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第8章:地方病_第1页
《预防医学》第8章:地方病_第2页
《预防医学》第8章:地方病_第3页
《预防医学》第8章:地方病_第4页
《预防医学》第8章:地方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地方病预防与控制是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发生或流行的疾病,或是在某些地区相对稳定无需外地输入传染源就经常发生的疾病定义地方病在我国病种多,覆盖面广,受威胁的人口数量大地方病

地方性即地域的特异性。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的致病因素决定了地方病的种类。病区才有发病,非病区不发病1当地居住的人均可患病,且患病率及严重程度一般随年龄增大而递增。因为年龄越大,在病区接触的时间越长,接触致病因子越多2特点地方病非病区迁入的健康人与病区居民同样生活一段时间后也会发病,而且发病率往往比当地居民更高。因为他们对当地地质环境的致病因子适应性较差3迁出病区的居民,病情可逐渐减轻而自愈4病区易感动物也可发生与人类相似的地方病5病区根除致病因子后可转变为非病区6地方病地方病

从以上地方病的特点可以看出,它们都围绕着“地方”为中心,即地方病是以当地的局部地质环境为基础的疾病

根据这些特点,结合特定地方病的临床表现,对地方病的诊断有莫大的帮助流行规律了解地方病流行规律,对地方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以下分为两种类型进行阐述地球化学性地方疾病自然疫源性地方病地方病地球化学性地方疾病当机体生命元素的摄取量随环境中元素含量的多寡而出现过多、过少或失调时,就会发生相应的病理改变,出现元素性地方病地方病

深山高于半山区,高原高于平原,内地高于沿海,沟里高于沟口,河流上游高于中下游,农村高于城市。并且其具有相对较为稳定的特点地球化学性地方疾病的流行规律各种人群都有同等的发病机会,但可有程度的差异性老、少、边、穷地区发病严重,常出现穷与病的恶性循环地方病自然疫源性地方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要素:病原体、宿主和媒介,只有三者都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引发相应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防治工作中应针对这三个环节展开工作分布规律:该类疾病与宿主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表现出分布地区和流行季节的不同规律,往往具有年度波浪性和季节、人群多发等规律地方病地方病的分类原因不明性疾病地球化学性疾病元素缺乏性疾病元素中毒性疾病

自然疫源性(生物源性)疾病地方病

地球化学性疾病

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使地壳表面的元素分布不均衡,致使有的地区土壤和水中某些元素含量过高或过少,导致该地区人群中发生某特异性疾病,称为地球化学性疾病地方病地球化学性疾病的特点与某种化学元素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可以用现代医学理论来加以解释明显的地区性,且与某种化学元素关系密切地方病一、概述

(一)概念

地方病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发生的地球化学性疾病和自然生物源性地方病的总称。其分布广、病种多、危害程度大。

地球化学性疾病是由于地壳表面各种化学元素的分布不均匀,造成地球上某些地区的水和土壤中某些化学元素过多、不足或比例失调,再通过食物和饮水途径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疾病。自然疫源性(生物源性)地方病是由媒介传播、病因为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引起的一类具有传染性的地方病。(二)地方病病(疫)区的基本特征在地方病病(疫)区,地方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显著高于非地方病病(疫)区,而非地方病病(疫)区无该病的发生。地方病病(疫)区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引起某种地方病的致病因素。化学性地方病的发病与病区环境中某些元素过多、不足或比例失调密切相关,且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在地方病疫区存在某些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媒介昆虫及动物宿主生长繁殖的条件。健康人进入地方病病(疫)区,也有患该病的可能。由地方病病(疫)区迁出的健康者(除外潜伏期者)不在患该种地方病,或迁出的患者症状不再加重,并且可能逐渐减轻甚至痊愈。在地方病病(疫)区,某些易感动物也可能罹患某种地方病,成为生物源性地方病发生的主要中间宿主。消除地方病病(疫)区自然环境中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控制消灭地方病的关键。(三)

