏比较鉴赏诵读《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两首诗歌,圈画出各自的意象,并完成表格。篇目意象意境特点手法诗歌风格《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镜湖月、谢公屐、海日、天鸡、熊、龙、深林、洞天石扉、云之君、猛虎鼓瑟、鸾鸟驾车、仙之人等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瑰丽奇特眼花缭乱惊心动魄夸张、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豪放飘逸浪漫主义宏阔旷远阔大苍凉工笔细描远近高低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苍凉沉郁现实主义比较鉴赏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在《登高》中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1)李白的诗风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体现:①在构思上。《梦游天姥吟留别》突破了一般送别诗惜别伤离的套路,借留别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它在叙述的时候,并没有采取平铺直叙的办法,而是围绕着梦游仙境来构思,直到最后落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这样的构思,给诗人幻想的驰骋开拓了广阔的领域。比较鉴赏②在手法上。大胆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描绘幻想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在这个方面,诗人显示出了非凡的才能,他写熊咆龙吟、闪电霹雳、空中楼阁、霓衣风马………把幻想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比较鉴赏(2)杜甫的诗风在《登高》中的体现:①在内容上。《登高》主要写诗人登高望远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见,风急天高、白沙飞鸟、落木长江,一幅宏大悲凉的秋景图;所闻,猿啸哀、萧萧下、滚滚来,一段雄浑悲切的哀音;所感,悲秋、艰难苦恨、潦倒,一股阴郁消沉的无奈感。诗歌内容饱含顿挫之感。比较鉴赏②在意境上。风是急的,天是高的,渚是清的,沙是白的。诗中意境以浅色、冷色为主,营造出苍凉广阔的氛围。落木萧萧而下,长江滚滚而来,拟声词的运用使具体事物扩大化,富有张力,给人一种深远磅礴之感,气势雄伟。③在情感上。诗歌最后两句的抒情虽无一字写愁,却充满浓郁的愁绪,不仅有生活上的穷困潦倒,还有情感上的消沉抑郁。④在音调上。《登高》是近体诗,在音调上符合七言律诗的押韵,讲究平仄格律,因此具有抑扬顿挫的音韵美。第六部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所谓“春女善怀,秋士易感”。曹丕的《燕歌行》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的感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