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新生儿窒息复苏新理念*导读:国外不少单位对复苏时正压人工呼吸应用100%氧和21%氧(空气)进行了临床和动物试验的对照研究,发现空气复苏能得到与纯氧复苏相近的效果,而且空气复苏减少了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避免了由于高氧血症所造成的损害。……
卫生部在北京召开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工作会议。会议透露,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实施4年来取得显著成效,我国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由2003年的4。26%下降至2006年的2。88%;窒息新生儿死于分娩现场的发生率由过去的万分之3。8,降至2006年的万分之2。4。我国新生儿窒息后遗症、并发症明显减少,儿童生存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新生儿致死致残主要原因之一
全球每年约有1。3亿的新生儿出生,其中约有1000万死于出生后1年内,400万在出生4周后死亡,这些大多数都发生在贫困地区。导致新生儿(28天以内)出现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窒息、早产以及分娩时的创伤和感染。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全球每年400多万死亡新生儿中约有1/4的死因是新生儿窒息,还有100万以上婴儿由于出生窒息而导致脑瘫、学习障碍和其他残疾等问题。
我国妇幼卫生监测结果显示:2005年我国新生儿死亡率为19。0‰,前三位的死因为早产和低体重、窒息、肺炎,窒息占第二位。2005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因窒息死亡的比例占20。5%,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第二大致死原因。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有关部门2003年底的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新增0~6岁残疾儿童为19。9万,在5类残疾儿童中,智力残疾占54。2%。智力致残原因依次为:产时窒息、早产、宫内窘迫等,产时窒息为致残的首位原因。
每10个新生儿中就有1个不能够自主呼吸,如果没有一个掌握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这些孩子的生命就得不到保障,运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手段可以极大程度地防止新生儿窒息导致的死亡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健康安全地来到这个世界。
1987年美国新生儿学会(AAP)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开发了新生儿复苏项目(NRP)。该项目自1987年在美国首次提出后,迅速被推广到全世界,已有2。5万多位教员和超过140万医护人员接受过培训,培训教材被翻译成22种语言,推广到72个国家和地区,NRP的实验明显地降低了全球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和伤残率。
为降低我国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和伤残率、提高儿童生存质量,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和美国强生儿科研究院,联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及美国儿科学会等,于2004年4月启动了为期5年的以“自由呼吸,生命之源”为口号的“中国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宗旨是促进婴儿的安全和健康,确保每个分娩现场至少有一名受过复苏培训、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卫生工作人员。该项目的实施,对提高我国妇幼保健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生儿窒息复苏新理念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近年来国际上对有关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
关于对羊水胎粪污染的处理,过去认为,分娩前、分娩时或复苏时的胎粪吸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过去采用的方法是胎儿头娩出后,在其肩娩出前立即对胎儿气道进行吸引清理。但国外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此方法不能减少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过去对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分娩后一概采用气管插管吸引胎粪,近年来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对胎粪污染但有活力的新生儿,气管插管吸引胎粪不能减少MAS等的发生率,因此,对羊水胎粪污染但有活力的新生儿不再采用气管插管吸引胎粪;同时,应强调使用胎粪吸引管。
近年来,人们对正压人工呼吸给氧浓度作了大量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过去新生儿复苏时正压人工呼吸用100%氧,近年来人们发现100%氧对呼吸生理、脑血循环可能有潜在的不利影响。国外不少单位对复苏时正压人工呼吸应用100%氧和21%氧(空气)进行了临床和动物试验的对照研究,发现空气复苏能得到与纯氧复苏相近的效果,而且空气复苏减少了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避免了由于高氧血症所造成的损害。但目前尚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推荐支持应用空气进行复苏。
在药物治疗方面,过去推荐首剂量肾上腺素通过气管内导管给予,因为建立静脉给药途径需要时间,气管内给药迅速。但近年来研究显示,气管内给药如发挥作用,所需剂量远大于通常的推荐剂量,因此推荐静脉途径一旦建立,应尽可能静脉给药。为防止可能对心肌和脑功能产生的损害,在一般的复苏过程中已不推荐使用碳酸氢钠;同时,对早产儿的复苏和复苏后的处理国际儿科学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遍及全国的培训体系日渐完善中国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在我国中西部20个省份实施,目标是确保在600个城市的每个分娩现场,至少有一名经过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并掌握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项目启动以来已取得丰硕成果。各项目省按照卫生部的要求,结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对各级医院产科和新生儿科的医生、助产士、麻醉师等开展了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有近200名省级师资通过国家级专家的认证;他们将承担起对本地区医护人员的培训及复训工作和新技术临床应用的评估。
在各省积极开展复苏技术培训的同时,卫生部还对培训的成果进行了内部督导和外部评估。中国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在2007年雅典国际儿科大会上获得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截至2007年12月底,项目培训工作已覆盖223个市(地)和1270个县(市),累计培训26338人次。地级以上城市覆盖率达100%,县(市)级覆盖率为94%。今年起,将会把培训项目拓展至乡镇级的基层医务人员,一个遍及全国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体系正日渐完善。
针对中国乡镇医疗单位有限的条件,项目重新设计了培训课程,简化了对高端设备和技术的依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23008-1:2023/AMD1: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High efficiency coding and media delivery in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s - Part 1: MPEG media transport (MMT) - Ame
- 食品微生物组研究-洞察阐释
- 【正版授权】 ISO/IEC GUIDE 98-4:2012 FR Uncertainty of measurement - Part 4: Role of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in conformity assessment
- 【某六层宾馆暖通空调系统的负荷计算过程案例2900字】
- 2025至2030中国生态修复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评估分析
- 2025至2030中国瓶装水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评估分析
- 2025至2030中国珠光色素粒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工科研究生助教在课堂互动中的参与与影响
- 2025至2030中国玉器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与战略规划报告
- 加盟培训学员课件图片
- 国家辅助类药品一览表
- 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管理查检表
- 外墙高空作业工程施工协议书(2篇)
- 《把子》课程标准
- 成都市郫都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2017
- 中学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 抗震支架施工技术交底
- GB/T 4169.13-2006塑料注射模零件第13部分:复位杆
- 三基院感试题和答案
- 2023年荆州松滋市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