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云南/徐巍课程标准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素养聚焦立足时空观念,了解汉至隋唐选官制度的演变。通过史料实证,认识两税法相对于之前的赋税制度的创新之处。运用唯物史观,多角度分析隋唐时期封建社会高度繁荣的原因,分析实行两税法是国家根据当时的形势作出的决策。掌握历史解释,了解三省六部制的发展脉络、运作方式以及特点,辩证评价三省六部制,多角度评价科举制的作用。厚植家国情怀,通过梳理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历程,认识赋税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稳定统一的重要作用,增强对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等治国理念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时空坐标]一、选官制度:▲西周:【1】制;▲秦朝:【2】制度。1、察举制:汉朝时期,国家建立了以【3】为主的选官制度;其特点(方式)是由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标准:【4】,【5】;弊端:容易【6】,容易形成【7】。2、九品中正制:【】时,创立的新的选官制度;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8】和【9】并重,发展到西晋时期主要看重【10】。影响:①积极:初行时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②消极:后期逐渐形成门阀士族政治,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这种制度下,真正有【11】、出身【12】的人,很难出任高官。3、科举制:【13】朝建立后,隋文帝废除【14】制,同时把察举制度中的【15】因素加以强化,【16】制度开始形成;【17】各朝继承并完善,【18】腐朽,【19】年废除。●唐朝科举制日臻完善,成为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宋代实行【20】法防止作弊行为。●评价科举制:积极:①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21】基础,加强了【22】;②有一定的【23】的合理性;③提高了官员的【24】素质;④有益于社会形成重【25】的风尚。消极:考试的内容大多在【26】学经典范围内,特别是【27】取士严重禁锢读书人的思想。▲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发展趋势:①选官标准:由【28】逐渐发展到【29】;②选拔方式:由【30】逐渐发展到公开【31】;③选官原则:人才选拔逐步【32】,日益严密,体现相对【33】、【34】、客观的原则;④选官基础:日益【35】,官员的素质不断【36】。⑤主要启示: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⑥逐渐模式化。明清【37】取士,禁锢了思想,压制了人才。史料实证1科举制的特点和影响史料科举考试……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解读]史料阐述了科举制的原则和影响。[运用]依据史料,指出“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的内涵。家国情怀——古代科举制的社会价值(1)社会整合功能:打破了历史上的特权垄断,促进了社会阶层转化,加速了社会流动,具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合理性内核和价值理念。(2)推动儒学发展:以儒家学说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与繁衍。(3)巩固国家统一: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大一统”意识形态的需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交融,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4)推动世界文明:早在唐朝时,科举制就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并成为这些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还被西方国家所吸收,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产生了较大影响。二、中枢政务机构:1、汉代:【38】时期,形成的中枢政务机构是【39】制度;形成以【40】为主的中央【41】机构,即“中朝”;三公九卿逐渐演化为一般的【42】机构,即“外朝”。2、东汉:【43】台成为决策和执行的中枢机构,三公被架空。3、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44】省和【45】省形成三省,共同执掌辅助决策和执行等权力。出现【46】制的雏形。4、隋唐时期:(【47】制,分割【48】权)【49】朝(文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发展完善;中央设【50】省、【51】省和【52】省。三省的长官既相互制约,又分工合作,既加强又节制皇权,也提高行政效率。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史料实证2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史料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整体……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和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玺进行“印逢”,就是说其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赋予。——赵冬云等《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发展》[解读]史料论述了三省六部制的运行程序及其实质。[运用]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概念辨析】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都是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之下,丞相权力相对集中,职能部门相对较多。三省六部制实行宰相分权,职能部门分工明确,机构有一定简化。【重要观点】三省六部制“民主色彩”的本质所谓的“民主”是指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以防止大臣专权,且唐太宗鉴于隋亡的教训,善于纳谏,增加了这一制度的“民主色彩”。但从本质上看,这一制度仍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一部分,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历史解释】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2)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3)加强皇权: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同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推动了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4)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唯物史观】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评价(1)三省六部制是一套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2)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3)随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恶性的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和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失去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三、赋税制度:1、两汉时期:是较轻的【53】;很重【54】税、【55】赋。