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陕西地区市域分布特征研究_第1页
明清陕西地区市域分布特征研究_第2页
明清陕西地区市域分布特征研究_第3页
明清陕西地区市域分布特征研究_第4页
明清陕西地区市域分布特征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陕西地区市域分布特征研究

市场是中国传统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发展也是明清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集中体现。关于明清时期农村集市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1934年日本学者加藤繁先生发表了《清代村镇的定期市》1,详细考察了直隶、山东、河南、山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十七省村镇的定期市,剖析了定期市的开市日期、与邻近村落的关系、交易货物及交易人、定期市与牙行及斗科人役之关系、定期市课税等问题,奠定了农村集市研究的基本范式。以后关注与研究这一问题的学者越来越多,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成为国内经济史界研究的热点。目前研究范围已涉及四川、江浙、广东、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北、山东、山西乃至云南大理等地,论著颇丰。2然而对于西部省区的研究却一直是一薄弱环节,对于西北的东大门——陕西集市发展的研究也未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目前仅有的研究成果为魏志强的硕士论文,惜未见发表,仅见引用,其中对于关中集市的统计数据尤难令人信服3。其它有关明清北方市场研究的论著虽对陕西集市偶有涉及,但往往不成体系,难以看出其间的发展脉络与运行机制。虽然明清陕西商品经济发展与江南、华北地区相比尚存在一定距离,但城乡市场体系同样有一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尤其陕西地貌条件多种多样,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多种地貌与经济环境下形成的市场结构形态各异,地域特征十分显著。因此,研究明清陕西集市发展,对于深刻理解集市起源、发展及其制约机制都具有典型意义,而全面深入地加以研究尤有必要。一、明清时期陕西商业市的兴起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讲,陕西定期集市产生较早,除中心城市“日中而市”的传统外,城周及乡村草市的出现,历史也相当久远。唐末五代长安周围地区已有“草市”,宋代又有发展,明清更加进步。明初,由于战乱破坏,陕西经济受损较重,集市的发展也受到制约,大多州县集市数量很少。如明初华阴县,城乡集市三处,“县以二六、岳镇四八、敷水一五”4,集市主要集中在县城及较大市镇之中。延安府城作为陕北重镇,也只有东关一市,平时“止以布粟货易,凡日用冠婚丧祭之需,俱市诸别地”5。明中叶以后,陕西集市发展大为改观,各州县市集数量明显增多,设市立集已成为百姓的一种需要。万历年间,西安府临潼县广阳镇集市就是在百姓联名请求之下设立的。史载:广阳故无市,有之自万历乙未始也。镇界在清沮两河之间,而河四面环绕如带,中数十里之地,民居萃止,称奥区焉,而苦无市值贸易。即一丝麻、布缕之属,辄赴河外诸镇,迟或不及与五都之观,早则为暴客御之于途。迨夏秋水溢凌阳,候而求济者往往载胥而及溺,是河内数十里之不可无市,而河内数十里之民之无日不思为市甚殷也。而广阳为两河中地,四方辐辏,实便焉。乃相率请之于邑侯马公,公是其请,为授牒立课,视他镇矣。6此时,集市已成为百姓方便生活的必备之所,方圆数里,必应有一集。至嘉靖、万历年间,陕北与关中地区以及陕南的商州已基本上形成了疏密不一的集市网。如西安府的渭南县有集市17处7;富平县大的“集镇”有8处,“小镇一十有六”8;泾阳县仅“市镇”就有9处9;同州府朝邑县有“集镇”12处;郃阳县有“市镇”12处10;澄城县“市镇”6处11;凤翔府岐山县有“市镇”8处12;乾州在明末崇祯时期尚有“市镇”11处13;延安府延长县有3处市集;保安县则多达13处14。