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阅读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阅读
一、诗歌鉴赏
(2022高二上·牡丹江期中)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问题。
端午日寄酒庶回都官
余靖
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家酿寄君须酩酊,古今嫌见独醒人。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注释】①讵∶难道,岂。表示反问。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写了端午赛龙舟以纪念屈原的风俗,“争"“竞”写出了赛龙舟的热烈。
B.两首诗都写了诗人对屈原的凭吊,分别用“特"“深”强化和渲染这份凄怆之情。
C.余诗写诗人将家酿之酒寄给都官庶回,希望他陪自己大醉一场,化解心中的哀情。
D.张诗写人们通过竞渡方式纪念屈原,也无法使忠魂回还,饱含无限的悲哀与无奈。
2.两首诗尾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作答。
(2022高二上·芜湖期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①应教
王维
杨子②谈经所,淮王③载酒过。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④。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
【注释】①别业:别墅。②杨子:西汉杨雄,哲学家、文学家。③淮王:汉淮南王刘安。④珂:马笼头上的饰物。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扣标题,以杨雄指杨氏,以淮南王指岐王,“载酒"暗示这是欢宴游乐的聚会。
B.宴席快要结束,鸟儿换了种类,四周落花堆积已多;颔联写景入神,以景传神。
C.诗歌以笙歌声作结,余音袅袅,言已尽而意未穷,可以感受到岐王一行的赏玩兴致。
D.作者随岐王游宴整日,傍晚返回;本诗以时间为序移步换景,描绘了其间的动人景色。
4.后人评王维这首诗“富贵山林,两得其趣”,请结合本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2022高二上·哈尔滨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遣悲怀三首(其三)①
元稹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②无子寻知命,潘岳③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注释】①该组诗是诗人悼念亡妻韦氏所作,这是第三首。②邓攸:西晋人。《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③潘岳:西晋人。妻死,作《悼亡诗》三首。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有限,人生百年,也没有多长时间。
B.颔联引用典故,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C.颈联继续抒怀,诗人情难自已,无意于人间,唯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
D.尾联向亡妻表白心迹,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妻子的“平生未展眉”,痴情缠绵。
6.诗歌题为“遣悲怀",你认为诗人的悲怀排遣了没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2高二上·西城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葛生
葛生蒙楚【1】,蔹蔓【2】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河广
谁谓河广?一苇杭【3】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4】。谁谓宋远?曾不崇朝【5】。
【注释】【1】葛:葛藤。蒙,覆盖。楚:荆棘。【2】蔹蔓:蔓延。【3】杭:通“航”,渡。【4】刀:通“舠",小船。【5】崇朝:从天亮到早饭之间。比喻时间短促。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处”“独息"和“独旦”三个表达都写出了逝者长眠地下后的孤单。
B.“锦衾烂兮"写锦缎制成的被子已经破烂不堪,可以想见逝者去世之久。
C.《河广》最后两句,以反问语气写出了对故国的强烈怀念和思归之心切。
D.两诗章法结构上都有重章叠唱的特点,反复咏唱,层层推进,情感强烈。
8.“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下列诗句采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诗经·卫风·硕人》)
B.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C.歌罢海动色,诗成天改容。(陆游《航海》)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刘攽《新晴》)
9.《葛生》诗中两次出现“夏之日"“冬之夜”,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
(2022高二上·浙江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蝶恋花·同安生日放鱼,取金光明经救鱼事①
(宋)苏轼
泛泛东风初破五。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佳气郁葱来绣户。当年江上生奇女。
一盏寿筋谁与举。三个明珠②,膝上王文度③,放尽穷鳞看圉圉④。天公为下曼陀雨。
注:①此词作于被贬惠州时期,系苏轼写给第二任亡妻王润之的悼词。他到栖禅寺为她放鱼、念《金光明经》、做法事祈福。同安,指苏轼第二任亡妻王润之。②三个明珠,苏轼的三个儿子苏迈、苏迨、苏过,其中苏迈为苏轼与王弗之子。③语出《世说新语》,东晋王文度从小备受其父疼爱,及时长大了仍会被父亲抱坐与膝上论事。④圉圉:困而未舒展的样子,这里指池中水少鱼多的现象。
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词都选取了典型意象,《江城子》通过“孤坟",将词人对亡妻沉痛的思念展现得淋漓尽致;《蝶恋花》选取了“江柳”意象,寄托了词人对妻子的眷恋思念。
B.两首词都巧用叠词,《江城子》中“茫茫"体现了词人与亡妻生死相隔的茫然与困顿;《蝶恋花》中“泛泛”用春风和煦温暖表现了词人前往栖禅寺祈福时的惬意。
C.两首词的尾句都将情感推向高潮,《江城子》以想象中亡妻坟茔的景色收尾,营造出悲凉断肠的氛围;《蝶恋花》以现实中的曼陀雨收尾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祝愿。
D.两首词结构构思巧妙,层层推进。《江城子》以梦为线索,分述梦前思量、梦中相见、梦醒悲凉;《蝶恋花》以妻子出生时的景色起言,以妻子逝世时的景色收笔。
11.两首词都是苏轼写给亡妻的悼亡词,试分析两首词在情感表达上的差异。
(2022高二上·江油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风入松·听琴中弹樵歌
张炎①
松风掩昼隐深清。流水自泠泠。一从柯烂②归来后,爱弦声、不爱枰③声。颇笑山中散木④,翻怜爨下劳薪⑤。
透云远响正丁丁。孤凤划然鸣。疑行岭上千秋雪,语高寒、相应何人。回首更无寻处,一江风雨潮生。
【注】①张炎,是宋元之交的词人。②柯烂:斧柄朽烂。用晋王质伐木入石室山典,喻时间久远。③枰棋盘。④散木:因无用而享天年的树木。⑤劳薪:旧时木轮车的车脚吃力最大,使用数年后,析以为烧柴。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以阳光被遮蔽、松林幽暗深邃象征阴暗的社会现实,有着压抑悲伤的情感色彩。
