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版第3版唐四元《生理学》课件001 第一章 绪论_第1页
人卫版第3版唐四元《生理学》课件001 第一章 绪论_第2页
人卫版第3版唐四元《生理学》课件001 第一章 绪论_第3页
人卫版第3版唐四元《生理学》课件001 第一章 绪论_第4页
人卫版第3版唐四元《生理学》课件001 第一章 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生理学》制作:唐四元第一章

绪论理论知识

课后自测

知识拓展学习目标识记:1.能正确概述什么是生理学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2.能简述生命的基本特征,说明刺激、刺激阈、反应、兴奋和抑制的概念。理解:1.能说出内环境的概念,叙述稳态及其意义,分析机体功能活动的完整统一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2.能比较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的特点。3.能举例说明反射、反馈、正反馈和负反馈及其意义。运用:能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生命活动的规律。第一节生理学简介一、生理学的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规律和功能的一门科学。二、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医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

1)帮助判断什么是病理状况

2)解释疾病的临床症状

3)解释治病原则三、生理学研究的水平和方法

(一)研究的三个水平

1.细胞和分子水平(1)器官的功能取决于:构成该器官的各个细胞的特性。(2)细胞的生理特性取决于:由构成细胞的各个成分,特别是细胞中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学和化学特性。(3)各种细胞的生理特性取决于:它们所表达的基因。

2.器官和系统水平(1)要了解一个器官或系统的功能,它在机体中所起的作用,它的功能活动的内在机制,以及各种因素对它活动的影响,都需要从器官和系统的水平上进行观察和研究。(2)在这个水平上的研究称为器官生理学。

3.整体水平就是要以完整的机体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在各种环境条件和生理情况下不同的器官、系统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协调,以及完整机体对环境变化发生各种反应的规律。

(二)研究方法

1.慢性实验(chronicexperiment)

是以完整、清醒的动物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和机体生理条件下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及其机制。

优点:便于观察某一器官在正常情况下的生理功能及其与整体的关系,如研究动物的胃液分泌,采用假饲的实验方法。

2.急性实验(acuteexperiment)

(1)在体实验:在麻醉条件下对动物进行手术,暴露出要观察的器官并进行实验。

如:去大脑僵直

(2)离体实验

从活着的或刚被处死的动物体内取出某一器官、组织或分离某种细胞,将它们置于一个类似于体内的人工环境中,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观察它们的功能活动及影响因素。

优点:可以严格控制细胞的环境条件,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使实验条件简单化,便于分析有关因素对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影响如:骨骼肌实验装置图

第二节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Metabolism)

生物体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摄取营养物质以合成自身的物质,同时不断分解自身衰老退化物质,并将其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自我更新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包括两个过程:1.同化作用

2.异化作用

二、兴奋性(Excitability)

刺激(stimulus):引起机体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

反应(response):机体应答刺激所产生的变化。

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能迅速产生某种特定生理反应的组织。

兴奋(excitation):由相对静止变为显著的运动状态,或原有的活动由弱变强。

抑制(inhibition):由运动转为相对静止,或活动由强变弱。

阈强度(thresholdintensity)

:能引起活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兴奋性(excitability):活组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组织、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依次分别为:

绝对不应期:是指组织细胞在一次兴奋初期很短的时间内,对于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不能再产生兴奋的时期(ab段)。

相对不应期:是指在绝对不应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须给予大于该组织阈值的较强刺激才能引起反应的时期(bc段)。

超常期:在相对不应期之后,只要用阈下刺激就能够引起细胞或组织再兴奋,表明细胞的兴奋性高于正常水平(cd段)。

低常期:是指在超常期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细胞的兴奋性低于正常水平,需要用阈上刺激才能引起细胞的再次兴奋(de段)。刺激的三要素:

(1)

强度

1)阈强度或阈值: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2)阈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

3)阈上刺激:大于阈刺激

4)阈下刺激:小于阈刺激

(2)持续刺激时间

时值—以二倍于基强度的刺激作用于可兴奋组织,

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时间。其长短反映了组织兴奋性的高低。

(3)刺激强度变化率几个重要概念:刺激强度刺激时间1)阈强度,阈刺激,阈值2)阈下刺激3)可兴奋组织4)生物电反应基强度时值三、适应性(Adaptability)

