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同体育教学方式对高等职业大学生健康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1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素质的系列性实验研究随着社会的需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发展。从1997年首次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以来,全国已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459所,在校生781万余人,其中,辽宁省有58所,约15万名在校生,占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34%,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许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为实现小康社会各项奋斗目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健康素质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健康素质的内涵是指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等3个方面,它是从事教育工作者永恒的研究课题。近年来,普通高校健康素质研究较为普遍,但对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素质的系列性实验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以体育促进健康为目的,采取跨学科,优势互补,协同攻关;以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健康素质为切入点;以多学科、多指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系列体育教学实验为手段,探讨健美操“处方教学法”,排球课“游戏教学法”,篮球课“多角色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武术课“课内外结合教学法”与大学生健康素质的关系。其目的是通过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健康素质的提高。2研究对象和方法2.1确定教学内容东北大学、辽宁大学、辽宁广播电视大学、沈阳广播电视大学等4所高校所属高职技术学院学生863名大学生健康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实验的内容。体育教学实验对象为沈阳广播电视大学2002级学生718人,其中,男生470人,女生248人。2.2学习方法2.2.1质健康监测网络工作检测实验前,按实验方案要求,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工作检测细则》,分别对实验组、对照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状况检测。实验后,在相同条件下再进行检测。2.2.2健康情况检测采用国内外已广泛使用的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进行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状况双重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各进行一次测评。2.2.3教育方法根据教学实验任务,采用分组教学与前后测评对比的方法。具体教学实验过程和要求见各系列教学实验研究。3本研究3.1健康教育和培训的“联合教育方法”对学生健康素质的影响3.1.1拓展交流式学习内容选取沈阳广播电视大学2002级高等职业学生128名作为教学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名学生。实验组,采用“处方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以身体、情绪、智力、精神、社交等健康五要素相结合为调控教学内容。其步骤为:1)基本知识:采用“交流式”学习方法,课上学生提问,课后师生共同准备,下次课师生共同解答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基本知识学习,减少盲目学习而产生的焦虑、敌对、偏执等心理问题;在交流式学习中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辅助自身形成良好的心理价值取向,促进精神健康发展;在交流式学习中,体验与他人交往中的自我感受和他人感受,促进情绪健康发展;利用校园网的BBS和E-mail进行课外理论知识交流,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增强学生的智力健康和社交健康。2)基本技术:采用“分支式”程序教学法,即每完成一个小单元教学就进行测验,真正掌握了,就进行下一个单元的学习。有问题者,则被送往“分支”,由教师运用处方教学法进行纠正。通过者返回到主支程序,进行集体练习。合理解决整体与个体的矛盾问题,使学生学习情绪稳定,促进情绪健康。此外,利用实践基地,主动参与人际交往,积累交往经验,树立诚信意识,促进社交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3)基本技能:将健康素质内容融入能力培养处方教学法体系,全方位立体式增进学生健康素质。“健康处方式”运动技能:通过街舞、拉丁操的学习,互教互学、自评互评方法,将健康素质融入能力培养之中。学生结合自己的需求,创编“健康处方式健身操”,并进行体育锻炼。实践应用能力:采用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创造参与实践的机会。课上采用表演、小组竞赛、角色变换、动作接龙等游戏方法,培养学生自信心与应变能力。利用课外实践基地,进行余暇体育锻炼,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体育锻炼,达到预防疾病、减缓生活压力、释放情趣、促进身体健康、情绪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创新能力: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变换教学组织形式、应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培养创新意识;采用类比法、辨别法、激发法,结合音乐、动作、路线、队形四要素来培养创新思维;通过学习、创编、实践培养创新技能;采用友情合作、角色客串、诚信游戏、心语交流等教学策略,培养合作交往能力。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包括:健美操运动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实验组和对照组授课均为16次课,32时。实验时间:2002年5月—2003年8月。3.1.2体育学检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教学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大学生在身高、体重、肺活量和机能等各指标均不呈显著性。经32次课的教学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指标均呈显著性差异(U=2.02,P<0.05;U=3.09,P<0.01;U=3.82,P<0.01),实验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说明,健美操处方教学法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形态和机能素质的提高。教学实验后,实验组比对照组5项身体素质测试成绩均有所提高。其提高幅度表现为:1min仰卧起坐和800m成绩的提高幅度最大;立定跳远和立位体前屈成绩提高幅度次之。说明健美操处方教学法对提高学生耐力、力量和柔韧素质有较明显的效果。而对照组学生5项身体素质教学后,成绩除立位体前屈有小幅度提高外,均显著变化,这说明,健美操传统教学效果不如“处方教学法”有效。结果表明,教学实验前,两组大学生心理健康各指标无显著性。教学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心理健康各指标均有明显降低。