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收入差距与财政社会保障_第1页
结构收入差距与财政社会保障_第2页
结构收入差距与财政社会保障_第3页
结构收入差距与财政社会保障_第4页
结构收入差距与财政社会保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结构收入差距与财政社会保障

一、财政支出结构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上升不仅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也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直接和间接负面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找出影响收入差距的因素以及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方法不仅是我国政府的一项艰巨任务,也是摆在学者面前的学术难题。对于财政支出与居民收入的关系,国外文献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Cecilia和Turnovsky(2007)的研究表明,旨在提高经济增长率的财政政策往往会导致更不公平的收入分配。Wuetal.(2006)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的财政政策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效应不同。其中,所得税政策在城市地区更为有效,而政府转移支付机制在农村地区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Clomm和Ravikumar(2001)研究发现,当大部分人的收入位于平均收入水平之下时,采用公共教育体制有利于收入差距的缩小。国内学者关于该问题在财政支出政策、结构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雷根强、蔡翔(2012)实证分析表明,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的下降、城市偏向的财政再分配政策(科教文卫、福利保障等政策)是导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陆铭、陈钊(2004)的研究表明,不同政府财政支出对于城乡收入差距具有不同的影响效应,其中支持农业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能够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科教文卫事业支出将扩大城乡收入差距。陈安平、杜金沛(2010)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得出类似结论:农业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起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但随着财政分权,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下降。而为了追求当地GDP增长,地方政府倾向于把财政支出用于基本建设,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王艺明、蔡翔(2010)研究发现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不同财政支出项目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不同,且存在地区差异性。现有的研究都将城乡收入差距作为整体研究对象来考察财政支出对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而按收入来源可将收入分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即四项结构性收入。据此,城乡收入差距也可分为工资性收入差距、经营性收入差距、财产性收入差距和转移性收入差距,即四项结构性收入差距。本文首先通过对四项结构性收入差距的分析,得出各项结构性收入在城乡居民间分配的不平等程度以及财政支出结构对各项结构性收入差距的影响,找出分别影响各项结构性收入差距的财政支出项目,并解释其中的作用机理和影响途径。本文从城乡结构性收入差距视角分析研究,便于厘清财政支出结构与城乡各项结构性收入差距的关系,试图从财政支出结构方面找到解决城乡居民总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的新思路,也为政府有针对性地调整财政支出政策提供参考。二、收入的差额ss为了测度各项结构性收入差距对城乡总收入差距的影响,我们引入结构性相对收入差距系数(gn)反映某项结构性收入在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分配的平均程度;用Cn表示城乡结构性收入差距对城乡总收入差距的贡献率。Gn(n=1,2,3,4)为城乡各项结构性收入的年度名义收入的差额,用来考察各年各结构性收入的绝对差距及变化情况。gn(n=1,2,3,4)表示城乡居民第n项结构性收入的相对差距系数,,其中Iun、Irn分别代表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第n项结构性收入。Cn(n=1,2,3,4)采用曾国安、胡晶晶(2008)的计算方法,是第n项结构性收入相对差距系数与城乡总收入相对差距系数之比;Gr为城乡居民总收入相对差距系数,;un表示城镇居民的第n项结构性收入在其总收入中的比重,un=Iun/Iu,其中Iun表示城镇居民第n项结构性收入的人均值,Iu表示城镇居民年人均总收入,un反映了城镇居民的收入来源结构,;rn表示农村居民的第n项结构性收入在其总收入中的比重,rn=Irn/Ir,其中Irn表示农村居民第n项结构性收入的人均值,Ir表示农村居民年人均总收入,rn反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结构,依据表1具体分析各项结构性收入差距的情况如下:(一)绝对收入差距各项结构性收入差距中,工资性收入差距对城乡总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最大,年均值达80%。