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24届物理高一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市昌平区2024届物理高一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市昌平区2024届物理高一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市昌平区2024届物理高一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市昌平区2024届物理高一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昌平区2024届物理高一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一定是体积极小的物体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问题,自行车都不能视为质点D.地球虽大,且有自转,但有时仍可被视为质点2、物理学在研究实际问题时,常常进行科学抽象,即抓住研究问题的主要特征,不考虑与当前研究问题无关或影响较小的因素,建立理想化模型,下列选项是物理学中的理想化模型的有:A.位移 B.质点C.力的合成 D.加速度3、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2m和m,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θ=37°,不计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sin37°=0.6,cos37°=0.8,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绳上的拉力大小为mgB.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2mgC.地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方向向左D.物体A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0.8mg4、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首先采用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的科学家是()A.牛顿 B.亚里士多德C.笛卡尔 D.伽利略5、某跳水运动员在3m长的踏板上起跳,通过录像观察到踏板和运动员要经历图示的状态,其中A为无人时踏板静止点,B为人站在踏板上静止时的平衡点,C为人在起跳过程中人和踏板运动的最低点,则()A.运动员在A点具有最大速度B.运动员在B处与踏板分离C.运动员和踏板由C到B的过程中,向上做匀加速运动D.运动员和踏板由C到A的过程中,运动员先超重后失重6、小女孩的体重为G,如图所示,小女孩在体重计上从蹲着到站立过程中,体重计指针示数的变化情况是A.先小于G后大于G,最后等于GB.先大于G后小于G,最后等于GC.先小于G,后等于GD.先大于G,后等于G7、如图所示,在恒力F作用下,a、b两物体一起沿粗糙竖直墙面匀速向上运动,则关于它们受力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a一定受到4个力B.a可能受到6个力C.b一定受到3个力D.b可能受到2个力8、乘坐“空中缆车”饱览大自然的美景是旅游者绝妙的选择.若某一缆车沿着坡度为30°的山坡以加速度a上行,如图所示。在缆车中放一个与山坡表面平行的斜面,斜面上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相对斜面静止(设缆车保持竖直状态运行)。则()A.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平行斜面向上B.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平行斜面向下C.小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D.小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为9、如图所示分别为物体甲的x-t图象和物体乙的v-t图象,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是A.甲在整个t=6s时间内往返运动,平均速度为零B.乙在整个t=6s时间内往返运动,平均速度为零C.甲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mD.乙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m10、匀速转动的长传送带倾斜放置,传动方向如图所示,在顶部静止放上一物块,在物块下滑过程中,规定沿传送带向下为正,下列描述物块运动过程中的v-t、a-t图象,可能正确的是()A. B.C. D.11、如右图所示,A、B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关于B物体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物体可能受三个力,也可能受四个力B.B物体一定受到四个力C.B物体必受到地面静摩擦力作用D.B物体中能不受地面的支持力作用12、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物体A和B,A和B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拉力F施于A,而A、B仍保持静止,则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A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B.物体A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C.物体A与B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D.物体A与B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13、(6分)14、(10分)三、计算题要求解题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本题共36分)15、(12分)如图甲所示,水平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运动.从传送带左端P先后由静止轻轻放上三个物体A、B、C,物体A经tA=9.5s到达传送带另一端Q,物体B经tB=10s到达传送带另一端Q,若释放物体时刻作为t=0时刻,分别作出三物体的速度图像如图乙、丙、丁所示.求:(1)传送带的速度v0的大小;(2)传送带的长度L;(3)物体A、B、C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16、(12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2kg的物块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在平行于斜面的大小为26N的拉力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到达B点的速度为6m/s.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斜面的倾角30°,g取10m/s2,斜面保持静止,求:(1)物块的加速度大小;(2)A、B两点间的距离;(3)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17、(12分)如图,位于水平地面上的木块质量为M=20kg.受到大小为F=100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a=53°角的拉力作用后由静止开始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求:(1)画出木块的受力示意图,求木块对地面的压力?(2)木块的加速度多大?(3)拉力作用下木块在前5s内的位移多大?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1、D【解题分析】A.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是否是质点与体积无关,故A错误;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火车的长度与桥相比不能忽略,故B错误;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如果研究车轮的转动情况,不能看成质点,但是如果研究自行车通过很远一段距离的时间,可以看成质点,故C错误;D.地球虽大,且有自转,但研究公转时可被视为质点,故D正确2、B【解题分析】A.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不需要理想化的条件,A错误;B.将物体视为质点,保留了物体质量的属性,忽略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是一种理想模型,B正确;C.力的合成采用了等效替代法,C错误;D.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不需要理想化条件,D错误。故选B。3、B【解题分析】A.先以为研究对象,受重力和拉力,根据平衡条件,有:故A正确;BCD.