商州直隶州则有市集15处15。据现有资料统计,明中期以后西安府10州县,共有市集98处,平均每州县有9.8集;分阝州3县有集21处,平均一县7集(表1)。从这一集市分布来看,已构成相当密度。明末清初,陕西市场数量锐减,商业集市萧条,且恢复极其缓慢。据资料统计,从明末至清乾隆初期,一般府县市场规模尚未恢复到明中期的水平。如雍正时西安府蓝田县,在乡集市有七处,较之明代减少四处16。商州直隶州在明中叶有集十五处,至康熙年间,“诸市俱废,近日唯龙驹寨、商洛镇稍成集焉”17。凤翔府扶风县,明中叶有集市十处,到顺治时只余五市,这五处市场也只“若云南之虚”而已18。陕北区域荒废更为惨酷。康熙中叶,中部县已由原来的七镇减为三镇,史载“明季盗贼峰起,首陷中部,西山数百里人逋地荒六十年矣。地不加辟,税仍旧额”19。在清初所修的方志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集市之下注有“今废”或“今无集”的字样,也反映了明代兴起的集市到清初衰落的情况。如康熙朝所修西安府《长安县志》卷二《建置志》载“镇集则三桥镇、斗门镇、贾村镇、郭杜村镇、子午镇、乾河镇、黄良镇、姜村镇、马坊镇”等九镇,其中乾河镇、黄良镇、姜村镇、马坊镇四镇之下均注有“今无集”的字样。改朝换代,战争摧残,使全国经济发展水平均大幅度下降,陕西更为严重。一方面由于明末陕西天灾频繁,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山、陕、豫三省地震。震中在关中东部,“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城等处尤甚”20。此次地震发生在陕西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关中地区,死亡人数大约四五十万,造成损失不可数计,影响非常大。此外明末陕西旱灾、水灾、疾疫流行,几乎遍及全省。凤翔府岐山县万历十三至十五年(1585-1587年)“大旱,斗米千钱,民多逃移饥死”。同州府韩城县崇祯七年(1634年)大旱,“秋霜杀谷,斗米七钱,人多饿死”21。同官县(今铜川市)崇祯二年(1629年)“大饥,米斗五钱”。十二年又“大旱,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八月雨雹,半日乃止。岁大饥,斗米一两,人相食”22。陕北自然灾害更加严重,甚至出现人食人的现象。崇祯二年(1629年)陕北旱灾,一年无雨,延安府附近地区“死者枕藉,臭气薰天”,当地人“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23。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陕西人口大量减少,经济凋弊,加之政府腐败,毫无救灾举措,终于引发了农民起义。明末李自成起义发源于陕北,从1627年到1628年冬,农民起义军从陕北到关中、陕南,与明政府军队不断交锋,各州县县城几乎都曾被农民军占领,有些州县则在明军与起义军之间争夺,数易其主,破坏程度相当严重,人口伤亡,经济破败,直到入清,仍未改变。顺治二年(1645年)以后陕西各地抗清军队互相拉锯,一直持续到顺治十年(1653年),才在清军残酷镇压之下平息下去。因此,从明末到清初可以说陕西是重灾区,经济受损程度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宜川县至乾隆时期仍是“废壤多于井里,荒碛全无居民”,“承平虽久,元气未复,各里每多断甲绝户”24,里甲尚且稀少,市场怎能繁荣。陕西各区域集市的恢复大约在乾隆以后,这比江南、华北地区都要晚许多,全省范围内集市的大幅度、全面增长则在嘉庆、道光时期。史载:“盖彼时开山到顶,人烟云集,故集镇林立,以便交易。”25这种发展趋势一直持续到清末,中间虽经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以及太平天国、捻军起义西向发展时的战争破坏,对本地经济有一定的冲击,市场规模缩小、数量也有所减少,但总体结构改变不大,发展趋势则是在进步的(参表1的统计数据)。二、市场时间分布明清陕西集市数量据现有统计资料显示,明中叶大体可统计的为36州县,占全部州县总数(其时陕西共有82县)的43%,集市数量为273处,平均每县拥有7.6集,另外榆林卫各镇堡及周围村落市集尚有67处26,全省估计有集市680处左右。