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盘龙区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九年级语文试题卷(全卷四个大题,共24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语文知识积累(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请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历史演进中形成的灿烂(làn)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鸦片战争以来,国家蒙受屈辱,人民__________,文明__________。如今我们要走出迷茫,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浸(qìn)染属于中国人的生命底色,就要系统地梳理、盘活传统文化资源,让__________在禁宫中的珍宝、收藏于博物馆的文物、__________在广阔土地上的遗迹、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一起讲述中国历史的演进及中华民族的奋斗史。这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途径(jìng)。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向心力、凝聚力,也溶铸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不仅记录着先贤的智慧,也承载着民族过往的辉煌荣耀。在当今这样一个民族融合、文化交融的时代,若想屹(y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必经之路。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能激发人们增强格局和境界,帮助青少年树立高远笃定的人生追求,培养坦荡仁和的胸襟气度。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灿烂(làn) B.浸(qìn)染 C.途径(jìng) D.屹(yì)立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梳理 B.溶铸 C.辉煌荣耀 D.坦荡仁和3.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蒙尘蒙难散落封存B.蒙尘蒙难封存散落C.蒙难蒙尘散落封存D.蒙难蒙尘封存散落4.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后最恰当句子是()A.传统文化教育能激励人们提升格局和境界。B.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能激励人们提升格局和境界。C.传统文化教育能激发人们增强格局和境界。D.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能激发人们提升格局和境界。【答案】1.B2.B3.D4.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B.浸(qìn)染——jìn;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B.溶铸——熔铸;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蒙尘:蒙受风尘,指美好的事物遭到埋没;蒙难:常指领袖或正直的志士遭受到敌人制造的灾难。结合“鸦片战争以来,国家蒙受屈辱,人民,文明”可知,第一空所填词语是用于形容人民遭受到敌人制造的灾难,故应选用“蒙难”;第二空所填词语是用于形容文明遭到埋没,故应选用“蒙尘”;散落:分散地往下落;因分散而失落或流落;封存:封闭起来保存。结合“让在禁宫中的珍宝、收藏于博物馆的文物、在广阔土地上的遗迹、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可知,第三空所填词语是用于形容珍宝封闭在禁宫中保存,故应选用“封存”;第四空所填词语是用于形容遗迹因分散而失落在广阔土地上,故应选用“散落”。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结合画线句子“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能激发人们增强格局和境界”分析,句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将“通过”删去;搭配不当,可将“增强”改为“提升”。故选A。5.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中的诗歌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其中“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B.