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学数学教案_第1页
北京版小学数学教案_第2页
北京版小学数学教案_第3页
北京版小学数学教案_第4页
北京版小学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版小学数学教案【篇一:北京课改版一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北京课改版一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对新课标的理解:新课标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新课标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与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体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体现关系的转变,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新课标中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教学内容:1.数学就在我身边2.分类比较3.认识10以内的数4.位置与顺序5.加法和减法(一)6.实践活动(一)7.认识图形8.认识11至20各数9.学看钟表10.加法和减法(二)11.实践活动(二)12.总复习教学目标:经历分类与比较的过程,体验分类与比较的方法,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和判断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物体的各数,会读写,掌握顺序和大小,初步了解序数的概念,从而渗透数学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在实际情境中能准确的确定物体的前后左右和上下的位置,并会用语言表达出来。初步体会生活中有很多的加减计算问题,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在理解运算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的口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初步学会观察现实情景图,口述题意并列式解答。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有顺序地整理学习用品,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培养能比较清楚的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领悟实际生活中的物体与几何形体的联系。初步会看钟表上的时间,认识时针和分针的作用,渗透合理利用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观念。通过观察与操作、抽象与概括,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能够计算。培养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能与他人合作,在活动中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初步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分类与比较,渗透分类与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强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想过程的合理性。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熟练地数出20以内物体的各数,会读写0至20各数,掌握20以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了解序数的概念,从而渗透数学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初步体会生活中有很多的加减计算问题,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在理解运算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的口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初步学会观察现实情景图,口述题意并列式解答。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抽象与概括,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使学生能够计算。能与他人合作,在活动中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计算。能与他人合作,在活动中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观察现实情景图,口述题意并列式解答。工作目标:一、学习目标语文尽量全达标优秀率在80%以上数学尽量全达标优秀率在80%以上二、思想目标、当时情况本班同学思想活跃,积极要求进步,能够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多数学生能够遵守学校和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大部分同学能够积极主动地为班集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能够互相协作,互相帮助。多数同学愿意帮助别人。孩子们年龄小,思想不成熟,但没有不良倾向。也有个别同学缺少对班集体的关心,没有集体荣誉感。、奋斗目标形成团结向上有浓厚学习氛围的班风。三、行为习惯目标、当时情况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部分学生上课听讲习惯较好,部分同学不能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奋斗目标加强学生的常规管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四、转化学困生目标、当时情况刘京对学习没有兴趣,期末成绩争取进入60分。2、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所有同学在各方面都有所进步。教学思想: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了解数学的内容,感受自己的生活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熟悉学校的环境,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教学重点: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数数的能力。教学难点:同重点.知识基础:上学前的生活知识.教学时间:4课时第一课时2007.9.1内容:数一数目标:了解学生关于属于计算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同时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行为习惯。重点:使学生熟悉校园环境,调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技法学僧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难点:同上过程:一、导入:当你背上小书包走进校门时,你就是一名小学生了,你将融入到多多彩的校园生活。在这里你将学到很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二、新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出每幅图的意思,再数数各图中人或物的数量。2、在教室中找一找数学问题。3、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寻找数学问题。三、小结: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表扬每一个肯发言的学生。板书:书1页图课后反思:大多数学生对生活有一定的了解,感知数学在身边无处不在。多数学生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并且一部分学生会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的数。:第二课时9.2内容:看一看目标:了解学生关于图形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使学生了解自己课间活动的内容与形式。重点: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物体的形状、运动与变换是数学要研究的内容。过程:一、导入:当你刚刚走进学校,你都看见了什么?二、新授:1、观察教室,你发现了那些图形?2、你在生活中还发现那些图形?、摆一摆,画一画(书中“设计天地”的图形)。三、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许多的图形。老师想叫你做一个有心人,平时注意观察把你见到的图形告诉同学。课后反思:大多数学生对图形有一定的了解,课上积极性高,通过动手操作能摆出不同的图形。【篇二:北京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数乘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加法与乘法的关系揭示小数,观察小数乘法的算式,通过交流比较得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利用知识的迁移解决整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较熟练的计算小数乘以整数。教学难点:实现由小数转化成整数完成计算,再将积转化为小数。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观察算式、选择一组说一说表示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一个因数扩大十倍,积也跟着扩大十倍。反之一个因数缩小十倍,积也跟着缩小十倍。)、仿照上面的例子你能说几个有这种规律的算式吗?二、新授:(一)、情境导入,出示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方法。、出示图片: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教师适时点拨由整数乘法引入小数乘法(买三听橘汁用多少元钱?)、学生试着提出问题。6个水杯多少元?5千克苹果多少元?、列式展示。第一种加法计算:2.8+2.8+2.8+2.8+2.8+2.8为什么可以用这个乘法算式计算?(因为6个2.8连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等)、探讨计算方法。生汇报2:从数的组成及乘法意义去考虑5、动手列竖式:.86.8168看着算式说说你的计算方法:把小数扩大倍数变成整数计算,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6、用你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好吗?说说你的计算过程:7、总结方法三、练习;、先说说下面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在计算。四、作业:6页4题自选5道五、教学流程:教学反思:安排内容较多,对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少,忽视了学生年龄的特点,导致练习量较少。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上节所学内容的基础上,懂得要把积化成最简小数,提高计算速度,加强笔算训练,通过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喜悦。教学重点: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醒学生注意 :积的小数末尾的0要划掉,把小数化简。教学难点:熟练应用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体验成功。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说说小数乘法的意义。3、说说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纠正昨天作业中的错误现象(教师把昨天出现的问题用投影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分析原因)二、运用新知解决问题:、说一说下面各题的意义。学习新内容(1)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意义有什么变化吗?(2)独立计算(计算是应注意什么)化成最简小数、试一试填表;、口算:、笔算:看谁的速度快,对得多。三、作业:5页2题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知道积的小数末尾的 0要划掉,把小数化简。在课堂上我极力的强调,可是在作业中仍出现问题,可能是没能够引起学生的主意。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准确、熟练计算。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积的小数点位置,准确把握位数不够时用 “0”补足的特殊情况。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说一说下面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困:你会计算吗?、填空。计算小数乘法,先(),再(),就从()。、下面的计算有错吗?如果有改一改。(根据自己身上的问题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做题认真的习惯)0.0560.0481.866240930129612920.001680.12000.12860二、提高练习、计算下面各题。(计时5分钟)3、(1)84.6的1.5倍是多少?