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论语》中的孔子形象看孔子的天信与命意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圣明智慧与仁德修养早在孔子所生活的时代,就被人们所深深敬仰,其弟子更是奉其为圣人。时隔两千多年的今天,孔子仍是世人心目中的圣人。综观前人对孔子及《论语》的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孔子的思想方面,只有少数学者对圣人孔子的形象给予了关注,如对孔子的常人性认知、孔子从凡夫俗子到圣人的演变历程等。本文试图通过《论语》中孔子的言行,透过孔子常态的生活片段,比较孔子与常人的异同,从而揭示圣人孔子的平常之处与常人孔子平常中包涵着的不平常。一、见孔子的中常情性孔子被誉为圣人,圣人固然圣明,但圣人同样是凡胎俗骨,照样摆脱不了常人的平常之处。孔子之“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1)信乎天命。孔子生活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时代特征决定了他也是迷信天命的。他以天命自许。“子畏于匡,曰:‘……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论语·宪问》),“天生德于予,桓其如予何”(《论语·述而》)。这几处均表现了孔子的自信,孔子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可是他的自信却是通过宗教的形式反映出来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极具鼓动性和说服力。他还以天命诫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虽是子夏之言,其实乃孔子之言”。孔子又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甚至在悲观无奈时对上天呼号:“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这里的满腹牢骚,足见孔子也有常人之情性,并非宋明理学家所描绘的那种超凡入圣。(2)从政心切。孔子顽强刻苦,勤奋好学,熟习“六艺”,贯通“六经”,推行“仁、义、礼、智、信”一系列政治主张。但孔子一生仕途坎坷,热衷政事。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经常思考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仕鲁四年,官至大司寇,位列大夫。孔子在卫国期间,据《史记·孔子世家》载:“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子路不说。孔子矢之:‘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南子是卫灵公夫人,把持朝政,名声很不好。孔子急于求仕,推行其“仁道”见南子,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此举仍是招致他人非议,甚至他的学生。后来,孔子想通过晋国权臣赵简子到晋国推行“仁道”未果。孔子历来主张“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但当卫出公辄邀请,竟毫不含糊地接受“仕卫”。更能说明孔子求仕心切的一个例子是,公山弗扰盘踞费城造反,要孔子去,孔子打算去。子路不高兴,说:“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何必到公山那里”,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孔子教人以‘经’,自己却行‘权’不已”,难怪子路不高兴。孔子怀揣“仁德政治”,四处奔走,遍访诸侯列国,但屡遭碰壁,“累累若丧家之狗”。他急于求仕,但却终究未能实现理想。追逐仕途,想通过这种方式推行自己的主张、成就自己的事业,也无异乎常人之心、常人之情,可见孔子也是摆脱不了世俗常人的功名利禄观的。此外,孔子其常人的平常之处仍有很多。他也有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幽默风趣的一面,理屈词穷时也会搪塞,遇到困难会迁怒于学生等等,不过这些“平常”不但不会遮蔽圣人的光环,反而能使圣人更为真实,更具血肉,而不是一个高、大、全的完美形象。孔子之所以具有这些常人的“平常性”,是因为他处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之下,不可能不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在古代,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古人对于很多宇宙中存在的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不能作出很好的解释,因此形成了古人的天命观。孔子同其他古人一样,也不能摆脱时代的局限性,他也迷信天命,在这一点上无异于常人,这是历史的必然。另外,孔子所处的时代正值奴隶社会末期,诸侯国众多,群雄争霸。“平王东迁、周室式微,王官失守,学术下移”,西周实施的学在官府制度开始瓦解,私人讲学之风盛行于世,遂有民间诸子百家兴起。动荡社会中急于寻求安定生存的诸侯、贵族们逐渐形成了“养士”之风,他们需要像孔子这样的士阶层,而士阶层也恰恰想通过游说这些诸侯以达到其生存和政治目的,即“学也,禄在其中矣”。通过参政,士阶层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孔子也不例外。他满怀仁德政治,热心救世,故急于传“道”,迫切地希望自己的政治主张能够得到认可,并得以推行实施,但却屡屡碰壁,故而使他更加求事心切,其心其情可怜可叹,由此,孔子的这种从政心切的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了。二、定的气气运动孔子被尊称为圣人,而且这种观念延续几千年长久不衰,其中必然有一定的道理。孔子必有他异于常人的伟大之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是促使孔子从凡夫俗子变为圣人的必然途径,而是因为孔子及其儒学历经千年的洗礼,仍然对今人甚至后人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一)孔子背后的言行1.“吾与点也也也。”众所周知,背后对人进行评论,是平常百姓都会尽量避免的事情,有德行有修养的人更会以此为耻。孔子是人们心目中的圣人,若说他在背后评论人,听起来是不可思议的。但孔子也是一个平常人,也会像常人一样有不可避免的“背后评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30孔子不避人言,在三子出之后与点加以评论,这是常人的做法。但深究便会发现孔子此次的评论,却不像常人那样是背后对人的品头论足。曾皙问:“夫三子者之言何如?”按照常理,大家皆为同门,这个问题应该当着众弟子的面来问,以避免背后说闲话的嫌疑。但是既然曾皙问了孔子就得有所回应。夫子答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此语一出,说明孔子之意并不在于制止曾皙的事后发问,也不是重召弟子回来当面讲解,而是客观地指出:由之失在于“不让”,是故哂之;又暗示求与赤的谦虚,“唯求则非邦也与?”“唯赤则非邦也与?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此处并无贬词,从而肯定了二者的能力。孔子之志,在于“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万物莫不遂其性”。点之志在于“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可见,点所言与夫子之志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夫子毫不犹豫的赞许了点。