B.作者使用“柯烂"典故,然后以“爱弦声、不爱枰声”评析,有着鲜明态度。
C.词中一“笑"一“怜”写出了作者对“散木"“劳薪”的不同态度,体现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慨。
D.“孤"“高寒”二词表现了作者孤傲的性格、不染尘俗的坚守,抒发身世之感。
13.这首词的下阕是怎样写音乐的?请简要分析。
(2022高二上·定远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狂夫①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本诗作于客居成都时。②篠(xiǎo):通“筱",指细小的竹子。③裛(yì):通“浥”,沾湿、滋润。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从诗人居住的清幽秀丽的环境写起,并化用典故,衬托下文“狂夫"的形象。
B.颔联使用对偶的手法,描绘明净悦目的翠竹轻摇,细雨中清香可闻的荷花格外娇艳。
C.颈联描述了现实生活中诗人故人书信断绝,家人饱受饥饿之苦,与前文景色形成对比。
D.尾联的“老”字写出狂夫年迈体衰,饱经患难,行将就木,故诗人称自己“欲填沟壑"。
15.杜甫此诗,自称“狂夫”,却与李白《将进酒》中的“狂"大相径庭,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两首诗中二人的“狂”有何不同。
(2022高二上·虎林期中)古代诗歌阅读
自咏示客
陆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①,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②,客来苦劝摸床棱③。
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注:①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②箝纸尾:典出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③摸床棱:遇事模棱两端。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用白描手法,刻画出了“我"白发稀短的颓唐老态,寄寓着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
B.第二句“又”字写出了岁月流逝人生倏忽的感叹,“上元"交代了诗歌创作的时间。
C.颔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手法表达了对宦海生涯所经历的是非曲直无处分辩的心酸。
D.诗人借“箝纸尾”这个典故抒发感情,含蓄深刻,“饱谙"二字更是意味深长。
17.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2022高二上·贵州期中)古代诗歌阅读
送康太守①
王维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②,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③。
【注】①这是王维在武昌江边送康太守赴江西临川上任时写的送别诗。②粉堞:女墙。③康乐侯: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宋书·谢灵运传》:“(灵运)袭封康乐公,性奢豪,车服鲜丽,衣裳器物,多改旧制,世共宗之,咸称谢康乐也。”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城楼下面是青苍色的长江水,江边是傲然矗立的黄鹤楼,点明送别之地的开阔。
B.三、四两句写黄鹤楼的朱栏和城墙的女墙挨得很近,美丽的景色把江水映照得更加清碧悠长。
C.末两句用典,表达了诗人的美好祝福,希望康太守像谢灵运那样,在任上除旧布新,取得政绩。
D.全诗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描绘景致。
19.古代送别诗中连用地名叙写行程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往往也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本诗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请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2022高二上·珠海期中)古代诗歌阅读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节选)
李白
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
2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十二是李白的朋友,他曾经写了一首《寒夜独酌有怀》赠给李白,李白这首诗是酬答朋友、抒发己志之作。
B.诗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苍蝇"喻谗人,“贝锦”喻忠言。小人的谗谤与忠言相互交织,谈笑间令人失色。
C.“与君论心握君手"表现了诗人与王十二深挚的感情,诗人由之前对现实境遇的感慨转为向朋友表达心志。
D.诗歌的最后一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诗人肯定的态度,增强了诗歌的语势,感情激烈,富有感染力。
21.这首诗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22高二上·杭州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满庭芳
苏轼
蜗角①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②。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③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注】①蜗角:蜗牛角,比喻极微小的境地。《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②著甚干忙:白忙什么。③苔茵:如褥的草地。茵,垫褥。
2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以议论发端,却以蔑视的眼光看待世俗热衷的名利,称之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进而以“算来着甚干忙"揭示了追名逐利的虚幻。
B.此词以叙事为主,夹以议论和抒情,词人于醉中发泄,于景中释怀。由讽世到愤世,从自叹到自适,真实地展现了一个失败者复杂的内心世界。
C.过片“思量、能几许”,承上“百年里"说来,谓人生能几而“忧愁风雨,一半相妨”。“风雨"自指人生中的风风雨雨,所“妨”者是人生乐事。
D.此词“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肆意不羁,用语率真自然。“算来着甚于忙”“尽放我、些子疏狂"带有口语化的痕迹,看似毫不经意,然又颇具匠心。
23.学者吴慧娟认为此词“生动地刻画了词人愤世嫉俗和飘逸旷达的两个性格层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022高二上·云南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后游[注]
杜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注]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其时,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而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
2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曾游"与标题中的“后游”相呼应,说明诗人不是第一次来此游玩。