清初(以顺治、康熙两朝方志为主)可统计的有40州县,占全部州县总数(清初全省共有86州县)的48%,共有集市218处,平均每县拥有5.45集,估算全省共有集市469处。清中叶(乾隆三十年起至道光朝止,以其间方志为主)可统计的有48州县,占全部州县总数(全省共有92州县)的52%,共有市集606处,平均每州县有集13处,粗略估计,通省市集总数为1149处。清末(大体为同治至宣统时期,以光绪朝方志或乡土志为主)可统计的46州县,占全部州县总数的51%,共有市集639处,平均每县有市集13.9处,估计全省市集数为1251处。以上对明中叶至清末陕西全省集市数量的计算只是求平均值,即为估算结果,受方志数量所限,难求全数。另外,不同地貌条件也会影响到一定区域市场的发育与成长。按地貌分区考察各地市场发展进程尤有必要。“明清时期陕西集市分区统计表”主要是依据地貌分区对陕西集市所作的统计。陕北黄土高原区包括榆林府、延安府、绥德州、鹿阝州四府州;关中盆地大致包括西安府部分州县、同州府、凤翔府、分阝州、乾州五府州;陕南秦巴山区则包含商州、汉中府、兴安府以及西安府的孝义、宁陕两厅,从分区统计表中,可以明显看出陕西三区市场发育及分布上的差异。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集市数量最少,明中叶平均每县6.8集(不包括榆林卫地),清初下降到3.9集。清中叶是本地区市场大幅度增长的时期,发展进程迅猛,平均每县拥有市集8.9处,比之明代增长指数为131,增幅很大。清末有所下降,平均每县有集7.5处。关中盆地区发展较平稳,明中叶每州县平均拥有市集8处,清初虽有下降,但降幅较其它两区明显低,平均每县有集6.8处,清中叶以后则是本区市场持续发展的时期,势头一直保持至清末,虽中间有回民起义战争破坏,但恢复较快,影响不大。陕南秦巴山区是市场发展最显著的一个区域。明代这里发展相对迟缓,在三区中市场数量最少,平均每县只有6集。清初市集减为每县平均3.2集,一直低于陕北地区。清中叶以后,这里的市场蓬勃发展,以州县为单位计算,较关中地区增幅还要大。清中叶平均每县有21.1集,增长指数达352。清末平均每县有17.5集,较明代仍有大幅度增高,增长指数为292。以上仅是对全省或陕西三区市场数量进行的分析,需要说明的有两点。第一,陕西集市发展的总体趋势应该说,清中期是其商业市场发展的最高峰,集市数量也应最多。而清末受战争以及光绪戊寅奇荒的影响,省内大多数州县集市均在减少,但从分府统计表中对全省集市的统计、估算结果却与这一趋势有悖,清中期陕西全省集市数量反而少于清末,原因何在?参考“明清时期陕西集市分区统计表”(表2),可以明显看出:陕北、陕南两区与全省经济发展是同步的,清中叶是市场最繁荣、集市数量最多的时期,清末则明显有所下降;陕北区从清中叶的平均每县8.9集,下降到清末平均每县7.5集;陕南则从平均每县21.1集下降到17.5集。只有关中地区与之相反,从清初至清末,似乎集市发展一直呈上升趋势。造成以上统计数字的差异主要是受资料统计口径不同的影响。关中地区是陕西经济发展最优越的区域。明中叶,市场已有一定程度发展,市场网络在各区域中处于最优发展状态,清代更加进步。由于各市场中心地的成长,由市到镇,市场层级不断上升。许多州县产生了以手工业、商业为主要职能的镇市,有些市镇商品经济发达程度甚至可与州县城市相比拟。这样,这一时期关中各县方志在记载商业市场时往往只记市镇不记村集,如三原县在清中期共有市镇十处,除县城之外,尚有“陂西镇、西阳镇、王店镇、大程镇、长坳镇、楼底镇、陵前镇、横水镇、马额镇”九市镇27。乾隆三十一年张象魏所撰二十二卷本《三原县志》以及乾隆四十八年刘绍分攵所纂十八卷本《三原县志》均只记此十镇。实际上,清中期三原县是陕西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县,当时除以上十镇外,许多乡村仍为商业中心,“例如县东的林堡、县西的秦堡、县南的张村、县北的线马堡,商业都很繁华。此外由(县城)北门到泾阳县的鲁桥一带,沿途各村市场亦相当发达”。28这样看来,仅三原县的集市就应有几十处,而依据县志资料却只能以十市镇为准,其它村集数字则无法确估。三原如此,关中其它州县均如此。西安府大部分州县此时段市场统计数据均为市镇而非集市,故分区统计表中所显示的各县市集平均数量反而低于陕北与陕南,而实际情况决非如此。