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一体化概述_第1页
国际经济一体化概述_第2页
国际经济一体化概述_第3页
国际经济一体化概述_第4页
国际经济一体化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章国际经济一体化9.1国际经济一体化概述9.1.1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形式1)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国际经济一体化(internationaleconomicintegration)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税领土为了实现共赢的目标,通过签订政府(当局)间的协定,实行从成员间减少或取消贸易壁垒到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的不同程度经济联合的过程和状态。区别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2)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式(1)根据经济上结合程度的不同,可划分为:①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tradearrangements)

②自由贸易区(freetradearea)

③关税同盟(customsunion)

④共同市场(commonmarket)

⑤经济同盟(economicunion)

⑥完全经济一体化(completeeconomicintegration)

(2)按经济一体化的范围,可划分为:①部门一体化②全盘一体化(3)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可划分为:①水平一体化②垂直一体化9.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与发展1948年~2009年每年累计仍在生效的国际经济一体化协定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自1948年至2009年4月21日,向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通报的国际经济一体化协定数量已达437个,其中由于内部分歧过大或与其他协定合并等原因终止了191个,仍在生效的有246个。1)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前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产生与发展(1)概况1948年1月,比荷卢关税同盟1952年8月,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1月,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市场1967年7月,欧洲共同体/欧共体1960年5月,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挪威、瑞典、瑞士、奥地利、英国、丹麦、葡萄牙,1970年冰岛加入)1973年,英国、爱尔兰、丹麦加入欧共体1981年,希腊加入欧共体1984年,《卢森堡宣言》——欧洲经济区1985年6月,欧共体《关于完成内部市场的白皮书》1985年12月,欧洲理事会《单一欧洲文件》1986年,西班牙、葡萄牙加入欧共体——欧共体12国欧共体与海外国家和领地(1971年)、瑞士和列支敦士登(1973年)、冰岛(1973年)、挪威(1973年)、阿尔及利亚(1976年)、叙利亚(1977年)等国家和地区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相继生效。1961年,中美洲共同市场(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1968年,《三方协定》(埃及、印度和南斯拉夫)1971年,经济互助委员会正式提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1973年,《发展中国家贸易谈判议定书》、加勒比共同体1976年,《曼谷协定》(孟加拉国、印度、韩国、斯里兰卡、老挝、菲律宾和泰国)1977年,贸易和商业关系协定(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1981年,《南太平洋地区贸易与经济合作协定》(澳大利亚、新西兰、库克群岛、斐济、基里巴斯、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瑙鲁、纽埃、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汤加、图瓦卢、瓦努阿图和西萨摩亚)1981年,拉美一体化协会(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古巴、厄瓜多尔、墨西哥、巴拉圭、秘鲁、乌拉圭和委内瑞拉)1983年,《紧密经济关系贸易协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985年,美国-以色列自由贸易协定1985年,伊斯兰经济合作组织(巴基斯坦、土耳其和伊朗)(2)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前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特点①地域性,即参加同一经济一体化协定的成员基本上隶属于同一地理区域。②水平一体化,即参加同一经济一体化协定成员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③参加同一经济一体化协定成员的社会经济制度往往相同,外交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也基本上一致。④参加经济一体化协定的成员大多数是中小国家,他们的生产规模和社会化程度与国内相对狭小的市场之间的矛盾比较尖锐,对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高。⑤国际经济一体化协定以多边协定为主,即参加同一经济一体化协定成员的数量在3个或3个以上。2)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1)美国的经济一体化1986年,美国-加拿大自由贸易协定开始谈判,1989年1月1日,美加自由贸易区建立1990年,布什发出“美洲倡议”,提议签署美洲自由贸易区协定。1994年1月1日,美加自由贸易区扩展为北美自由贸易区2001年,美国-约旦自由贸易协定2004年,美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美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2005年,美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2006年,美国-摩洛哥自由贸易协定、多米尼加-中美洲-美国自由贸易协定、美国-巴林自由贸易协定2009年,美国-安曼自由贸易协定、美国-秘鲁自由贸易协定(2)西欧的经济一体化1993年1月1日,欧洲内部大市场正式启动1993年11月1日,欧洲联盟取代了欧共体1994年1月1日,欧洲经济区正式宣告成立1995年1月1日,芬兰、奥地利、瑞典加入——EU15国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诞生2002年1月1日起,欧元全面进入流通领域2002年7月1日起,欧元成为欧洲货币联盟内唯一的法定流通货币2004年5月1日,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和马耳他10国加入EU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EU27国EC/EU和EFTA在欧、亚、非、拉美等地区签署的双边一体化协定(3)东亚的经济一体化1989年11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1995年,亚欧首脑会议1991年,泰国-老挝优惠安排协定1992年,东盟自由贸易区(文莱、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1995年越南和柬埔寨加入东盟1999年老挝和缅甸加入东盟2002年,日本与新加坡“新时代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2003年,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协定2004年,中国中央政府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自由贸易协定(CEPA)2006年,韩国与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日本与马来西亚自由贸易协定2007年,中国与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协定、日本与泰国自由贸易协定2008年,巴基斯坦与马来西亚自由贸易协定、日本与印度尼西亚自由贸易协定、日本与文莱自由贸易协定、日本与菲律宾自由贸易协定2008年4月,日本与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12月1日在日本、新加坡、老挝、越南、缅甸之间生效2009年中国与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与亚洲以外地区签署的协定包括:2003年,新加坡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自由贸易协定、新加坡与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2004年,新加坡与美国自由贸易协定、韩国与智利自由贸易协定2005年,新加坡与约旦自由贸易协定、日本与墨西哥自由贸易协定、泰国与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2006年,韩国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与智利自由贸易协定2008年中国与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2008年11月19日,中国与秘鲁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结束。(4)前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苏联解体后,其原加盟共和国之间签署了27个经济一体化协定