实验组大学生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敌对6项指标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U=2.24,P<0.05;U=1.98,P<0.05;U=2.07,P<0.05;U=2.40,P<0.05;U=2.53,P<0.05;U=2.59,P<0.05)。说明,健美操处方教学法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明显的效果。教学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社会健康状况无显著性。教学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大学生社会健康水平呈显著性差异(U=6.46,P<0.01;U=5.12,P<0.01;U=4.30,P<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提示,实验组大学生在健美操处方教学过程中,能借助社会体育资源,利用健美操社会实践基地,拓宽与社会的接触范围,增强大学生与社会的亲和力,有益于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健康素质。说明,健美操处方教学法对提高大学生社会健康素质是有效的。3.1.3体育教学中互联网体育疗效评价健美操处方教学法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式。体育教学中健美操处方能有效地改善大学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敌对等心理症状。通过健美操社会实践基地的锻炼,能较好地提高大学生健康素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合作交往能力。3.2体育教育的“游戏教育”对学生的健康素质产生了影响3.2.1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选取沈阳广播电视大学2002级学生240人为研究对象,将教学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20人,男、女生各60人。实验组以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组教学内容分3个阶段。第一,认知性教学:采用以降低技术难度、增强“球感”为主的个人或2、3人活动形式的排球游戏教学法,同时,施加基本技术学习、技战术配合学习、情感教育。目的是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建立学生自信心。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以学为乐的情感。第二,情意性教学:采用以满足个人兴趣爱好、自己确定规则或商定规则,以集体活动形式为主,同时,施加技术练习、技战术应用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关系指导等教学内容。第三,集体性教学:采用以对抗激烈、竞争性强的集体参与和协作活动为主的游戏教学法,同时,施加专项素质练习、个人与集体技战术的运用、情感教育、社会适应性等教学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将学生分成两组,每次课以积分的方式评价两组游戏完成情况,目的是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基本技术、增强比赛意识,促进学生身体活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性的提高,使学生由“小集体”合作愉快情感,上升到团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教学实验的时间安排:总共16周、32学时,认知性教学12学时,情意性教学10学时,集体性教学10学时。3.2.2净化单道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实验结果表明,教学实验前,男、女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50m跑、800m跑(女)、1000m跑(男)均无显著性差异。体育教学实验后,除身高指标外,男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指标均呈显著性差异(U=3.55,P<0.01;U=3.66,P<0.01;U=2.01,P<0.05;U=3.40,P<0.01;U=6.63,P<0.01);女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指标均呈显著性差异(U=2.75,P<0.01;U=4.50,P<0.01;U=5.78,P<0.01;U=4.48,P<0.01;U=6.68,P<0.01),实验后各指标优于实验前。说明排球游戏教学法能有效地调动大学生的运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身体锻炼活动,从而有效地改善和提高大学生身体健康素质。教学实验前男、女实验组与对照组的36m/s移动、自传球/次、隔网传垫球/次、技术应用/次、战术意识/分等5项指标均不呈显著性。教学实验后,男生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指标均呈显著性差异(U=7.73,P<0.01;U=5.67,P<0.01;U=11.33,P<0.01;U=8.64,P<0.01;U=3.22,P<0.01);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指标呈显著性差异(U=5.83,P<0.01;U=4.16,P<0.01;U=8.88,P<0.01;U=9.63,P<0.01;U=2.19,P<0.05)。这一结果提示,排球游戏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学生排球专项技能学习的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心理健康在同一水平。教学实验后,实验组心理健康中SCL-90因子分≥3的人数减少幅度比对照组的多,尤其是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因子等指标更为显著。说明,排球游戏教学法能使大学生更容易产生轻松、和谐、乐观、进取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教学实验前,男、女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社会适应、社会资源和社会支持等3项指标无显著性。教学实验后,男生实验组与对照组社会健康各指标呈显著性差异(U=3.59,P<0.01;U=4.34,P<0.01;U=3.53,P<0.01);女生实验组与对照组社会资源和社会支持呈显著性差异(U=2.02,P<0.05;U=3.29,P<0.01)。说明,将排球游戏教学法与社会健康教育学习相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社会价值的正确取向。促进学生对亲情、友情等有了正确的认识,加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2.3球游戏教学法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效果排球游戏教学法能有效地调动大学生运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身体锻炼活动,从而有效地改善和提高大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球游戏教学法能形成轻松、和谐、乐观和进取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教学氛围能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大学生排球专项技能学习的效果,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排球游戏教学法与社会健康教育学习相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价值的正确取向,促进学生对亲情、友情的正确认识,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3篮球课程的“多角色教育”对学生健康素质的影响3.3.1课前协同,集中协作,形成合力选取沈阳广播电视大学2002级学生100名为教学实验对象。