B.颔联运用拟人、衬托手法,以江山有情、花柳无私来衬托人世间的有情、无私。
C.颈联描绘晨景和晚景两幅画面,表明了诗人流连之久,从早到晚都在这里。
D.整首诗不仅景语生动,而且情语深切,全诗情景交融,对景物描写清新自然。
25.尾联有何含义?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2022高二上·梅州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注】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巃嵷(lóngsǒng):山势高峻的样子。
2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27.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2022高二上·浙江期中)古代诗歌阅读
忆王孙
[宋]李重元
《春词》萎萎芳草忆王孙①。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夏词》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②午梦长。
《秋词》飕飕风冷荻花秋。明月斜侵独倚楼。十二珠帘不上钩。黯凝眸。一点渔灯古渡头。
《冬词》彤云风扫雷初晴。天外孤鸿三两声。独拥寒衾不忍听。月笼明。窗外梅花瘦影横。
【注】①王孙:游子。②慵拈:懒拿。
28.下列对这组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忆王孙》四首词内容上以女子的口吻吟哦春、夏、秋、冬,在四时光影的流转中,勾画出具有时令特色的女性形象。
B.《忆王孙》四首词都善于选取典型的时令物象:春雨梨花、夏日荷花、秋月荻花、冬雪梅花。这些物象又与女子的情思交融交织。
C.《忆王孙》四首词都将极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多个意象巧妙组合,运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调动读者的想象能力,形成了一幅幅更丰富的具有启发性的画面。
D.《忆王孙》四首词结构上均呈现出以景开篇,以景结情的特点,首尾呼应,技法娴熟,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与联想。
29.有人认为《夏词》放在这组词中不妥,请谈谈你的理解。
(2022高二上·建水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白海棠
潇湘妃子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3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半卷半掩"说明赏花人和花之间有距离,这为下文的想象提供了条件。
B.“碾冰为土玉为盆”侧面烘托白海棠冰清玉洁,宝玉赞其“从何处想来"。
C.颈联以比喻手法继续写白海棠的高洁白净、飘逸出尘,有悲戚伤感色彩。
D.“西风”交代诗社众人是在春季赏花,“夜已昏"写诗人赏花时间之久。
31.这首诗,颔联意蕴丰富,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022高二上·乌鲁木齐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王氏能远楼
范梈①
游莫羡天池鹏,归莫问辽东鹤②。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廊。
请君得酒勿少留,为我痛酌王家能远之高楼。
醉捧勾吴匣中剑,斫断千秋万古愁。
沧溟朝旭射燕甸,桑枝正搭虚窗面。
昆仓池③上碧桃花,舞尽东风千万片。
千万片,落谁家?愿倾海水溢流霞④。
寄谢尊前望多客,底须惆怅惜天涯。
【注】①范梈,元诗四大家之一。少孤家贫,刻苦工诗文。人称文白先生。为文雄健,有两汉风格。为诗好歌行,冲淡闲远,如秋空行云。②辽东鹤,指传说中辽东人丁令威修道升仙,驾鹤归飞之事。③昆仑池,指昆仑瑶池,是传说中西王母的居所。④流霞,神话传说中的美酒。
3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连用《逍遥游》中大鹏和传说中辽东鹤两个典故,表达对两只神鸟的否定。
B.五到七句以歌行的散句写诗人劝酒之辞以及助兴的舞剑,有李白《将进酒》的气韵。
C.九到十二句诗人放任思绪飞扬,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构建了梦想中美好的世界。
D.十三到结尾句以设问启思,表达借美酒解去愁情的愿望,劝慰他人也劝慰自己。
33.此诗本是一首劝酒歌,因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5月庆祝共青团成立100周年讲话中借用“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勉励时代青年,而具有了鲜活的青春内涵。请从“青年之诗,绚丽之诗"的角度分析本诗的情感和写法。
(2022高二上·眉山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闻李六景俭自河东令授唐邓行军司马①,以诗贺之
白居易
谁能淮上静风波,闻道河东应此科。
不独文词供奏记,定将谈笑解兵戈。
泥埋剑戟终难久,水借蛟龙可在多?
四十着绯②军司马,男儿官职未磋砣。
【注】①行军司马:官职名。唐代在出征将帅及节度使下皆置此职,相当于今天的参谋长的职务。本诗写于作者江州司马任内。②着绯:穿红色的官服,唐制:文武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
3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开门见山,交代写作缘起。“谁能”二字看似发问,实为肯定其卓越的才能。
B.颔联正面描写,赞美了李景俭具备“文可治世、武可定邦"的才华,充满敬佩之情。
C.尾联表达了作者虽居低位、被贬江州,但仍思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
D.诗歌整体语言风格通俗易懂、明白流畅,真挚地表达了对友人升迁的欣喜之情。
35.诗歌颈联不仅手法精妙,而且意蕴深刻,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2022高二上·重庆期中)古代诗歌阅读。
捣衣诗
柳恽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①木叶下②,陇首③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②“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③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
3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
B.首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
C.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窗前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
D.尾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
37.《梁书》中记载,南朝文学家王融对这首诗的颔联“见而嗟赏",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颔联的精妙。
(2022高二上·成都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天竺①中秋
汤显祖
江楼无烛露凄清,风动琅玕②笑语明。
一夜桂花何处落③?月中空有轴帘声。
[注]①天竺;指天竺山,在今杭州西湖西。②琅玗;原为神话中的宝树,后常以琅玕比喻秀竹。③唐宋之问《灵隐寺》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句。
