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释甲骨文“于、亏”揭秘现代会计制度的书契始源_第1页
重释甲骨文“于、亏”揭秘现代会计制度的书契始源_第2页
重释甲骨文“于、亏”揭秘现代会计制度的书契始源_第3页
重释甲骨文“于、亏”揭秘现代会计制度的书契始源_第4页
重释甲骨文“于、亏”揭秘现代会计制度的书契始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释甲骨文“于、亏”,揭秘现代会计制度的书契始源开放全文前文已指出,此次重释甲骨文系列,在方法上,是“考义”法,即通过道义考释。今日一琢磨,用“考义”不如用“义证”,以区分于当今所流行的“实证”。我用的是“义证法”,远胜“实证法”。“义”与“实”的关系,实质相当于孔子所说的“质”与“文”的关系。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乃真实本心。以顺应真实本心的方式做事就是《中庸》所讲的“率性”和“诚”。而“率性之谓道”,“诚者,天之道”。因此,“质”即意味着真实本心,又意味道义、义。概而言之,“质”即“义”。“文”乃外在表现。按现在的说法,“文”是可以用眼看到,可以用耳听到,因此是“客观”的,是真实的,是“实”。所以,“文”即“实”。还有必要对“史”字稍略微说明一下。孔子在这里所用的“史”的内涵,必需理解“史”的本意。前面我们特地对“史”的甲骨文进行了重释。结论是,“史”是一种神职官员,主管天子朝廷的祭祀仪式,尤其是“册祭”。“册祭”就是记载大事的文字〔册〕做祭品的祭祀。最早的“册”就是刻上甲骨文的川成串的甲骨片。册祭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刻写甲骨文,制作“册”。“史”字的甲骨字形,就是对刻写甲骨场景的形象呈现:一只握着刻刀的右手,正在甲骨上刻写。由于是神职人员,对神的虔诚度格外高,而对神的虔诚又具体表达在对祭祀仪式的虔诚。祭祀仪式属于外在表现,属于“文”,也属于现代意义上的“实”。因此,这里“史”的内涵应当是过分地,极端地重视外在的形式,重视“文”。这样就是机械机械、呆板。今日我们连续用“义证法”来重释甲骨文“于、亏”,同时提示现代会计记账制度与书契的渊源。为什么要把“于、亏”二字列为一组,缘由很简洁,这二字的甲骨文字形是同一个,“于”即“亏”,“亏”即“于”,这颇让人费解和吃惊。于和亏字形同源,说明这两个字的内涵存在亲热关联。唯有在书契背景下,才能揭秘“于”“亏”之原始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亲热关系。这二字的甲骨字形又分为两类。一类无切割线,字形与现代的“于”格外接近,是一个下部向右弯曲的“干”。固然也有少数向左弯曲。还有一个字例没有弯曲,就是“干”。另一类有切割线,在右侧沿着“于”的边沿做整齐的切割。因此,于、亏二字甲骨字形的核心构造是“干”。“干”是什么?前面我们已经做了特地的解释,“干”就是书契,更强调其材质和物理形态。“干爹”就是书契意义上的爹,也是道义上的爹,因此也叫“义父”。“干系”原意就是“干”的关系,即书契关系。“相干”即相互订立书契,成为“干”的关系。订立书契是经济活动,必定涉及财产转移。就典型的借贷来说,当交易发生时。借出钱的一方将钱转移给借入钱的一方。在书契中,借出钱的一方持“右契”或“右券”,而借入钱的一方则持“左契”或“左券”。“右契”就实际上相当于借钱人所开出的借据,即债权凭证。借出钱的行为又叫“贷”。“贷”的字形为代贝,即代替贝,代替钱。谁来代替钱贝,右契。假设做名词,“贷”就是右契。做动词,“贷”就是指借出钱,而收到右契。对于自己而言,自己失去了钱,但收到代替钱的“右契”。也就是说,从书契意义上,在借贷交易发生时,实际的财产转移是从右向左的,从右契持有者转移到左契持有者。这就是“于”字甲骨字形的含义,下部向左弯曲就是指代交易中财产转移的方向。