“征蓬出汉塞”和“孤蓬万里征”中的“蓬”都指蓬草,因其遇风飞卷、漂泊无依的特点,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C.法国有许多优秀作家。如创作了《巴黎圣母院》的雨果,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之一的莫泊桑,还有《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马克·吐温等。D.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都是现代诗;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则是以“沁园春”为词牌名的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知识识记和诗句内容理解。C.有误,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故选C。6.根据提示填空。(1)戍鼓断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__________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4)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5)温庭筠《商山早行》中以多种景物并置来突出“早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边秋一雁声②.病树前头万木春③.欲为圣明除弊事④.伛偻提携⑤.鸡声茅店月⑥.人迹板桥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雁、春、弊、伛、偻、携、茅、迹”等字要正确书写。二、综合性学习(7~11题,共12分)(一)学习与探究(4分)近日,网友们对选入语文教材的《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一个词语热议纷纷。“天将降大任于____________也”这个句子,横线上应是“斯人”,还是“是人”呢?请你阅读相关材料,在“语文生活”论坛参与网络交流讨论。材料一:以下图片分别来自两本古籍材料二:为何会出现集体性记忆偏差?如何避免记忆偏差?专家回应说,人们在交流信息时,会有盲从性和从众心理,此外,当两个事件或两个情境有相同之处时,也更容易出现记忆的偏差。因此,我们需要注重求证和核实,在引经据典时,要尊重原文;在参与事件讨论时,要审慎,要有质疑的态度和求证的精神,避免以讹传讹。——摘自《科技日报》微博材料三:记者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获悉,该出版社从1961年收录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以来,历套教材文章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摘自“上游新闻”公众号7.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人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争议?8.以下是“语文生活”论坛部分网友的发言,请你在后面跟帖,谈谈你对此争议的看法。网友甲:记得小时候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时候,对其中那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记得很清楚,但现在却被告知一直都是“是人也”,回头翻看课本发现确实如此,难道真的是记忆偏差了?网友乙:“是人”,“斯人”,这个争辩没什么意义。文化是为应用而不是为背诵。网友丙:本来就是“是人”,觉得是“斯人”的,应该是受到了某些误传的影响。你的跟帖:____________【答案】7.古代典籍中就有两种写法;“斯人”和“是人”意思是一样的;人会有盲从性和从众心理;记忆会产生记忆偏差。(答出一点即可)8.示例:在学习和研究中,要有大胆质疑和求证的意识;引经据典时,一定要有审慎的态度;对知识不必死记硬背,关键是会运用等。【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材料内容。结合材料一的两本古籍的图片可知,古代典籍中就有两种写法:“斯人”“是人”;“斯人”和“是人”在古籍中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人们会产生这样的争议;结合材料二“专家回应说,人们在交流信息时,会有盲从性和从众心理,此外,当两个事件或两个情境有相同之处时,也更容易出现记忆的偏差”可知,人们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争议,是因为人们在交流信息时,会有盲从性和从众心理;记忆会产生记忆偏差。【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与运用。