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栽培学-中药材GAP技术_第1页
中药栽培学-中药材GAP技术_第2页
中药栽培学-中药材GAP技术_第3页
中药栽培学-中药材GAP技术_第4页
中药栽培学-中药材GAP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AP

概述中药材品种的确定中药材产地环境中药材栽培管理中药材采收加工中药材质量标准中药材产量、品质与生产潜力中药材品种的确定种植的原因1、功能和疗效2、常用大宗药材,市场需求大,野生资源匮乏,品种混乱,混用品、伪品多中药材基源有一原至多原的特性一原:人参、杜仲---易鉴定,但有不少栽培品种二原:白芷—白芷(河北)、杭白芷(杭州、四川)—往往分布于不同地区多原:黄连—黄连、三角叶黄连、云南黄连、短萼、黄连等有些为药典规定的正品,有些为地方习用品,分辨真伪。中药材品种的确定中药鉴定的重要性中药资源丰富但种源混乱物种鉴定有误,整个药材栽培就会错位鉴定的方法植物分类学植物化学分类高效液相色谱鉴定中药材指纹图谱鉴定显微鉴定中药材产地环境生态因子

气候因子—光照强弱,日照长短,光谱成分,温度(高低,变化),降水,空气、风速等

土壤因子—土壤结构,有机质,地温,水分、养分,土壤空气,酸碱度等

地形因子—地势、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生物因子—动物因子,植物因子,微生物因子生活因子—日光、热量、水分、养分和空气

中药材产地环境温度临界点临界点死亡忍受区最适范围忍受区死亡最低最适最高1、耐寒植物和喜温植物同一植物不同生育时期也有所不同种子萌发、种苗生长<营养生长期<生殖器官发育期<产品器官形成期花期最敏感2、温度还影响其物质积累和转化中药材产地环境3、极端温度对药用植物的伤害

低温—冷害、霜冻冷害:0℃以上的低温—叶绿素合成受阻,酶活性受影响,根系的生理活动受抑霜冻:气温急剧下降到0℃以下,使茎叶等器官受害

高温又称热害—植物体非正常失水,叶片过度蒸腾失水,萎蔫死亡4、春化现象有的药用植物需要一定时期的低温诱导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中药材产地环境光照1、充足的阳光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或缺的种植密度要适宜2、阳生植物(有的苗期要遮阴)阴生植物中间型植物—光照强度要求界于两者之间,但以阳光充足条件下生长健壮,产量高3、光质的影响太阳光谱中有可见光,不可见的红外光和紫外光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形成中药材产地环境蓝光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紫外光照射对果实成熟起良好作用,并能增加果实的含糖量4、光周期的作用长日照植物红花桂花短日照植物紫苏菊花中间型植物丝瓜曼陀罗临界日长:植物成花所需要的极限光照时间一般为12-14h了解药用植物的光周期在引种和改变播期的应用

中药材产地环境水1、水的收支平衡直接影响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也关系到产量和质量的提高2、水的生理功能

水是药用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水是植物体进行代谢的介质水是维持植物形态挺立的必要条件水可以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比热大)3、旱生植物—芦荟、甘草、天冬

湿生植物中药材产地环境中生植物—大多数陆生的药用植物水生植物—泽泻、浮萍、金鱼藻4、旱涝对药用植物的危害

旱—大气干旱,土壤干旱叶片萎蔫,生长受阻,严重时死亡抗旱性

涝—土壤水分过多,氧气缺乏根及根茎类药材忌田间积水或土壤水分过多,注意排水。中药材产地环境空气1、氧气—呼吸必要因素

空气中氧气浓度降低到20%以下,茎叶呼吸速率开始下降根系生长适宜的土壤含氧量为10%-15%

改良土壤,中耕松土2、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光合作用的最适二氧化碳含量约为1%左右空气中的仅为0.02%-0.03%3、其他废气有的敏感,有的净化中药材产地环境土壤土壤是药用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肥、气、热的供给者1、土壤肥力—基本特性受人为因素影响,药用植物产量的高低是土壤有效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通过农田基础建设,精耕细作,合理的深耕改土、灌溉、种植、施肥、做到用养结合,土壤肥力就会不断得到提高2、土壤酸碱度不同药用植物对土壤的酸碱度要求不同中药材产地环境多数药用植物适于在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中生长土壤PH值可改变土壤原有养分的状态

PH在5.5-7.0间利于氮磷钾的吸收

PH>7.5会减弱植物对铁、钾、钙的吸收

PH<5或PH>9铝的溶解性增大,造成铝中毒通常情况下种植物后,土壤略向酸性方向变化3、药用植物与土壤养分不同药用植物对土壤肥力大小及养分组成的要求不同中药材产地环境根茎类:幼苗期—需氮量大,适量的磷和少量的钾根茎器官形成期—需钾量增加,适量的磷少量的氮