虽然曾皙受到夫子的赞赏,但他心中仍对三子之言暗分高下,以致存疑成惑,是故必欲“后”而有所问。孔子出语公平,指向明确,实际是在给弟子解惑兼以表明自己的心志。这便是他的巧妙之处,虽为背后评论,仍不失品格、风范。2.“子吾若人”与“禹充”背后责论人,可谓人之常情,人人不能避免。背后对人夸赞,则能显示出夸赞者的品行与修养,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迁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君子哉若人!”149“适之意概以羿奡比当世之有权力者,而以禹稷比孔子也”150。时人对孔子的此等美称,孔子若当面答复则会显出骄态,若他日再论则又会毫无意义,所以孔子必专等使者出,且要让对方知道自己有所回应。孔子赞美南宫适曰:“君子哉若人!君子哉若人!”有意让他听到自己心中所想,以表明他对南宫适的尚德之心的肯定。复叹的形式表达了他对能看到这样的尚德之人的喜悦之情。正确的赞赏能显示出赞赏者的眼光与胸怀,于是孔子又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了他的圣明智慧。“于人背后的言行”是人情所不能免,常人与圣人的区别在于所说的内容是什么,目的何在,效果如何。由此可见,“于人背后的言行”利用好了就会化腐朽为神奇,有时这不仅不是令人厌恶的作为,而是必要的行事手段,圣人为此便不足为奇了。3.“有好礼,则民莫敢于不敬,以养思路”若说上面两例只是在人背后作出客观评价,不足为据,那么下面一则是在背后责人之失,语气也更为严厉,看似无异于常人生气后的表现,实则不然。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142显然,孔子在与弟子对话的过程中生气了,等弟子出去后,他仍然气愤难平,忍不住继续斥责。乍一看,这都些是孔子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并无特别之处,事实上却并非那么简单。“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分析其内容,这话并非单纯的责骂,而是晓之以理,其目的是要告诉樊迟应立志用礼乐治国,切不可意志鄙陋。劳动者只要有充沛的体力就可以从事农业生产,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知识分子。孔子不当面教训,特待樊迟出后指明这一点,不仅顾全了樊迟的尊严,也给他留下思考的空间。(二)主要表现在对人的评价方面众所周知,孔子有弟子三千,学有成就的七十二人,是我国的大教育家。朱熹称赞孔子是“知无不尽而德无不全的”,孔子具备最高德行的同时又拥有最高的智慧。孔子评价一个人往往很客观很恰当,既能看到别人的长处,也能看到其不足,因此在教授弟子时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颜渊是孔子最欣赏的学生,孔子曾多次公开夸奖他,在颜渊不幸早死后,孔子悲痛难抑,大呼:“噫!天丧予!天丧予!”但孔子对他的评价也是一分为二的,说:“回也非祝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悦。”这里含蓄委婉的批评了颜回缺乏质疑和开拓进取的精神,没有因个人偏好而丧失公允。子路和冉有问了孔子同一个问题,但孔子的回答却截然相反,公西华迷惑不解,就请教老师,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对人的评价是建立在对其所作所为及言行的细致考察基础之上的,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些都体现了他高于常人的非凡智慧。(三)阳货欲见孔子每个人都会遭遇尴尬的处境,或有不愿意做的事情,这种情况经常让人左右为难,不知所措。那么孔子遇到尴尬的处境会怎么做呢?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180孔子不想见孺悲便以疾病推辞,这是平常人再平常不过的推辞方式。不同的是孔子待复命的人出去后,竟然取瑟而歌,故意表明自己并非生病,而是不屑于见他。这样做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且摆明了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态。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175阳货归豚,对于孔子来说是大夫之赐,“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175,至此孔子是被逼无奈不得不见阳货。对于不想见之人,孔子心中也会像常人一样有回避之意。直言拒绝单纯回避是常理,但是孔子想出的对策是“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这样做既合乎礼仪又可以避开其人,可以说是对阳货如意算盘的有力回击。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历。”这句话给人一种印象,让人觉得夫子的形象是正襟危坐的,而且他会比较古板不苟言笑。然而上面截取的生活片段已经证明,作为一个圣人,孔子也像常人一样经历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也迷信天命,也会像常人一样在背后说人,适当的时候他还会幽默地开玩笑。但是,他背后论人不失公允,不因个人喜好而有所偏颇,他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圣人之意,让人看到在常态的背后隐藏着的圣人智慧与不凡气度,从中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圣人的平常中包含着异于常人的高超智慧。三、孔子的人格魅力归根到底,孔子还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平常人,有着平常人的追求、平常人的爱憎、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但是,孔子又是不凡的,千百年来,他被冠以“圣人”的称号并不是偶然的。他与众不同的言行、处事方式都深刻流露了其内在的超凡智慧与思想,是这些超凡的智慧与思想使他异于常人、高于常人,近乎圣人。一部《论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数学听评课记录大全
- 寿县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巅峰冲刺试卷含解析
- 韶关市始兴县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高分冲刺试题含解析
- 泉州市安溪县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预测试题含解析
- 宁陵县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临考冲刺试题含解析
- 《光谱原子吸收发射》课件
- 《常绿乔木》课件
- 【大学课件】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吉林别墅房屋拆迁施工方案
- 2023年考研数学三真题及答案
-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解读
- 干细胞合作协议书合同
- DL-T5508-2015燃气分布式供能站设计规范
- 广西2024公需科目考试答案
- 《SYB培训》课件-第7步 预测你的启动资金
- 年产40000吨一次性竹筷子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真实报告
- 化妆品生产工艺验证报告范文模板-新规要求工艺参数及关键控制点验证
- 药罐疗法在心理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 部编版语文中考常考文言实词虚词归纳复习
- 学生实习家长知情同意书(完美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