38.下列对两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诗第二句写景,描绘了一个月色、水光交相辉映的迷人月夜,进一步渲染了“思渺然"清幽恬静的环境气氛。
B.汤诗首句写秋夜的静谧,下句写佳节的欢乐。一静一动,既矛盾又统一,营造了中秋之夜宁静祥和的节日氛围。
C.诗人登楼赏月,都由眼前之景,触发无限思绪。赵诗思及去年同赏此景的友人,汤诗由景生疑,思及花落何处。
D.同为赏月绝句,二诗均用洗练淡雅的语言,描写登楼赏月时的独特感受,情味隽永,具有空灵神远的艺术美。
39.赵诗与汤诗均为登楼赏月之作,请分析诗中赏月人形象的异同。
(2022高二上·扬州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②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梧桐,其根半生半死。
40.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开头两句用赋,直抒胸臆,写作者这次重回苏州经过阊门,一想起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已长眠地下,不禁悲从中来。
B.“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一句运用典故,将丧偶之痛和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寂寞之情,溢于言表。
C.“原上草,露初晞"一句用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兴;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比,由此下文“新垅”就不显得突兀了。
D.“旧栖新垅两依依",居所依依,却天人永隔,“依依”二字,是对过去美好生活的追思,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
41.这首词和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堪称古代悼亡诗双绝。有人认为,苏词抒情感染力更强,贺词抒情更加细腻,请结合两首词各自的最后两句分析。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余靖用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典故,抒发自己与友人在这浑浊世间不被理解的痛苦哀伤之情。张耒则借世事变迁,而屈原忠贞不屈的精神与作品千古流传的对比,表达出对屈原由衷的敬佩与赞颂之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先审清题干要求,分析情感时,需要结合标题、作者、注释,同时要抓住诗歌中的诗眼、主旨、意象特征去分析。再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1.C.“希望他陪自己大醉一场”错误,“家酿寄君须酩酊"的意思是把家里酿的酒寄给你,希望你大醉一场。这里没有“希望他陪自己大醉一场”的意思。故答案为:C。
2.“家酿寄君须酩酊,古今嫌见独醒人"意思是,把我家酿的酒寄给你,你一定要大醉一场,因为古今那些随波逐流的昏庸之人,都厌烦嫌弃我们这些清醒之人,借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典故,表达对世事浑浊的无奈,少有知音的凄凉,充满无限的哀伤之情。而“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意思是,楚国灭亡,屈原身死,如今还有什么呢?只留下一部《离骚》在世间流传。诗歌前两句意境悲哀无奈,而这两句却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从而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表达出诗人对于屈原忠贞精神的敬佩和歌颂赞叹之情。
【答案】3.D
4.①“富贵”,指宴游宾客之尊贵及排场之盛大。岐王率众出游,队伍盛大华美。②“山林",指隐逸韵味。“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写清静、空灵的画面,传达出闲适的情味。③“富贵"与“山林”原本相互对立,而诗人却同时兼具,体现为优裕豪华的客观物质生活和隐逸闲适的主观内在意趣的统一,表现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情趣。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考生应认真阅读全诗,把握主旨,然后逐项分析,注意细节。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
D.“傍晚返回"错误,岐王一行秉烛夜游,归城时城门尚未开启,并非傍晚返回。
故答案为:D。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岐王带领诗友宾朋游览杨氏别业,欢宴游乐,队伍盛大华美。这体现了“富贵"。
“山林”,指隐逸韵味。“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兴尽才发现鸣叫的鸟儿已经换了种类,坐的时间太长,以至丁地上的落花也多了起来。这是清静、空灵的画面,传达出闲适的情味。
“富贵”与“山林"两种气象互相映衬,这样写使诗歌内容丰富,余味不尽。表现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情趣。
【答案】5.C
6.没有。诗歌起笔由悲妻子而自悲,想到人寿有限而悲,并未排遣悲情;再以邓攸、潘岳自喻,透露出对无法预知天命的绝望,表达了深沉的悲哀;接着诗人虽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这个愿望“更难期”,诗人陷入更大的绝望中。诗歌尾篇诗人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妻子的“平生未展眉”,更显哀痛欲绝。
【解析】【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感情的能力。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除了直抒胸臆之外,往往采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间接抒情方式,其中以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最为常见。另外,赏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读诗要“知人论世"。
5.ABD无误。
C.“无意于人间”错误,颈联的意思是“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自己并没有“无意于人间”,只是表达对妻子的思念,所以只能寄希望于死后同葬。
故答案为:C。
6.首联通过“闲坐悲君"可知诗人还在为妻子的离世而悲伤。颔联借用了邓攸、潘岳,通过他们的故事,表达了作者自己对无子、妻子离世的悲伤。颈联“同穴窗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中“何所望"、“更难期”写诗人与妻子再会没有指望,他的心情自然是悲伤的。尾联“报答平生未展眉"中的“未展眉”可见诗人的悲伤并未排解。
【答案】7.B
8.C
9.《葛生》诗中两次出现“夏之日"“冬之夜”,是古体诗中重章叠句艺术手法的运用,但其中“夏之日,冬之夜"颠倒为“冬之夜,夏之日”,则是作者刻意为之。两章所述,体现了诗中主人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永无终竭的怀念之情,再联系“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室)"的感慨叹息,突出表现出对荷载着感情重负的生命之旅最终归宿的深刻认识。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的表达技技巧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
