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与合理用药〔20130910〕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d27932a6e6ee16a7c3a5f4e1e1f499f/1d27932a6e6ee16a7c3a5f4e1e1f499f1.gif)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与合理用药〔20130910〕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d27932a6e6ee16a7c3a5f4e1e1f499f/1d27932a6e6ee16a7c3a5f4e1e1f499f2.gif)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与合理用药〔20130910〕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d27932a6e6ee16a7c3a5f4e1e1f499f/1d27932a6e6ee16a7c3a5f4e1e1f499f3.gif)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与合理用药〔20130910〕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d27932a6e6ee16a7c3a5f4e1e1f499f/1d27932a6e6ee16a7c3a5f4e1e1f499f4.gif)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与合理用药〔20130910〕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d27932a6e6ee16a7c3a5f4e1e1f499f/1d27932a6e6ee16a7c3a5f4e1e1f499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与合理用药蓬安县人民医院·药剂科目录
中药注射剂概述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ADE分析
临床用药原则和合理用药注意事项
一、中药注射剂概述1、中药注射剂的定义《中国药典》:中药注射剂系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中药注射剂学》: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溶液的灭菌粉末供注入体内的制剂。一、中药注射剂概述2、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历程中药注射剂作为传统中药创新发展的标志,为中西合璧的中国特色剂型,已问世70余年。1940年代,八路军一二九师卫生队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成功研制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并于1954年,第一次实现工业化生产。60年代,有“茵栀黄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等20多个品种。其中2个品种以西药载入63版药典。70年代,中药注射剂“大跃进”时期,经过临床试用、资料报道的就有700多种,其中23种载入77版药典。80年代,中药注射剂达1400余种。一、中药注射剂概述2、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历程1990年,世界上第一只中药粉针剂型——双黄连粉针剂。同年删除了所有药典已收载中药注射剂品种。2000年以后,进入单体化制备阶段。2009年,部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收载了“柴胡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品种,表明了其在临床上的重要地位。2010版《中国药典》收载了5个品种(双黄连、清开灵、止喘灵、灯盏细辛、灯盏花素)。目前,批准在生产的中药注射剂约131种(不包括葛根素注射剂、莪术油注射液等以化学药品注册批准的品种)左右。一、中药注射剂概述3、中药注射剂的分类及给药途径按功能主治分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解表剂、补益剂、开窍剂、抗风湿、抗肿瘤、清热利湿等。给药途径: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局部病灶注射和穴位注射四种。4、中药注射剂的特点与一般化学药品注射剂一样具有以下特点:药效迅速,作用可靠;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避免刺激性、口服失活、膜过吸收低、首过效应);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神昏、惊厥、消化系统障碍等)。成分复杂多样、质量难控制,并具有中医辨证特色。此外,穴位注射,有助于某些特定疾病的快速治疗。二、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ADE分析1、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2005年全国17.3万份ADR报表,中药:占14%(2422),中药注射剂:占75%。2011年全国共852,799份ADR报表,中药注射剂ADR报告占比7.7%(65,572),其中严重报告4,034例次。2011年中药注射剂报告数量排名居前的类别是理血剂、补益剂、开窍剂、解表剂、清热剂、祛痰剂,占中药注射剂总体报告的97.3%。2011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排名前3名的药品分别是清开灵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和参麦注射剂。二、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ADE分析1、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2001年11月—2007年11月,有10种中成药因发生不良反应被通报,中药注射剂就占8种。包括:清开灵、双黄连、葛根素、穿琥宁、莪术油、鱼腥草、莲必治和参麦注射液等。2012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14个大类中药注射剂报告10.3万例次,其中严重不良反应报告5500余例次。仅以严重报告为例,所有中成药例次数排名前20位的,无一例外的都是中药注射剂。排前三的恰恰是临床上备受青睐的清开灵、参麦和双黄连注射剂。二、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ADE分析1、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不良反应事件统计时间注射剂名称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死亡案例03年1月-05年6月葛根素注射液1006例30例11例截止06年6月鱼腥草注射液5488例258例44例08年10月5日刺五加注射液——6例3例08年10月茵栀黄注射液4例——1例09年2月9-10日双黄连注射液3例——1例09年3月19日香丹注射液13例————11年全年喜炎平注射液1476例49例——11年全年脉络宁注射液1500例189例——二、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ADE分析2、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近年来中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问题越加突显和受关注,形势不容乐观,我们应当对其高度重视。ADR报告总数多或ADE报告比例高,并不意味着药品安全性水平下降,而是意味着我们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全面,对药品的风险更了解,对药品的评价依据更充分,监管决策更准确,风险也更可控。随着中医治疗水平的提高及中药制剂工艺的改进,加之09年国家启动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展开,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将逐步得以控制。