在右侧加切割线的则进一步强调交易中“亏”钱的是右契,相当于把这些钱从右契持有者那里割除了。由于书契是交易凭证,涉及到交易的两方,所以,任何一次交易活动,确定会产生两个结果。对于借钱人来说,一个结果是他的现金增加,资产增加,另一个结果则是,他的负债也随之增加。资产增加是对自己而言,负债增加是针对他的交易伙伴而言,由于欠的是他的钱。对于借出钱的人来说,一个结果是他的现金削减,另一个结果是债权增加。现金削减是自己而言,而债权增加则是针对其交易伙伴,由于是他欠自己的钱。这就是现代会计制度“复式记账法”的根本原理。而“复式记账法”则是整个现代会计制度的基石。所谓的“复试”,就是任何一次经营活动确定会产生“借、贷”两个结果,在会计上要做两个记账记录,分列在两个账户。譬如,对于借钱这一经营行为,在会计上,要借记现金账户,表示现金的增加。同时,贷记负债账户,代表负债的增加。对每一个账户,又分为左右两栏。左边一栏指代“借入”,简称“借”,但凡导致户主资产增加或债务削减的,都记载这一栏。右边一栏指代“贷出”,简称“贷”,但凡导致户主资产削减或债务增加的,都记在这一栏。任何一次经营活动,“有借必有贷”,而且“借贷必相等”,这就是所谓的“会计恒等式”。这里的“借”实际就相当于“于”,“贷”就相当于“亏”,所指的是同一次交易中的同一笔财产,只是所表达的财产转移的方向不同。“借”是针对自己,是财产转入,而贷则针对交易伙伴,是财产的转出。譬如在借贷交易中的会计分录。借钱人,需要“借”记“现金”账户,“贷”记“负债”账户。借记、贷记的是同一笔财产转移所导致的两个结果。“于、亏”二字的甲骨字形之所以同源,由于它们是同一次交易的结果,同一次财产转移的结果。“于”方就是借方,“亏”方就是贷方,财产是从右边的亏方,向左边的“于”方转移。而在复试记账法中,之所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也是由于,“借贷”同源,源自同一笔交易。因此,复试记账法的核心理念确定来自书契,消灭的时间应当在7000然而,在《资本主义伦理与教精神》中,马克斯韦伯却认为,复试记账法是资本主义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教精神的产物,代表着“理性”制度。后来又有人考证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复试记账法早已存在。由此,文艺复兴时的意大利也被认为是复式记账法的源头。那么意大利的复试记账法又是因何而起,渊源何在?没有人能够答复。我可以加个断语,意大利的复式记账法确定是来自中国。同时,也可以推断,整个文艺复兴的核心理念,也和复式记账法一样,也是来自中国。事实上,早在几年前,一位英国退休海军军官,名叫孟席斯,就认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之火是被来自中国的学问所点燃。他所供给的重要证据之一是,达芬奇所画的,所“制造”的那些众多机械,实际上都是对来自中国的农书的抄袭。在《1434:一只浩大的中国舰队抵达意大利并点燃文艺复兴之火》中,孟席斯复原了达芬奇抄袭的整个过程。现在我们强调复式记账法起源于中国的书契,其意义并非在争夺虚名的“制造权”,而是生疏其本质。复试记账实质上是对书契关系的财务记录,但是,书契关系的实质并不在会计账目上,而是诚信和道义上。会计账目从本质上来说是依附于诚信和道义的。这很像二进制,其源头在易经的卦象,北宋的邵雍对64卦的排序就是基于二进制的。每一个卦的卦象都是一个二进制数字,按数值的大小对64卦进展重排序。德国的莱布尼茨所做的事,仅仅是把阴阳符号改写成0和1。然而,虚伪的莱布尼茨偏偏说自己是先制造的二进制,后看到的邵雍的卦图。有意思吗?挖苦的是,现在以有确凿的资料证明他是先看到的邵雍的卦图,后制造的二进制。事实上,“二级制”属于象数范畴,仅仅为易经的皮毛局部,而易经的核心在义理,在道义。这些远远超越当时的莱布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