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胸生活的食性_第1页
黄胸生活的食性_第2页
黄胸生活的食性_第3页
黄胸生活的食性_第4页
黄胸生活的食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胸生活的食性

黄胸是大量的小型鸟类,繁殖于中国东北、内蒙古、蒙古、朝鲜和日本。于我国广东南部,以及中南半岛、印度一带越冬。每年进行一次南北的往返迁徙,途经我国东部各省。无论春季或秋季,它们迁飞到各地的时期,恰是那里农作物播种与成熟季节。结成大群的黄胸鵐在农田中啄食很多谷物,对农业有严重为害。研究黄胸鵐的食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其春秋迁徙时期的食性曾有过报导(寿振黄和刘治庭,1940;刘栭和田鉴明,1959),而关于越冬及繁殖时期的食性却未见过报导。因此,进一步研究黄胸鵐生活中各个时期的食性,对探讨它们的经济意义是很有必要的。由于黄胸鵐周年中各生活时期栖息在不同的地区,所以我们选择了如下几个地区进行生态观察和采取标本。海南岛做为越冬地。于1959年12月至1960年4月中旬在文昌县,采得107只鸟。武汉做为南方迁徙过路区。于1959年4、5月间在武昌南湖,采得69只鸟。北京做为北方迁徙过路区。于1959年和1960年的5、8、9、10月在北京南郊先后采得607只鸟。黑龙江做为繁殖区。于1959年6—7月和1960年6—9月在嫩江县七星泡农场,采得76只鸟和31只雏鸟(1—9日龄),并用拴雏鸟颈的方法获得三巢亲鸟喂雏的16份食物。四个地区共采得成鸟859只、雏鸟31只和16份雏鸟食物。将鸟体剖检,取出胃和嗉囊中的食物并加以分类,用水位代替法测量出各种食物的容量,以作比较。雏鸟胃中及拴颈所得的食物,个体较完整,多半是整个昆虫。因此又分别计算了各种食物的数量,比较了雏鸟的食性。季节性迁徙与食物单一、月不同在嫩江地区,5月末、6月初黄胸鵐开始营巢产卵,至7月初雏鸟陆续离巢。一年仅繁殖一巢。繁殖时期有固定的活动场地——巢区,面积一般为10余公顷,在育雏期间,寻食活动的范围还要小些。雏鸟在巢内期间有二亲鸟寻虫喂育。据我们连续10天的全日观察中,平均每天喂雏约180次(指一巢四雏),每只雏鸟每天约可得到45次喂食。每次亲鸟多衔4、5只昆虫,一窝4只雏鸟一天能吃掉700—900只昆虫。整个育雏期可吃掉7,000—9,000只昆虫。雏鸟离巢后,亲鸟还喂几天,所喂的食物仍以昆虫为最多。以后成鸟与幼鸟逐渐地汇集成群,此时正值当地春小麦和粟子等作物成熟,它们便飞到田中啄食谷物了。至9月中下旬全部离开繁殖地。7月下旬在嫩江地区开始见到秋季迁徙现象。一般7月底飞抵北京。约在11月底就全部抵达越冬地区。秋季迁徙期长达四个月左右。在北京8—10月均可见到,有的个体可停留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李世纯,1966);在武汉于9—10月可见(刘栭等,1959)。迁徙时它们结成很大的群体,集中在农田里吃各种谷物(有谷子、高粱、水稻等)。据1959年在北京南郊的统计,一块三公顷的苇塘中,汇集过夜的鸟群达三万余只,白天在附近的三千多公顷的农田取食。黄胸鵐非常贪食,尤其在入宿前吃的格外多,胃与嗉囊都充满谷物,至第二天早晨已完全消化。春季的迁徙,在海南岛的观察开始于4月中。武汉最早见到是4月18日(1959年),至5月下旬不见。路过北京是4月底或5月初至5月底或6月初。春季迁徙很迅速,总共历时一个半月左右。这一阶段的活动情况,如集中过夜、取食等与秋季相似。这个时期它们多在麦田、稻秧田中吃灌浆的麦粒与稻芽的乳糜种子,对农业的为害也很严重。黄胸鵐的越冬期较长,在海南岛有四个半月之久(12月至翌年4月中下旬),此时它们仍营成群而定居的生活。在海南岛文昌县文教河下游,我们见到一个二千五百余只的群体,夜间都集中在该河入海处的河畔红树林里,白天分散成小群,到四周农田寻食,活动范围很大,最远可离过夜点10余公里。在取食时,常因食物多寡而群体变大变小,多者几百只,百只左右,小者10余只。取食场所多在稻秧田、未收或收完的稻田。在冬末春初早稻生长季节,无作物可食,它们多到白薯地食杂草种子。当3月末和4月初早稻灌浆时,它们转食早稻。4月中下旬向繁殖地迁徙。黄胸径的食物根据剖检鸟胃所分析之结果,可将其食物种类分如下四大类:(1)农作物有稻子、麦子、粟、高粱。(2)杂草种子主要为田间杂草和荒草地中的野草种子。还有少量的植物碎片及植物纤维等东西。