特点:①交纳实物;②以【56】为单位;③农民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2、魏晋时期:实行租调制;征纳的标准是:按【57】征收粮和绢帛。3、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58】令;特点:受田农民以【59】为单位,承担定额【60】;4、唐朝:(1)唐初的租庸调制:租庸调制开始实行于【61】朝,【62】朝进一步加以完善;是为缓和阶级矛盾,保证封建剥削,巩固封建统治的,一种轻徭薄赋的赋税制度;其中的租是田租;调是人头税;庸是纳绢或布代役。影响:①积极:减轻了农民负担,以【63】代役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政府的【64】收入也有了保障。②消极:以【65】为计征对象的租调制和租庸调制的基础是【66】制。一旦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丧失土地,这种以人身为本的租庸调制就不可能维持。(2)唐中后期的两税法: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破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安史之乱后,在籍户口减少,国家财政紧张。唐德宗接受宰相【67】的建议,实行【68】法。内容:由中央政府确定总的税额,重新编订户籍,按【69】和【70】缴纳户税,按【71】缴纳地税,取消【72】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73】季和【74】季两次纳税。●【75】是赋税制度史上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以【76】为主逐渐过渡到以【77】多少为主,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和进步。奠定了唐后期至明中叶中国古代赋税的基础。●赋税制度的变化,一方面反映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直到两税法实行,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另一方面,两税法以【78】为主要征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商品经济的发展。史料实证3唐朝赋税制度的变化史料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同时不再按照丁、中(以年龄分为黄、小、中、丁、老五类)的原则征租庸调,而是按贫富等级征财产税及土地税,将贵族也纳入征税范围。——黄永年《唐史十二讲》[运用]根据史料分析两税法在征收标准和纳税对象上的新变化及其影响。【历史解释】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2)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3)加强皇权: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同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推动了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4)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历史解释】隋唐经济制度的影响(1)均田制保证农民得到土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恢复。(2)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荒地的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巩固了府兵制。(3)两税法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历史解释】多角度认识唐朝的两税法(1)从实施原因上看,唐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减少。(2)从目的上看,唐朝政府是为解决财政困难、增加税收而实施的两税法。(3)从特点上看,以资产和土地为主要纳税标准,一年分两次收税。(4)从评价上看,①积极性: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转为以土地财产多少为主,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②局限性: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激化了阶级矛盾;大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赋税,政府又增加了许多苛捐杂税,使农民负担更加沉重。参考答案:【1】世卿世禄【2】军功爵【3】察举【4】品德【5】才能【6】任人唯亲【7】小集团【8】曹魏【9】家世【10】才能【11】家世【12】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13】才学【14】低微【15】隋【16】九品中正【17】考试【18】科举【19】唐宋元【20】明清【21】1905【22】糊名【23】统治【24】中央集权【25】公平公正【26】文化【27】学【28】儒【29】八股【30】家世门第【31】才学【32】推选【33】考试【34】制度化【35】公平【36】公开【37】扩大【38】提高【39】八股【40】汉武帝【41】中外朝【42】尚书【43】决策【44】执行【45】尚书【46】中书【47】门下【48】三省六部【49】相【50】隋【51】中书【52】门下【53】尚书【54】田租【55】人口【56】更【57】人丁【58】户【59】均田【60】户【61】租调【62】隋【63】唐【64】庸【65】赋税【66】人丁【67】均田【68】杨炎【69】两税【70】人丁【71】资产【72】田亩【73】租庸调【74】夏【75】秋【76】两税法【77】人丁【78】土地财产史料实证1[提示]追求自由平等,公平公正;打破了宗法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促进了社会之间的良性流动;有利于庶族地主的参政。史料实证2[提示]①实行群相制,分散相权;②三省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③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权;④政府决策与执行分离;⑤三省运转具有程序性,相互制衡且突出皇权。史料实证3[提示]新变化: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到以资产、土地为主;增加纳税对象(贵族官僚也要交税)。影响: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课后检测:1.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说:“用人之法,多取之世族,如南之王、谢,北之崔、卢,虽朝代推移,鼎迁物改,犹卬(yǎng古同“仰”)然以门地自负,上之人亦缘其门地而用之……往往其时仕者,或从辟召,或举孝廉,则皆贵胄也。其起自单族匹士而显贵者,盖所罕见。”他所描述的这一中国古代社会现象发生于()A.秦汉时期B.魏晋南北朝C.隋唐时期 D.北宋时期2.唐太宗时,尝私幸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材料说明科举制()A.体现出公正平等的原则B.彻底打破了血缘门第等观念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固化D.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基础3.有学者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材料反映出三省体制()A.有利于加强皇权专制B.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C.分工明确且彼此制约D.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4.下图是我国古代两个朝代的国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皇帝()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地方行政机构精简D.