种子果实类:幼苗期—氮多,磷钾少些生殖生长期:需磷量增大,少氮

中药材的栽培管理生物学特性1、植物形态2、生长发育习性

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习性,在种植前要充分的了解,制定相对应的方案

生长是植物体积和重量的量变过程

发育是植物一生中形态、结构、功能的质变过程药用植物的个体发育从形态和生理上可分为三个阶段—胚胎发生、营养器官发生和生殖器官发生由营养器官发生阶段转到生殖器官发生阶段,各种药用植物都需要特定的温、光等环境条件中药材的栽培管理①种子萌发水分温度空气种子休眠—胚的后熟种子硬实发芽的抑制物质②根的生长根是植物体生长在土壤中的营养器官,具有向地性和向湿性。根系生长的特点:向水性,向氧性,趋温性,趋肥性磷肥促进根系生长③茎的生长直立生长缠绕生长攀援生长匍匐生长中药材的栽培管理植物的地下茎具有贮藏和繁殖的功能根茎—黄连郁金藕块茎—天麻半夏球茎—泽泻鳞茎—百合贝母在栽培上通过修剪、摘心等措施来控制无效分枝,减少植物体营养的消耗④叶的生长主要进行光合作用,气体交换和蒸腾作用药用贮藏作用和繁殖作用中药材的栽培管理⑤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⑥药用植物生育进程及其生长相关a:S型生长进程前期慢中期快后期慢中药材的栽培管理b:植物生长相关性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相互协调相互制约顶芽与腋芽、主根与侧根—顶端优势杜仲—保持黄连—修根(抑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以麦冬为例:生长发育习性1、叶丛生长2、根的抽生3、块根形成中药材的栽培管理2、生态环境条件①温度喜温暖气候②光照喜荫蔽,不宜强光照射③水分喜土壤湿润雨量丰富④土壤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

中药材的栽培管理种植技术1、品种及类型2、选地与整地①选地根据所选药用植物的具体要求选择不同的土壤类型栽培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植物布局和种植方式的总称

种植方式—复种单作间作混作套作轮作与连作中药材的栽培管理

复种—一年之内同一土地上种收两季或多季植物单作—同一块田地上,一个完整的质素生育期间只种植一种植物间作—一个生长季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育季节相近的植物混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植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撒播或同行混播在同一块田地上

套作—在前季植物生育后期,在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植物中药材的栽培管理

间作、混作、套作的技术原理:a、充分利用生长季节b、充分利用光能c、充分利用土壤养分d、增强群体抗逆性间作、混作、套作的技术要点:a、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品种搭配b、确定合理的田间配置

既要适当密度以截取较多阳光,又要通风透光良好

c、加强栽培管理

深耕细作增施肥料合理灌溉调整播种期及时间苗等中药材的栽培管理

连作—同一块田地上连年种植同一植物的栽种方式连作减产的原因:a、化学方面,土壤营养物质的偏耗和有毒物质的积累b、生物方面,伴生杂草增多,病菌害虫侵染源增多c、物理性状方面,连作同种植物,因自身代谢,分泌某些物质增多,使土壤PH值等理化性状变差,施肥效果降低中药材的栽培管理

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植物的种植方式

轮作增产的原因:a、能均衡利用土壤营养元素,用养结合,提高地力b、可减少病虫危害,消除土壤有毒物质c、可改善田间生态条件和土壤理化性状

轮作中应注意的问题a、叶类、全草类—前茬选择豆类或蔬菜b、播种浅的细小种子的,选择豆类或收获期较早的中耕作物做前茬c、同种病害的要错开d、轮作周期长的可单独安排轮作顺序中药材的栽培管理②整地a、可改善土壤耕层结构和地面状况,使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状况相互协调,提高有效肥力b、耕翻后,土壤容重减低,孔隙度增加,通透性改善,促进养分释放,使土壤渗水,蓄水,保肥,供肥能力增加c、耕翻深,度因药用植物根系分布区域和土壤性质而异,实践证明,产量有随深度的增加而提高的现象,而绝大多数药用植物根量的80%都集中在0-50cm范围内,一般认为旱地土壤翻耕深度以20-25cm为宜中药材的栽培管理d、注意

—不要把大量的底层土翻于耕层—耕翻应与土壤改良和施肥结合起来—对于大多坡地、荒地应依据地势横坡耕作或倾斜耕作,利于水土保持

以麦冬为例:1、宜选择疏松肥沃,湿润或稍潮湿,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前茬以黄花苜蓿,紫云英地为好2、在前茬收获后整地,翻耕20cm以上,使土壤细碎,疏松中药材的栽培管理育苗移栽1、常用的繁殖方法有营养繁殖和有性繁殖①营养繁殖—由营养器官做繁殖材料产生新个体(或子代)的繁殖方式a、分割繁殖—把具有根、芽的部分从母体上分割下来,形成新的独立个体的繁殖方式大多在每年春季萌动前进行b、压条繁殖—将植物的枝条或茎压入土中,使其生根后与母体分离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一般常绿植物多在梅雨季节,落叶植物多在秋季