(3)昆虫有蝗科(Acrididae),蝽科(Pentatomidae),蚜科(Aphididae),樗鸡科(Fulgoridae),叶蝉总科(Jassoedae),金龟子科(Scarabaeidae),叶甲科(Chrysomelidae),象鼻虫科(Curculionidae),虎甲科(Cicindelidae),步行虫科(Cerabidae),吉丁虫科(Buprestidae),萤科(Lempyricae),叩头虫科(Elateridae),瓢虫科(Coccinellidae),龙虱科(Dytiscidae),螟蛾科(Pyralididae),卷叶蛾科(Tortricidae),叶蜂科(Tenthredineidae),寄蝇科(Tachinidae),蚁科(Formicidae),蝇科(Muscidae),蚊科(Culicidae)的各种成虫及幼虫。(4)其它动物性食物有蜘蛛、蜗牛和另外一些软体动物,还有少量卵壳及罕见一次的蚲。将各地区的食性材料汇集一起,做逐月整年比较,归纳成表1和图1。从表1的各食物量之百分比可以看出,黄胸鵐全年中(缺11月份材料)所吃的食物中,植物性食物占总量的88.64%,而动物性食物仅为11.34%。在植物性食物中,农作物高达69.98%,占其余所有食物的二倍多。杂草种子只有18.66%。动物性食物以昆虫最多,为11.29%,其他一些动物性东西仅有0.05%。由此可以看出黄胸鵐的食性主要是植物性食物,其中以农作物最多。这是很值得重视的。逐月来看,从表1和图1可知,除6、7两月外,所有各月黄胸鵐吃的农作物均居首位,最少的4月份也达66.16%,最多是12月份竟达96.22%。杂草籽次之,占3.78—28.57%。昆虫很少,仅为0.23—5.30%,另外一些蜘蛛等动物性食物则更少了。到6、7两月里,动物性食物大大增加,如7月份昆虫已高达79.93%。这两个月正是黄胸鵐的繁殖季节,说明它们繁殖时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要食物。而且以昆虫最多。我们再对一些主要的食物作一比较。在农作物中,它们吃的有稻子、麦子、粟和高粱四种。其中稻子最多,占全年食量的52.96%,其次是麦子为8.63%,而粟有6.78%,高粱仅是2.82%。在昆虫中,鞘翅目的昆虫最多占全年食物量的5.63%,鳞翅目也稍多,为1.37%,而膜翅目仅有0.68%,同翅目0.25%,其他就更少了。在这些昆虫中见到稍多一些的种类有金龟子、蚜虫、叶蜂、象鼻虫、龟甲虫及一些鳞翅目的幼虫。嗜吃的食物(依某食物在鸟胃中出现的频次来判断)。由表1的各食物出现频次百分比一栏可知,全年中黄胸鵐所吃的食物,农作物最多,占总频次的44.32%,杂草种子次之占37.03%,昆虫最少,仅为16.27%,其他如蜘蛛、蜗牛等动物性食物多是偶见,仅为1.45%。若逐月比较,可看到黄胸鵐对各类食物的嗜食程度有很大的不同。1、6月因材料少,暂不比较。其余各月中,7月份昆虫出现次数最多,占总频次的53.46%,是农作物(11.54%)与杂草种子(25.00%)所不及的。显然此时期黄胸鵐最嗜食昆虫。另外几个月中昆虫出现的频次很少,而农作物在这些月中则居首位。其次是杂草种子,可见黄胸鵐在这些月里吃植物性食物。从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各类食物出现频次的全年变化情况与食物量的变化情况极为相似。两者均表明繁殖时期喜欢吃虫又吃的量最多,其他时间喜欢吃谷物,以吃粮食为最多。鉴于材料来源于海南岛、武汉、北京及黑龙江等四个地区,须再把所得结果作一地区性的比较(见图2)。在海南岛、北京、武汉三个地区,农作物都占67%以上,杂草种子为12.31—31.64%之间;昆虫所占比例很少,武汉虽稍多,也仅仅是6.65%;其他的如蜘蛛等动物性食物就更少了,尚不及1%。因此,黄胸鵐在春、秋、冬三个季节里,尽管生活在不同的地区里,但是它们的食性大致是相似的。我们在北京与武汉所得材料的结果分别与寿振黄等(1940)在河北等地及刘栭等(1959)在武汉地区的研究,均较相似。在黑龙江地区,黄胸鵐吃昆虫量占41.58%,农作物则仅有22.51%,杂草种子为35.81%。若就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相比,后者(58.32%)要比前者(41.68%)稍多些。然而对上述三个地区来比,这种差别还是非常悬殊的。在食物种类上,它们在该地区吃的有小麦占20.48%、粟为2.02%;所吃昆虫以鞘翅目的金龟子、龟甲虫、象鼻虫和膜翅目的蜂类为较多些。鸟类食物的种类及频次将所得31只雏胃和16份食物所分析的结果一并列为表2。从表2看到,雏鸟吃的动物性食物有昆虫、蜘蛛、软体动物等;植物性食物有小麦、杂草籽等。在类别上是与成鸟相同的。若从食物种类的数量看,昆虫有366个个体,占食物总个体数的90.82%;其他动物性食物有26个,占6.45%;植物性食物有小麦8粒,占1.98%,草籽3粒占0.74%。