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变迁和社会变迁115章课件_第1页
人口变迁和社会变迁115章课件_第2页
人口变迁和社会变迁115章课件_第3页
人口变迁和社会变迁115章课件_第4页
人口变迁和社会变迁115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口变迁和社会变迁(12-15章)

一、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力量有两种:一是人口的力量二是物质的力量二、人口力量和其他的社会变迁力量如何相互作用推动社会发展,这是本篇讨论的问题。人口变迁和社会变迁(12-15章)一、推动1第十二章人口和社会变迁

人口增减与社会变迁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式关系,各种理论对人口增减与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解释。中国的人口变迁和社会变迁的历史轨迹是怎样的?中国人口变化有哪些特点?以上问题是本章要探讨的问题。

第十二章人口和社会变迁人口增减与社会变迁2第一节社会变迁和人口增长

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社会变迁和人口增长1、社会变迁:指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技术所引发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变迁,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部分的改变。2、人口增长与社会变迁:任何大规模的人口增长都伴随着社会变迁。从人口翻番的时间看,每次人口增长的前后都有一次以技术变革为主的社会变迁。第一节社会变迁和人口增长

的基本概念和3一、人口增长:人类诞生产业革命(18世纪中叶)新技术革命(20世纪50年代)许多国家计划生育(20世纪70年代)增长有所减缓缓慢快速迅猛一、人口增长:人类诞生产业革命新技术革命4我国1949年以来的人口转变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各阶段的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加速增长负增长高速增长减速增长波动增长低速增长“大跃进”政策失误和自然灾害影响。我国1949年以来的人口转变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各阶51949年-2001年期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改善,受教育水平提高,国家实行控制人口增长的国策

“高-低-高”型“三低”型过渡1949年-2001年期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均呈6二、人口增长和社会变迁之关系的理论(一)发明拉力假说代表人物是齐波拉和契尔德.发明拉力假说,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发明的运用对人口增长的制约与推动作用。二、人口增长和社会变迁之关系的理论(一)发明拉力假说7(二)人口推力假说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博斯鲁普。人口推力假说认为,增加生产的一些技术发明可以不依赖人口增长的多寡而发生,但这些新的技术发明的运用和推广却有赖于人口的增长,即人口增长是新的技术发明推广运用的必要条件。(二)人口推力假说8

(三)冲突理论冲突理论认为,人口增长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资源紧缺,社会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并不是通过协调关系来维持相互生存的,各个子系统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动,资源紧缺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冲突,社会正是通过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形成相互制约而维持稳定和发展。(三)冲突理论9(四)制度理论制度理论认为,人类对经常出现的人口压力所作出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是降低人口出生率,有的是开拓殖民地,有的是创造更为有效的制度和技术。但无论如何,人类都是通过建立相对稳定的制度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四)制度理论10(五)结构理论

代表人物是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结构理论强调各种关系在社会变迁和人口变迁中的作用。将人类社会分为三种社会类型:部落文化、阶级分化社会、现代民族国家这种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为认识人口增长的机制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分析框架。(五)结构理论代表人物是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11三、未来人口与发展战略(一)对世界人口的预测联合国人口小组说,世界人口到2050年增加30多亿,将达到近94亿。这30多亿人口多出生在较不发达地区;该地区人口将从目前的48亿增加到78亿。较发达地区的人口预计基本保持不变,即停留在12亿左右。今后的50年中,预计有30个国家的人口将会下降,包括德国、日本和俄罗斯。印度将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预计将达到15亿。

三、未来人口与发展战略(一)对世界人口的预测12世界人口发展的预测印度人口>中国人口世界人口发展的预测印度人口>中国人口13人口/亿年份183010193020196030197540198750199960100年30年15年12年12年人口增长越来越快人口/亿年份18301019302019603019754014世界人口每年增加

人每天增加

人每小时增加

人每秒增加

人8000万21.92万91322.5人口爆炸!人口爆炸!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地球上要出生多少人?6080世界人口每年增加人8000万21.92万913152000年世界人口超1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尼日利亚;2000年世界人口超10亿的国家:中国(12.95亿)、印度(10.14亿)2000年世界人口超1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16(二)人口发展的未来观1、悲观主义理论①悲观主义理论认为,人口的无限增长使有限的自然资源面临枯竭,人口不仅处于饥饿状态,还将窒息在自身排出的烟雾之中。(二)人口发展的未来观1、悲观主义理论17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饥饿贫困就业困难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饥饿贫困就业困难交通堵塞居住18土地荒漠化拥挤的教室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拥挤的教室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资源19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影响第一,人口数量增长对耕地资源造成很大的压力。第二,人口数量增长给水资源带来极大的压力。第三,人口数量增长对大气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第四,人口数量增长导致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第五,人口增长对矿物、燃料和能源等非再生资源带来压力。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影响第一,人口数量增长对耕地资源造20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对人类产生的影响第一,损害人类健康。第二,带来生产率的降低。第三,导致人类生活质量的实际下降。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对人类产生的影响第一,损害人类健康。第二21②悲观主义理论的人口发展战略是⑴立刻控制人口增长,有计划地调整人口需求与资源供应之间的关系⑵重新反思发展战略,要有节制地发展⑶在发展战略中应当考虑一些新的变量⑷发展中国家要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②悲观主义理论的人口发展战略是⑴立刻控制人口增长,有计划地调222、乐观主义理论①乐观主义理论相信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潜在力量。依靠创新和发明,新的能源正在得到开发和利用,人类有能力解决污染问题。按照西蒙的观点,担心自然资源有一天会用尽是多余的,人们完全可以微笑着面对未来。②乐观主义理论的人口发展战略只要各国政府致力于技术进步,就能解决能源问题,改善环境。2、乐观主义理论①乐观主义理论相信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233、适度人口理论适度人口是人类追求的人口与资源关系的理想状态适度人口是个弹性概念适度人口是个相对的概念3、适度人口理论适度人口是人类追求的人口与资源关系的理想状态24四、中国人口变化规律(一)农业社会人口变化的内在规律1、人口增长和农业发展之间呈现循环式运动。2、人口增长随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呈现阶梯式增长。

(二)人地矛盾和王朝交替1、人口增长与土地之间的内在紧张和矛盾是无法避免的2、人口的兴衰与朝代的兴亡具有同步性和周期性的大起大落。四、中国人口变化规律(一)农业社会人口变化的内在规律25(三)人口压力和封建土地制度间的互动关系1、人地矛盾在引发王朝更替的过程中促进着封建土地制度的不断完善。2、相对完善的封建土地制度又再一次鼓励了人口的增长。(三)人口压力和封建土地制度间的互动关系26(四)地区间不平衡的人口增长公元2年黄河中下游5省人口和人口密度省区人口总数面积(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占全国人口(%)河南1304158116700078.122.5河北704570722000032.012.112.1山东1203388915400078.120.8山西286112215710018.24.9陕西327301619580016.75.6上面五省总计3825531589390042.866.0全国5800573496000006.0100.0(四)地区间不平衡的人口增长公元2年黄河中下游5省人口和人口271491年(明孝宗弘治四年)长江中下游4省人口和人口密度省(区)人口总数面积(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占全国人口(%)江苏980240510800090.810.7安徽397337013990028.44.3浙江13633837101800133.914.8江西1186522916880070.312.9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