清末西安府市场统计数据部分来源于各县《乡土志》,《乡土志》对实业的记载份量有所加重,而市场数量也打破市镇界限,记录较完整,故对清末关中市场的记载数据相对要可靠一些。实际上关中地区清中叶的集市数量比清末要多一些,与陕北、陕南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仅以此区各时段记载较全面的三县为例,列表3于后,可以看出这种发展趋势来。第二,通过对陕西三区分区统计表平均值进行推算,可以大致估算出陕北、关中、陕南三区在明清四个时段的市场数量。从估算结果,参考“明清陕北、关中、陕南集市数量图”,可以看出,三区在不同时段市场的发展进程及地域分布特征。总体来看,清初是三区市场发育的最低谷。这一时期,无论陕北、关中、陕南市场数量均最少。明代与清初两个时段市场数量最少的均为陕南地区,反映出这一时期陕南经济未得到开发。然而,清中叶至清末,陕南地区的市场数量却直线上升,甚至超过关中地区,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关中地区相对较平稳,从市场数量上来看,一直保持稳步发展态势。陕北地区与关中大体相当,但前进速度并不稳定。明代这里受北边蒙汉战争影响,军事消费量大,市场发展迅速,数量大增。目前从国内学者对全国各地城乡市场分布格局的研究来看,总体认为,明中叶,江南、珠江三角洲地区城乡市场网络已基本形成格局,华北平原大体是在明中叶起步,到清中叶形成一个涵盖广阔、运作自如的农村集市网,湖广、江西、关中平原、四川盆地与华北平原大体处于同一水平29。而明代陕北集市却出现超前发展的势头,甚至清末反而低于明代,30可以证明地区时段性人文因素往往影响地区商业经济发展进程,在短时期内影响力度甚至还很大。三、清期时期陕西的市场潜力明清陕西三区集市发育及地区分布具有不平衡性。以州县为单位计算,至清中叶,陕南地区最高,平均每县有21.1集;关中盆地位居其次,平均每县9.4集;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最少,平均每县只有8.9集,但实际上各州县规模大小差异很大,关中地区州县面积最小,人口最稠密,陕南、陕北州县数量少,每县含盖土地面积较大,人口稀疏。因此,若要准确反映各地区集市发育程度、分布比例,就不能仅看州县之平均集市数量,而要与各地区的面积、人口密度结合考察。这一点可参考“清中后期陕西集市密度分区统计表”。“清中后期陕西集市密度分区统计表”主要依据清中叶各县的市场数,此段无资料的州县补以清后期材料,即同、光、宣三朝方志与乡土志。为确保统计数据尽量与实际相符,不采用平均值计算。此表对全省集市的估算与前分府统计表中数字有出入,原因在此。据表中统计数字显示,清中后期陕西全省92州县,约有集市1085个,集市密度每100平方公里有0.6集;全省平均每集交易腹地214.78平方公里,交易半径为8公里,每集拥有人口11101人。与同期其它省份相比,陕西的集市发育水平还略显低弱,仅拿华北平原东部的山东省作比较,其间差距就很明显。清中叶山东省107州县共有集市2241个,平均每100平方公里有1.52集,每集的交易腹地平均为65.95平方公里,交易半径4.6公里,交易人口为12910人。31可见多数指标陕西均较山东低。但是,虽然陕西集市少,每集交易人口却比山东少1811人,从这一点来看,陕西人口稀疏又是造成集市密度低的一个原因。毕竟要维持一个市场正常运转,商业门槛值是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与保证基础。若分别以三区为单位加以考察,可以看出,关中地区市场密度最高,每集平均交易面积只有129.1平方公里。其中又以乾州为市场最稠密区,每集平均交易面积只有75.93平方公里,100平方公里之内必有一集,与华北平原各省份集市密度大体相当。陕南比关中集市密度略低,平均每集交易面积140平方公里左右。虽交易腹地略大,但平均每集交易人口比关中地区却少一半左右(表4)。如果考虑到这一点,这样的集市密度已经很高了。秦巴山区高山峻岭少人居住,居民大多居住平原地区,市场也大多集中在沿江、沿河两岸。因此,排除上述地貌条件的干扰因素,陕南地区的市场密集程度与关中地区相比是不相上下的。陕北地区较以上两区相比,集市密度则稀疏许多,每集平均交易面积375.3平方公里,延安府更弱,达619.06平方公里。集市非常少,这与当地地形条件复杂、交通条件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