结合“语文生活”论坛部分网友的发言可知,跟帖的内容是要谈“天将降大任于也”这个句子,横线上应是“斯人”,还是“是人”的看法。可以根据材料二“我们需要注重求证和核实,在引经据典时,要尊重原文;在参与事件讨论时,要审慎,要有质疑的态度和求证的精神,避免以讹传讹”的内容来跟帖,表达自己的看法。示例:我认为我们需要注重求证和核实,在引经据典时,要尊重原文,要有审慎的态度。古诗文大都有不同版本,字词有差异并不奇怪,所以要校勘。(二)名著阅读(4分)9.某中学文学社本学期的研学课题为“走近艾青,走近现代诗”,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阅读诗歌的方法举例分析学习探究(1)把握诗歌意象:意象指诗歌中寄寓了作者主观情感的事物。余光中的《乡愁》中用“邮票”“船票”的意象寄寓相思之情。请你说说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泥土里面”一句,诗人用①____这一意象,寄寓了②____的情感。(2)体会诗歌中耐人寻味的哲理。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中隐含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之理。你从艾青诗歌《鱼化石》中“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一句中悟到的哲理是③____。【答案】①.羽毛②.对土地(祖国)的热爱③.对对逝去生命的悼惜与祭奠。(意对即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结合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泥土里面”一句可知,诗人将自己比做一只鸟,以鸟的形象来抒发对祖国的热爱,在这句诗中,诗人说到直到他死后也要融入这片土地,诗人用“羽毛”这一意象,羽毛是自由飞翔的依托,连羽毛也要腐烂在这片土地里,寄寓了他对这片土地的至死不渝的忠贞,死也不忘对祖国这片土地的热爱的情感。结合艾青诗歌《鱼化石》中“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一句可知,这句诗形象地揭示了鱼化石的特征:尽管鳞和鳍都完整,埋在岩石里面的鱼却无法动弹,连一丝叹息也没有,它有的只是沉默,沉默,无休止的沉默。鱼离不开水,人离不开和水相接的天。自由在天边召唤,诗人渴望听见自由的声音,好比鱼的渴望听见浪花的声音,然而听不见。于是读者也不得不沉默了。幸而艾青是乐观的,就象卞之琳领悟“生生之不易”一样,艾青也终于觉得: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它借助对一种生物被无故尘埋的血淋淋事实的描述,抒发了对于逝去生命的祭奠与悼惜之情。据此概括作答。(三)临写与鉴赏(4分)10.仔细观察以下字帖,用简体正楷将它们临写在田字格中。【答案】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临写。根据题目要求,用正楷临写,做到准确、规范、美观即可。注意“安”“德”“润”的写法。11.请欣赏下面两幅书法作品,选择其中一幅,说出其字体并选出正确描述该字体特点的一项。甲乙选择()是______________书,特点是()A.行云流水、书写快捷、清楚易识B.蚕头燕尾,秀美圆润,方劲古拙C.点画清晰,字体方正,横平竖直D.奔放飘逸,笔画连绵,运笔如风【答案】①.甲②.草书③.D(选乙:隶书,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书法作品。观察甲图可知,作品字体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奔放飘逸,运笔如风,故甲草书,特点选D;观赛乙图可知,作品字体结构方扁,笔划有折无转,蚕头燕尾,秀美圆润,方劲古拙,故乙是隶书,特点选B。三、阅读(12~23题,共32分)(一)(3分)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古人写诗作词其实是不使用标点符号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古诗词中的标点符号都是后人加上的。本首词中两个“爱上层楼”和两个“欲说还休”之间,都用了句号,你觉得合适吗?说说你的看法。【答案】示例一:合适,因为符合“丑奴儿”这一词牌的格律要求,双调,前后段各四句,这里应该有一个节奏和意义的完结,相当于句号。示例二:合适,句号前表一个意思完结,句号后则带起不同年龄不同心境。示例三:合适,句号前表状态,句号后表心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词与标点符号的运用。句号表示一句话的结束,新一句话的开始,提示读者该句的表达意思已结束。