工资性收入差距对城乡总收入差距扩大的突出作用,一方面是由于城乡工资性收入在各自总收入中所占比重都很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过大。2002年城乡总收入绝对差距为5227.2元,同年城乡工资性收入绝对差距为4899.7元,工资性绝对收入差距在总收入绝对差距的占比达93.7%。2011年城乡总收入绝对差距为14832.5元,同年城乡工资性收入绝对差距为12448.5元,工资性绝对收入差距在总收入绝对差距的占比达83.9%。从时间序列的变化来看,工资性收入的绝对差距量的扩大趋势明显。其增长率由2003年12.1%波动上升到2007年的最大值16.9%,之后开始下降,到2011年仍达10.4%。从系数值的变化情况可知,在城乡工资性收入绝对差距扩大的同时,其相对差距在缩小。2002年以来工资性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2年的85.9%降到2011年的73.2%。这一方面是因为城乡工资性收入相对差距相对于城乡总收入相对差距有所下降(系数由2002年的1.76下降到2011年的1.40);另一方面是由于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在其总收入中比重的下降(从2002年的70.2%下降到2011年的64.3%)和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的上升(从2002年的33.9%上升到2011年的42.5%)。正是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最终使下降的作用力大于上升作用力,从而其贡献率呈下降趋势。(二)经营相对较低,导致了缩小城乡a经营性收入差距对城乡总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始终是负值,说明它在结构性收入差距中起到了缩小城乡总收入差距的作用。这是由于经营性收入在城乡总收入中的地位不同所致。经营性收入在城镇居民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仅为6.61%,远低于在农村居民总收入中53.6%的比重(2002—2011年的年均值),且城镇居民的经营性收入低于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2002—2011年城乡经营性收入差距的年均值为-1119.5元,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是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的2.57倍)。2002—2011年城乡经营性收入差距对城乡总收入差距贡献率的年均值为-12.2%。可见经营性收入对缩小城乡总收入差距的作用是比较显著的。然而经营性收入差距对缩小城乡总收入差距的贡献率的绝对值从2002年的20.3%下降到2011年的6.0%,年均降幅达12.2%,其对缩小城乡总收入差距的作用减弱的趋势明显。这主要是由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增长加速(2002—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率为24.2%)和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增长放缓(2002—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的年均增长率仅为9.1%)造成的。农村居民经营性绝对收入与城镇居民经营绝对收入之比从2002年的4.48下降为2011年的1.46,城乡经营性收入相对差距系数的绝对值也逐年递减,由2002年的1.64下降到2011年的0.38。由此看来,城乡经营性收入的逆向增长使得缩小城乡总收入差距的作用不断减弱。(三)年均值的比较从现有的数据来看,财产性收入在城乡总收入中所占比重都很小,2002—2011年城乡财产性收入的绝对差距仅为其总收入绝对差距的1.7%且城乡财产性收入差距对城乡总收入差距贡献率的年均值仅为1.7%。可见财产性收入差距对城乡总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微弱。从系数值的变化情况可知,财产性收入在城乡居民间分配的不平等趋势在增加。虽然城乡财产性收入差距对城乡总收入差距贡献率依然较低,但其增速很快,从2002年的0.9%已升至2011年的2.5%。这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完善使城乡居民财产得以积累,从而引起城乡财产性收入在各自总收入中比重的不断上升;另一方面是由于城乡居民面临差异较大的市场机会、投资环境、初始情况等,加之财产性收入有很强的“马太效应”,使城乡财产性收入差距对城乡总收入差距拉大的作用不断增强。(四)乡社会效益的贡献率较高城乡转移性收入差距是四项结构性收入差距中相对差距最大的。2002—2011年城乡转移性收入相对差距系数的年均值高达3.66。2002年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0.40倍,2011年为10.13倍,尽管差距大幅下降,但仍远高于同期绝对差距量最大的工资性收入差距。2002—2011年城乡转移性收入差距对城乡总收入差距的贡献率的年均值达30.6%。虽然转移性收入在城乡总收入中占比小于工资性收入,使其对城乡总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没有工资性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大(2002—2011年转移性收入在城镇居民总收入和农村居民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年均值分别为23.46%和5.68%),然而城乡转移性收入分配严重不平等的情况使其在拉大城乡总收入差距中的作用突出。随着“新农合”、“新五保”、“新农保”等惠农政策相继试点并扩大覆盖面,我国农村社保体系逐步建立,各级政府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强。2003—2011年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增长率年均增长达22%,高于城镇居民的12.4%。在这种情况下,城乡转移性收入差距呈逐年缩小趋势,城乡转移性收入相对差距系数从2003年的4.46降到2011年的2.87,同时转移性收入差距对城乡总收入差距的贡献率从2003年的31.3%下降到2011年的30.3%。