如果对中药注射剂的生产流通做好严格质量控制,并做到合理和谨慎用药,其用药安全性可有很大保证。二、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ADE分析3、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严重过敏反应急性肾功能损害溶血性反应二、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ADE分析3、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临床表现例数构成比例皮肤损害荨麻疹和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等59821.06%重度全身性损害过敏性休克58020.43%消化系统损害恶心、呕吐、腹痛、腹泻29410.36%呼吸系统损害气促、呼吸困难、咳嗽、哮喘36212.75%神经系统损害头痛、头晕、发热34011.98%循环系统损害心悸、血压升高36512.86%视觉损害眼睑水肿、球结膜水肿812.85%血液系统损害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1123.95%泌尿系统损害血尿、尿频、672.36%生殖系统损害外阴水肿、龟头皲裂、阴囊湿疹100.35%其他肌肉疼痛等301.06%合计——2839100%二、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ADE分析3、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临床作用致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n百分比例清热解毒清开灵、双黄连、穿琥宁、莪术油、鱼腥草、柴胡、蒿甲醚、克毒清注射液14648.34活血化瘀葛根素、复方丹参、红花、路路通、川芎嗪、刺五加、灯盏花素、β-七叶皂苷注射液10434.44补益类黄芪、参麦、补骨脂注射液、鹿骨提取物3110.26抗肿瘤类香菇多糖注射液、蟾酥注射液61.99退黄护肝半边莲、茵栀黄、肝炎灵、田基黄、苦参注射液92.98祛风止痛祖师麻、肿节风、正清风痛灵注射液61.99可看出ADR主要集中在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类,可能与临床使用率有关。多为变态反应所致,累及多器官多系统。且肌内注射和静脉注射均有发生,说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具有多发性和普遍性特点。临床30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二、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ADE分析4、中药注射剂ADR产生原因分析药材、微粒、杂质因素患者因素临床因素制剂工艺4、中药注射剂ADR产生原因分析(1)药材、微粒和杂质因素中药成分的复杂多样,中药注射剂由单味药或复方药制备而成。其成分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不同来源(产地、采收、加工、气候、环境、炮制等)的同种药材,其有效成分和其他成分(如:蛋白质、多肽、多糖等大分子物质,鞣质,小分子物质或其代谢产物等杂质)含量有差异。不溶性微粒能引起肉芽肿和肺气肿,造成供氧不足,引起静脉炎、局部组织血栓和坏死,造成过敏反应、热源反应及肿瘤样反应,具有较大的危害性。PH改变可导致溶解度降低,析出微粒,如:清开灵注射液(PH6.8~7.5),微粒数:氯化钠中<葡萄糖中。4、中药注射剂ADR产生原因分析体质差异中药注射剂是从植物、动物甚至矿物药材中提取而成,含有蛋白质、鞣质、树脂、淀粉等杂质,对过敏体质的患者易产生不良反应。而老年人、体弱者、儿童或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因对药物代谢能力低,机体耐受力较差,也易发生中毒和过敏反应。原发病有一定关联部分注射剂的ADR是在一定的病理条件下发生的。临床研究:清开灵CNS原发病发生CNS不良反应(31%)>非CNS原发病者(3%)原因:患CNS疾病时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强,进入CNS药液增多。(2)患者因素4、中药注射剂ADR产生原因分析(3)临床因素辨证不当中药注射液在临床应用时应按中医辨证施治,只有证药相符才能合理安全地用药,并使其药效得到完全发挥,毒副作用降至最低。而在临床上,“发烧用清开灵针,感染用双黄连粉针,心血管病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这是医生(包括中医和西医)圈内形成的不成文的法则。使用中药制剂大多数是西医医生,他们往往是依据药品说明书使用中药注射剂,而说明书上陈述的多为实验研究及药理学研究内容,功能主治或适应症内容也大多是西医病名,缺乏对中药药理药性的描述。只能是凭借对组方药物的了解与经验来用药。4、中药注射剂ADR产生原因分析(3)临床因素辨证不当例:发热反应使用清热解毒类注射液(清开灵、双黄连注射液等)对虽有体温升高但属中医风寒束表或风寒束肺的患者,使用清热解毒类注射液治疗,可使患者卫阳闭束、表寒不解,反出现寒战、发热、体温上升的情况。这就是中医所谓的“证”与现代医学的“症”的差异,使用中药注射剂一定要辨好证。4、中药注射剂ADR产生原因分析(3)临床因素辨证不当例:患者因头昏、周身酸痛、血压升高就诊对于这类无体虚的患者使用补益剂则会出现心悸、眩晕、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湿热内盛肝阳上亢实热证黄芪注射液(补气)湿热加重肝阳更亢血压持续升高葛根素注射液(化痰祛湿清热,活血化瘀)实证、阴虚阳盛忌用头昏加重伴恶心、纳呆,血压持续升高症状缓解4、中药注射剂ADR产生原因分析(3)临床因素配伍不合理目前,中药注射剂临床单独使用较少,多与其他药物(包括西药)联合使用,由于中药注射液的成分复杂,与输液及其他药物配伍不当,会产生溶液的pH改变、澄明度变化、絮状物或沉淀出现、颜色改变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临床统计表明,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中静脉滴注,较易引起过敏反应,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的成分较复杂与含氯化钠的输液配伍时易产生盐析作用而产生沉淀。中药注射剂和西药配伍禁忌4、中药注射剂ADR产生原因分析(3)临床因素超剂量使用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袖珍式土封口机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声光控延时自动开关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度商用空调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合同范本
- 世纪嘉诺租房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广告创意策划与执行服务合同范本-@-1
- 五谷豆浆加盟合同范例
- 冰箱陈列协议合同范本
- 个人委托公司社保合同范本
- 助医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跨境电商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合同标的授权协议
- 初中数学北师大九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 圆《圆》教学设计
-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查知情同意书
- 最新婚姻家庭心理讲座主题讲座课件
- 无损检测超声波探伤检测方案
- 浙江省温州市地图矢量PPT模板(图文)
- DB32∕T 2948-2016 水利工程卷扬式启闭机检修技术规程
- 建筑施工图设计教程
- 高中化学必修一复习提纲
- 工程款支付报审表
-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专项练习题有答案
- 常用抗凝药物的应用及护理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