将100名受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教学实验前对受试进行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的测评,结果两个教学班学生的健康素质不呈显著性。实验时间:2002年8月—2003年7月。篮球“多角色教学法”的实施内容:实验组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比赛为主要形式,采取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学生互相指导、互相评价、自我评价的自主学习方式,在营造欢乐学习气氛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共同参与、公平公正、情感宣泄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具体实施的内容为:通过教学比赛、专项素质训练、讲评鼓励等手段,提高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增强学生体能。每次课至少安排20min的教学比赛和10min的专项素质训练;在教学中,每次课80%~90%的内容应为多人组合练习,通过不断变换练习组合来加强学生间的互相指导、互相评价;让学生扮演见习教师、班长和学生的不同角色,鼓励学生相互支持、积极配合;同时,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教练员、队长、运动员、裁判员等不同角色的分配,共同制定技、战术,共同分享成功喜悦,增强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建立互相理解和互相信任的融洽关系。通过在篮球比赛中角色的不断变换,满足了学生寻求新奇、超越自我的心理;通过成功的角色扮演获得了心理满足和情感宣泄,使学生对学习和生活充满兴趣。每次课应有所侧重地安排1~2次的角色变换,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状况安排不同的角色,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原则,并敦促学生及时对其角色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根据心理测评结果,安排有恐惧感的学生充当见习教师、教学班班长、裁判员、教练员等角色,对恐惧感较为严重的学生每次课应安排2~3个角色,并在教师和学生的指导帮助下成功完成角色的扮演。如,“见习教师”进行课堂准备部分的领操和动作讲解;“教学班班长”带领学生自学动作;“裁判员”大胆执法;“教练员”对比赛战术的制定等,给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3.3.2大学生体重、心理变化情况教学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经篮球多角色教学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在身体形态、机能状况都有明显的改善,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其中,实验组的9名体重较低的学生教学实验结束后体重平均增加2~4kg,而4名较肥胖学生体重则减少5~8kg。这一结果提示,篮球“多角色教学法”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有较明显的效果。教学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心理健康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教学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抑郁等4项心理指标呈显著性差异(U=3.27,P<0.01;U=2.35,P<0.05;U=2.98,P<0.01;U=3.16,P<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说明篮球“多角色教学法”对提高大学生人际关系、减少敌对情绪、克服偏执和抑郁的心理问题的效果是明显的。教学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社会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教学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社会适应、社会接触和社会支持呈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说明篮球“多角色教学法”对提高社会健康有明显的效果。3.3.3“多角色教学法”对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篮球“多角色教学法”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有较明显的效果。篮球“多角色教学法”对提高大学生人际关系、减少敌对情绪、克服偏执和抑郁的心理问题的效果是明显的,同时,“多角色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社会健康水平的提高。3.4篮球课程“职业指导”对学生健康素质的影响3.4.1以“个体”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程序选取沈阳广播电视大学2002级篮球专选课男生126名学生为受试者,将受试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3名。实验组采用学导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先设计好上课方案,根据实验前检测的数据按不同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等特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有针对性的采用不同方法与手段,进行个别心理指导与提示,及时调整学习心态,利用心率脉搏等控制好学生的运动量,达到改善提高学生生理、心理、社会健康与活动能力的目的。教学实验结构与程序为:1)启发定向:通过篮球教学中的学导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技术与身体素质的重要意义,提出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自学时根据自身条件与目标提出学习方法。2)自学质疑:教师在学生自学中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使学生从教师的启发中悟出质疑的方法。3)练议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处理的方法,积极启发学生大脑思维和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从而更深入的理解学习方法,动作方法。4)系统总结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学习获得的知识加以综合,系统归类,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对所学的知识,能力水平进行综合性评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活动能力),了解目标达到的程度,对自己学习情况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够具备把学到的篮球知识进行指导他人学习能力。对照组以常规教学授课。3.4.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实验前,两组学生体能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教学实验后,两组除身高指标外,在体重、胸围、肺活量,50m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m跑均呈显著性差异(U=2.14,P<0.05;U=2.21,P<0.05;U=4.55,P<0.01;U=3.16,P<0.01;U=2.36,P<0.05;U=2.86,P<0.01;U=2.44,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提示,学导式教学不仅能提高大学生形态与机能指标,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教学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心理健康各指标均不呈显著性。