虽然转移性收入在城乡居民间分配不平等程度有所下降,但是城乡转移性收入差距对城乡总收入差距的贡献率仍然很高,城乡转移性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况没有实质性转变。三、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是调节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机理财政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实现收入再分配和社会保障,因此财政支出结构在调整城乡收入差距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教文卫支出的增加会引起经济的增长,同时有利于社会公平。科教文卫资源在城乡间更合理的分配可以改善城乡居民初始条件不均等的情况。城乡资源分配的调整会表现为城乡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的变动。因此我们推断科教文卫支出主要作用于工资性收入差距和经营性收入差距来影响城乡总收入差距,但具体的影响效果需要通过实证考察。财政增加支持农业的支出,可以改善农业的生产经营条件,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进而增加农村居民的农业经营性收入。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增速的提高可以缓解甚至可以改变城乡居民经营性收入的逆向增长态势,从而增强城乡经营性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总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在维持公共安全方面,城镇的需求显然比农村更高。财政公共安全支出的直接受益对象为执行安全任务的特殊人群,然而相比城镇特殊人群所获得的收益,大部分城镇居民是否支付了更多的成本是不清楚的。因此,财政公共安全支出对城乡结构性收入差距产生怎样的影响需要通过实证检验。相对于其他项目而言,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具有明显的再分配功能,是调节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但已有的研究大都认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由于城镇偏向等原因目前还没有起到调节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而对于其中的作用机理尚缺少深入分析。本文将通过检验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于城乡结构性收入差距的影响,来分析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总收入差距的作用。四、解释变量及数据来源根据本文研究思路,我们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不同财政支出项目对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经营性收入差距、财产性收入差距和转移性收入差距的作用,具体计量检验模型如下:以上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1),其中i和t分别代表第i个省份和第t年,αj、βk是待估计参数,vi表示观测不到的地区固定效应,τt为时间固定效应,εit为模型误差项。Yl(l=1,2,3,4)分别表示工资性收入差距、经营性收入差距、财产性收入差距和转移性收入差距,以城镇居民人均结构性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同项结构性收入之比衡量,比值越大表示城乡某项结构性收入差距越大。Xj(j=1,2,3,4)代表财政支出结构,分别以财政科教文卫、支持农业、社会保障和公共安全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衡量,是本文重点考察的解释变量。D表示一系列计量分析中控制的其他变量,具体包括:PGDP表示人均GDP,用来衡量各地经济发展水平;FIS表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度,以当年省级政府财政支出在GDP中占比衡量;URB代表城镇化率,以各省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衡量;STRU代表产业结构水平,以当年各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衡量。财政收支分类改革使财政支出数据统计口径在2007年前后出现差异,我们采取邓旋(2011)的处理方式,选取统计口径相对稳定的子项进行归类,以科教文卫、支持农业、社会保障和公共安全这四种财政支出度量财政支出结构。从数据的纵向变化上看,此四种财政支出数据保持了良好的连续性和可比性。由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数据来源始于2002年,模型的样本年份为2002—2011年。此外,西藏自治区由于存在数据缺失未被纳入样本之中。实证分析数据均来自2003—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各期以及各省统计年鉴。为了保持数据结构的平稳且尽可能地消除异方差对实证分析的影响,所有指标都进行了对数化处理。五、模型拟合效果检验表2为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结构性收入差距影响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模型的调整R2多数在85%以上(仅有模型4的调整R2为51.95%),说明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良好。模型的F统计量均表现强显著,说明模型的系数均通过联合显著性检验。下面具体分析每个财政支出项目对城乡结构性收入差距的影响。(一)城乡经营效率差距模型财政科教文卫支出一方面缩小了工资性收入差距和转移性收入差距,另一方面扩大了经营性收入差距和财产性收入差距。然而对不同结构性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其经营性收入差距模型在1%水平上显著,其余模型则不显著。综合来看,科教文卫支出主要是通过拉大城乡经营性收入差距从而对城乡总收入差距产生扩大作用。我国长期以来公共资源配置的城镇偏向政策是主要原因。