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的典型民居形态研究珠江三角洲大城市外围流动人口聚居与分布以深圳市平湖镇为例_第1页
流动人口的典型民居形态研究珠江三角洲大城市外围流动人口聚居与分布以深圳市平湖镇为例_第2页
流动人口的典型民居形态研究珠江三角洲大城市外围流动人口聚居与分布以深圳市平湖镇为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动人口的典型民居形态研究珠江三角洲大城市外围流动人口聚居与分布以深圳市平湖镇为例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有大规模的流动人口,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而不是发达地区的人口向发达地区的迁移。我国学者于1990年代初开始关注流动人口的研究,但是绝大部分集中于对大城市流动人口的研究,而且大多基于统计资料分析(顾朝林、蔡建明、张伟、等,1999)。事实上,在我国流动人口最为密集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朱传耿、顾朝林、马荣华、等,2001),众多的小城镇已经成为接纳流动人口的主要载体。本文选择深圳特区外围一个典型城镇——平湖为例,在累计3个多月的实地考察和典型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外围地带流动人口的聚居形态及其分布特征。本次典型调查选取3个样本区,分别以居住、商业和工业为主,其中包括47个样本点,每个样本点相当于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一个普查小区,共涉及人口6044户16686人,其中流动人口5530户15143人。1流动人口情况平湖镇位于深圳市中北部地区,距深圳市区19km,是由京九铁路进入深圳特区之前的最后一站,因此,这里滞留了大量无特区通行证的内地盲流人员。改革开放以来,平湖以“三来一补”企业为主体的乡镇工业发展迅猛。至2000年底,全镇40.77km2范围内共有工厂800多家,其中“三来一补”企业468家。这些企业的职工绝大部分是来自内地的流动人口。根据历年统计资料分析1,平湖的流动人口比重极高,其增减幅度随经济发展形势呈现一定的波动性,近年来,上升趋势明显(图1)。在1989年,平湖外来流动人口4.96万人,为户籍人口的3.87倍,占全镇总人口的82.98%;到2000年,全镇外来流动人口已达20万人以上,为户籍人口的15倍之多,占全镇总人口93.83%。这些流动人口绝大部分来自内地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结构比较单一。(1)年龄构成以18~28岁的年轻人为主,约占70%以上。(2)教育水平以初中为主,占80%~90%,高中只有10%~15%,仅3%左右接受过高等教育。(3)户籍地以广东省外为主,占77%,其中尤其集中在四川、湖南两省,其次是贵州、河南、江西、广西等地。(4)从业构成主要为务工和经商两类,两者之比约为6∶4。(5)聚居方式可分为集体户②和家庭户③两种类型。根据典型调查这两类人口之比为62∶38。2流动人口的群落形态特征2.1居住型的集体户人口平湖的流动人口呈现三种典型的聚居形态(图2):(1)前店后室型。即租用当地的临街房屋,前面是店铺,后面是卧室,单户规模一般为一个开间,面积30m2左右。选择这种居住方式的多为外来经商人员,属于家庭户人口,家庭规模为2~3人。(2)邻厂租住型。指工厂务工人员在厂房附近租住私人住宅,以集体形式居住为主,属于集体户人口。该类型中,大部分由企业出面租赁当地民房供本单位工人居住,也存在有亲缘关系或同乡关系的几个打工人员自己合租的情况,但是为数极少。(3)前厂后宿型。该类型是基于珠江三角洲近年来比较普遍的“三来一补”企业厂房租用模式而形成的,即一幢厂房附带一幢宿舍,形成一个租售单无,不同规模的企业根据需要租用若干个这样组合的单元数。打工人员(流动人口)形成一种“白天在前面车间务工,夜晚在后面宿舍休息”的生活轨迹。这样的宿舍每间一般容纳8~10个人,该类型聚居者也属于集体户人口。聚居形态大体上由流动人口是经商还是务工所决定,分成“家庭型”聚居和“集体型”聚居两类,后者又主要依所在工厂对住宿的安排而分两个次类。可见,流动人口聚居形态主要取决于其就业情况。2.2流动人口居住状况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流动人口的聚居状况,本文选用5个方面的指标分别对以上三种聚居形态的居住质量进行分析。即:(1)人口规模,指每间住房所容纳的平均人数,是一项综合反映流动人口居住状况的指标;(2)干扰情况,指生活在同一空间或相邻空间内的个体之间长期存在的无法避免的干扰,是一项有关居者生活私密性、自主性能否得到保证的指标;(3)卫生条件,主要从卫浴设施、通风条件等方面考虑,是主要反映居住健康状况的指标;(4)居住环境,指周围水、气、声环境质量、绿化情况等物理环境质量和治安状况等社会环境质量;(5)社会设施,指附近的商业、医疗、文体等服务设施的配套情况。分析结果表明(表1),流动人口的居住状况总体上令人堪忧,居住拥挤,卫生条件、居住环境以及设施配套情况均不尽如人意。其中“邻厂租住”和“前厂后宿”型较之“前店后室”型更加恶劣,表现为人均居住面积过小,相互之间干扰严重,卫生设施跟不上等等。此外“前厂后宿”型由于居住在工厂区内,噪音、废气等污染严重,没有专门的生活配套设施,且一般距商业服务中心较远,在居住环境和社会设施两项指标上比“邻厂租住”型还要低下,可见这类人口的居住质量最差。3流动人口分布情况不同聚居形态的流动人口在镇域内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异性。本次典型调查表明(表2),工业区内大部分为“前厂后宿”型,混有旧工厂的居住区内分布较多的是“邻厂租住”型,商业区内主要是“前店后室”型。根据表2,利用平湖流动人口总量、构成以及“镇域土地利用现状”的电子地图,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全镇域的流动人口分布情况进行模拟。结果如图3-1、3-2所示:(1)“前店后室”型,大多分布于镇中心商业区内和主要街道沿线,分布比较集中,实际调查还表明这些流动人口具有“同行”、“同乡”的集聚指向性;(2)“邻厂租住”型,主要分布在旧城和旧村的一些工业居住混杂区内,总体上也很集中,但是这一类流动人口在全镇所占比重不高,随着旧城更新的推进,破旧厂房的逐步拆迁改造,这种聚居形态将不断减少;(3)“前厂后宿”型,在全镇绝大部分工业区内均有分布,在三种类型中,该类流动人口分布最为广泛,总数也最大,然而目前这类聚居形态的流动人口居住质量却最低下,因此,应提倡集中建设职工公寓,改善流动人口的居住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4城市镇域流动人口的居住形式及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分析研究表明,珠江三角洲的大城市外围地区流动人口规模庞大,但是结构相对简单。在从业类型上主要有经商和务工两类,从业差别是导致流动人口聚居形态差异的基本原因。以平湖为例,归纳流动人口呈现三种基本聚居形态:(1)前店后室型;(2)邻厂租住型;(3)前厂后宿型。不同聚居形态的流动人口在镇域内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异性,而且与城镇土地利用状况具有很大的相关性:(1)前店后室型,集中分布于镇中心商业区内和主要街道沿线,与商业用地的关系紧密;(2)邻厂租住型,主要分布在旧城和旧村的一些工业居住混杂区内;(3)前厂后宿型,分布于全镇大部分的工业区内,与全镇的工业用地分布态势一致。分析中也可以看到,流动人口在大城市外围地区的分布密度很大,而这一地区又是城市向外拓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