结合“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可知,词句的意思是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这里两个“爱上层楼”分属于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也有所改变,故在其间使用句号;结合“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可知,词句的意思是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词中的两个“欲说还休”,前一个紧承上句,表现了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紧连下文,表现忧国伤时之愁,但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优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故这也是表达两个意思的句子,且前一个表状态,后一个表心境,故中间要用句号。再结合本词的词牌“丑奴儿”可知,这一词牌又名“采桑子”“丑奴儿令”“罗敷媚歌”“罗敷媚”等,是双调小令。此调正体两段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故两个“爱上层楼”和两个“欲说还休”之间,都用句号,表示这里应该有一个节奏和意义的完结。(二)(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西湖七月半①(节选)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②,列俟③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蒿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④喝道去。桥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吾辈始舣⑤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頮⑥面。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注释: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②擎燎:举火把。③俟:等待。④皂隶:街门的差役。⑤舣(yǐ):移动船使船停靠岸边。⑥頮(huì):洗。13.解释下列加点字(1)人鸟声俱绝()(2)焉得更有此人()(3)客此()(4)止见篙击篙()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2)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15.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16.两文均写张岱游西湖,甲文表现的是一分“痴”,乙文则是为了一分“惬”。借助链接材料和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张岱的“痴”与“惬”的理解。链接材料:张岱出身仕宦家庭,自幼聪颖,创作了许多诗文。于崇祯八年参加乡试不第,未入仕。明亡后,避兵灾于剡溪中,后隐居四明山中,坚守贫困,潜心著述。主要作品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答案】13.①.绝:消失②.焉得:哪能③.客:客居④.止:仅,只14.(1)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2)断桥边的石磴也才凉下来,在上面摆设酒席,招呼客人开怀畅饮。15.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16.甲文的“痴”是大雪之后独自夜游西湖,乙文的“惬”是游人散尽后独享西湖的美景,都体现出作者的一种避世隐居的心态,一种追求高雅脱俗的情趣的审美态度。【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词语的意思。(1)句意: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消失;(2)句意: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焉得:哪能;(3)句意:在此地客居。客:客居;(4)句意:只看见船篙相撞。止:仅,只。【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我们在的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余:我。强:尽力。白:酒杯。别:辞别;(2)始:才。席:名词用作动词,摆上酒席。纵:放纵、尽情。【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语句的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雾凇沆砀”的意思是湖面上冰花弥漫成一片,此句主语为冰花,谓语是弥漫,主谓具备,可以独立成句,后面需要断开;“天与云与山与水”的意思是天和山和云和水,此句使用“和”字将四种事物相连共同作为后面内容的主语,因此需要断开;“上下一白”的意思是:天上地下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可据此断句。