⑶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句。可从手法和语言等角度进行赏析,分析时不能笼统地答表达了作者或感伤或愉悦的感情,要说具体,再结合相关词句详细分析。
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CD无误。
B.“‘锦衾烂兮’写锦缎制成的被子已经破烂不堪”理解错误。“锦衾烂兮"的意思是“锦被多么光华灿烂”。
故答案为:B。
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比喻。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蛴,牙如瓠籽白又齐。
B.比兴手法。意思是胡马南来后仍依恋于北风,越鸟北飞后仍筑巢于南向的树枝。鸟兽尚眷恋故土,何况人呢?由鸟兽想到人。
C.夸张。“海动色"“天改容”实为夸张。
D.拟人。把南风写成是一个十分诙谐而又善于戏谑的老朋友,他偷偷地推开了门,闯了进来,还装作爱读书的样子,正不停地翻着书。
故答案为:C。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葛生》诗中两次出现“夏之日"“冬之夜”,这是古体诗中常用的重章叠句手法。可它又不是简单的重章叠句,在本诗中,作者通过一个小小的变化,将第一句中“夏之日,冬之夜"颠倒为第二句中的“冬之夜,夏之日”,这一变化让两句形成了首尾相连、循环往复的结构,这就突出的表现了诗中主人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永无终竭的怀念之情,从冬到夏,再从夏到冬,时间在循环往复中形成了永恒,闪烁着一种追求爱的永恒的光辉。而两句后面强调“百岁之后,归于其居"“百岁之后,归于其室”,表明诗中的主人公对逝去爱人的坚贞爱情,突出表现出对荷载着感情重负的生命之旅最终归宿的深刻认识。
【答案】10.A
11.①《江城子》一词,通过虚实结合、直抒胸臆等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对亡妻沉痛的思念,同时“尘满面,鬓如霜"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自己的身世感慨融入其中,使情感更为真挚、沉重。②《蝶恋花》一词,通过借景抒情、用典抒情等表现手法,着重表达对亡妻品德的赞扬以及美好祝福,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世间万物的怜悯之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先审清题干要求,分析情感时,需要结合标题、作者、注释、选项,同时要抓住诗歌中的诗眼、主旨、意象特征去分析。再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10.B.“《蝶恋花》中“泛泛”用春风和煦温暖表现了词人前往栖禅寺祈福时的惬意"错,“泛泛东风初破五,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写正月初五这天词人到栖禅寺为亡妻王,润之祈福时的惠州的天气,让诗人联想到亡妻出生时的景象,内心惆怅,是以乐景衬哀情。C.“《蝶恋花》以现实中的曼陀雨收尾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祝愿"错,尾句“天公为下曼陀雨”是词人看到“圉圉"的金香之后,希望上天能够下一场雨来救助这些鱼,与标题中的“救鱼事”相呼应。D.“以妻子逝世时的景色收笔"错,“天公为下曼陀雨”不是妻子逝世时的景象,而是作者的一种期待,借此来为亡妻祈福。故答案为:A。
11.《江城子》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是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梦中妻子在闺阁中梳妆的情形,通过妻子的梳妆,无言,泪千行等来表现作者梦中与亡妻相见的凄凉之感,恩爱之情,以及对爱侣的深切怀念。同时“尘满面,鬓如霜”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自己的身世感慨融入其中,使情感更为真挚、沉重。诗歌主要表达了词人与亡妻的思念和哀悼之情,与此同时,融有世路艰难和自身被贬的感慨。《蝶恋花》中“佳气郁葱来绣户"“当年江上生奇女”“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都是词人对亡妻美好品德的赞美,而“放尽穷鳞看圉圉”“天公为下曼陀雨"两句,词人还对池中的鱼充满了怜悯,一方面是这些鱼寄托了词人对亡妻的祝福,另一方面也是其内心悲悯情怀的外化。
【答案】12.A
13.①正面描写。如写琴声直冲云霄,丁丁作响。②比喻。写琴声像凤凰划然鸣叫,清脆动听,这里是以声写声。③联想。琴声使诗人想到人在雪山行走的状况,以此表现音乐的特点。④侧面烘托。“一江风雨潮生”,是说作者思潮翻滚,写出了琴声对作者的影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象征阴暗的社会现实"错误,“阳光被遮蔽、松林幽暗深邃”指的是“松风掩昼隐深清"。结合下句“流水自泠泠”可知,“松风掩昼隐深清"是自然背景,说“象征阴暗的社会现实”,是对文意随意拔高的理解。
故答案为:A。
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下阕中找出描写音乐的文字,可以是正面描写,也也可以侧面烘托。下阕写“透云远响正丁丁",写琴声透过云彩直冲远方,发出丁丁作响的声音,这里直接描写琴声,属于正面描写。“孤凤划然鸣”,把优美的琴声比喻成凤凰清脆动听地鸣叫之声,此处运用比喻手法,以声写声,形象生动,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疑行岭上千秋雪,语高寒、相应何人",写琴声让诗人联想到人在雪山行走的情况,以此表现琴声的优美动听扣人心弦,此处运用联想的手法,由此及彼,让人从眼前的景象生发开去发散到另一点,富有画面感,引人深思。“一江风雨潮生”,是说作者面对此情此景,思绪翻涌,运用景物描写以景结情,写出了琴声对作者的影响,此处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烘托出琴声的高妙。
故答案为:①正面描写。如写琴声直冲云霄,丁丁作响。②比喻。写琴声像凤凰划然鸣叫,清脆动听,这里是以声写声。③联想。琴声使诗人想到人在雪山行走的状况,以此表现音乐的特点。④侧面烘托。“一江风雨潮生",是说作者思潮翻滚,写出了琴声对作者的影响。
【答案】14.D
15.①杜甫的狂是一种“疏放”的洒脱。虽然自己生活艰辛,却仍然欣赏生活中的翠竹轻摇,雨润荷花,始终用一种倔强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磨难;
②李白的狂是一种自信的豪放。一方面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对自己充满自信;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但愿长醉不愿醒”的随心所欲的狂放不羁。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本或一组文本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解答这类题,首先要研读题干,明确比较点,然后组织答案作答。
14.D.“写出狂夫年迈体衰……行将就木,故……"错误。颈联“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写诗人故人朋友音书断绝,他的一家人处在长久忍饥挨饿情况中,现实生活中处境十分窘迫。由此可推,尾联中的“欲填沟壑"是为了顺接上句的思想情感,意为倒毙路旁无人收葬,意犹饿死。并非是因为自己年迈体衰,行将就木。故答案为:D。