最简便,成活率最高中药材的栽培管理c、扦插繁殖—从植株上剪取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一部分插于土中,使其生根、萌芽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法

一般4月下旬至10月上旬均可进行木本植物选一二年枝条,草本植物用当年生幼枝或幼芽做插穗d、嫁接繁殖—将一植株植物上的枝条或芽接到另一株长有根系的植物上,使它们愈合生长在一起而形成一个统一新个体的繁殖方法

以花果类入药的木本药用植物应用较多中药材的栽培管理②有性繁殖

自然条件下,种子繁殖简便而经济,繁殖系数大,是种子植物繁衍后代的主要方法,有利于引种驯化和新品种的培育2、播种①种子的清选和处理a、一般种子的纯度应在96%以上,净度不低于95%,发芽率不低于90%清选的方法有筛选,风选,液体比重选中药材的栽培管理b、播前种子处理晒种—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杀菌消毒—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环节之一浸种催芽—创造种子发芽所需的适宜条件,促进种子播后迅速扎根出苗催芽的时间和温度因植物种类和季节而异②播种量播种量小和过大都影响产量要考虑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类型和种子质量及田间出苗率等因素的影响中药材的栽培管理③播种期一般根据气候条件、栽培制度、品种特性、病虫害发生情况和种植方式综合考虑a、气候条件—气温和低温时主要因通常以当地气温或地温能满足植物的发芽要求是,作为最早的播种期b、栽培制度套作等—前作收获期决定后作移栽期育苗移栽的播期要早,直播要晚些c、种类品种特性中药材的栽培管理④播种方式大多数药用植物的种子可直播于大田,但有些特殊情况,需要先在苗床育苗,再移植大田一般苗床育苗以撒播、条播为好;田间直播以穴播、精量播为好a、撒播—多用于生长期短的或育苗优点:省工,土地利用率高缺点:种子分布不均,出苗率低,幼苗生长不整齐,杂草多,田间管理不便b、条播—生育期较长或营养面积大的药用植物中药材的栽培管理优点:植株分布均匀,出苗整齐,便于间、套作c、穴播—又称点播,一般丘陵和山区应用较普遍适用于生长期较长的用药植物d、精量播种—按一定的行株距和播种深度单粒播种,适用于珍稀、珍贵药用植物的播种3、育苗与直播相比:可缓和季节矛盾,充分发挥地力,延长植物生长期,便于苗期精细管理等,但根系易受伤,入土浅,不利于直根系的根系形成,成本高高中药材的栽培管理①保护地育苗包括温室,温床,阳畦和塑料薄膜拱棚育苗②露地育苗③无土育苗培养基和营养液在冬季或早春育苗时,需特设温室中药材的栽培管理4、移栽

①前准备a、田地准备:整地作畦b、种苗准备:检验检疫②移栽时期和方法

a、时期-根据不同药用植物的特点和各地气候土壤条件确定

喜冷—土壤表层温度稳定在5-10℃喜温—土壤表层温度不低于10-15℃多年生落叶木本—落叶后和春季萌动前成活率高常绿—秋季或新梢停止生长期

中药材的栽培管理b、方法—大多穴栽法

于穴底施足底肥取细土覆于表面,培土到子叶以下为宜,有些可施催苗肥

③栽植密度a、药用植物种类和生长习性b、气候土壤c、管理水平④栽后保苗移栽损伤根部,还苗期遮阴防寒防冻保湿及时补苗适时修剪

以黄连为例p25中药材的栽培管理田间管理—药用植物栽培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期间,于田间所进行的一系列技术管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间苗、定苗、中耕除草、追肥、排灌、培土、打顶、摘蕾、整枝、修剪、遮阴、病虫害防治等—不同药用植物根据特性不同方式不同中药材的栽培管理

1、间苗与定苗出苗较多,避免幼苗、幼芽之间相互拥挤、遮蔽、养分争夺,适当拔除,选留壮苗间苗过迟,幼苗生长过密,植株易遭病虫害,同时扎根过深,易伤害附近植株具体次数因视药用植物种类而异最后一次间苗即定苗结合间苗还应及时补苗