【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从《湖心亭看雪》中的“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露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可知,作者特地选择大雪三日后的夜晚去湖心亭观雪,故作者痴的是湖心亭的雪。结合“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可知,这处从雪后之景起笔,宁静、空明的景致传达出清凉、孤寂的意绪,故作者痴的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茫茫天地中能如作者来观雪的人极少,表现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从《西湖七月半》中“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可知,喧闹嘈杂的场面一告结束,西湖恢复了宁静安闲的本貌,张岱等人方才出行。“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可知,作者和意趣相投的朋友在花香中饮酒、赏月、纵舟、安睡,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寻到了一份雅趣,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结合材料“张岱出身仕宦家庭,自幼聪颖,创作了许多诗文。于崇祯八年参加乡试,因不第而未入仕,明亡避兵灾于刻中,后隐居四明山中,坚守贫困,潜心著述”可知,张岱出身仕宦家庭,经历了亡国之恨,无论是这份“痴”还是这份“惬”都体现出作者高雅脱俗的情趣和避世隐居的心态。【点睛】参考译文:【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乙】杭州人游西湖,上午十点左右出门,下午六点左右回来,如怨仇似地躲避月亮。这天晚上爱虚名,一群群人争相出城,多赏给守城门的士卒一些小费,轿夫高举火把,在岸上列队等候。一上船,就催促船家迅速把船划到断桥,赶去参加盛会。因此二鼓以前人声和鼓乐声恰似水波涌腾、大地震荡,又犹如梦魇和呓语,周围的人们既听不到别人的说话声,像聋子一样,又无法让别人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像哑巴一样;大船小船一齐靠岸,什么都看不见,只看见船篙相撞,船与船相碰,肩膀与肩膀摩擦,脸与脸相对而已。一会儿兴致尽了,官府宴席已散,由衙役吆喝开道而去。轿夫招呼船上的人,以关城门来恐吓游人,使他们早归,灯笼和火把像一行行星星一一簇拥着回去。岸上的人也一批批急赴城门,人群慢慢稀少,不久就全部散去了。这时,我们才把船靠近湖岸。断桥边的石磴也才凉下来,在上面摆设酒席,招呼客人开怀畅饮。此时月亮像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目。直到月色灰白清凉,东方即将破晓,客人刚刚散去。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三)(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读书与求学王云五①现在,一般人把入校求学都称为“读书”。不错,读书是入校求学的一个主要工作,但不是全部的工作。求学究竟应在读书之外,还包括什么,且待后来再说。现在先谈读书。读书是求知的门径,因为先民的经验和无法亲自接触到的现代人或同时代人的经验,都可以从书本上发现,所以读书就是借前人或他人经验而获得知识的办法。②从前有人把读书分为读死书与死读书等的不同方式。我认为针对在校学生们读书的情形,首先宜分别为不读书、假读书和真读书三类。所谓不读书就是极懒惰的学生,在讲堂上纵然不是瞌睡,至少是不肯认真听讲,到了自习的时候简直是不肯自动地用功;因此,在学校举行考试时,其成绩当然是不及格。这一类学生当然是最坏的学生。其次是所谓假读书的学生,这一类的学生并非不肯读书,可是对读书不感兴趣,只是受了父母师长的督促,既入校求学,就不能不读书,因此把读书视同一种义务,只求敷衍塞责,目的只求应付考试,考得及格,应算满足。偶然有些考试成绩还算不错,但是毕业离校以后,便不肯继续自动读书,因为他们认为入校读书只是一种义务,已毕业离校后义务已尽,那就用不着再行读书,所以他们在离校之日起,学问只有日走下坡,纵然在校时的成就也还可观。我称之为假读书,是因为他们的读书,并非出自诚意之故。复次所谓真读书,是与假读书适相反。他们读书是出于诚意的,因为他们对于读书感到兴趣,所以把读书视为自己的权利,而不是对任何人的义务。有了这样的心理作用,他们定然是肯认真读书,而且不肯放过任何读书的机会。这类学生在学校固然是成绩很好,毕业离校后,定然不肯离开书本,在就业工作的时候,一有余暇,定然继续而自动地读书。称之为真读书,算得是名副其实。③但是,进一步来说,仅仅认真读书,是不是已尽了读书的能事呢?我在开始已经说过,读书是要凭借先民和他人的经验而获取知识。照这样而获得的知识都是现成的,也就是利用别人已经努力的成果,自己只有收集之功,没有加工之功。