、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两辆汽车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52.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6.9千米,4.6小时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三、作业:7页9、10、11第四课时教学目标:通过计算、观察、思考,发现积与因数的关系,从而提高运算速度和正确率。教学重点:通过计算、观察、思考,发现积与因数的关系,从而提高运算速度和正确率。教学过程:一、复习、分别说一说上两组题的意义。二、发现规律1、观察上两组题的两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特点?、再观察积与另一个因数有什么规律?三、练习运用1四、作业6页7题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上,同学们的思维得到了训练,掌握了因数与积的关系的规律。自己通过动手实践,总结出了这条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此规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第五课时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估算的习惯,并能掌握估算的方法。教学重点: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准确的估算出结果。教学难点:理解估算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你还记得长方形面积公式吗?请你估算一下教室的面积?你是怎么估算的?你能估算出98?49的结果大约是多少吗?你是怎么估算的?估算在我们生活中常用吗?请举例。你觉得估算在我们科技这么发达的时代里还有吗?二、新授1、出示张佳房间的地面是长方形的,请你先估计房间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再用计算器计算出房间地面的面积。长:3.9米宽:3.11米(凑整数的方法)先让学生估算一下,再让学生计算,验证自己估算的出入的大小,确定估算的方法。【篇三: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第十册(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数学第十册全册备课对数学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1、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资助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通过各种活动,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加强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重视口算,加强估算,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量关系。、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成功的学习体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统计初步知识、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综合应用(一)(二)及总复习八个单元内容。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活动,认识体积、容积的含义;指导学生探究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究长方体、正方体提及的计算公式;掌握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掌握体积、容积的计量单位,会进行体积或容积单位间的换算。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比较复杂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使学生了解整除、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整除与除尽的联系与区别;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迅速的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3的倍数;认识奇数和偶数。、使学生掌握质数、合数、治印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能正确地把较小的合数分解质因数。使学生理解互质的意义,会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互质;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求两、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人数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在理解分数和小数关系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的顺序,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并会用运算定律、性质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过程方法目标: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操作学具,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指导学生经历简单数据统计过程,掌握比较复杂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做出判断和预测。、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与交流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数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归纳和应用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2、进一步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学习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体会数学在解决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作用。、组织学生参与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认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统计意识。、通过“因数和倍数”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事物是互相依存的,受到“对立统一”观点的启蒙教育。、结合计算和解题,进一步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检查的学习习惯。通过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初步树立矛盾转化的思想。教学重点: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建立体积(容积)概念,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2、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1、利用体积(容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灵活地解决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实际问题。2、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对分数意义的正确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对新课标的理解:数学应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学到的数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操作学具,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指导学生探究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究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会进行体积或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建立体积概念,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教学难点:利用体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灵活的解决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实际问题。教学时间:16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操作学具,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通过实践,动手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实物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求正方体和长方体棱长之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操作学具,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教学重点: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了解长(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把握长方体特征,发展空间想象能力。课堂教学设计说明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立体图形的具体研究,学生是第一次,所以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观察、比较,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二者的关系。平面图上的立体图形,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在—fv/*丿户々、I~t、fi[t教案设计中,安排实物观、动画图像的生动演示,来加深学生对图上虚实线画法的理解,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看立体图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然后老师说明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请学生先观察,再请两三位来摸一摸,然后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学生: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教师请学生从教具中挑出长方体后,说明本节课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留出写“正方体”的空)。(二)学习新课1.长方体的特征。(1) 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教师: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学生:面。(教师板书:面)教师: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学生:有一条边。教师:这条边称为棱。(板书:棱)教师:请摸一摸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学生:尖。教师:相交的这点称为顶。(板书:顶。)(2) 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长方体,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出示讨论提纲: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校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长方体有多少个顶?学生讨论并归纳后,教师板书:长方体: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顶:8个。请学生观看动画图(用电脑软件或实物展示)出示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展示同上,要表示有四个面相等;第三步:出示8个顶点。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先请同桌两人互相说,然后请一两位同学拿着学具给全班同学说。)(3) 老师: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平面图形区别呢?教师:(拿一个长方体正对学生)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请几位观察角度不同的同学回答。教师: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介绍的同时用动画图像展示。)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请观察,再出示框架的投影图。 (如图)请指出框架上的12条棱分几组?并指出哪几条棱是一组的?请指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