从食物量来看,昆虫占82.84%,其他动物性食物占6.35%;小麦占3.14%;杂草种子占1.15%。在食物出现频次方面,也以昆虫最多,植物性东西最少。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黄胸鵐雏鸟的主要食物是昆虫。植物性食物是偶见的。雏鸟所吃的昆虫共计有7目,即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其中鞘翅目昆虫较多,占总食量的29.86%,有金龟子、龟子甲、步行虫、萤虫、吉丁虫、象鼻虫、叩头虫及虎甲虫等。其次是鳞翅目的昆虫占17.25%,多是幼虫。还有直翅目的昆虫占13.37%,有蝗虫及其卵,膜翅目的叶蜂和蚁类等占11.44%,其余几目的昆虫皆很少,总共还不到10%,见有蚊、蝇与寄生蝇等。所吃其他动物性食物中,蜘蛛较多占总食量的4.78%;腹足纲的动物占1.16%,另外有些软体动物占0.41%。至于植物性食物占量很少,仅有小麦和杂草种子与草叶及植物纤维等,这些总共也才有10.81%。综合以上雏鸟的食性分析看,雏鸟的食性主要吃动物性食物,占总量的89.19%。其中以昆虫最多。它们所吃的这些昆虫量与自然界中昆虫数量比较,占多少,而所吃的虫量能不能控制害虫的数量消长,这是有经济意义的课题。黄胸径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通过对黄胸鵐全年(缺11月份材料)的生态观察和食性分析(参看表1、2和图1),可以知道它们主要是吃粮食的,比较严重的是在1—5月和8—12月份。在这些月份里,它们虽然是旅居在不同的地区,但所到之地均有各类谷物在播种或成熟。强烈地表现出物候现象。譬如在海南岛越冬的四个多月里,12月份有成熟的晚稻,1、2月里早稻播种,3月末至4月中下旬早稻成熟,中稻播种;在武汉(春季过路时)正是早稻播种及大麦和小麦相继灌浆成熟时期;在北京春季5月播种水稻,秋季8月粟开始成熟,稍后高粱成熟,9月稻子又灌浆成熟,至10月中下旬收割。黄胸鵐也正是这几个月里往返过路北京;在黑龙江地区,繁殖后的8、9两月里有春小麦和粟相继成熟,因此当地繁殖的和更北部的鸟路过这里,吃这些作物。由于它们嗜吃农作物,而它们在旅居各地时又正是那里各种作物相继成熟或播种时期,所以全面来看,它们一年中有10个月左右的时期对农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为害。黄胸鵐对农田的为害程度,我们曾进行过小面积的调查。1959年10月在北京红星公社,调查一万平方公尺的稻田,减产率达16.83%。1960年在海南岛文昌县,调查过156平方公尺的稻芽田,受害程度达48.24%。1959年5月上旬在武汉调查的小麦田,减产率为5.84%(贾相刚,1964);同年据刘栭等(1959)调查的两亩大麦田减产率高达55.3—74.4%。就以上调查,可见黄胸鵐在农业上所造成的局部为害是严重的。黄胸鵐吃的昆虫按其益害关系来分,可划为三类:害虫类;益虫类;无经济价值的昆虫类。其中害虫有蝗虫、蚜虫、龙虱、蝽象、叶跳蝉、金龟子、龟甲虫、象鼻虫、叩头虫、螟蛾、卷叶蛾、夜蛾、叶蜂、蚂蚁、蚊、蝇及鳞翅目的一些幼虫等。它们占全年昆虫总量的63.86%(占全年总食物量的6.67%)。益虫有步行虫、瓢虫、虎甲虫、寄生蜂和寄生蝇等,它们占全年昆虫总量的2.58%(占全年总食物量的0.03%)。无经济价值的昆虫占全年昆虫总食量的33.29%(占全年总食物量的3.07%)。这表明黄胸鵐吃的害虫多于益虫和无经济价值的昆虫。从全年来比较,黄胸鵐吃的昆虫很少,但在繁殖时期它们是以昆虫为主要食物,并用来喂育雏鸟。这时它们吃了一些害虫,可能有一定益处。但同时它们还吃了些益虫,又有害处。黄胸鵐在吃昆虫方面对农业的益害关系究竟怎样,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此外,黄胸鵐肉嫩味鲜美,在广东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食,每年有关部门都按季节组织人力猎取,大量上市满足人民的需要,甚至销售国外,这是可以利用的一面。从黄胸鵐的食性分析和对它们的生态观察及它们为害农田的调查看来,应属农业害鸟。若与可利用的一面一并加以权衡,又有转害为益的可能,因此要辩证地对待黄胸鵐的益害问题,并要努力促进这个化害为益的转化。我们建议在黄胸鵐春秋迁徙时期,有关地区适当组织人力猎取,既能免除雀害,又可增加收入,供应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