记得英国17世纪的一位大学者培根曾经说过,有三种小动物值得人类取法。第一种是蚂蚁。它们辛辛勤勤地尽量收集可供食用的东西,不管是现在用得着或用不着,不管是现在已否有多余。如果把它们收集食料的工作比拟人类收集前人或他人知识经验的工作,它们的确算是第一等认真读书的学生。但培根说,这种小动物只有收集之勤,不知道如何加工改进。因此他又提出另外两种足资人类取法的小动物。一是蜘蛛,一是蜜蜂。蜘蛛不靠向外辛勤收集食料,却利用自己身体中放出的一种纤维,织成蜘蛛网,以逸待劳,静候一些小昆虫自投罗网。据培根的分析,这一种小动物是靠自发的,而非对外的努力,以达成其目标。蜜蜂却兼具蚂蚁和蜘蛛的作用,一面勤于向花中采取它们所需要的东西,一面把所采集的东西在肚子里经过了一种内在的作用,使其变成了更有用的东西,就是蜂蜜。因此蜜蜂是兼做对外与自发的两种努力的。④培根很赞成蜜蜂的作用,因为如果用来比较一下求知的作用,蚂蚁算得是专靠读书,蜘蛛算得是专靠自己的内在努力,即思考,蜜蜂却是兼靠读书和思考的。各位同学,你们试想一想,究竟愿学蚂蚁呢,蜘蛛呢,或是蜜蜂呢?我认为你们自己定会作贤明之抉择的。⑤现在还留下一个问题得解决,就是入校求学的目的,不只是读书,不只是认真读书,而且要自发地思考,这几项总名之为求知与研究。但在求知与研究之外,究竟还有什么要学习呢?我愿明白告诉各位,入校求学之目标,在求知与研究之外,还要学习怎样做人做事。关于做人做事之知识,固然也可从书本上得到一点,但是最有效的还是从活的榜样来效法,做人做事的目标,是做人要有益于社会,做事要有效率。(摘自《当代岭南文化名家·王云五》,有删改)17.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认为“入校求学”的目的是什么?18.文章第③段中培根提出蚂蚁、蜘蛛和蜜蜂的用意是什么?19.联系选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你获得的启示。【链接材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中庸》)【答案】17.求知与研究,学习怎样做人做事18.培根运用比喻论证,将蚂蚁、蜘蛛、蜜蜂获得食物的方法比作读书和思考。生动的论证了怎样才是真正的读书的观点,使论证更加形象,浅显易懂。19.围绕读书(学习)和思考(实践)等来谈,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第⑤段“现在还留下一个问题得解决,就是入校求学的目的,不只是读书,不只是认真读书,而且要自发地思考,这几项总名之为求知与研究。但在求知与研究之外,究竟还有什么要学习呢?我愿明白告诉各位,入校求学之目标,在求知与研究之外,还要学习怎样做人做事”可知,作者认为“入校求学”的目的是求知与研究,学习怎样做人。【18题详解】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培根说的蚂蚁、蜘蛛、蜜蜂三种小动物都辛勤地劳动,不同的是蚂蚁只一味地汲取,不管用得着、用不着;蜘蛛不靠外力而靠自己的本事;蜜蜂是汲取外在的营养,又利用个人加工,酿成极有营养的蜂蜜。培根将这三种小动物获得食物的方法比作思考和读书,是比喻论证,生动形象的论证了怎样才是真正的读书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1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启示。本文通过三种小动物获得食物的方法告诉我们要读书、要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只学习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告诉我们要博学多识,善于提出问题并思考,明辨是非,并认真执行;示例:我们在读书时要善于思考,勇于提出问题,只有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四)(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小垃圾女梁晓声①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元月下旬的一个日子,刮着五六级风。家居对面,元大都遗址上的高树矮树,皆低俯着它们光秃秃的树冠,表示对冬季之厉色的臣服。十点左右,商场来电话,通知安装抽油烟机的师傅往我家出发了。②前一天我就将旧的抽油烟机卸下来丢弃在楼口外了。它已为我家厨房服役十余年,油污得不成样子。一除去它,上下左右的油污彻底暴露,我得赶在安装师傅到来之前刮擦干净。我想到了用湿抹布滚粘了沙子去污的办法,在外边寻找到些沙子用小盆往回端时,见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儿,站在铁栅栏旁。我丢弃的那台脏兮兮的抽油烟机,已被她弄到那儿。并且,一半已从栅栏底下弄到栅栏外;另一半,被突出的部分卡住。③女孩儿正使劲跺踏着。【A】她穿得很单薄,衣服裤子旧而且小。脚上是一双夏天穿的扣绊布鞋,破袜子露脚面。两条齐肩小辫,用不同颜色的头绳扎着。她一看见我,立刻停止躁踏,双手攥一根栅栏,双脚蹬在栅栏的横条上,悠荡着身子,仿佛在那儿玩的样子。那儿少了一根铁栅,传达室的朱师傅用粗铁丝拦了几道。对于那女孩儿来说,钻进钻出仍是很容易的。