教学实验后,两组大学生心理健康指标中强迫感、人际关系、克服抑郁和焦虑、攻击心理等呈显著性差异(U=2.45,P<0.05;U=2.07,P<0.05;U=2.41,P<0.05;U=2.36,P<0.05;U=2.00,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提示,采用“学导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开导、引导、传导,能使学生乐学、会学、主动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利用篮球游戏、竞赛等方法,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勇敢顽强和集体主义精神。因此,可以说篮球“学导式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教学实验前,两组在社会适应、社会接触、社会支持等社会健康指标不呈显著性。实验后,两组在社会健康的3项指标中呈显著性差异(U=4.03,P<0.01;U=4.47,P<0.01;U=2.04,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说明渗透社会健康教育内容的篮球学导式教学法,有利于改变学生对社会价值的偏激看法(人的道德规范、价值观、人生观等);充分给予学生活动的空间,使他们掌握知识,将来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使学生利用现有资源积极主动地学习,加强与社会交往,把学到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并在实践中充实自己,得到社会的支持。由此可见,篮球学导式教学法对提高大学生社会健康水平具有显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前,两组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不呈显著性。实验后,两组基础知识的基本技术呈显著性差异(U=2.59,P<0.05;U=2.52,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说明学导式篮球教学法对培养学生体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有效的。3.4.3“学导式教学法”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水平篮球学导式教学不仅能提高大学生形态与机能指标,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采用“学导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开导、引导、传导,能使学生乐学、会学、主动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篮球“学导式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水平。同时,篮球学导式教学法对培养学生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有效的。3.5武术“内外结合教育方法”对学生健康素质的影响3.5.1运用多种方法,促进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选取沈阳广播电视大学2002级经济系学生124名为受试者,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名。实验组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方式,对照组运用常规教学方式。具体实施为:实验组采用学生互相指导,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向社会,适应社会,逐步理解自己和群体的健康关系,培养合作、竞争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并学会获取适应社会的知识和方法。在提高人际关系上,运用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共同提高的办法,建立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融洽关系。采用角色转换的方式来树立战胜自我的勇气和自信心,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在心理上得到愉悦和满足,逐步建立善待生活,善待事物的习惯。安排一些课外活动,有针对性地转移学生注意力。成立5~8人的学习小组,通过小型的文体比赛和晨练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和与集体配合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放松心境的目的。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及社会发展和良好人际关系等一系列讲座,开阔视野,增长社会适应能力。利用电视、广播、图书、报纸、墙报等社会资源,满足学生对社会健康知识的了解。3.5.2武术课内外结合教学法对职高学生的心理影响教学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各项体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教学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除身高指标外,在体重、胸围、肺活量、50m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m跑等各项指标均呈显著性差异(U=2.12,P<0.05;U=2.23,P<0.05;U=4.43,P<0.01;U=3.06,P<0.01;U=2.25,P<0.05;U=3.65,P<0.01;U=2.33,P<0.05),实验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提示,武术课内外结合教学方式能有效地促进高职大学生生理健康素质的提高。教学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心理健康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教学实验后,两组在强迫感、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攻击等心理指标呈显著性差异(U=2.48,P<0.05;U=2.12,P<0.05;U=2.39,P<0.05;U=2.35,P<0.05;U=2.04,P<0.05),实验组各项心理指标优于对照组。说明武术体育教学中,采用内外结合教学法能有效地改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学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不锈钢管材采购与销售协议
- 2024年和平分手赡养费协议
- 2024年云端计算服务独家合作协议
- 2024年修订版知识产权许可协议
- 2024年企业个人借款还款协议
- 2024年健身连锁加盟协议
- 2024年产品销售责任协议
- 2024年创业投资合作协议
- 2024年合作伙伴分手协议
- 2024建房合同协议书的模板
- 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措施方案
-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及形式美法则备课讲稿课件
- 广东省房屋建筑工程概算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样本
- 汽车文化知识考试参考题库400题(含答案)
- 《水循环》-完整版课件
- 抗高血压药物基因检测课件
- 西游记 品味经典名著导读PPT
- 金坛区苏科版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1课《我的兴趣爱好》课件(定稿)
-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讲义课件
- 学历案的编写课件
- 旅游行政管理第二章旅游行政管理体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