15.结合“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填沟壑",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唯疏放”,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增强了。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篆”“红蕖",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极写了这种“疏放”之态。所以杜甫的狂是一种“疏放"的洒脱。李白《将进酒》中的“狂”是一种自信的豪放。诗中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诗人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钟鼓馔玉”的富贵生活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愿醒”,诗情至此,流露出随心所欲的狂放不羁。
【答案】16.C
17.①运用用典的手法,用韩愈的“箝纸尾"写出官场的黑暗。表达诗人对官场黑暗生活的不满。
②用来客劝我糊涂,反衬诗人的清白。表达对清白节操的坚守。
③“君知否”以问句形式对州官、对黑暗官场的庄严宣示,后一句用虚笔想象游历“庐山古涧藤",抒写归隐后自己寄情山水的生活。表达归隐的愿望。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1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
C.“颔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手法”错。“羞将枉直分寻尺,宁走东西就斗升"是直接抒情,这十四个字是近年宦海生涯的概括。
故答案为:C。
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颈联是“吏进饱谙钳纸尾,客来苦劝摸床棱”,“钳纸尾"用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故事,说明自己现任分管茶盐的佐僚,对主官只能唯唯诺诺,天天在公文上随着主官的意志画押签名,丝毫不能做主;甚至,连属吏也不把他放在眼里。他尝尽了俯仰随人的滋味。“饱谙”二字,浓缩了无限屈辱辛酸。此句写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下句“摸床棱"用《新唐书·苏味道传》中事,全句说,好心的朋友来了,总是苦苦劝我遇事模棱两可,假装糊涂不要固执己见。当然,这不失为一种处世自全之道;但,这不是壮夫所为,也不是陆游所愿。此句表达对清白节操的坚守。尾联是“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我正准备归里赋闲的行装,不信你看,我游走用的藤杖都准备好了。“君知否"以问句形式对州官、对黑暗官场的庄严宣示,后一句用虚笔想象游历“庐山古涧藤”借景抒情,抒写归隐后自己寄情山水的生活。归隐山林,这是更大的退却,是在他心中酝酿了多年的无可奈何的退却。
故答案为:①运用用典的手法,用韩愈的“箝纸尾"写出官场的黑暗。表达诗人对官场黑暗生活的不满。
②用来客劝我糊涂,反衬诗人的清白。表达对清白节操的坚守。
③“君知否”以问句形式对州官、对黑暗官场的庄严宣示,后一句用虚笔想象游历“庐山古涧藤",抒写归隐后自己寄情山水的生活。表达归隐的愿望。
【答案】18.D
19.①诗歌用沧江、黄鹤楼、夏口、郭门、芦洲等展示康太守的行程,突出了他的征途漫漫,表现出诗人对朋友旅途的顾念和祝愿。②这些地名的连续出现,能够带动对与这些地名相关的自然景色的联想,给读者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③这些地名的连用能够使诗歌更富节奏感,增强了情感、气势。
【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2)此题考查文本的语言特色。可从语言内容、语言风格、表达效果三个方面入手,要抓住关键词语品味整首诗呈现出的语言特点,用来答题的词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但不能简单孤立地用这样的词语来回答。一般为用一两个词点明语言特色,用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还可以指出表现感情、主旨的作用。本题已经明确了连用地名叙写行程这一写作特色,可以针对这一点从主题、表达效果和节奏韵律等方面进行分析。
18.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
D.“嗅觉”错误,本诗没有运用嗅觉描写。“朱阑将粉堞"为视觉描写,“铙吹发夏口”为听觉描写。
故答案为:D。
19.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城楼下面是青苍色的长江水,江边是傲然矗立的黄鹤楼。送别之地很是开阔。不同的地名,就是不同的山水和风景,这些地名的连续出现,能够带动对与这些地名相关的自然景色的联想,再结合开篇两句,就给读者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沧江水、黄鹤楼,夏口、郭门、芦洲这些地名读来朗朗上口,它们的连用能够使诗歌更富节奏感,行走江湖的豪气顿生,视野也随之阔大,心胸不由张开。地名的连用增强了情感、气势。
故答案为:①诗歌用沧江、黄鹤楼、夏口、郭门、芦洲等展示康太守的行程,突出了他的征途漫漫,表现出诗人对朋友旅途的顾念和祝愿。②这些地名的连续出现,能够带动对与这些地名相关的自然景色的联想,给读者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③这些地名的连用能够使诗歌更富节奏感,增强了情感、气势。
【答案】20.B
21.世态炎凉的感慨。诗人想通过广泛交游来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但是“黄金散尽交不成”,尝尽了世态炎凉。光阴虚度的无奈。“白首为儒身被轻"抒发了作者年华老去,不得重用,反被轻视,内心充满了壮志难酬的伤感、无奈。受人排挤的愤懑。“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两句写小人毁谤之声非常喧闹,闻之令人心惊。运用典故,意指谗言可畏。揭露世间贤愚不分,贤者遭诽谤,小人得志猖狂。荣辱偕忘的洒脱。诗人与朋友倾心畅谈,“光荣和耻辱对于我来说又算的什么?"表现了诗人襟怀磊落,洒脱无羁。
【解析】【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2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B.“‘贝锦’喻忠言。小人的谗谤与忠言相互交织"说法错误。“贝锦”比喻花言巧语,指小人毁谤之声非常喧闹。这两句诗是说,到处都是世俗小人的谗谤声,谈笑间令人失色。
故答案为:B。
2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大意为,散尽了黄金也不得与世人相交,身为儒生一辈子都被世俗社会所轻视。抒发了世态炎凉的感慨。作者已白首却壮志未酬,空有一身才华却依然被人轻视,不得重用,抒发了作者虚度光阴的无奈。“一说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苍蝇"比喻谗人,“贝锦”比喻花言巧语。这都是用《诗经》典故,指小人毁谤之声非常喧闹。这两句说,到处都是世俗小人的谗谤声,谈笑间闻之令人失色。“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这一典故出自刘向的《新序·杂事》篇,曾参是孔子的门生,也是有名的孝子。他在郑国时有个同姓的人杀了人,消息传到他母亲的耳朵里,她前两次都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会去杀人,于是流言越来越多,最后她竟然信以为真,被吓的连忙扔下手中的织布梭,翻墙逃跑了。这里指谗言可畏。这两句说古代贤人曾参怎么会是杀人犯呢?接连三次的谣言,竟然让最信任他的母亲也受到惊吓。以上集中对世风进行批判,揭露世间贤愚不分,贤者遭诽谤,小人得志猖狂,抒发了受人排挤的愤懑。“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君"指王十二。这两句说,握着你的手,说句心里话吧,光荣和耻辱对于我来说又算了什么?表现了诗人荣辱偕忘的洒脱。
