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林线滩地6种脲繁殖特性分析
c-这些动物主要是夜间活动的坟墓,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和类。鸮是益鸟,对区域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病虫害综合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外有关鸮的研究主要表现在种群密度、食性研究[5~12]、繁殖生态[13~15]、空间分布等几个方面,有关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鸮的研究公开报道仅有1篇,缺乏长期动态监测。有关其种群数量动态、迁徙动态、繁殖特性和食性分析的综合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了解种群栖息环境及其动态发展,而且可以为鸮种群保护提供依据。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红角鸮(OtusScops),雕鸮(Bubobubo),纵纹腹小鸮(Athenenotuaplumipes)在此繁衍,红角鸮为夏候鸟,雕鸮和纵纹腹小鸮为留鸟。为深入了解3种鸮的种群数量、迁徙动态、繁殖特性和食物组成,在1991~1997年和2002~2004年两次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选择5种类型的栖息地对以上3种鸮的生活史特性进行了相关生态研究。1孝文地区5年—研究区自然概况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地处吕梁山脉中段,位于山西省交城县西北部和方山县东北部,地理坐标:111°22′33″~111°32′22′E,37°47′45″~37°55′50″N,主峰孝文山海拔2831m,总面积10456hm2,年平均气温4.3℃,年平均降水量822.6mm,无霜期为90~120d,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主要植被有华北落叶松(Layixpyimcpis-yuppyechtii)、云杉(PiceaSpp.)、油松(Pinustabuliformis)、杨(PopulusSpp.)和白桦(BetulaSpp.)等,主要作物有马铃薯,莜麦等。2工作方法2.1栖息地类型调查鉴于鸮形目夜行性鸟类昼伏夜出的特殊习性,选择了林线河滩耕地居民区、阔叶林区、针阔混交林区、针叶林区和山地土壁石质悬崖峭壁5种类型栖息地,并在栖息地设置长400m,跨度100m的固定样线,调查红角鸮、雕鸮和纵纹腹小鸮的迁徙特性、种群密度和繁殖特性,并分析其对特定生境的利用性。2.2栖息地种群调查将3种鸮的栖息地分为营巢地,觅食地和短暂停息地,在上述5种类型栖息地种群密度调查的同时对其繁殖栖息地进行重点调查,收集营巢环境和卵个数等基本繁殖资料。2.3食物检测通过剖捡标本和食丸的方法进行3种鸮的食性组成分析。3结果与分析3.1红角回回期的稳定性红角鸮为本区的夏候鸟。其迁徙时间见表1。由表1可见,红角鸮北徙年间差异1~4d,南迁年间差异2~5d,在本区居留期为162~166d,间隔期为199~203d,红角鸮的迁徙期和居留间隔期较为稳定。3.2栖息地资源利用1991~1997年和2002~2004年间5种不同生境的样地中遇到3种繁殖鸮的数据见表2。由表2可见,红角鸮对阔叶林生境区栖息地的利用率为42.85%,对针阔混交、针叶林和山地土壁、石质悬崖峭壁生境区栖息地的利用率分别为28.56%、14.28%和14.28%,这表明阔叶林生境区是红角鸮的主要栖息环境。纵纹腹小鸮在林缘、河滩耕地、居民区栖息地的利用率为56.52%;阔叶林区和山地土壁、悬崖峭壁区栖息地利率分别为30.43%和13.04%,这表明林缘、河滩耕地、居民区生境是纵纹腹小鸮的主要栖息环境。雕鸮在山地土壁、悬崖峭壁区栖息地的利用率为37.50%,林缘、河滩耕地、居民区、阔叶林区和针叶林区栖息地的利率分别是25%、12.5%和25%,这表明山地土壁、石质悬崖峭壁区是雕鸮的主要栖息环境。3.3繁殖生态3种鸮的繁殖资料结果见表3。3.3.1鸟类大小、体重红角鸮的产卵期最早见于5月29日,日产一次,年产1窝,窝卵数2~5枚,均值3.5枚。在白天测定卵时,由于红角鴞昼伏夜出,从巢内赶出巢外,惊扰严重,有弃巢行为。测量红角鸮24枚卵,得知平均卵重11.37(10.30~12.67)g,长径为30.07(28.13~31.17)mm,短径为26.00(25.80~27.83)mm,孵卵期22~22.5d,共卵出幼雏20只,有3枚无精卵,一枚未出壳,孵化率为85.7%。刚孵出的雏鸟,身体由白色绒羽包裹,腿发软、打颤勉强摇头,无法站立。