我国地方病的流行状况及防治策略

1、我国地方病的流行状况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地方病的流行,主要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节病及克山病等,重病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偏远、贫困地区。2、地方病的防治策略

⑴改革地方病管理体制,健全专业队伍

⑵建立地方病监测系统

⑶加强第一级预防

⑷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

⑸建立健全地方病防制法制体系

第二节碘缺乏病一、概念

碘缺乏病是由于外环境缺碘,人体摄取的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是碘缺乏最明显的表现形式。二、病因、发病机制地质因素水质因素膳食因素致甲肿物质1、碘摄入量减少2、抑制甲状腺对碘的摄取能力甲状腺素激素合成减少甲状腺肿大克汀病高碘三、碘缺乏病的流行特征

(一)地区分布

世界性分布,我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市、自治区、都有该病流行,一般流行规律是:山区>丘陵>平原>沿海,农村高于城市。

(二)人群分布发生在任何年龄,地甲肿多发生在儿童、青少年及育龄妇女,女性的最高患病率多在12~18岁,男性在9~15岁。一般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而地克病的男女患病率无显著差别,多发生在地甲肿严重流行地区,有家族多发倾向。四、临床表现(一)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一般表现除颈下部肿大外,无其他明显症状。一般增长缓慢,中晚期严重肿大者,可压迫气管、食管及周围神经,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及声音嘶哑等症状。体检早期甲状腺轻度肿大,可随吞咽活动,质软、常伴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晚期质地变硬。如甲状腺肿发生囊性变或囊内出血可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亢进(二)地方性克汀病智力低下突出,聋哑最常见,生长发育落后,身材矮小,还可伴有神经系统受损、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肿等表现。概括为呆、小、聋、哑、瘫。克汀病患者五、诊断依据(一)地方性甲状腺肿(1)居住在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2)甲状腺肿大超过受检者拇指末节,或小于拇指末节但有结节者(3)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炎及甲状腺癌等其他甲状腺疾病。(4)实验室检查可见甲状腺吸碘率呈饥饿曲线(受检者口服一定量的放射性碘后,各个时间段吸131碘率都较正常值为高,且峰值多在24h甚至48h出现)。(二)地方性克汀病⑴必备条件①出生、居住在低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地区②不同程度智力障碍。(2)辅助条件有不同程度的听力、语言、运动神经、身体发育障碍,克汀病形象具备必备条件和辅助条件中的任何一项或一项以上而又可排除分娩损伤、新生儿窒息、脑炎、脑膜炎、癫痫、药物中毒等引起的脑损伤所造成的精神发育迟滞;中耳炎、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引起的听力或言语障碍者可诊断为地克病六、碘缺乏病的预防(一)第一级预防

1.食盐加碘是防治碘缺乏病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2、碘油注射或口服(二)第二级预防碘防治监测(三)第三级预防甲状腺制剂疗法

第三节地方性氟中毒一、概念

是由于一定区域的外环境中氟元素过多,使生活在该区域的居民长期摄入过量氟而引起的以氟斑牙和氟骨症为特征的全身性慢性疾病。二、流行特点(一)地区分布

是世界性的地方病,我国分布很广,除上海市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二)人群分布氟斑牙主要发生在恒牙生长期,氟骨症的发病多为成年人尤其是青壮年,随年龄增高患病人数在增加,女性比男性多见。

(三)地区分布饮水型干旱、半干旱浅层潜水高氟地下水地区、深层高氟地下水地区,地热水和温泉高氟地区及高氟岩石和富矿地区(三)地区分布燃煤污染型居民长期使用无排烟道的土炉灶(高氟煤取暖、做饭或烘烤玉米、辣椒等主要食物)(三)地区分布饮茶型饮砖茶习惯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砖茶含氟量极高,长期饮用,引起慢性氟中毒三、病因、发病机制过量氟摄入体内氟钙+氟化钙沉积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