再对物体A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向左的静摩擦力,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将代入,有:,结合牛顿第三定律,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故B错误,CD正确;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B。4、D【解题分析】伽得略首先采用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故D正确。故选D。5、D【解题分析】考查牛顿第二运动定律,超重与失重。【题目详解】A.B为人站在踏板上静止时的平衡点,即人在B处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A错误;B.运动员在B处时,加速度为0,即踏板对人的作用力等于人的重力,还有作用力,未分离:随着踏板恢复原状,踏板对人的作用力减小,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增大,继续在踏板作用下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直到A处时,踏板恢复原状,对人没有作用力,开始分离,B错误;C.运动员和踏板由C到B的过程中,有牛顿第二定律:随着踏板恢复原状,踏板对人的作用力减小,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减小,即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C错误;D.运动员和踏板由C到B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向上,超重,由B到A的过程中,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向下,失重,D正确。故选D。6、B【解题分析】人先是加速上升,后是减速上升,直到最后静止,所以加速度先向上后向下,先超重后失重,所以体重计指针示数先大于G,后小于G,最后等于G;A.先小于G后大于G,最后等于G,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B.先大于G后小于G,最后等于G,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C.先小于G,后等于G,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D.先大于G,后等于G,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故选B。7、AC【解题分析】对物体b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处于三力平衡状态,故D错误,C正确;对物体a、b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若墙壁对整体有支持力,水平方向不能平衡,故墙壁对整体没有支持力,故也没有摩擦力;最后对物体a受力分析,受推力、重力、物体b对其的压力和静摩擦力,即物体a共受4个力;故A正确,B错误;故选AC【题目点拨】本题关键是灵活地选择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然后结合平衡条件和各种力产生的条件分析判断,不难8、AD【解题分析】AB.以木块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重力mg、斜面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为静摩擦力f,f沿斜面向上,故A正确,B错误;C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gsin30°=ma,解得:f=mg+ma,方向平行斜面向上,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9、BC【解题分析】x-t图象是位移-时间图象,表示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位移等于x的变化量,而v-t图象是速度-时间图象,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题目详解】甲在0时刻由负方向上距原点2m处向正方向运动,6s时达到正向的2m处,故在整个t=6s时间内位移为:△x=x2-x1=2m-(-2m)=4m,平均速度为,故A错误,C正确.乙开始时速度为沿负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3s后做正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物体通过的位移,故总位移为0;再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平均速度为零,故B正确,D错误.故选B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对速度图象和位移图象的识别和理解能力,抓住各自的数学意义理解其物理意义,即速度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而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x表示位移10、AC【解题分析】物块静止放到传送带后,受到重力、支持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做匀加速运动,速度均匀增大,由v=at知,v与t成正比.当速度等于传送带速度时,重力的下滑分力可能小于或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则物块将与传送带一起匀速向下运动,也可能重力的下滑分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物块继续匀加速.开始阶段的匀加速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cosθ+mgsinθ=ma,得a=μgcosθ+gsinθ,第二个匀加速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μmgcosθ=ma′,解得:a′=gsinθ-μgcosθ,可知,a′<a,故AC正确,BD错误11、BC【解题分析】以A为研究对象知,A受重力和绳子拉力静止,则绳子拉力等于A物体的重力,因为绳作用在A上的力不为零,所以绳对B的拉力在水平方向向左的分力不为零,而B又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水平面对B一定有向右的静摩擦力,由于摩擦力的存在,水平面对B一定有支持力,综上所述,B物体一定会受到四个力的作用(重力、绳子的拉力、水平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AD错误,BC正确。故选BC。12、AD【解题分析】A.B都保持静止,受力都平衡,分别以整体和B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分别求出A和B受到的静摩擦力【题目详解】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可知,整体水平方向受到拉力F和地对A的静摩擦力fA,由平衡条件得到,fA=F.故A正确,B错误.以B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可知,B相对于A没有运动趋势,B不受静摩擦力,即物体A与B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题目点拨】对于静摩擦力,常常根据物体的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13、14、三、计算题要求解题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本题共36分)15、(1)4m/s;(2)36;(3)0.4;0.2;0.0125【解题分析】(1)物体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了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等;(2)v-t图中速度图线与x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即传送带的长度;(3)先根据运动学的公式求出加速度,然后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摩擦因数【题目详解】(1)物体A与B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了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等,所以由图可知传送带的速度是4m/s(2)v-t图中速度图线与x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所以A的位移:xA=×4=36m传送带的长度L与A的位移相等,也是36m(3)A的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aA=μAmg所以:μA==0.4B的加速度:aB=m/s2=2m/s2μB==0.2设物体C从传送带左端P到右端Q所用的时间tC则:L=•tCtC=s=24sC的加速度:μC==0.012516、(1)3m/s2;(2)6m;(3)10N【解题分析】(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