测量6只雏鸟,平均体重为8.7g。6日龄雏鸟睁开眼睛,15日龄尾羽明显可见,翼羽11~13mm,20日龄,体羽基本遮盖躯体,羽毛浅褐色,尾下覆羽浅黄色。25日龄,耳羽明显长出,初具幼鸟轮廓,如有干扰惊动便飞。在6、10、15日龄的育雏活动观察时(7:00~19:00),均见成鸟衔食喂育雏鸟,在20日龄(19:00~22:00)育雏观察,见有亲鸟6次衔食喂育在巢外树枝上站立的幼鸟,用手电照射,迅速飞走,这表明育雏期应为25天左右。3.3.2现象发生的成虫雕鸮产卵最早见于4月上旬,每隔2~3日产卵一枚,卵纯白,共发现4窝11枚卵,窝卵数2~3枚,据多次观察,雕鸮产第一枚卵即开始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换孵卵。卵孵化38~39d,雏鸟分别出壳,孵化率90.91%。雕鸮为晚成鸟,25日龄的雏鸟、头顶、颊、喉、胸及腹部都已长出白色绒羽,颈项及尾羽具较多的黑褐色横斑,跗蹠及趾初具黄色绒羽,爪铅灰色,惊恐时,可见耳羽竖立,嘴不时发出“嘠叭”声。雏鸟需亲鸟70~75d的喂育,才初离巢穴。3.3.3小蝽产卵的孵化纵纹腹小鸮产卵最早见于4月上旬,每隔1日产卵一枚,卵白色、椭圆形,共发现6窝23枚卵,窝卵数3~5枚,测得卵重均值12.27(10.60~14.70)g,长径为23.0(22~24)mm,短径为18.7(17~21)mm。小鸮产出第一枚卵即开始孵卵,但不是整夜孵卵,见其多在洞口蹲立,据黄昏和拂晓的多次观察,孵卵由雌雄共同承担,小鸮按照产卵先后顺序出壳,刚出壳的雏鸟双目紧闭,勉强抬头,侧身躺卧,全身具黄白色绒羽,头大颈细,嘴峰肉青色。经亲鸟衔食喂育45~50d,才跟亲鸟活动,为晚成鸟,小鸮孵卵期20~22d,在23枚卵中,有两枚尚未孵出雏鸟,为未受精卵,孵化率为91.30%。3.3.4食丸分析评估林分质量红角鸮的食物组成,共剖验5只成鸟的胃和11个食丸,其食物组成由黑线姬鼠、岢岚绒鼠、大林姬鼠,以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的昆虫居多。通过剖捡标本和食丸分析雕鸮和纵纹腹小鸮的食物组成,结果见表4和表5。综上结果表明,3种繁殖鸮的食性以农田鼠类、昆虫和部分鸟类为主,实为森林益鸟,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加以保护。4巢址生境对栖息地的偏好本研究对3种鸮类的巢址分析发现,红角鸮较多的选择阔叶林生境区,对其他生境区域的选择较少,与胡磊等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雕鸮则对山地土壁、悬崖峭壁区栖息地的选择略多,针叶林和其他区域也有一定的选择,与张守富等研究结果一致。纵纹腹小鸮少见衔材筑巢,因此最为偏好林缘、河滩耕地、居民区栖息地,与雷富民、谢德还等的研究结果一致,但对阔叶林也有较高选择。本研究结果与Martíneza的结论相同,鸮类对栖息地选择的偏好与栖息地的生态环境有关。鸮类巢址生境的选择与繁殖的成功率之间存在相关性。3种鸮所在的生境不同,受到的外界干扰强度就有所不同。红角鸮巢址选择在阔叶林,受到来自小型兽类、天敌的骚扰几率要高于其它2种鸮,其孵化率为85.7%;雕鸮巢址选择在山地土壁、悬崖峭壁,兽类很难接近巢区,因此受威胁程度下降,其孵化率为90.91%;纵纹腹小鸮巢址选择在人类活动较多的区域,猛禽和小型猛兽在该类区域都很少出没,因此其孵化率较高,为91.30%。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自动式双面研磨床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土地厂房买卖合同
- 空心砖采购合同
- 石材采购合同范本
- 涂料劳务承包合同协议书
- 医疗器械配送合同
- 汽车货物运输合同样本
- 2025农村简易买卖合同
- 2025如何确定劳动合同的成立商业保理资格
- 最高额抵押担保合同
- 2025财年美国国防预算概览-美国国防部(英)
- 2024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
- 48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采暖空调节能技术》课件
- 游戏综合YY频道设计模板
- arcgis软件操作解析课件
- 中兴ZCTP 5GC高级工程师认证考试题库汇总(含答案)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小学科学项目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 2020年中考生物试卷及答案
- MCNP-5A程序使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