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计算机课件_第1页
前言计算机课件_第2页
前言计算机课件_第3页
前言计算机课件_第4页
前言计算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计算机的发展史第一台计算机于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冯·诺依曼教授研制。ENIAC由第一台计算机的问世,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阶段。一计算机的发展史第一台计算机于1946年美国,宾夕1计算机各发展阶段的

发展史和特点计算机各发展阶段的

发展史和特点2第一代计算机(1946年~1959年)――电子管计算机于1945年12月诞生,1946年2月正式交付使用的ENIAC计算机,主要用于美国军队计算弹道曲线上。它使用了18000个真空电子管,6000个开关,7500多只继电器,耗电150千瓦,重约30吨,还附一台30吨重的散热冷却器,占地170平方米。第一代计算机是电子管时代,它的主要特点是:以电子管作为逻辑电路的主要器件;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后采用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鼓或磁带;计算机总体结构以运算器为中心。计算速度一般为每秒数千~数万次;体积较大,重量重,价格昂贵,使用者编写程序时,主要还得用机器语言(二进制指令),应用主要在科学计算方面。因此,此时的计算机还只是掌握在计算机专家手中的工具。第一代计算机(1946年~1959年)――电子管计算机3第二代计算机(1958年~1963年)――晶体管计算机晶体管诞生于1948年。最初的晶体管由于制造工艺上的困难和温度稳定性差,人们不敢贸然使用,直到50年代末期,计算机才开始采用晶体管制造。第二代计算机是晶体管时代,它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晶体管以分立元件作为主要逻辑元件;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鼓、磁带,后期也使用磁盘。计算速度可达每秒数十万~数百万次。与第一代计算机相比:重量减轻、体积减小、耗电减低、可靠性提高。软件得到了很大发展,发明了多种语言和编译程序,其中影响最大的是FORTRAN语言,操作系统的雏形在这个时期的后期开始形成。应用上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和事务管理。第二代计算机(1958年~1963年)――晶体管计算机晶4第三代计算机(1964年~1970年)――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年4月7日,IBM公司宣布了IBM360系列计算机研制成功。它以和IBM以前的机器相容为特点,且作为新的“竞争者”出现在市场上。第三代计算机是集成电路时代,它的主要特点是: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主存储器除磁芯外,以出现了半导体存储器;外存储器有磁盘、磁带等。计算速度可达数百万~数千万次,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价格明显下降。第三代计算机在计算机的“家谱”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操作系统中“多道程序”、“分时系统”等概念的提出,结合计算机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使得用户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或家里使用远离自己的计算机。此时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已开始渗入各个领域。第三代计算机(1964年~1970年)――集成电路计算机5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现在)――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年未公布的Intel4004是微处理器的开端,4004是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把运算器和控制器做在一块机片上的处理器,虽然4004是4位,功能很弱,但它是第四代计算机在微型机方面的先锋。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在存储器和微处理器方面的作用,计算机进入第四代之后,出现了微型机不断占领小型机领域,大型机制造厂家也受到威胁的局面,更由于微机市场的激烈竞争,推进了计算机技术向前发展,随着微型机功能不断完善,微型机以可靠性高、体积小、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微型机走向实用化、网络化,微型机的应用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在步入千家万户,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同时大型机也往运算速度更快,计算能力更强的方向发展。运算速度可达每秒数千万次以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机器的性能,结构上出现了分布式处理方式。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现在)――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6三计算机的分类按设计目的和用途分类:按体积分:巨、大、中、小和微型计算机按照处理对象分类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数字电子计算机模拟电子计算机三计算机的分类通用计算机数字电子计算机7四计算机的逻辑结构计算机组成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主机外设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四计算机的逻辑结构计算机组成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主机外设系8硬件外设主机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五计算机硬件的逻辑结构外存储器输入设备InputDevice输出设备OutputDevice硬件外设主机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五计算机硬件的逻辑结构外9计算机主机硬件日常维护计算机日常使用环境与使用习惯维护工具与注意事项主机的拆卸与清洁计算机主机硬件日常维护计算机日常使用环境与使用习惯10计算机日常使用环境㈠计算机的日常使用环境(1)温度:室内10—30’C要避免雨淋和阳光直射。(2)湿度:45%~65%之间超过80%引起结露、漏电、短路、触点生锈、导线霉断等。低于30%,可能产生静电,损坏元器件、破坏磁盘上的信息等。(3)清洁度:清洁度指微型计算机室内空气的清洁程度。如果空气中的尘埃过,