2、中耕、培土和除草

a、中耕—借助畜力或机械力使土壤疏松中药材的栽培管理中耕能使土壤疏松,空气流通,促进保水,早春还可提高低温

b、培土—结合中耕把土壅到植株基部

越冬过夏,防止根部外露,防止倒伏,促进生根中耕培土的时间、次数、深度因职务种类、环境太偶见和精耕细作程度而异中耕培土以不伤根、不压苗、不伤苗为原则

c、田间除草—消灭杂草,减少水肥消耗,防止病虫滋生和蔓延化学除草安全、有效、可控中药材的栽培管理3、追肥①时期:除定苗后追施外,一般在萌发前、现蕾开花前、果实采收后及休眠前进行②一般多用速效性肥料③方式:根外追肥、根侧追肥4、灌溉与排水

药用植物从播种到收获的吸水需求量是少多少

①灌溉的方法地面灌溉地下灌溉喷灌滴灌中药材的栽培管理②排水我国目前以地面明沟排水为多5、摘蕾与打顶

利用植物生长的相关性,人为调节其体内养分的重新分配,从而促进药用植物部分生长发育①摘蕾多用于根及地下茎入药的药用植物增产宜早不宜迟②打顶摘除顶芽促进枝叶生长

打顶不宜在有雨露时进行,以免引起伤口溃烂,感染病害中药材的栽培管理

6、整枝与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加强同化作用,增强植物抵抗力,减少病虫害,合理调节养分和水分运转,减少养分的无益损耗多用于木本药用植物及少数草本少数药用植物根据需要进行修根,促进主根生长

7、覆盖、遮阴和支架①覆盖保持地温,防杂草时期依具体情况而定稻谷落叶谷壳废渣草木灰泥土等中药材的栽培管理②遮阴一些药用植物喜阴湿,怕强烈阳光直射(人参黄连)除搭遮荫棚外,还常用间种、套作、混作、林下栽种等方法

③支架攀援、缠绕和蔓生药用植物支架或棚架

中药材的栽培管理平衡施肥技术

施肥不仅能供给植物营养,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增强对不良环境的抗逆能力,而且还能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1、主要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a、氮—蛋白质、叶绿素和酶的主要成分

缺乏:叶色灰绿、黄或红色,植株矮小,叶子与茎皮提早衰老,根系发育不良过量:茎叶徒长,易倒伏,抗病虫能力减弱,延迟成熟

b、磷—细胞核的重要成分

主要集中在种子中,能促进提早开花结果,还能促进根系发育,特别是侧根和细根中药材的栽培管理缺乏:树冠发育停滞,叶片古铜色,叶背的叶脉紫色,侧根黄棕色,粗糙,发育不良

c、钾—植物代谢过程中某些酶的活化剂使茎秆强韧抗倒伏缺乏:根系生长受阻,叶片发育受到抑制,从老叶到新叶发黄,干枯

d、铁—参与叶绿素合成及植物体内氧化还原过程是某些酶和蛋白质的成分缺乏:表现在嫩叶上,叶片小,浅黄色e、锌—促进种子形成缺乏:植株呈矮生状,叶小而扭曲,严重不能产生种子中药材的栽培管理f、其他

硼—参与蛋白质的合成,氮素与糖类的代谢

钼—与生物固氮和维生素C的形成有关

铜—酶的成分,参与叶绿素的合成及糖和蛋白质的代谢

锰—促进种子的萌生及幼苗生长

镁—叶绿素的构成元素,促进植物对磷的吸收

2、肥料的种类和性质①无机肥料

氮肥,磷肥,钾肥,石灰和石膏,微量元素肥和复合肥等中药材的栽培管理

特点:体积小,易溶于水,肥效快,能为植物所直接吸收利用

长期单独大量施用会造成土壤板结,甚至破坏土壤团粒结构,耕作性能变坏

中药材的栽培管理②有机肥料(农家肥料)

农家各种废弃物,如人畜粪尿,堆肥,油饼,沟塘泥,草木灰,骨粉等特点:种类多,来源广,成本低,含大量有机质和植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是一种完全肥料迟效、肥效长—一般用作基肥

中药材的栽培管理

③微量元素肥料

多用作种肥(浸种)和根外追肥这类肥料在施用时要注意适宜的浓度和用量

④微生物肥料(细菌肥料)

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土壤中可吸收利用态的营养元素

根瘤菌—增强固氮能力固氮菌磷细菌钾细菌

使用注意

a、酸性土壤和缺乏有机质的土壤不宜施用(需改造)b、强光暴晒下不能使用

中药材的栽培管理

3、合理施肥原则

①药用植物种类与施肥的关系

氮—促进叶子生长磷—提高种子产量钾—促进块根和块茎发育豆科可固氮,故不用多施氮肥,需较多施磷、钾肥

②土壤和施肥的关系③肥料与施肥的关系

迟效性肥料做基肥大多数化学肥料和常用的经腐熟无害化处理后的有机肥可用作追肥

考虑混用后的有效性

中药材的栽培管理④施肥气候的关系

低温干燥地区—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多施磷肥、钾肥,可增强植物的抗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