适应(adaption):机体按环境变化调整自身生理功能的过 程。

适应性(adaptability):机体能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调整 体内各种活动,以适应变化的能力。

生理性适应:是指身体内部的协调性反应,例如,在强光照射下,瞳孔缩小以减少光线进入眼内,使视网膜免遭损伤。

行为性适应:常有躯体活动的改变,例如,在低温环境中机体会出现趋热活动;遇到伤害性刺激时会出现躲避活动。

四、生殖(Reproduction)

生殖是生物体繁殖后代、延续种系的一种特征性活动。成熟的个体通过无性或有性繁殖方式产生或形成与本身相似的子代个体。

第三节人体与环境

(Bodyinternalenvioment)一、体液和体液的分布体液:人体细胞内外含有大量液体,总称为体液。分布:细胞内液:约2/3,约占体重40%。细胞外液:约1/3,约占体重20%。组织液:约3/4,约占体重15%。血浆:约1/4,约占体重5%。淋巴液:少量。胸膜腔、脑脊腔及关节腔内液体。

注:膀胱内液体不属于细胞外液二、人体与外环境

外环境:机体整体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例如:外界、大气环境。

人体与外环境之间存在两方面的关系:

1.人的活动对外环境的影响;

2.外环境对人的作用。

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的影响按性质可以分为: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例如:气温、气压、光照等。

2.社会环境是影响人体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

三、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细胞外液(成分非常接近于海水)内环境的作用:1)为机体提供必要的理化条件,使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得以正常发挥2)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产物。(二)稳态(homeostasis)——

是一种动态平衡: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机体的代谢活动不断地破坏平衡,机体又依靠各种调节机制恢复平衡。一旦机体不能恢复这种平衡,疾病就产生了。治疗疾病就是帮助机体恢复这种平衡。第四节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的应答性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系统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与生具有,较为固定,如:抱握反射。条件反射——后天获得,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如:“望梅止渴”。(二)神经调节的特点:作用快而短暂,定位准确,影响部位局限。(三)神经调节的生理意义:最经常起作用的调节机制,也是最重要的调节机制。二、体液调节

(一)体液调节调节方式:①远分泌:内分泌腺→激素→血液运输→受体→生理效应。②旁分泌:激素不经血液运输而经组织液扩散达到的局部性体液调节。③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释放入血达到的体液调节。(二)体液调节的特点:作用慢而持续,定位不准,影响部位较广泛。(三)体液调节的生理意义:对机体的快速变化不能起及时的调节作用。但是对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功能的最重要的调节机制。三、自身调节(一)自身调节的基本方式: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而起的调节作用。(二)自身调节的特点:作用非常局限。(三)自身调节的生理意义:在心,肾,脑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维持上有重要意义。第五节体内的控制系统

从控制论的角度来看,体内存在着数以千计的各种控制系统。学者们应用控制论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来认识和分析机体各种功能的调节。从控制论的观点分析,控制系统可分为:非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三大类。一、非自动控制系统

非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开环系统,即受控部分的活动不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控制方式:单向性

机能活动受控部分指令控制部分控制特点:①对受控部分的活动不起调节作用。②在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该方式极少见的,仅在反馈机制受到抑制时,机体的反应表现为非自动控制的方式。例如:应激时,因压力感受性反射受到抑制,应激刺激引起交感神经系统高度兴奋,使血压、心率↑,而这些信息不能引起明显的神经调节活动,故血压和心率维持在高水平。二、自动控制系统受控部分的活动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控制方式:双向性(分:正反馈、负反馈)受控部分指令功能活动正反馈信息指令受控部分功能活动负反馈信息控制部分控制部分

控制特点:①正反馈不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而是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负反馈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②正常机体中有大量的负反馈机制(压力感受性反射,体温调节),正反馈机制很少(排尿反射、分娩、大量失血出现的“恶性循环”)。

反馈调节:

1)负反馈调节——反馈信息与控制系统的作用相反,即对控制系统起抑制作用。如体温调节。生理意义:是维持稳态的重要途经。

2)正反馈调节——反馈信息与控制系统的作用相同,即对控制系统起加强,促进的作用。如排尿,分娩,血液凝固等过程。生理意义:有助于一个完整的生理功能的完成。

三、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是指控制部分向受控部分发出指令的同时,又通过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