分明,只要我使她感到害怕,她便会一下子钻出去逃之夭夭。而我为了不使她感到害怕,主动说:“孩子,你是没法弄走它的呀!”④她却说:“是一个叔叔给我的。”——又开始用她的一只小脚跺踏。⑤要是有什么“叔叔”给她的话,那么只能是我。我当然没有。⑥她弯下腰去,一手捂着脚腕了。破裂了的塑料是很锋利的。我说:“唉,扎着了吧?你倒是要这么脏兮兮的东西干什么呢?”她说:“卖钱。”其声细小。说罢抬头望我,泪汪汪的。接着低头看自己捂过脚腕的小手,手掌心上染血了。我端着半盆沙子,一时因我的明知故问和她小手上的血而呆在那儿。她又说:“我是穷人的女儿。”我张张嘴,竟不知再说什么好。而商场派来的师傅到了,我只有引领他们回家。他们安装时,我翻出一片创口贴,去给那女孩儿,却见她蹲在那儿哭,脏兮兮的抽油烟机不见了。我问哪儿去了?她说被两个蹬手板车收破烂儿的大男人抢去了。我替她用创口贴护上了脚腕的伤口,又问:“谁教你对人说你是穷人的女儿?”她说:“没人教,我本来就是。”我不相信没人教她,但也不再问什么。⑦我将她带到家门口,给了她几件不久前清理的旧衣物。她说:“穷人的女儿谢谢您了,叔叔。”我兜里有些零钱,本打算掏出全给了她的。但一只手虽已插入兜里,却没往外掏。那女孩儿的眼,希冀地盯着我那只手和那衣兜。我说:“不用谢,去吧。”她单肩背起小布包下楼时,我又说:“过几天再来,我还有些书刊给你。”⑧四五天后的一个早晨我去散步,刚出楼口又一眼看见了她。仍在上次见到她的地方,她仍然悠荡着身子在玩儿似的。她也同时看见了我,语调亲昵地叫了声叔叔。我驻足问:“你怎么又来了?”她说:“我在等您呀叔叔。”我说:“等我?等我干什么?”她说:“您不是答应再给我些您家不要的东西么?”我这才想起对她的许诺,搪塞地说:“挺多呢,你也拎不动啊!”“喏”——她朝一旁翘了翘下巴,是一块带轮子的车底板。显然也是别人家扔的,被她捡了。之后,她用一双大眼瞪着我强调说:“我都等了您几个早晨了。”我终不忍令她太过失望,再次使她满足……⑨我第三次见到那女孩儿,日子已快临近春节了。我开口便道:“这次可没什么东西打发你了。”女孩儿说:“我不是来要东西的。”⑩她说从我给她的旧书刊中发现了一个信封,怕我找不到着急,所以接连两三天带在身上,要当面交我。那信封封着口,无字。我撕开一看,是稿费单及税单而已。她问:“很重要吧?”我说:“是的,很重要,谢谢你。”她笑了:“咱俩之间还谢什么。”而我却看出了破绽——封口处,留下了两个小小的脏手印儿,而我夹在书刊中的稿费单是从不封口的。【B】好一个狡黠的“穷人家的女儿”啊!她对我动的小心眼令我心疼她。⑪“看”——她将一只脚伸过栅栏,我发现她脚上已穿着双新的棉鞋了,摊儿上卖的那一种。并且,她一偏她的头,故意让我瞧见她的两只小辫已扎着红绫了。我说:“你今天真漂亮。”她悠荡着身子说:“叔叔,初一早晨我会给您拜年。”⑫初一我起得很早。我挺希望一大早走出家门,一眼看见一个一身簇新,手儿脸儿洗得干干净净,两条齐肩小辫扎得精精神神的小姑娘快活地大声给我拜年。一上午,我多次伫立窗口朝下望,却始终不见那“穷人家的女儿”的小身影。下午也是。到今天为止,我再没见过她。(选自(《人间清醒》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出版)20.请认真阅读文章,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事件女孩的表现“我”的态度第一次见面拖拉废弃物,弄伤脚踝①____第二次见面②____不想她失望,再次满足她第三次见面当面交给我信封,承诺给我拜年心疼她第四次没有见到始终没有出现③____21.请根据要求,分析表达效果。【A】她穿得很单薄,衣服裤子旧而且小。脚上是一双夏天穿的扣绊布鞋,破袜子露脚面。两条齐肩小辫,用不同颜色的头绳扎着。(从人物描写的角度)【B】好一个狡黠的“穷人家的女儿”啊!(品味“狡黠”一词)22.请概括女孩儿的人物形象特点。23.请联系全文内容,分析女孩儿多次对我撒谎了,我却还“心疼”她原因。【答案】20.①.同情,主动帮助②.等着“我”给她不要的东西③.牵挂,思念(意对即可)21.A运用外貌描写,细致的描写表现小女孩家境不好。B“狡黠”一词原指心机多,狡猾。在这里指小女孩为了得到一点微薄的收入而想法接近我,作者形容这个小姑娘的古灵精怪和机灵,表达我对努力生活的小女孩的同情和敬佩。22.家境贫寒、能干、机灵、心眼多,乐观坚强面对贫困的生活。23.小女孩生活贫困,小小年纪就知道撒谎有时能够换取别人的同情,小心机也是为了得到“我”的好感,她的撒谎,是贫困生活中的挣扎,也没有伤害到他人,都是在努力的生活,所以我心疼她。【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梳理。①根据表格“拖拉废弃物,弄伤脚踝”,可将目标段落定为第③④段,结合第③段“我一时因我的明知故问和她手上的血而呆在那儿”和第④段中的“过几天再来,我还有些书刊给你”可将“我”的态度概括为:同情,主动帮助;②根据表格“第二次见面”,可将目标段落定为第⑥段,结合第⑥段“您不是答应再给我些您家不要的东西吗?”“要不以后您家不要的东西都留给我呗”可将女孩的表现概括为:等着“我”给她不要的东西;③根据表格“始终没有出现”,可将目标段落定为第⑫段,结合第⑫段“到今天为止,我再没见过她。”可将“我”的态度概括为:牵挂,思念(意对即可)【21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语句。