宰相权力不断增强5.唐朝两税法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体现在()A.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B.税收主要依据由人丁转向资产C.把徭役和杂税分摊到田亩上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6.唐朝推行了新的赋税制度,“不分主户,客户,一律以当时居住地为准登入户籍,交纳赋税;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这一制度()A.减少了商人的税额B.减轻了对农民的控制C.减轻了农民的负担D.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提升训练:7.某学者指出:三省六部制度,并不首创于唐太宗时期,然而,唐太宗最大限度地贯彻了分权的原则,发挥了中央决策、审议、执行机构之间互为弥补,互为制约的功能。这正是“贞观”各项政策能够得以全面推广和普遍落实的重要保证。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唐太宗()A.充分认识前代制度的弊端B.以制度创新推进治国安邦C.具有推进民主政治的倾向D.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皇权8.有学者指出,从唐朝到宋朝,控制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由隋唐之初的世家大族,到北宋时期的科举文官,再到南宋时期的地方士人精英,这种转变历程不可谓不深刻。这反映出唐宋时期()A.世家大族丧失科举选官资格B.政治局面相对稳定C.制度创新影响社会力量变迁D.社会经济快速发展9.唐代开元年间,时人王泠然说:“仆窃谓今之得举者,不以亲,则以势;不以贿,则以交;未必能鸣鼓四科,而裹粮三道。”这反映了唐代()A.平民取得进入仕途的机会B.科举制的公平性受到制约C.官僚队伍主要由士族构成D.形成崇尚学习的社会风气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不同历史时期,选官的方式不同。先秦时期主要是“世官制”,但是商鞅打破传统的选官制度,按军功大小授予官位。汉高祖多次下诏让各地官员举荐贤人能士,帮助朝廷治理国家。到汉武帝时,正式形成察举、征辟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注重门第出身,以门第为选官标准,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第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向仕碧《对古代选官制度变迁的认识》材料二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官员大大小小的行为),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主要发展演变脉络。(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参考答案:1.解析:选B据材料内容可知,其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以门第为标准的九品中正制,故选B项;秦朝实行军功爵制,汉代实行察举制,排除A项;隋唐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排除C项;北宋时期科举制比唐朝有了进一步发展,更加完善,排除D项。2.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故选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公正平等的原则,排除A项;“彻底”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排除C项。3.解析:选D根据材料“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并结合所学可知,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与皇帝共议国事,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故选D项;材料反映了三省六部制下皇帝的诏令需经中书门下两省,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和平衡作用,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工作效率的提高,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各部门的具体明确分工,排除C项。4.解析:选B题干中的国家机构设置示意图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明朝宰相机构被废除,结合所学唐朝三省相互牵制,加强了皇权,而明朝裁撤中书省后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上,表明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故选B项;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就已经建立,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官制的变化而非地方行政机构,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相权被削弱甚至废除而非增强,排除D项。5.解析:选B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开始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为征税依据,故选B项;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不是两税法的主要特征,排除A项;把徭役和杂税分摊到田亩上的是清代的摊丁入亩,排除C项;D项是两税法的结果,排除。6.解析:选B根据材料“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可知,这是唐代的两税法,两税法以土地和资产征税,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选B项;商人的税额变化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两税中户税部分的税额是以钱计算,农民要贱卖绢帛、谷物或其他产品以交纳税钱,增加了负担,排除C项;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杜绝”一词表达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劳务派遣协议书七篇
- 公司协议书大全
- 万能施工安全协议书
- 面部发红发热病因介绍
- 进行性球麻痹病因介绍
- 29化学中考真题汇编《溶液》及答案
- 中考政治第一部分知识闯关能力提升第5课时平等礼貌待人理解宽容他人复习课获
- (范文)卷板机项目立项报告
- (2024)吸痰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本(一)
- 2023年电子陶瓷材料项目融资计划书
- 2024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练习卷(一)(新高考适用)(含答案)
- 证券投资实战精讲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西安欧亚学院
- 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
- 广东省惠州市23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地理含答案
- 师带徒工作总结徒弟
- 内蒙古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
- 2024年项目委托合同书
- 薪酬管理与社会保险费核算计划三篇
- 2024-2030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行业市场研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以内加减法口算练习题(直接可打印)
-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生字词拼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