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体后,其原自治共和国之间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只有3个:克罗地亚-马其顿自由贸易协定(1997年)、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自由贸易协定(2001年)、马其顿-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自由贸易协定(2002年);与东欧国家和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间生效的协定有17个

1993年,中欧自由贸易协定(CEFTA)(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克罗地亚8国)1993年至2004年,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分别与欧共体/欧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摩尔多瓦、土耳其、以色列、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以及塞尔维亚和黑山9国或集团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2002年至2004年,阿尔巴尼亚分别与马其顿、克罗地亚、保加利亚、科索沃、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摩尔多瓦、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8国或地区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2007年5月1日,中欧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克罗地亚、马其顿(其他成员均已加入欧盟)与阿尔巴尼亚、波黑、摩尔多瓦、黑山、塞尔维亚5国和科索沃签署了东南欧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也被称为“新中欧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的签署使这些国家之间原来已签署的14项协定失效。2008年5月1日,阿尔巴尼亚与土耳其自由贸易协定;2008年11月1日,格鲁吉亚与土耳其自由贸易协定。(5)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非洲国家签署的协定经济一体化程度高,包括的国家数量多,但过渡期很长(20年或30年)。正如WTO《2003年世界贸易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如此长的过渡期表明,这些协定只是表达一种意愿,而不是期望对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土耳其、墨西哥和智利在经济一体化中的表现令人瞩目。(6)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特点①国际经济一体化协定增长快,呈现双边化、网络化特征②大国积极参与,战略目标凸显③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脱地域化”④南-北型经济一体化协定迅速发展⑤以集团身份参与的国际经济一体化协定日益增多⑥成员之间实现经济一体化的领域扩大⑦东北亚国家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快于区域内的一体化9.2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9.2.1关税同盟理论1)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1)贸易创造在关税同盟内部实行自由贸易后,国内成本高的产品为伙伴国成本低的产品所代替,原来由本国生产的,现在从伙伴国进口,新的贸易得到“创造”。35元26元A国B国关税100%C国20元P1P1+tabcdOQ1Q2Q3Q4贸易创造的局部均衡分析——进口小国与出口大国模型贸易创造的局部均衡分析——一般模型PP0+tP1OQ1Q2Q3Q4SbcdaDP0QPP1OQ1Q2Q3Q4SfDP0QA国B国e(2)贸易转移指由于关税同盟内部实行自由贸易,对外实行统一关税率,导致先前的贸易伙伴关系发生改变,即一国把与同盟外低成本的某个国家的相互贸易转变为与同盟内高成本成员国间的相互贸易。35元26元A国B国C国20元PP0+tP1OQ1Q2Q3Q4SbcdaDP0QPP1OQ1Q4SfDQA国B国e关税同盟的贸易转移效应2)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1)竞争效应(2)规模经济效应(3)对投资的刺激效应(4)资源配置效应9.2.2自由贸易区理论1)贸易偏转与间接贸易偏转(1)贸易偏转贸易偏转(tradedeflection)现象,指非成员利用一体化成员之间的关税差异,首先向关税最低的成员出口商品,然后利用成员间的免税政策,向关税较高的其他成员市场转售。解决方法:原产地规则

(2)间接贸易偏转间接贸易偏转(indirecttradedeflection)是指出口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