A这句话描写女孩的衣服裤子、穿的鞋子,扎的辫子,是外貌描写,可以看出小垃圾女衣着简陋,生活艰苦,细致的描写表现小女孩家境不好,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同情和怜悯。B“狡黠”一词原指心机多,狡猾。“狡黠”在文中的意思是古灵精怪。结合第⑩段“而我却看出了破绽——封口处,留下了两个小小的脏手印儿,而我夹在书刊中的稿费单是从不封口的”,可知小姑娘显然已经看过里面的东西了,知道对“我”很重要,还问“我”,在这里指小女孩为了得到一点微薄的收入而想法接近我,作者形容这个小姑娘的古灵精怪和机灵,表现了“我”对小姑娘的喜欢,表达我对努力生活的小女孩的同情和敬佩。【22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第⑥段“我是穷人的女儿”可知她家境贫寒;结合第②段“我丢弃的那台脏兮兮的抽油烟机,已被她弄到那儿。”可知她能干;结合第⑩段“那信封封着口,无字。我撕开一看,是稿费单及税单……她那窃喜的模样,如同受到了庄严的表彰。而我却看出了破绽——封口处,留下了两个小小的脏手印儿。而我夹在书刊中的稿费单是从不封口的……她将一只脚伸过栅栏,我发现她脚上已穿着双新的棉鞋了——摊儿上卖的那一种。并且,她一偏她的头,故意让我瞧见她的两条小辫已扎着红绫了”,可知她狡黠、机灵、心眼多;结合第⑪段“她悠荡着身子说:‘叔叔,初一早晨我会给您拜年。’”虽然她生活贫困,但是她却乐观面对生活,可知她乐观坚强面对贫困的生活。【23题详解】本题内容的理解。结合第②段“我丢弃的那台脏兮兮的抽油烟机,已被她弄到那儿”可知那女孩捡垃圾的身份,可知小女孩生活贫困;结合第④段“是一个叔叔给我的”,结合第⑩段“好一个狡黠的‘穷人家的女儿’啊!她对我动的小心眼令我心疼她。”可知小小年纪就知道撒谎有时能够换取别人的同情,小心机也是为了得到“我”的好感,她的撒谎,是贫困生活中的挣扎,也没有伤害到他人,都是在努力的生活;结合第⑩段“她说从我给她的旧书刊中发现了一个信封,怕我找不到着急,所以接连两三天带在身上,要当面交我。”结合第⑪段“她悠荡着身子说:‘叔叔,初一早晨我会给您拜年。’”虽然她生活贫困,但是却要当面交给“我”信封,可知她有感恩之心,表现作者对那女孩的同情和怜悯,“我”心疼她。四、作文(共40分)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40分)24.题一:开启________之旅要求:①若选题目一,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按要求写作。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答案】例文:开启科学之旅每年我们学校都会举行许多“节日”,有数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简直是应有尽有。可我每年最期待的还是科技节中的最后一个环节——科技游园活动。我是一个十分挑剔的人,为什么会喜欢科技游园活动,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科技游园有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游戏,而我就喜欢解释出这些游戏中的奥秘,令同学们获得更多关于科学的知识,体验着科学带来的无限乐趣。比如说辉光球。当一个人把手轻轻触碰辉光球的表面时,所触碰到的地方就会发出许多辉光,看起来就像是在玩魔法似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辉光球工作时,球中央的电极周围就会形成一个类似于点电荷的场。因为我们的脚踩在地面上,所以当我们触碰到球时,球周围的电场、电势的分布不再均匀对称,故辉光在手指的周围处变得更明亮,产生的弧线顺着手的触摸移动而游动扭曲,随手指的移动翩翩起舞。再比如说天上来水。天上来水是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神奇装置。只见一个金色的水龙头飘在空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综合性商业大楼施工承包合同版B版
- 医院视频监控室年终总结(3篇)
- 劳动仲裁案管辖权异议申请书(32篇)
- 基于嵌入式linux课程设计
- 工程力学课程设计感想
- 中药学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考点习题及答案解析
- 中小学学生欺凌和校园暴力预防指导手册
- 自制环保颜色课程设计
- 《战机代号中国》课件
- 探索博物馆课程设计
- 2021-2022学年上海市闵行区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组合图形的面积同步练习
- 学校品牌定义及内涵
- 古诗词1000首
- 2018级成考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12月份考试资料文献学复习资料
- 最新中考英语单词表2200个
- 公司管理制度-公司管理制度
- 井用潜水泵的安装
- 花纹钢板理论重量表(精品)
- 疫情索赔公式及相应表格模板Excel
- 夏令营活动日程安排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