故答案为:世态炎凉的感慨。诗人想通过广泛交游来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但是“黄金散尽交不成”,尝尽了世态炎凉。光阴虚度的无奈。“白首为儒身被轻"抒发了作者年华老去,不得重用,反被轻视,内心充满了壮志难酬的伤感、无奈。受人排挤的愤懑。“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两句写小人毁谤之声非常喧闹,闻之令人心惊。运用典故,意指谗言可畏。揭露世间贤愚不分,贤者遭诽谤,小人得志猖狂。荣辱偕忘的洒脱。诗人与朋友倾心畅谈,“光荣和耻辱对于我来说又算的什么?"表现了诗人襟怀磊落,洒脱无羁。
【答案】22.B
23.①上片运用《庄子》典故,对热衷名利的行为作出嘲讽,揭示追名逐利的虚幻。②“且趁闲身未老”至“三万六千场"意图在醉中不问世事,以全身远祸,抒发出以沉醉替换痛苦的悲愤。可看出愤世嫉俗的词人形象。③“忧愁风雨,一半相妨”是自己宦海浮沉,辗转流迁的人生自叙,“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是因“忧愁风雨”而彻悟之语,愤激地表达了词人对于忧患人生的失望和怅惘。下片“幸"字笔锋一转,即景抒怀。清风皓月、无际的苔茵和高张的云幕,清朗阔大的美景使词人忘怀世俗烦恼,与造化同乐。“江南好”一句中作者的情绪变得豁达开朗,充满了飘逸旷达、超凡脱俗的闲适至乐之情。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2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此词以叙事为主,夹以议论和抒情"错误。从词中来看,应该以议论为主,夹以抒情。全篇援情入理,情理交融。
故答案为:B。
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上阕“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功名利禄本是构成世俗观念的核心,而经历了人世浮沉的苏轼却以蔑视的眼光,称之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进而以"算来着甚干忙”揭示了追名逐利的虚幻,这不仅是对世俗观念的奚落,也是对蝇营狗苟尘俗人生的否定;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词人意图在醉中不问世事,以全身远祸;一“浑”字抒发了以沉醉替换痛苦的悲愤,一个愤世嫉俗而以无言抗争的词人形象呼之欲出。
下阕“思量、能几许",承上“百年里”说来,谓人生能几;而“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宦海浮沉,辗转流迁,命运多舛,饱经忧患。这几句是作者的人生自叙,隐含着身受惨祸、壮志难酬的沉痛。“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是因“忧愁风雨"而彻悟之语。此句愤激地表达了词人对于忧患人生的失望和怅惘,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下面笔锋一转,以“幸对”引领,使无际的绿茵、高张的云幕,与浩大无穷的宇宙合而为一,求得了内心的宁静,并得到了解脱。结尾“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一句,情绪豁达开朗,充满了飘逸旷达、超凡脱俗的闲适至乐之情,表明作者终于摆脱了世俗功名的苦海,获得了精神的超脱与解放,情绪变得豁达开朗。
【答案】24.B
25.①尾联诗人说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闷完全减消了,除了这儿还要往哪儿去呢?②表面看来好像这仍是赞美此处风景绝佳,其实,这正是诗人心中忧愁难解,强作豁达之语。③面对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的时局,再美好的景色也无法排解诗人满腔的愁愤。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综合鉴赏与评价能力。这类题往往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一般错在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24.B项“以江山有情、花柳无私来衬托人世间的有情、无私”赏析错误,从写作背景来看,应是以江山有情、花柳无私来反衬人世间的无情与偏私,
故答案为:B。
25.本题作答首先注意全诗记叙了诗人重游修觉寺的见闻感受,重在抒写内心的情绪。前四句回应往日之游而写后来之游,后四句写观景减愁之感。
尾联“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意思是,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闷完全减消了,除了这儿还要往哪儿去呢?表面看来好像这仍是赞美此处风景绝佳,其实,全诗以感慨作结,这正是诗人以喜写悲,有愁难解,强作豁达之语。
结合注释可知,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满腔愁愤,无由排解,只好终日徜徉于山水之间,所以减愁两字是以喜写悲,益增其哀。这首诗写得表面豁达,实则沉郁。
故答案为:①尾联诗人说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闷完全减消了,除了这儿还要往哪儿去呢?②表面看来好像这仍是赞美此处风景绝佳,其实,这正是诗人心中忧愁难解,强作豁达之语。③面对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的时局,再美好的景色也无法排解诗人满腔的愁愤。
【答案】26.B
27.①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了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②视听结合。“鸟语乐”是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是视觉,描绘了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太白岭的喜爱之情。③衬托。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从而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④拟人。“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内容、情感和手法的综合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景物描写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诗句内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6.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内容、情感和手法的综合鉴赏能力。
B项,“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错。诗句“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的意思是烟云不管厚还是薄都很可爱,树与石的疏与密自是很合宜,表达的是一种物我相谐,诗人心情平静舒适的情感。
故答案为:B。
27.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景物描写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颈联“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的意思为:明媚的春天已到来,鸟儿欢快地说着话,溪水也不愿流动,鱼儿也贪恋这美好行动变迟缓了。这两句描写的是初春美景。