科教文卫支出的城镇偏向政策导致了城镇的人力资本积累明显优于农村地区,表现为大量有知识的年轻农民涌入城镇务工就业,而留在农村的多是缺乏知识的老弱妇孺,而人才由农村向城镇长期的单向流动又引导资源向城镇集聚,从而长期不良循环的积累必然使农村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大多数农民的收入也难以提高。(二)差距5%的水平财政支持农业支出对缩小城乡总收入差距有较为显著的作用。然而其作用机理与我们预期的通过提高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从而影响经营性收入差距不同。其主要作用于城乡转移性收入差距从而缩小城乡总收入差距(5%的水平显著)。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支持农业支出中对农民的各项补贴提高了农民的转移性收入,从而在一定程度缩小了城乡转移性收入差距。尽管财政支持农业支出对农业公共性项目进行投资,并积极引导农户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然而由于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土地流转的限制、专业人才匮乏等原因,仅通过加大农业支出规模很难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因此,缩小城乡经营性收入差距不但要进一步优化农业支出结构,提高农业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应该着力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改善农村的经营环境,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生产效率,使更多的农民真正从经营农业中提高收入。(三)移性收入差距依然存在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结构性收入差距均表现为正向效应,但统计上不显著。转移性收入差距的滞后一期系数为负,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转移性收入差距受自身过去值的影响,其扩大趋势正在逐渐减弱。虽然政府对农村社保问题持续关注,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投入力度也逐渐加强,但城乡双轨制的社会保障结构以及长期生活在城镇数量众多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社会保障的缺失使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仍然具有城镇偏向性。因此,根本上改变城乡转移性收入差距现状,需要在财政持续增加社会保障支出规模的同时,调整社会保障支出结构,不但要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更要提高其保障程度。(四)两国公共支出规模的扩大削弱了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基础财政公共安全支出有缩小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的作用,其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与邓旋(2011)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他认为,公共安全支出显著地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是由于农村居民较少地享受了公共安全的福利,使得农村居民垫付了更多的公共成本。本文认为公共安全支出虽然会使执行安全任务的特殊人群受益(由于城镇的安全需求大于农村,受益的特殊人群大部分为城镇居民),但作为一项非生产性支出,城镇居民显然为此付出了超过其收益的成本,从而公共安全支出规模的扩大削弱了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进而缩小了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尽管公共安全支出会一定程度缩小城乡居民总收入差距,然而这种通过抑制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作用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这也说明公共安全支出规模的过于庞大并不利于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反而使城镇企业和居民承担了过重的负担。(五)收入差距的变化人均GDP总体上表现出对结构性收入差距扩大的抑制作用,但作用效果不显著。这说明做大经济蛋糕,城乡居民分得的蛋糕会相应增多,而如何分好蛋糕,从而抑制贫富差距的扩大,对保持经济长期良性发展至关重要。综合来看,城镇化率呈现出与城乡结构性收入差距的正向关系,但不显著。这表明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应重视农民利益的保护,特别是失地农民的补偿和就业问题,使城镇化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抑制城乡总收入差距扩大发挥积极的作用。政府的经济参与度缩小了工资性收入差距、财产性收入差距、转移性收入差距,且工资性收入差距模型中在1%水平上显著。这说明政府利用财政政策调节了收入分配,起到了缩小城乡总收入差距的作用。而政府的经济参与度扩大经营性收入差距的作用尽管不显著,但反映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产业结构水平对结构性收入差距的影响性质不同,其对转移性收入差距系数为正且在5%的水平显著。这说明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比重的增加并没有使农村居民分享到应有的收益。结构性收入差距的一阶滞后项均与各自结构性收入差距高度相关,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结构性收入差距极大地依赖于各自的过去值。其中工资性收入差距、经营性收入差距和财产性收入差距的一阶滞后项对当期各自的收入差距有明显的扩大作用,转移性收入差距的一阶滞后项对当期转移性收入差距有缩小作用。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