容易吸收空中酸性离子而腐蚀焊点。(4)交流电压:在我国,微型计算机的交流供电电源均使用220V、50Hz的交流电源。波动范围不超过额定值的10%。(5)外部干扰电磁场:可能导致内存中或者盘片上存储的信息丢失、程序执行混

乱、外部设备误操作等。有些电气设备,如继电器、接触器、电话、录音机、电动机、打印机等,都会产生很强的电磁干扰。计算机日常使用环境㈠计算机的日常使用环境111、大力敲击回车键2、在键盘上面吃零食,喝饮料3、光碟总是放在光驱里(还有看VCD时,暂停后出玩或吃饭)4、关机之后立即重新启动5、开机箱盖运行6、用手摸屏幕7、一直使用同一张墙纸或具有静止画面的屏保8、把光碟或者其他东西放在显示器上。9、拿电脑主机来垫脚10、计算机与空调、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使用相同的电源插座11、别给你的计算机抽二手烟12、不停的更换驱动程序13、装很多测试版的或者共享版的软件14、在系统运行中进行非正常重启15、不扫描和整理硬盘16、虚拟内存不指定范围17、不用卸载,而是直接删除文件夹18、加载或者安装太多同样功能的软件计算机日常使用习惯1、大力敲击回车键计算机日常使用习惯12维护工具与注意事项

㈠维护工具十字旋具、下口螺、钉旋具、油漆刷,如果要清洗软驱、光驱内部,还需要准备镜头拭纸、电吹风、无水乙醇(分析纯)、脱脂棉球、钟表旋具(一套)、镊子、吹气球(皮老虎)、回形针、钟表油(或缝纫机油)、黄油。如还需要进一步维修,再准备一只尖嘴钳、一只试电笔和一只万用表。维护工具与注意事项㈠维护工具13维护工具与注意事项㈡维护注意事项(1)有些原装和品牌电脑不允许用户自己打开机箱。(2)各部件要轻拿轻放,尤其是硬盘。(3)拆卸时注意各插接线的方向,(4)还原用螺钉固定各部件时,应首先对准部件的位置,然后再上紧螺钉。(5)由于计算机板卡上的集成电路器件多采用MOS技术制造,这种半导体器件对静电高压相当敏感。静电至少在5kV以上,因此维护电脑时要特别注意静电防护。故在拆卸维护计算机之前必须作到以下各点:1)断开所有电源。2)在打开机箱之前,双手应该触摸一下地面或者墙壁,释放身上的静电。3)请不要穿容易与地板、地毯摩擦产生静电的胶鞋在各类地毯上行走。4)保持—定的湿度,空气干燥也容易产生静电,理想湿度应为40%~60%。5)使用电烙铁、电风扇一类电器时应接好接地线。维护工具与注意事项㈡维护注意事项14主机的拆卸与清洁㈠主机的拆卸

(1)拔下外部设备连线关闭电源开关(2)打开机箱盖(3)拆厂适配卡显示卡、声卡插在主板的扩展插槽中,(4)拔下驱动器数据线硬盘、软驱、光驱数据线一头插在驱动器上,另一头插在主板的接口插座上,捏紧数据线插头的两端,平稳地沿水平方向拔出即可。(5)拔厂驱动器电源插头(6)拆下驱动器(7)拔下主板电源插头(8)其他插头主机的拆卸与清洁㈠主机的拆卸(1)拔下外部15精品课件!精品课件!16精品课件!精品课件!17主机的拆卸与清洁㈡清洁(1)清洁机箱内表面的积尘(2)清洁插槽、插头、插座清洁插槽包括对各种总线(ISA、PC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