鸟儿已开始鸣叫,而溪水还未开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鸟语"是声音,属于听觉,“鱼行”是视觉,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以“乐"“迟”形容鸟的欢快,鱼游动的迟缓,其实是把诗人的心境投射到鸟鱼之上,移情于景,用了拟人手法;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诗人的欣悦之情。
【答案】28.D
29.妥当。理由:①内容统一。四首词构成一个整体,完整地表现了一个女子从春到夏、从秋到冬,无时无刻不弥漫着的思人愁情。②手法一致。都是以景衬情。《夏词》前三句生动描绘了蒲柳猎猎作响、荷花满院飘香、瓜果桃李清凉的美好夏日风情。以乐景衬哀情,更显女子孤寂的闺怨之情。其余三首以哀景衬围怨之情。③风格一致。四首都是婉约词风。其它三词,以景结情,藏愁情于景语中。《夏词》尾句“针线慵拈午梦长”细腻過真地刻画了闺阁女子松开针线、沉入酣眠的娇悠唾态,虽不点愁情,却意在言外。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艺术风格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诗歌,再明确观点,然后从内容、手法、风格的角度结合诗歌内容分条陈述。
28.D.“以景结情"错误。《忆王孙·夏词》没有以景结情,其它三首都是“以景开篇,以景结情”的结构特点。故答案为:D。
29.妥当。理由:从内容上看,都是以女子的口吻述说四季景色,抒发相应的情感。四首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排列,构成一个整体,“空断魂"“慵拈”“黯凝"“独拥寒衾不忍听”等,表现了一个女子从春到夏、从秋到冬,无时无刻不弥漫着的思人愁情。
从手法上看,《忆王孙》四首词结构上均呈现出以景开篇,以景衬情的特点。《夏词》先写小池塘里,风中的水草猎猎有声,雨后的荷花更散发出沁人的芬芳,使得满院都是荷花的香味。炎热的夏季,难得的雨后清爽。这时候,又享用着投放在井里用冷水镇的李子和瓜,真像冰雪一样凉啊!以乐景衬哀情,夏日的美好风情,更显女子孤寂的闺怨之情。
其余三首,《春词》以柳外高楼、芳草斜阳、梨花带雨、黄昏杜鹃来衬闺怨之情;《秋词》以冷风荻花、明月独楼、一点渔灯来衬闺怨之情;《冬词》以彤云冬雪劲风、天外孤鸿、寒衾、瘦梅来衬闺怨之情;这三首均以哀景衬闺怨之情。
从风格上看,四首都是婉约词风。《春词》“雨打梨花深闭门"、《秋词》“一点渔灯古渡头”、《冬词》“窗外梅花瘦影横"以景结情,藏愁情于景语中。《夏词》尾句“针线慵拈午梦长”,意思是:如此夏日,谁还想拿起针线做那枯燥无味的女红呢?还是睡个长长的午觉吧!闺阁女子懒得做针线、沉入酣眠的娇憨睡态,虽不点愁情,却意在言外。
【答案】30.D
31.①颔联上句以梨花之蕊写白海棠的洁净,下句以梅花写白海棠品性的芳香孤傲。②巧用拟人修辞。“偷来"“借得”两词把白海棠写得活灵活现,俏皮可爱。二词配合,见姿见态,见色见韵。③化用诗句,构思巧妙。“三分白"“借得”“一缕魂",化用了宋代卢梅坡《雪梅》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④借白海棠,写出了黛玉具有梨蕊之娇洁、梅花之芳香孤傲的内外兼修的美好形象。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赏析诗句首先明白诗句写了什么内容,然后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30.D.“‘西风’交代诗社众人是在春季赏花"分析错误,“西风”交代诗社众人是在秋天赏“白海棠",“西风”是秋风,从颈联“秋闺"中能看出。故答案为:D。
31.(1)颔联直写白海棠,写来对仗严谨,而又天然工巧。最难得的是它不是苍白地写白海棠的白净,而是说它白净如梨蕊,这就在白净的颜色上突出了其高贵品格,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写出其有梅的精魂与风韵。(2)拟人修辞。“偷来”、“借得"的说法,赋予了白海棠以人的动作,把白海棠写得活灵活现,更增添了诗句的巧妙别致,动词“偷”“借"新颖别致,颇显诗人慧心。
(3)化用诗句,构思巧妙。化用了宋代卢梅坡《雪梅》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表现白海棠的洁净和孤高傲世,见姿见态,见色见韵,灵巧别致,意趣盎然。
(4)在林黛玉笔下,白海棠绝没有世俗的污浊,却有梨蕊的高洁、梅花的傲骨。白海棠的这种精神品格,其实就是具有诗人气质的林黛玉的思想性格的体现。
【答案】32.A
33.诗中充盈着飞扬浩荡的青年之气,立意高远,乐观放达:①人生要靠自己去拼搏,即使境遇不佳,只要努力向前,步步扎实,日积月累,就可以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②珍惜时间,珍惜眼前的美好;③不枉自忧愁怅惘,要满怀希望和梦想,不懈追求。诗歌充满浪漫主义的豪迈飘逸,手法多样,绚丽多姿:①全诗意象纷呈,色彩斑斓,展现出高远宏阔清朗的境界;②夸张、用典、想象、设问、化用、呼告等手法交错使用,笔法浪漫,挥洒自如;③用语豪迈奔放,“万事"“江山”“千秋万古"等词语大开大合,雄壮奇丽。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3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情感、手法的能力。
A.“表达对两只神鸟的否定”错误,第一联的意思是“远游不要羡慕天池的大鹏鸟,归乡不用比辽东化鹤",诗人借两个典故表达的是不必追慕无法实现的事情,为下一句“人生要靠自己把握”张本,并非否定两只神鸟。
故答案为:A。
3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和写法的能力。
情感上,诗中充盈着飞扬浩荡的青年之气,立意高远,乐观放达。由“游莫羡天池鹏,归莫问辽东鹤"可知,诗人认为不必追慕无法实现的事情;由“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可知,诗人认为人生万事需要自己躬行,如果能够扎实努力地工作,方寸之地也有江山寥廓。这几句强调的是胸怀和志趣,是精神的自为,是脚踏实地的积累、努力,这样才能获得更为广阔的空间。“请君得酒勿少留,为我痛酌王家能远之高楼"写出诗人认为得到美酒不要吝惜,应当开怀痛饮,抒发了诗人珍惜时间,珍惜眼前的美好的情感。“醉捧勾吴匣中剑,斫断千秋万古愁”写诗人劝告人们抽出吴王匣中的宝剑,砍断那千秋万古的悲愁;“沧溟朝旭射燕甸,桑枝正搭虚窗面"描写沧溟外涌出一轮朝阳,阳光把莽莽苍苍照亮。几条桑枝的身影,点缀着高楼的轩窗。通过写朝阳东升传达出希望之感,表达了诗人认为人不要枉自忧愁怅惘,要满怀希望和梦想,不懈追求的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现状
- 2024年沪科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4年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提振消费的主要策略: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
- 2024权转让简单合同范本
- 2024某局新材料研发合作合同
- 浙摄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第5课《数据的获取》说课稿
- 2025辽宁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创新教师教育培训方式与手段的策略
- 产教融合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的指标
- 《网络文件提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12000字》
- 公司仓库检查表
- 激光熔覆技术课件
- 数字图像处理-第2章-数字图像处理基础课件
- UPS现场巡检维护保养记录表
- 呼叫中心服务外包项目投标书模板
- 生产主管绩效考核表
- DB33-T1196-202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排入标准》
- 实操考评表(模版)
- 矿山档案(台帐) 表格参照模板参考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